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法制教育教案(精選3篇)
學生法制教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有關安全知識,使學生樹立自護、自救觀念,形成自護、自救的意識,使學生安全、健康成長。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同學們生活在幸福、溫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關心、愛護,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險。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許多事情需要備加注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生危險,釀成事故。
下面就談談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1、用電安全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中用電的地方越來越多了。因此,我們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電常識。
1)認識了解電源總開關,學會在緊急情況下關斷電源。
2)不用濕手觸摸電器,不用濕布擦拭電器。
3)電器使用完畢后應拔掉電源插頭。
4) 使用中發現電器有冒煙、冒火花、發出焦糊的異味等情況,應立即關掉電源開關,停止使用。
5) 發現有人觸電要設法及時關斷電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將觸電者與帶電的電器分開,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氣 1) 燃氣器具在工作時,人不能長時間離開,以防被風吹滅或被鍋中溢出的水澆滅,造成煤氣大量泄露而發生火災。
2) 使用燃氣器具(如煤氣爐、燃氣熱水器等),應充分保證室內的通風,保持足夠的氧氣,防止煤氣中毒。
二、 游泳時要注意安全
1、 游泳需要經過體格檢查。
2、要慎重選擇游泳場所。
3、 下水前要做準備運動。
4、飽食或者饑餓時,劇烈運動和繁重勞動以后不要游泳。
5、 水下情況不明時,不要跳水。
6、發現有人溺水,不要貿然下水營救,應大聲呼喚成年人前來相助。
三、 交通安全
1、 行走時怎樣注意交通安全。
1) 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邊行走。
2)集體外出時,要有組織、有秩序地列隊行走。
3) 在沒有交通民警指揮的路段,要學會避讓機動車輛,不與機動車輛爭道搶行。
4)穿越馬路時,要遵守交通規則,做到“綠燈行,紅燈停”。
2、騎自行車要在非機動車道上靠右邊行駛,未滿十二歲的兒童不準騎自行車上街。
四、 發生火災怎么辦
1、要打火警電話119報警,報警時要向消防部門講清著火的地 點,還要講清什么物品著火,火勢怎么樣。
2、一旦身受火災的威脅,千萬不要驚慌,要冷靜,想辦法離開火場。
3、逃生時,盡量采取保護措施,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用濕衣物包裹身體。
五、社會公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宣傳
社會公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是公眾在一定時期內對社會治安及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及保護程度的綜合意識反應,也就是社會治安的滿意率,反映了人們對社會治安的肯定程度及相應的生活態度。自治區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通過委托自治區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采用電話訪問等方式,進行全區社會公眾安全感調查。調查電話:。提升社會公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是一項系統復雜的民生工程,需要全民參與,齊抓共管。
六、小結:
只要我們處處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護的知識,鍛煉自己自護自救的能力,機智勇敢的處理遇到的各種異常的情況或危險,就能健康地成長。
學生法制教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懂得生命的價值,警惕不法侵害,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勇氣和信心;樹立正確的道德觀,確立法律觀念,尊重規則,尊重權利。
(2)能力目標:初步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斷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辯證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學會運用自己的智慧,機智勇敢地與侵害行為作斗爭,增強與違法行為作斗爭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交往與溝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增強尋求法律保護的能力。
(3)認知目標:幫助學生認識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險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運用智慧保護自己,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
教學重點:用智慧保護自己。
教學難點: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課時: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導課
二、新授同學們,下面聽老師講一個故事給你們聽:小麗通過網上聊天,認識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紹自己的真實情況。阿林約小麗去公園玩,小麗應邀了。
師:根據你們的猜測和想象,你說他倆會怎樣?
生:......
(一)提高警惕過渡:剛才大家對小麗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測,那么究竟小麗的遭遇是怎樣的呢?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事情的進展。
1.播放影片
2.師:小麗這么輕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生:......
師小結:通過大家的分析,我們形成共識:小麗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沒有高度的警惕,輕信網友。(板書:警惕)
3.師:我們在網上交友要注意什么問題呢?(課件出示)
a.活動:小組討論
b.指名匯報教師歸納:總的來說,網絡世界就像一個萬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同樣,社會猶如網絡世界,即絢麗多彩,又存在著一些丑陋骯臟的東西,我們同樣要提高警惕,正如諺語所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二)用智慧保護自己過渡:由于小麗在思想上沒有提高警惕,落入了魔掌,現在她非常后悔,向我們發出了求助。同學們,請你幫小麗想想辦法:
1.小組活動
2.指名匯報
3.(播放影片)我們來看小麗是怎樣逃脫的。(板書:智慧)
4.師:當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根據環境和情況不同,辦法也不同。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斷錄像。(出示錄像)
5.師:老師這里有一份材料,你們覺得他做法可取嗎?(出示:一個生命隨風而去)生:......師:遭遇不法分子侵害,有能力將其制服時,當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力量懸殊大的,可以采取靈活的方法及脫身。兩害相權取其輕,保住最大利益。師:我們是否就這樣寬恕、姑息他們?那該怎么辦?(板書:法律)
6.介紹《未成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三、拓展
1、你有遭遇過不法侵害的經歷嗎?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認為該怎么做?(出示課件)
2、師總結:(出示課件)通過今天的學習,使大家懂得,在不法侵害發生前,我們要提高警惕,在不法侵害發生時,要用智慧保護自己,在不法侵害發生后,要用法律保護自己。只有我們多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本領,積極地去保衛自己的平安,大家才能平安地學習,平安地生活,平安地成長!
3、 播放音樂,齊讀兒詩
學生法制教育教案 篇3
活動內容:
預防陌生人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教育幼兒不隨便接受陌生人的東西、不給陌生人開門、不跟陌生人走。
活動準備
1、圖片1幅
2、課件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圖片內容,
(一)這是誰?你認識他嗎?我們把自己不認識、不熟悉的`人稱為陌生人。
(二)觀看課件,提問幼兒:一畫面中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小姐姐為什么擺手?
(三)教師進行小結: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東西,她怕陌生人會傷害她。
二、學習兒歌《陌生人》
(四)告訴幼兒老師有一首關于《陌生人》的兒歌,請大家一起欣賞。二教幼兒學習這首兒歌,鼓勵小朋友把這首兒歌說給小弟弟、小妹妹聽。
三、引導幼兒討論:陌生人為什么會送禮物個小朋友?我們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東西?
引導幼兒展開討論,讓幼兒知道陌生人給小朋友禮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騙小朋友離開媽媽、爸爸;有的想騙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東西。教育幼兒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禮物迷惑,而上當受騙。
附兒歌:陌生人
陌生人給吃的,我不要陌生人領我走,我不去,陌生人送禮物,我不要,陌生人來敲們,我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