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主題演講比賽策劃實施方案書(精選5篇)
感恩主題演講比賽策劃實施方案書 篇1
一、 宗旨
全體學生都學會知恩,感恩,報恩。讓每個人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學校,感恩社會。營造一種感恩、和諧的學校氛圍。
二、 原則
以“感恩”為主題,盡情發揮參賽選手的自身風采和演講才能,以各自不同的角度和方式來表達對父母、對老師、對同學、對學校和對社會那份沉甸甸的愛
三、 目的:
調動參賽學生積極準備,掀起一場感恩的熱潮,增強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意識,繁榮校園班級文化生活,發揚比賽的優良傳統
四、組織方式:
由高二(3)班主辦
五、 參加對象:
高二(3)班全體同學
六、活動過程安排:
1、選手直接參加該次主題演講比賽的預決賽。
2、比賽時間 11月26日晚7:00(感恩節)
3、比賽地點 校五樓會議室
4、比賽評委老師:彭佳順、廖偉東、陳日珍、林碧華、余巧娟
嘉賓老師:余圣觀、周昌東、吳邦樂、朱情華、黃惠泓
5、比賽觀眾 高二(3)班全體同學
6、具體事項通知
七、評分要嚴格遵照評分標準。
每位參加者演講時間規定在三到五分鐘,可持稿件或者脫稿,如有時間可加入即興演講。
評分標準
附:評分標準如下:滿分10分
內 容評 分 標 準分 值
演講主題(3分)內容積極健康向上,感情真摯,聯系個人實際,主題鮮明。3分
主題基本鮮明,聯系實際一般,扣題不緊。1——2分
演講形式(3分)聲音洪亮,吐字清晰,普通話標準。2分
手勢、動作、表情與演講內容配合得體,自然大方。1分
演講效果(4分)完全脫稿2分
儀表大方得體1分
有較強的感染性和教育意義1分
八、比賽流程
1、主題、評委、嘉賓介紹 由主持人陳鈴鈴、范丹雯介紹
2、開幕詞 由余圣觀副校長致開幕詞
3、比賽開始
4、參賽者依次演講 期間穿插主持人公布選手得分情況;
5、點評 彭佳順老師
6、演講結束 主持人宣布名次 頒獎 并抽取5名幸運觀眾
7、總結陳詞 由嘉賓政教處周昌東主任總結
8、表演 音樂響起共同合唱歌曲“感恩的心”(伴手語)
注意事項:每位選手欲11月16號中午12點之前必須將自己撰寫的演講稿交到班主任處
九、獎項設置
1、設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一名,三等獎一名
2、頒發獎品 由余圣觀副校長、周昌東主任、吳邦樂副主任頒發獎品
十、宣傳工作安排:
1、由班主任張文彬老師傳達此次比賽活動的有關事宜
2、高二(3)班全體同學負責此次演講比賽的場地布置工作
十一、補充事宜
1、場地器材設備操作管理:張
2、組織者:張
十二、注意事項:
參賽者必須提前10分鐘到場,到指定區域就坐。觀眾必須提前10分鐘到場,到指定區域就坐。
感恩主題演講比賽策劃實施方案書 篇2
一、活動目的
為了讓每一位學生學會感恩,學會關心,學會回報,同時也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給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我校將舉辦一場主題為“思源感恩”的演講比賽。為更好地舉辦此次演講比賽,特制定了詳細的活動方案,具體如下:
二、活動時間、地點:
11月4日(星期四)下午 學校禮堂
三、活動項目
1、“思源感恩”演講比賽:三到五年級每班選送一名選手參賽,時間3分鐘左右,按從三(1)——五(2)的順序表演,要求聲音響亮,普通話標準,并富有感情。
2、一、二年級感恩兒歌、童謠朗誦比賽:形式不限,要求聲音響亮,普通話標準,并富有感情。
四、評分標準
本次比賽評分采用10分制:
1、內容思想:要求內容以“思源感恩”為主,條理清楚,思想積極向上,富有真情實感;(5分)
2、語言表達:要求脫稿,語言規范,口齒清楚,生動流暢,富有感染力,時間運用恰當;(3分)
3、儀容儀表:要求衣著整潔,儀表大方。(2分)
五、活動安排
場地布置:胡(音響) 周(會標)
評委:陳 龍 周 黃
照相:曾
六、獎勵辦法
按得分評選等級,每年級評選一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在班級評比積分里按等次加分。
感恩主題演講比賽策劃實施方案書 篇3
一、活動目的
為了讓每一位學生學會感恩,學會關心,學會回報,同時也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給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我校將舉辦一場主題為“思源感恩”的演講比賽。為更好地舉辦此次演講比賽,特制定了詳細的活動方案,具體如下:
二、活動時間、地點:
11月4日(星期四)下午 學校禮堂
三、活動項目
1、“思源感恩”演講比賽:三到五年級每班選送一名選手參賽,時間3分鐘左右,按從三(1)——五(2)的順序表演,要求聲音響亮,普通話標準,并富有感情。
2、一、二年級感恩兒歌、童謠朗誦比賽:形式不限,要求聲音響亮,普通話標準,并富有感情。
四、評分標準
本次比賽評分采用10分制:
1、內容思想:要求內容以“思源感恩”為主,條理清楚,思想積極向上,富有真情實感;(5分)
2、語言表達:要求脫稿,語言規范,口齒清楚,生動流暢,富有感染力,時間運用恰當;(3分)
3、儀容儀表:要求衣著整潔,儀表大方。(2分)
五、活動安排
場地布置:胡(音響) 周(會標)
評委:陳 龍 周 黃
照相:曾
六、獎勵辦法
按得分評選等級,每年級評選一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在班級評比積分里按等次加分。
感恩主題演講比賽策劃實施方案書 篇4
一、活動主題
美食美刻,感恩一路有你!
二、活動時間
三、活動氛圍
1.為配合感恩節的氣氛,在正門外擺放大型火雞形象,并在門外的兩棵立柱之間懸掛“美食美刻,感恩一路有你!”的主題橫幅。
2.在正門入口處堆放大型“美味火雞”,配放玉米。
3.餐廳內張貼感恩節主題吊旗。
4.在各樓層顯著位置擺放不同造型的火雞形象,供人欣賞。
四、活動內容
活動一
感恩節推出感恩節火雞套餐的菜品,感恩節套餐內容:
1、開胃酒;2、玉米面包;3、火雞色拉;4、番茄濃湯;5、主食(烤火雞配南瓜派);6、甜點(巧克力慕斯)。會員既可享受9折優惠又可累積積分。
活動二
1、通過積分兌換方式,感恩節期間超值兌換商品,增加消費忠實度;
2、通過感恩節布置,商品擺設增加活動氣氛,喚醒消費欲;
3、活動期間入住的客人憑會員卡可領取晚安牛奶一盒;
4、生日為11月25日(感恩節)的顧客可獲得幸運顧客禮品一份。
注:只要是每天在住的會員均可在前臺領取,同時要拓印會員卡號,讓客人意識到會員卡的重要性
活動三
舉辦“感恩宴”。凡辦會員卡滿2年以上的年人可享受每位99元的“感恩優惠套餐”(僅限100人),額滿為止。席間,有游戲等表演助興。
玉米游戲:還有一種玉米游戲也很古老。據說這是為了紀念當年在糧食匱乏的情況下發給每個移民五個玉米而流傳下來的。游戲時。人們把五個玉米藏在屋里,由大家分頭去找,找到玉米的五個人參加比賽,其他人在一旁觀看。比賽開始,五個人就迅速把玉米粒剝在一個碗里,誰先剝完誰得獎,然后由沒有參加比賽的人圍在碗旁邊猜里面有多少玉米粒,猜得數量最接近的獎給一大包玉米花。
南瓜游戲:人們最喜愛的游戲要算南瓜賽跑了。比賽者用一把小勺推著南瓜跑,規則是絕對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終點者獲獎。比賽用的勺子越小,游戲就越有意思。
活動四
“感恩節”特價酬賓
1、消費量排名20%客戶,活動期間上門回訪,征詢意見,贈送有價值禮品。做好客戶互動加強與客戶的親情關系;
2、活動期間入住2天以上者,贈送SPA水療一張;
3、活動期間入住時,身份證最后一位號碼與入住日期尾數相同時,贈送SPA水療一張;活動五感恩辦理有禮
活動期間辦理會員即可贈送精美禮品。
五、宣傳計劃
1、硬廣:晚報周三10半彩,快報周四半版彩
2、軟廣:特別企劃活動邀請媒體參與,發布軟文
六、其他事項:
1、在活動期間如需補辦會員卡,可憑本人身份證、優惠價18或(26)元辦理補卡,并贈送精美禮品一份;
2、在活動期間如需補辦會員卡,可憑本人身份證扣除300積分兌換一張新的會員卡。
特別提示:
1、本方案重點讓顧客感覺積分的物有所值及重要性,重視積分管理,形成積分帶卡消費的習慣。
2、舉動感恩節活動是想真正能讓客人感覺到餐飲酒店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更新的一種動態。店內十一月份按感恩節布置的同時,還應該為十二月份圣誕節布置做好準備,可以節約后續的布置費用。
3、感恩節餐桌的布置:擺放水果和蔬菜或是還把蘋果或南瓜掏空,中間放滿去殼的干果或者點燃蠟燭。感恩節的聚餐是甜美的,每個人都愿意在飯桌旁多呆一會兒,他們一邊吃一邊愉快地回憶往事,直到最后一根蠟燭燃盡,他們才離開那可愛的餐桌。
4、感恩節宴會后,餐飲酒店可以讓顧客與顧客之間做些傳統游戲。比如經典的蔓越桔競賽,是把一個裝有蔓越桔的大碗放在地上,4-10名競賽者圍坐在周圍,每人發給針線一份。比賽一開始,他們先穿針線,然后把蔓越桔一個個串起來,3分鐘一到;誰串得最長,誰就得獎。至于串得最慢的人,大家還開玩笑地發給他一個最差獎。
感恩主題演講比賽策劃實施方案書 篇5
行動依據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4-5歲幼兒會用禮貌的方式向長輩表達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準備
家里墻上貼一棵樹;愛心形紙條若干;水彩筆。
任務卡
1、看一看:這里有一棵樹,你猜猜這棵是什么樹?(感恩樹)感恩樹可以做什么用?(可以說出你心中的感謝。)
2、說一說:爸爸媽媽很愛你,你能發現嗎?從哪些事情發現爸爸媽媽的愛?
2、想一想:思考:當你發現爸爸媽媽為你做事情時你怎么表達你的感謝?
3、議一議:怎么讓你的感謝讓爸爸媽媽感受到?看看媽媽在愛心形紙條上寫給孩子的感恩話語。如:謝謝你為媽媽拿拖鞋;謝謝你為媽媽擦汗等。
4、做一做:在愛心紙條上記錄自己感謝的話語貼出來。
1)在愛心紙條上用繪畫的形式記錄自己的感謝話語。
2)將愛心紙條貼在愛心樹上。
3)在愛心樹旁向爸爸或媽媽說出自己記錄的感謝。
孩子說出自己記錄的感恩紙條時,家長的態度一定要安靜地坐下來聽,并對孩子的感謝作出回應。
除了給爸爸媽媽感恩卡,也可以讓孩子逐漸擴大到感謝身邊的人和事。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隨機教育,真正學會感恩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