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敬老活動設計方案優秀(精選5篇)
重陽節敬老活動設計方案優秀 篇1
九九重陽節到了,為了創建一個愛老敬老、養老助老的氛圍,為了從小培養他們尊老愛老的優良習慣,幼兒園在月日下午3點舉行重陽節感恩活動,組織孩子們與自己的爺爺、奶奶們一起聯歡,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人的關心和愛護。這次活動舉辦有成績有不足,現總結如下:
一、活動設計新穎
本次活動設計方案比較新穎,把老人作為本次活動的主角,讓老人感受到了孩子真摯的愛意。活動設計的形式比較豐富,有教育活動、有表演、有感恩活動,讓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二、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認為別人的付出是應該的。通過教育活動讓孩子明白爺爺奶奶對自己濃濃的愛,讓孩子懂得感恩,要孝敬和感謝爺爺奶奶。
活動之前一周各班教師們就開展了各種教育活動,讓幼兒回憶爺爺奶奶曾經為我們做的事,理解他們的艱辛。同時還開展了教育活動“我們為爺爺奶奶做點事”,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會做力所能及的事,為爺爺奶奶減輕負擔。
三、活動前準備充分
提前一周教師們認真商定活動方案,大家提出合理的建議。王老師制作了一個重陽節感恩活動的ppt,陳老師制作了一個重陽節風俗的ppt,周老師下載了一個重陽節來歷的視頻,大家忙碌起來,整合各種資源。各班提前開展教育活動。提前兩天做好宣傳告訴爺爺奶奶,期待他們的參與。
活動之前后勤人員還準備了橘子、菊花茶、杯子等。9月28日分發邀請函,顯示屏上寫上了祝福語。周老師提前下載了各種音樂,讓整個活動更加溫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們準備好各種道具,讓活動得以有序進行。
四、家長參與率高
這是幼兒園第一次舉辦重陽節的感恩活動,我們開始很擔心爺爺奶奶會不會來參加,要是不來怎么辦。可是活動當天,爺爺奶奶提前就來了,而且排隊進教室。更讓我感動的是,有些爺爺奶奶從鄉下趕來參加這個活動。
還有一個爺爺奶奶生病住院也來參與活動。每個班的家長到會率很高,基本上都來了。參與的老人70%,爸爸媽媽25%,只有部分家長由于外出旅行沒有來參會。
重陽節敬老活動設計方案優秀 篇2
一、指導思想
重陽節期間組織開展敬老愛老志愿者服務活動,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大力培養我校學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風尚。
二、活動時間
20xx年x月xx日
三、活動內容
1、組織志愿者到新圩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幫助敬老院打掃衛生,陪老人談心聊天。
2、組織志愿者探望慰問我校部分退休教師。
四、活動安排
1、到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
時間:10月xx日上午8點30分
負責
參加人員:30名學生志愿者(帶備清潔工具)
集中地點:學校教學樓中廳
拍照
參加報名:x月x日下午放學前到各班班長處報名,x月x日課間操后各班班長將名單交學校團委
2、慰問退休教師
時間:10月xx日上午8點30分
負責
參加人員:6名學生志愿者
慰問物品采購
集中地點:學校教學樓中廳
拍照
參加報名:x月x日下午放學前到各班班長處報名,x月x日課間操后各班班長將名單交學校團委
五、活動要求
1、統一認識,高度重視,精心安排,認真組織,
2、活動過程要注意安全。
3、要收集好各類資料并以新聞稿的形式及時上報校團委,校團委將通過校園廣播、校報等形式進行宣傳,以加強宣傳,擴大影響力。
4、活動結束后,以簡報、等形式向相關上級部門匯報活動的開展情況。
重陽節敬老活動設計方案優秀 篇3
活動主題:愛在重陽
活動對象:五(3)班
活動背景: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只知有自己、不知愛別人。感恩教育要從感受父母、爺爺、奶奶的養育之恩開始,從小讓孩子對老人心存感激、知恩圖報,做個有孝心、有愛心的好孩子。一個人只有學會愛父母、愛家人,長大后才會懂得愛他人、愛祖國。
活動時間:
活動目標:
1.了解重陽節的風俗及民族文化的含義
2.學會感恩,學會珍惜,學會感激老人。
3.用自己的實際的行動來表達對老人的情感,動手又動腦。
4.培養學生從小敬重老人,關心老人的優良品格,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活動準備:(國慶假期作業)
1.回顧成長歷程,體會爺爺奶奶等長輩們的艱辛。
2.了解重陽節的來歷及意義(查閱搜集資料、問別人等) 。
活動實施過程:
一、收集資料
1.了解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重點收集重陽節的有關資料。
2.教師向學生推薦與老人有關的書籍、報刊,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館搜集資料,引導他們認真閱讀并將典型故事記下來,結合自己的感想,準備交流。
3.上網收集資料。利用“酷站漫游”提供的網址和利用關鍵詞上網搜尋有關尊老敬老的資料,為活動的開展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觀察回憶
1.教學中充分聯系學生的家庭生活實際。學生細心觀察自己的爺爺、奶奶的生活起居情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觀察所得。
2.利用雙休日,通過“與爺爺奶奶互換角色”,親身體驗老人的生活,真切感受他們的辛勞。
3.引導學生回憶平日里爺爺奶奶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老人的敬愛。
4.了解學生對爺爺奶奶的關愛程度,教師有意識引導學生利用重陽節到來之際,設計活動方案,用實際行動為爺爺奶奶慶祝節日。
三、調查訪問
為了全面掌握地區老人的生活狀況,提高學生的尊老意識,教師指導學生分組開展調查、訪問、參觀等活動。
1.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調查的目的設計調查表,開展問卷調查工作,并統計匯總百分比,進行交流反思,及時記下調查后的感受。
2.根據調查反饋情況,確定訪問對象(鄰里尊老敬老的先進典型),指導學生根據采訪對象的不同,設計相應的問題進行采訪,做好記錄,認真寫好采訪日記。
3.各小組到社區找到自己的長期服務對象,利用雙休日,組織探望,并為他們打掃衛生,跟老人聊天、談家常,了解對方情況,深入開展體驗活動。
4.學生調查訪問活動結束后,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根據各自的特長把所見所聞及時地寫下來、畫下來,通過各種渠道進行社會宣傳報道,擴大社會影響,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調查訪問階段,學生雖是活動的主體,但教師的指導還是不必可少的。教師要及時與相關單位、個人聯系,保證學生活動得以有效開展。采訪之前,教師要指導學生注意調查采訪時的態度、方法,做好活動前的物質準備和活動過程的資料收集,有意識地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表達的能力,教師還應對學生的各項階段性活動給予肯定性的評價。
四、合作交流
1.教師要組織學生交流收集的尊老敬老的資料,談談自己的感受。
2.小組合作制定一份重陽節活動方案,各小組具體談談活動方案的實施步驟。
3.學生出示調查統計結果,交流采訪后收集的信息,向同學介紹在調查采訪過程中的體會。
4.展示參觀訪問中拍攝的照片或錄像,并向同學談談參觀后的感受。
5.在各組組長交流時,教師要和其他學生一起分享他們的活動成果,并建議學生把感興趣和感受深的內容記錄下來,認真收集資料,分類整理。
6.分為六個小組,討論交流,根據每組要求準備節目參加班級“愛在重陽”主題隊會。
五、成果展示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20__年10月__日(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又稱敬老節。前段時間,我們就圍繞“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這個主題,進行了調查活動,今天,我們就以生動的形式來對成果進行匯報吧!
本次活動共分為6個組,分別是重陽溯源組、重陽美食組、重陽習俗組、重陽詩文組、重陽敬老組、重陽調查組。(課件出示)
請各組認真準備,首先有請第一組——重陽溯源組。大家歡迎!
(二)自主活動,成果展示
1.重陽溯源組
(1)小組長引入小組活動: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我們是重陽溯源組。我們收集到了有關重陽的由來和一個相關的神話故事。
(2)組員1介紹重陽節的由來1:
首先請組員1來為大家介紹吧,大家歡迎!
10月2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專家介紹說,九九重陽節源于西漢,今稱“敬老節”“老人節”,是一個非常溫馨的傳統節日。農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亦稱“重九節”。古人認為,九為“陽數”,象征吉祥、幸福、光明。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雙九,故曰“重九”;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稱“重陽”,所以這一天為重陽日。
(3)組員2介紹重陽節的由來:
那大家知道九月初九是什么時候被定為重陽節的嗎?接下來有請組員2來給大家介紹。
重陽節正式成為節日,是在西漢時期。在漢代劉歆的《西京雜記》中已有記載。文中提到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害后,她有個名叫賈佩蘭的侍女也被驅逐出宮。賈佩蘭與人閑談時,說到在宮中每逢九月九日,就要佩插茱萸、飲菊花酒,以辟邪延壽。可見,農歷九月九日在漢代就成為節日了。
(4)組員3介紹重陽來歷的神話故事:
關于重陽節的來歷,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聽嗎?下面請組員3來為大家介紹吧,大家歡迎!
在民間,關于九九重陽的來歷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呢。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南有個叫恒景的人,拜方士費長房為師,修煉了幾年后,有一天,費長房突然發現恒景臉色難看,就對恒景說:“九月九日你家有災禍,想避開災禍,你必須做一個紅布袋,用紅布袋裝上茱萸,扎在手臂上,帶著全家人一起登上高山向東面遠望。到山上,務必喝點菊花酒,這樣災難就會過去。”恒景照辦了,在九月九日這一天,恒景帶上全家登上了附近的高山,第二天,恒景一家回到家中,發現所飼養的雞、犬、牛、羊不知何故都死去了,全家因遵循了費長房的告誡,外出登高才逃過一劫。從此,九月九日登高避邪的風俗便傳開了。傳說終歸是傳說,其實,秋天到野外登高爬山、游玩賞花本身就是一項對身心很有益的娛樂活動。
謝謝大家,我們組的介紹完了。
2.重陽美食組
(1)小組長引入小組活動: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民以食為天”,大家都知道,中國的許多傳統節日都離不開吃,那你們知道,端午節吃什么嗎?(粽子)對!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那重陽節呢?(吃重陽糕)對,我們這一小組就來介紹重陽節的美食。
(2)組員1:大家好!我為大家介紹的是北京特色小吃——栗子糕(課件出示)。
北京有重陽節吃花糕的習俗,花糕又稱栗子糕,它是在蒸熟的江米上排滿整栗子而名。還有一種栗子糕,是用栗子泥為主料制作的。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爛后搗成泥,并準備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餡,將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攤開為底層,接著鋪一層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層澄沙餡后,最后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層,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細青梅絲拼成圖案,就成了上、中、下為黃色,中間夾有紅、褐兩色五層的栗子糕了。吃時,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澆在上面即可。栗子糕宜秋、冬季制作與食用。因此,這種栗子糕還獲得了“中華名小吃”稱號呢。
(3)組員2:大家好!我為大家介紹的是上海五色糕(課件出示)。
上海五色糕一共有這樣五種顏色:用麥青汁做成的綠色,用蓮子汁做的白色,用松花粉的黃色,用玫瑰漿做成的紅色,用可可粉做成的咖啡色。這五種芳香植物原料,分別加入相粉制成色漿。這樣的菱形塊狀,裝盒時插上象征吉祥的小旗即可。
(4)組員3:大家好!我為大家介紹的是當地重陽糕(課件出示)。
(5)組員4:大家好!我為大家介紹的是九層重陽糕(課件出示)的美麗傳說:
傳說那天是王母娘娘在天上做大壽,各路神仙都前來拜壽,在眾仙歡慶之際,七位仙女卻覺得天堂非常厭煩,便互相商量偷偷下凡,來到人間游玩。怎知,過了一會兒,這件事便被一位朝中大臣發現了,于是他動邪使了法術,讓七位仙女永遠不能回到天上。
七位仙女帶著歡樂與好奇,在人間游啊,玩啊,等天黑下來,四處無人的時候,她們才覺得應該回天上去了,可是,她們怎樣變化,也飛不上天,心中已知定是天上有哪位神仙在懲罰她們。出于無耐,她們便偷偷地溜進了一戶人家,到廚房尋食。正巧這戶人家準備在第二天擺酒席辦婚事,于是在廚房里準備了糕點。其中有一種糕點是七層的,每層顏色都不同,是為了渲染酒席氣氛的,特別好看。當她們吃得正高興之時,突然有人進來了,這七位仙女便各自鉆進七層糕中的每一層,為了保護嚴密,她們又使仙術在頭首又變了兩層糕面,加起來共九層。
到第二天酒席中,一位客人看見這種糕點很可愛,便詢問主人叫什么。主人一時不知如何回答,考慮到新婚大喜日子,便隨口說出“玫瑰九層糕”。從此,玫瑰九層糕便在人間傳開了。大家一定沒想到,美麗的九層重陽糕還有如此動聽的傳說吧?
3.重陽習俗組
(1)小組長引入小組活動: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我們是重陽習俗組。在重陽節這天,我國民間有很多活動,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下面就請我們的組員為大家一一介紹。大家歡迎!
(2)組員1介紹重陽習俗之一:登高(課件出示)。
重陽登高,是節日主要習俗。歷代以來,漢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結隊去爬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干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災之意。"登高"受人重視,特別是受老年人重視的另一個原因,是"高"有高壽的意思,因此人們認為"登高"可以長壽。
(3)組員2介紹重陽習俗之三:品酒賞菊(課件出示)。
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采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后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時逢佳節,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三五相邀,同飲菊酒,共賞黃花,確實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后世留下不少佳句。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寫的《過故人莊》就是寫了朋友邀請他品酒賞菊的情景。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吧!
(4)組員3、4分別介紹重陽習俗之二:插茱萸(課件出示)。
大家好!聽了前面同學的介紹,大家都知道了重陽節要插茱萸的習俗,那我就給大家來介紹一下茱萸的功效吧!
重陽節身插茱萸、飲菊花酒,其實和端午節懸艾葉、飲雄黃酒的習俗差不多。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時節。說茱萸可以辟邪,這也反映了古人預防疾病的科學思想。除了防蟲,它還有散寒止痛、止嘔止瀉的功效,可用于頭痛、疝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等。可見,茱萸的功效可不小啊!所以,古人不但喜歡將帶果實的枝葉采下來插在頭上,還喜歡單獨將果實做成香囊隨身佩戴。
大家好!聽了我們組的介紹,同學們一定會想這種植物究竟長什么樣呢?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茱萸圖片)
因為據了解,茱萸分為兩種:吳茱萸和山茱萸。兩種都是中藥,不過前者有芳香的氣味,而且可以驅蟲。古人重陽節插的就是吳茱萸。不過,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盛行,到了宋元以后,就開始少見了。專家認為,大概是因為重陽節俗的重心發生潛移,重陽在早期強調的是避邪消災,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多的期盼,所以代表“延壽客”的菊花最終蓋過了“辟邪翁”――茱萸。因此,現代人知道茱萸的已經很少了。這也是我們調查之后,覺得非常遺憾的一件事。
4.重陽詩文組
(1)小組長引入小組活動:大家好!我們是重陽詩文組的,根據收集的資料,我們隊員分工合作,出了手抄報(課件出示)。大家看,這兩張手抄報上面寫到了我們組收集到的所有詩歌,其中最有名的,也是同學們都知道的一首詩,就是大詩人王維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了。為此,我還專門寫了一幅字呢,請大家一起來讀一坊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吧!(出示毛筆字)
(2)當然,我們組其他的組員們也是費盡心思,準備了幾張精美的賀卡,大家請看!(出示賀卡)這些賀卡可是我們詩文組專門送給在這次活動中評選出的“孝敬之星”所準備的。
(3)表彰“敬老之星”
前段時間,我們根據同學們父母所寫的資料,評選出了“敬老之星”,現表彰如下:(略學生名單)讓我們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他們吧!希望他們一直保持這種美德,同時也希望同學們好好向他們學習哦!
謝謝大家,我們組的介紹完了,相信大家對重陽節的詩文也有所了解了吧。下面就有請下一組為大家介紹重陽節的敬老故事
5.重陽敬老組
(1)組員1介紹古代敬老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親嘗湯藥)(幻燈片出示)。
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又稱為“敬老節”“老人節”。其實,從古至今,重陽敬老之風是綿延不絕啊。首先請聽我為大家介紹古代孝子的故事。
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曾收集了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了《二十四孝》,現在它已成為宣傳孝道的通俗讀物。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其中的一則故事,叫《親嘗湯藥》。
公元前__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三兒子劉恒,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恒對他的母親皇太后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恒。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臥床不起。劉恒親自為母親煎藥湯,并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恒天天為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劉恒孝順母親的事,后來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贊他是一個仁孝之子。后人,為了紀念他的孝道,將其列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自古道:“久病床前無孝子。”而劉恒卻能做到日復一日,真是不簡單啊!今天,我們學習劉恒的孝道,就是要學習他“母后三載病,湯藥必先嘗”的耐心啊!
(2)組員2介紹名人敬老故事(魯迅、孔繁森)(課件分別出示)。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許多名人都是敬老的好榜樣,接下來,請聽名人敬老故事。
魯迅一生遵母命
魯迅平常不多喝酒。他在小時候,母親常提到父親酒后失態,并告誡他長大了不要多喝酒。魯迅遵母令,一生從未喝醉過。
魯迅的母親愛看小說。當母親由家鄉移居北京后,魯迅在上海買了些暢銷小說給母親瀏覽消遣。在《魯迅書簡》一書中,收有魯迅寫給母親的問安信,就有50封之多,可見其拳拳赤子之心。
孔繁森情系孤老
孔繁森在拉薩當副市長期間,全市56所敬老院和社會福利院,他走訪了48所,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老人和孩子們的心田。他平時自己節衣縮食,把節省下來的錢用來買茶葉、食鹽、酥油、大米和棉鞋等,送給有困難的孤寡老人。他到風雪災區慰問時,寧肯自己挨凍,卻將身上的毛衣、毛褲脫下來,給窮苦的老人穿上。他還隨身攜帶自備的藥箱下鄉巡診,為老人和群眾看病治病。
他不僅關心社會上的老人,也同樣孝敬自己的老母親。1994年,孔繁森回到老家,就給93歲高齡的媽媽梳頭、洗腳、喂飯,用輪椅推著老人出去乘涼,村里人看到了,個個都伸出大拇指夸獎。
6.重陽調查組
大家好!我們是重陽調查組。前段時間,我們小組分別調查了周圍同學、鄰居或親戚,了解重陽來歷、習俗和敬老的情況,發現大家對重陽節了解得并不多,敬老意識也不強。因此,我們希望同學們參加了這次活動后,能做好宣傳工作,把我們的傳統節日——重陽節發揚光大!下面獻上我們的一首詩朗誦:
《敬老歌》
人人都有悲和樂,
人人都有情和愛。
人人都有老和少,
誰的青春他也不常在。
你別笑他的腰背駝,
你別笑她的頭發白。
人人都會老,
人人都會衰。
尊老敬老把老愛,
咱中華的美德要一代傳一代。
老人有所養,
老人有所愛。
當兒孫的應該讓老人笑口常開,
讓老人壽比南山福如東海。
人人都會老,
人人都會衰。
尊老敬老把老愛,
咱中華的美德要一代傳一代。
老人有所養,
老人有所愛。
當兒孫的應該讓老人笑口常開,
讓老人壽比南山福如東海。
尊老敬老把老愛,
咱中華的美德要一代傳一代。
重陽節敬老活動設計方案優秀 篇4
一、活動目的:
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來臨之際,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給轄區居民提供一個交流以及展示自身才藝的平臺,從而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增強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度。
二、活動主題:
社區達人秀:“美食達人”、“演藝達人”、“智慧達人”,以達人秀的比賽形式,將美食,文藝表演,益智比拼三者結合起來,滿足不同群體居民娛樂需求的同時,渲染重陽節其樂融融的氛圍,讓大家踴躍參與。
三、組織單位:
(一)主辦單位
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
(二)承辦單位
太升路轄區綜合文化活動中心,玉沙路社區
成都匯智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新華路小學
四川省老干部活動中心
四、時間地點
(一)活動時間
20__年_月_日下午4:30—6:00
(二)活動地點
玉沙路181號社區廣場
五、會場布置
1、關于活動主題橫幅,展板,桌椅的'布置,渲染重陽節的節日氛圍;
2、準備“廉政文化”手冊,宣傳單,折頁等在活動中發放;
3、投票箱,選票,觀眾入場號,選手號碼牌,音響等設備的準備。
六、參與人員
社區空巢老人、貧困老人、新華路小學師生、黨員群眾等。
七、活動內容:
1、社區智慧達人秀:以答題通關的形式,選出玉沙路社區第一屆“智慧達人”(匯智社工中心對智慧達人秀進行負責,含:題目選定、活動布置、活動實施)
智慧達人秀將包含四個環節,第一環節是繞口令,參與者從工作人員處領取一張繞口令卡片,若參與者念出繞口令無誤,則通過此關卡,領取通關卡片;第二環節為你來比劃我來猜,進入
第二輪參賽者從工作人員處領取三張比劃卡片,通過比劃和說,來描述卡片的內容,現場觀眾猜中卡片,則通過一張卡片,三張都通過就可領取通關卡片晉級;第三環節為智慧大比拼,參賽者隨機抽取3道題,都答對則進入決賽;通過前三個環節進入到終極挑戰,參賽者各答3道題,答對數多的即為冠軍——“智慧達人”。
2、社區演藝達人秀:社區居民上臺進行才藝展示,居民投票的形式,選出社區第一屆“演藝達人”。(新華路小學提供一個單人一個集體才藝表演)
活動流程分為三步驟,首先是主持人對本次參與達人秀隊伍按序號進行簡單的介紹,然后,參賽隊伍依次登臺表演,在場的工作人員將票發放給在場的觀眾,每位觀眾最多只能投1票。在最后一位選手表演完之后,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現場統票。最后,主持人宣布票數最多的選手,成為社區第一屆“演藝達人”。(活動中穿插抽獎環節,由領導抽取觀眾的入場號,抽中的成為達人秀的幸運觀眾,有精美的禮品贈送)
重陽節敬老活動設計方案優秀 篇5
一、活動主題
尊老敬老,奉獻愛心,____送溫暖行動。
二、活動背景
古語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是說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敬老愛老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九九重陽,寓意生命長久、健康長壽,并被賦予了愛老、敬老之意。
為弘揚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盡好企業的社會責任,呼吁更多的人去關注老人,特組織此次活動,希望更多的員工能志愿參與進來,獻出愛心去敬老院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送上關懷和溫暖。
三、活動目的
1. 慰問敬老院的老人,給他們送去一份溫暖和關愛;
2. 在活動中體現特立電子的公司形象,達到一定的社會效應;
3. 活動中與政府部門、新聞媒體合作,促進與政府部門、新聞媒體的交流,有利于公司知名度的提升。
四、活動地點
___苗集鎮杏集敬老院
五、活動時間
20__年10月20日,上午9:00-11:30(周二,陰歷9月初八,含路上來回時間)
六、活動流程
(一)活動前期準備(綜合部負責)
1. 聯系相關部門,如民政局、鄉鎮負責人等,找到更加需要我們的敬老院;
2. 聯系考察敬老院,熟悉來回敬老院的路線,與敬老院院長進行交談,參觀敬老院,熟悉活動場所,了解院里最缺什么,我們能做什么;
3. 通過了解,對需要的物資進行預算,交于公司領導審批,審批通過后購買物資;
4. 聯系相關政府部門、新聞媒體,商定活動時間,活動進行相關發言,對活
動進行記錄拍攝宣傳;
5. 確定公司參與當天活動人員,并讓他們做好相應準備;
6. 根據人員和物資數量,確定活動當天所需車輛和駕駛員。
(二)活動物資預算
1. 宣傳條幅2條,5米,80元;
2. 大米5袋(140元/袋)、面8袋(120元/袋)、油6桶(50元/袋),共1960元。
(三)活動當日安排
1. 將物資送去敬老院,和老人聊聊天;
2. 相關人員發言,新聞媒體錄像;
3. 離開時合影留念。
(四)活動結束后事項
1. 整理活動照片,寫出活動稿,并傳到公司內部群和公司網站;
2. 將活動照片打印,放在公司活動宣傳欄。
七、活動需注意事項
1. 需提前確認好車輛,如幾輛車,駕駛員,車輛的油量等;
2. 購買物資時,要購買有保證商家的合格物品,確保使用安全;
3. 同去人員,要穿著工作裝,帶工作證;
3. 老年人多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活動期間不可太過喧嘩吵鬧;
4. 和老人聊天要耐心,語言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