最新養殖創業計劃書范文(精選3篇)
最新養殖創業計劃書范文 篇1
一、個人簡介
我20xx年7月畢業于太原理工大學文法學院,20xx年8月成為安徽省首屆選聘生中的一員,任濉溪縣臨渙鎮海孜村主任助理一職。在校期間做過外聯、宣傳、班級管理等工作,對銷售和管理有一定了解。
二、 市場分析
在近年來我國畜禽養殖業中,由于有害飼料添加劑和藥物濫用,動物機體微生態失調,畜產品中藥物殘留已到了不容置疑的地步。這不僅有害于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更阻礙了我國畜牧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減少直至徹底杜絕農作物、肉蛋奶中的病菌病毒和藥物殘留,已成為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發展綠色農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問題。而蚯蚓養殖業為綠色農副產品帶來了希望。蚯蚓養殖業近幾年在國內外市場脫穎而出,在特種養殖中獨樹一幟,為發展綠色農業提供了豐富的飼料添加劑和天然肥料。蚯蚓投資小,易養殖,它不像其他特種動物產品那樣昂貴,老百姓消費不起,到頭來多數養殖戶因找不到銷路而賠本錢、搭工夫。蚯蚓的消費市場是國內外農業,消費對象是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自已,產品應該不愁銷路。而且生產的畜禽產品完全是綠色食品,蚯蚓產品成為綠色動物生長劑和天然保健劑,在國際貿易中具有較大的優勢。在種植業中,大量實踐證實,施過蚯蚓糞的農田土質松軟,比施用其它肥料根系發達。蚯蚓糞生產的糧、菜、棉、油、茶、苗木、花草專用生物肥和重茬肥,不僅肥效高,抑制有害菌、病毒的效力也很強。通過微生物間的拮抗作用,防治了土傳病害的發生,而且由于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大量繁殖,可提高地溫。此外利用其中所含的大量有機質的親水性和吸附性,使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大幅度提高,對過剩的養分也能長期保存,保證作物持續穩定地吸收肥水而健壯成長。蚯蚓糞經過微生物發酵處理可以變成高檔生物肥,能促使植物生長,并節省大量農藥、化肥,生產的綠色植物都符合綠色食品標準。
三、 蚯蚓的營養價值
蚯蚓干重約為鮮重的12~21%,水分占鮮重的79~88%。在蚯蚓干體的化學成分中,主要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灰分。其中蛋白質的含量約占風干重的53.5~65.1%,蚓體中還含有豐富的畜禽所必需的氨基酸。經凈化處理的蚯蚓的氮基酸含量都比較豐富,優于豆講和玉米,接近于魚粉和飼料料酵母相比,各有優缺點。蚯蚓的不足之處是,蚯蚓含硫氦基酸和賴氨基酸較少,用來詞喂單胃動吻時,最好補充一些含上兩種氨基酸飼料或添加劑。
此外,蚯蚓體內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b族復合體。每100克蚓體(干)中含維生素b10.25毫克,維生素ba2.3毫克,鐵的含量是豆餅的10倍多,是魚粉的14倍,銅的含量是魚粉的1倍,錳的含量是豆餅和魚粉的4~6倍,鋅的含量也高于豆講、魚粉的3倍以上。其它如鈉、鉀、鎂等的含量都比豆餅高.鈣、磷的含量低于魚粉,但高于豆餅的2~3倍。
總之,蚯蚯蚓蚯不僅是營養價值高約蛋白質飼料,而且是畜、禽的礦物質補充飼料的來源。同時又由于蚯蚓具有清熱、利尿、催乳作用,又是畜、禽很好的保健劑
實際證明,添加蚯蚓或蚯蚓粉喂豬,增重快,飼料報酬高;用來喂蛋雞,可以提高產蛋率和蛋重,喂肉雞不但增重快,而且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在養貂祠料和養魚餌料中添加蚯蚓或蚯蚓粉,可提高飼料利用率和適口性。
四、市場營銷
在試養殖期間采取和養殖廠合作的方式,定點供應,以求打下良好的口碑。此后采取產品宣傳措施,擴大蚯蚓的市場影響,吸引更多的養殖戶,擴大供給量,不斷形成規模。在發展穩定的情況下成立蚯蚓養殖協會,吸納群眾養殖,提供蚓種及技術,企業專注于網絡營銷及產品的成品加工,延長產業鏈。
五、資金投入及盈利
年投入支出(每畝):
1.用餌料(牛糞,豬糞,雞糞,養蘑菇下腳料均可) 200立方米 每立方米10元 計xx元
2. 蚓種40公斤 每公斤20元 計800元
3.占地費1畝 每畝400元 計400元
4. 水電工具計500元
合計:3700元
年收入:(1) 蚯蚓 公斤 每公斤2元 計4000元
(2)蚓糞 40噸 每噸150元 計6000元合計:10000元
純利潤:10000-3700=6300元
六、風險與對策
養殖期間應注重自然環境對蚯蚓的影響,保持環境安寧、保暖及排水,以防蚯蚓逃竄。
最新養殖創業計劃書范文 篇2
一、個人簡介
本人于xx年六月畢業于昭通市第一中學,但由于家境困難沒能繼續上大學,后到廣東省深圳市打工,曾在深圳正一玩具廠工作,兩年后回到家鄉工作,xx年又返深圳,并在深圳拓威手袋廠工作至今。但由于金融危機的侵襲,公司破產,只好又回到家鄉。
本人在打工期間,一直堅持自學企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也曾學過部分科學養豬技術知識。
二、市場評估
昭通市昭陽區生豬生產是農村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也跟城鎮居民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然而,由于自然環境等因素的制約,農民經濟來源不廣,生產生活困難,有勞力的人不得不到城市及沿海發達區域打工,很多農村家庭留守人員為老人、兒童或喪失勞力人員,勞力減少,糧食減收,影響全區養豬業的發展。
生豬在農村也多為分散養殖。
而且我市正在加緊搞城市規劃建設,土地被大量征收,農民也實現了農轉非。所以在未來的三四年后,我市的生豬養殖將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三、競爭對手分析
雖然目前我市也有不少生豬養殖場,但那些養殖戶多為屠戶轉變而來,他們雖對養殖、屠宰等過程有部分經驗,但他們比較容易安于現狀,而且也是靠經驗搞傳統養殖,對于市場的開拓、養殖技術的改進、品種的更新等存在缺陷。
四、市場營銷計劃
1、引進優良品種仔豬
2、引進先進的生豬飼養技術
3、對養殖場進行現代的、科學的、高效的管理
4、與各屠宰場建立合作關系
5、力為本市居民提供充足、安全、優質的豬肉來源
6、闖出昭通市場,提高昭通的影響力
五、財務規劃
1、xx0元用于豬舍建設
2、仔豬每公斤5.4元左右,購買35頭左右即可
3、留下一萬作為流動資金備用,其余的購買飼料
4、盡量在半年的時間將仔豬養到200斤左右,每頭豬約賣1200元,則可賣得4xx元左右
5、一年可出兩欄,用一年半時間還清貸款
6、還清貸款的第二年擴大養殖規模
六、技術支持
1、家住昭陽區北閘鎮的鄒峰是本人的中學同學,曾畢業于昭通農校,他可直接向本人進行技術指導
2、向各農校老師求教
最新養殖創業計劃書范文 篇3
一.創業背景
據了解,目前蘇州并沒有一個大型的溜冰場,而溜冰已漸漸成為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的業余愛好。而大學生業余時間長,消費比較大,像我們只能去盤溪新村溜冰,而那里的場地很小,給廣大的大學生初學者帶來許多不便,因為高手倒溜,群溜。讓那些初學者并沒有地方學習溜冰。所以少數大學生在學校自己學習。大多數大學生因為還不會加上溜冰鞋太貴而不買溜冰鞋。為彌補不足,決定在蘇州開一個中型的溜冰場。
二.宗旨和目標
本溜冰場將以的努力滿足顧客的要求,提供最周到的服務
三地址選擇
溜冰場在國際教育園區附近,原因有二:1.在大學城附近,離大學生較近,滿足大學生來多懶惰的心理也可成為大學的風景區之一;二.大學一般處于郊區,地價便宜,由于只有十萬元的成本,所以只能挑郊區來減少成本嘍。
四.場面布置
場面為露天型溜冰場(哈哈,由于成本有限)四周用網圍成(這是鑒于這里大學的前例)。溜冰場分成兩部分,一邊是高手發揮一技之長的地方,一邊是初學者學習溜冰的地方。入口處當然建一個房子放打掃工具,溜冰鞋,還有收銀臺。當然民生問題還有廁所啦。在溜冰場的一邊放一條長凳用來休息,省點的話在8萬元之內,可自己幫忙勞動。
五.服務運營
主要以大學生為服務對象,配有單排和雙排的溜冰鞋,滿足廣大顧客的要求。在高手場地我們要規定11:00~11:30,13:00~13:30,15:00~15:30,17:00~17:30為倒溜的時間為減少相撞而產生的摔傷。當然在入場處我們會貼有互相謙讓,摔傷自負等公告。本溜冰場存有藥水和創口貼為顧客服務。
六.競爭優勢
現在溜冰已成為越來越多大學生喜愛的運動。而在蘇州市場中的溜冰場太少太小。而且人員太為復雜,混亂。
本溜冰場的優勢是:
(1).溜冰場較大,滿足顧客的需求,相信會成為廣大朋友的喜愛。
(2)服務周到場地明確不會讓初學者失去場地。
(3)年輕人喜歡挑戰,而溜冰越來越流行,而且成為眾多情侶喜愛的項目。因此本溜冰場潛力巨大。
(4)主要服務對象為大學生,人員較為簡單。
七.市場分析
現在蘇州有許多體育館,但許多人已對跑步等運動失去了興致,又因為年輕人喜歡刺激,但這里并沒有一家中大型的溜冰場,我創建的溜冰場將針對此空白,現在的生活中,大多數人不僅滿足物質的需求,所以在生活中,往往出現對舒適度的高要求與市場的低質量的最嚴重的沖突的現象,尤其是現在的大中學生,大學生可以借此打法無聊的空余時間,放松心情,讓一些同學找回自信,有助于人生的發展。所以我們的溜冰場有非常大的潛力。
針對現狀我,我們將使這樣收費的:
1.我們以10元為一次租溜冰鞋和提供場地的費用,讓他們自由選擇場地。
2.我們將采取會員卡政策50元/張,會員可按5元/次計算
3.一些顧客可以自帶溜冰鞋,給他們提供一個溜冰的場地3元/次
八.宣傳和競爭策略
首先對溜冰場作宣傳,在學校中可以利用贊助的方法進行宣傳,做好學生的宣傳工作重要,本溜冰場可舉辦活動來提高本溜冰場的知名度。
其次,必須明確現在的社會中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尤其是在服務上的競爭,所以要看清楚潛在的競爭做好準備做到處處為顧客,溫暖到處在德經營原則。始終處于競爭的上游,針對不同的時候,采取不同的經營理念,不完全放松警惕,積極防范潛在的競爭對手。
九.人員管理
本溜冰場將聘請四位員工,2男2女,一位女生負責收銀,學歷在大專以上。一位男生負責拿鞋,還有兩人負責場地,為廠里的人們提供服務,學歷不計。在早期采取中型的溜冰場的經營模式,以減少成本,積累經驗,在以后發展中漸漸擴大經營規模,增加場地面積并適時改變經營策略,把創新融入整個管理組織過程中,調整組織結構,建立適應時代要求和環境變化的新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