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策劃案范文3篇
項目策劃書即對某個未來的項目進行策劃,并展現給項目負責人的文本。項目策劃書是目標項目規劃的文字書,是實現目標項目的指路燈。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的項目策劃案范文,歡迎參閱。
項目策劃案范文1
一、項目概述
項目名稱:農業生態園
項目地址:
項目負責人:
二、項目背景及條件
是農業村,山清水秀,遠離城市、遠離工業污染,南溪所處區域,屬長江河谷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兼有南亞熱氣候屬性。氣候條件是當今人們公認的最佳居住人文環境。氣候溫和,雨量適中,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是種養的最佳適生區。
生豬養殖、水產養殖一直是我村農業經濟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生豬品種結構不合理,品質差,飼養落后,一家一戶養殖,規模效益差,一直制約著我村養殖業的發展,為了盡快適應養殖業的新形勢,充分發揮我村養殖業的傳統優勢,打出特色牌,我們經過市場調研、論證,擬招商投資興建農業生態園。通過規劃論證休閑農業生態園的可行性,使其成為滿足市場需求,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觀光農業的發展項目。
三、主要產品
主要從事生豬養殖、水產養殖、優質瓜果種植等農業生產經營,其中種植蔬菜,種植西瓜,養殖良種豬,養魚1等。農業生態園以“果、豬、魚”立體農業開發模式,在山上種植果樹,樹下套種西瓜,林內養殖生豬,水面養殖魚。
四、項目開發條件
(一)交通便利,區位條件良好
宜廬快速通道的修建,加強了與周邊城鎮的交通。鄉村公路的完善,
(二)市場前景:
豬肉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肉食品,是我國人民最喜歡吃的傳統肉食品,市場需求大。并且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肉蛋質的需求逐漸增加,同時對豬肉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幾年,我國生豬生產發展較快,縱觀整個生豬消費市場,那些無公害的,瘦肉率高,品質好的豬市場十分緊俏,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目前以飼養三元雜交豬為代表的生豬飼養已成為生豬生產的亮點。該項目將按“公司+農戶”的方式運作,按合同生產,市場較為穩定。大力發展無公害生豬養殖和水產養殖,是落實菜籃子工程,發展畜牧水產業,調整農業結構,保護生態治理環境的重要舉措,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意義重大。西瓜種植一直是我鄉主要農業產業,也是我鄉的特色農業產業,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優質梨肉質細嫩,特甜,具有良好市場前景。
無公害蔬菜是當今人們關乎健康的主題。我們著力于環境治理圈舍夏季沖洗兩次,每頭種豬日平均排糞水30公斤,育肥豬日平均排糞水15公斤,建沼氣處理池,糞池發酵,制成生物有機肥。俗稱農家肥,用于蔬菜及果園區處理。養殖場遠離居民區,自成體系,經過科學設計和建設,合理利用,無環境污染符合國家環保要求。
五、選址定點
農業生態園擬建于*村,生態園主體工程建于組,
六、項目規劃
生態園計劃占地總面積300余畝,生豬欄舍占地200平方米,辦公樓占地500平方米,成立生豬養殖公司,園區建1個規模養殖示范場,扶持規模養殖或百戶示范戶,形成集飼養、飼料加工、環境保護、生豬繁殖多功能為一體的規范化生產示范基地。
生態園采用生態園模式進行觀光園內農業的布局和生產,將農業活動、自然風光、科技示范、休閑娛樂、環境保護等融為一體,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以集觀賞、娛樂、休閑于一體的生態園區,打造地區具影響力的主題生態景區。
主要劃分為幾個功能板塊:養殖區、種植區、觀賞、百果園、觀賞小道1000米、百果園2500M2蔬菜大篷前期300平*5個,逐漸輻射整個村;修建觀賞小道,突出園林式風格,增加景觀性設置;果園:種植特色農作物,設置游客采摘項目,豐富園區產品類型,集中展現當地特色。
七、結論
綜上所述,該項目的開發建設是可行的,是低風險,高回報、有一定影響力的項目。園區分期投入運營后,可通過邊收益、邊投入的方式,形成良性資本環鏈。項目實施單位不斷加強宣傳,提高園區知名度,同時積極爭取納入縣級旅游規劃,加強與周邊景區的合作,共同開發壯大市場。并成為宣傳地區生態旅游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平臺。因報告是建立在扎實的調研基礎上,具有較強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以此為基礎,爭取得到銀行資金支持,目前已經開始啟動該項目。
項目策劃案范文2
一、基本情況
福建寧化縣淮土鄉寒谷村,著名的革命老區紅土地,長征出發地之一,地處該縣西部沿307省道延伸。以贛相鄰四面環山紫色風化頁巖土為主。全村303戶、1296人,主要特產:山茶油、地瓜干、辣椒、豆角干、酸菜干等。交通方便距離寧化縣25公里、距永寧高速客家祖地石碧出口8公里。江西石城縣20公里,江西瑞金市67公里。江西南昌市3小時路程。長寧永鐵路建設中,完工后距離火車站10公里左右。村周邊主要風景名勝--中國著名的世界石碧客家祖地、道教名山—寧化祖山東華山、---龍華峰、---通天巖名勝風景區。還有距離寒谷村3公里一眼長年源源不斷天然溫泉和20米高的瀑布龍潭生態風景區等有待開發。
寒谷村氣候屬中亞熱帶氣候,因山地走向及高低地形變化復雜,造成日夜溫差懸殊,干、濕、冷、熱明顯,光照充足。平均氣溫為17.5℃,極端最高溫度為38.3℃,最低氣溫-3℃。年日照總數達20xx小時,相應濕度81%,平均年降雨量為1633.6mm,雨量時空分布不均,一般中低山地多于高山丘、河谷盤地。多年平均陸面蒸發710~750毫米,水面蒸發890毫米,無霜期214~218天。
二、規劃依據:
1、區位優勢。寒谷村緊靠閩贛兩省兩個縣城交界,交通便利、經濟基礎較好,而且兩個縣城有常住人口63.6萬多人,流動人口近2萬人,有強大的消費群體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帶動的優勢和消費群體消費層次較高的優勢。5
2、地理優勢。寒谷村處于武夷山脈南端、寧化縣城的西部,平均海拔300~400米,龍華峰海拔500米。最高東華山1140米。區域自然環境良好、生態植被豐富、山上主要經濟林種植多年生山油茶3.5萬畝。黃連木-生物柴油樹種的發源地。村有耕地870多畝,可開發利用500畝。800多畝山地幾乎全部荒蕪,水庫資源200多畝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利用。非常適合發展養殖業及種植業。可開發利用土地資源豐富:土壤為酸性沙質土壤與黃粘土壤。是亞熱帶特定的生物氣候形成的,表現出典型的土壤地帶性特征。地帶性分布的水稻田地有灰泥田土和黃泥田土。呈非地帶性分布的水稻田有紫泥田土和石灰泥田土,旱地及山地土壤以紅壤、黃壤、紫色土為多。
3、開發優勢:現在村里水、電、有線電視網絡,移動通訊網絡覆蓋100%:電話,寬帶、水泥公路,新蓋學校、衛生所;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近年里,村里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部份都已外出創業,部分家庭已經進城買房居住。給開發利用這片土地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當前,國家的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開發農業產業鏈。省市縣政府出臺農業發展優惠政策支持農村項目:可形成規模化、市場化的持續發展。發展前景也非常廣闊。生態農業項目給以投資者長期的豐厚回報。
4、產權優勢。3.5平方公里的區域,產權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產業集聚、集生產基地+公司+生產+農戶合作+深加工+市場銷售+服務;場地規模化,產品品牌化發展,對吸納周邊分散農民參與的引力較強,生態農業有利于整體開發。
5、政策優勢。海西建設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國家支持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較多,統籌城鄉發展的力度明顯加大,且又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同步,為加快開發迎來了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6、市場優勢。寧化和石城縣近年來經濟社會取得明顯成效,20xx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8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74元,但休閑度假旅游業發展緩慢,休閑娛樂功能滯后,開發的目標人群空間大,主要壓力是如何引導消費和引領消費潮流。
三、建設思路
本規劃以具有旅游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產品、農耕文化為前提,以規劃、設計、修建為手段,以創設現代化經營管理理念為載體,以輸出觀光、休閑、采摘、購物、品嘗、農事活動體驗和傳統農耕文化回味為目的,把新農村建設與體現傳統農莊風貌結合起來,把農業生產與旅游觀光結合起來,講求“原汁原味”,避免“視角污染”,追求設施與農業系統、生態系統、人文景觀系統的和諧統一,圍繞農莊活動場所,依托農業文化景觀、農業生態環境、農事活動、農村聚落及農村傳統的生活習俗資源,向游客提供一種自在、自然、幽靜、野趣、新奇的新型游樂空間,盡力體現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消費心態,形成一個集旅游觀光、農業高效、優化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功能為一體的原生態農業旅游、休閑、娛樂新型農莊。
四、建設內容
1、種植園區建設。圍繞基本農田,建設50畝長豆角種植園,種植采取小畦種植、標準化作業,盡力體現田園風光;建設50畝牛角辣椒種植園;建設50畝以上蔬菜用于脫水蔬菜生產的植園;達到生產加工出口的生態標準蔬菜基地。建設50畝保護地溫室大棚反季節蔬菜種植園,長年四季有提供新鮮蔬菜供應周邊市場,豐富周邊老百姓的菜籃子,和日常所需的生鮮蔬菜;按國家規定無公害食品生產標準生產;合理搭配,并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四季生產、四季銷售,既體現觀賞性,又體現食用性。
2、栽植園建設。圍繞現有200畝蔬菜種植基地配套,進行改造,提升和擴建;田攏和綠化帶上增加新特優時令水果種植,規劃修建田邊,水渠道,排水系統等均勻可以種植。盡力達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同時起到綠化和觀賞的立體生態園林效果。
4、養殖園區建設。圍繞25畝人工水庫工程,可以投放魚、鴨、鵝等配套生產;實施舍飼和網欄養殖,把肉食性和觀賞性結合起來;另外建設20畝地特種珍禽養殖基地,10畝山地養土雞區、500只兔養殖區、其他如羊、牛、等家禽養殖區。
5、生態系統配套。按照山地農業開發的立體框架,以宜則宜配套生態功能。25畝的水庫一座,建造200畝的栽植園,在栽植園建設景觀林帶;改造300畝山的經濟林和觀賞林帶,盡力體現田中綠野、山中綠蔭、道中綠廊、溝中碧水、園林中花、草、樹相映襯。
6、休閑設施配套。在生態園區建造休閑賓館一座,可以接待200人左右,配套建設會議室、ktv、餐廳、茶座,包廂。土特產批零門店;小吃店;建標志性門庭2個,改造提升一條專職旅游公路3公里、開辟旅游登山石階路1公里;建停車場2個,打通一條觀光巡回幽靜田間院落小路;依托雷公山風景區沿途改建一座登高觀景標志性閣樓,修建休息亭,架橋等安全設施連成自然山水園。管理房、清理河道、簡易碼頭,設置攀巖、速降、溜索、蹦極、素質拓展、野外生存、帳篷野營、模擬探險等項目。旅游公廁、保潔設施、觀景設施、修復古建筑、完善標識系統等。一處高山流水景觀,一處石拱橋式的小橋流水景觀;休息亭臺、一座游泳池。
7、基礎設施配套;規劃5000平方土地建設農產品深加工廠房,加工機械購置;種養基地的水道改建,輔設水網;鋪設路燈,建設排洪、排水渠等,耕作機械、力爭做到設施齊備、功能齊全,節能高效、循環利用。通過以生態農業園林的實施建設。把寒谷建設成閩贛農特產品的集散地、風光展示的寫作攝影基地。
五、經營理念
1、農產品深加工;自創品牌,加工地瓜干休閑食品、脫水蔬菜加工其他農副產品深加工、生產、銷售辣椒干、長豆角干等農產品原材料可以周邊農戶集體合同化生產專供出口及各全國大型超市;
2、觀光:一是風貌觀。觀賞閩贛省界武夷山脈特有的山大溝深、山尖坡陡、梁峁縱橫、綿延不斷、群山環抱、多路相連、生態風光觀看農村田園風光、高山流水、特種養殖。二是物候觀。早觀日出、晚觀霞,晨看濃霧、夜聽風;春看山花爛漫,夏嘗風雨彩虹,秋品山村秋色,三是尋找古跡文化,看盡東華山、龍華峰的自然博大胸懷;紅色革命遺址,世界客家祖地文化博覽。了解民情、民意、民風。
3、休閑;泡溫泉,游泳,垂釣,伐舟,享受自然給以輕松自在;
4、采摘。根據不同收獲季節,指導、組織游客直接進入田間地頭、大棚、園子里用農民特制的筐、籃、簍進行有償采摘新鮮水果、時令蔬菜、瓜果,讓游客即體驗收獲的喜悅,又觀賞田園風光,即增長見識,又感受勞作。
5、購物。用自行編織的形狀各異、規格不同的筐、籃、簍將生產的雜糧、野菜、蔬菜、水果、肉類或經特殊加工的熟制品盛于其中,進行包裝,并收集農村針織、編織、剪貼、手工等工藝,讓游客根據喜好、能力自行選購。
6、品嘗。品嘗原生態的蔬菜和肉類美食,客家米酒,客家特色小吃,按照客家人習俗,推出農村節令大薈萃,讓游客真切感受客家的熱情和飲食文化。
7、農事活動。根據農事季節,讓游客在農藝人員的指導下,參與有償農事活動,也可以直接將田、園、圈租賃、承包給游客,由農藝人員代管,讓游客參與季節管理及生產種植、收獲等農事活動全過程。并廣泛舉辦糧、菜、蔬、果生產競賽活動、賽畜活動及農產品交易活動,吸納周邊村、鎮、縣農戶參與,打造農事活動節令盛會。
六、可行性分析
1、適應了旅游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客觀要求,是旅游開發形式轉型的新探索,推進了現代旅游業和現代農業的發展,不僅拓寬了旅游資源開發的路徑,而且把旅游、農業、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加快了結構調整,提升和豐富了旅游的內涵,減少了旅游開發的投資風險,迎合了大眾消費心理。
2、可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改變。旅游業具有極強的關聯帶動作用,開發農業旅游,向二、三產業交叉滲透深,對第三產業帶動作用強。同時充分開發利用了農村豐裕的空間資源和眾多的家事活動、傳統文化、風俗等無形資產,所需資金少,不但可緩解農村非農化過程中資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可增強農民的商品意識,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主動性加快,農產品的變現速度加快。
3、可以創造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加快脫貧和新農村建設步伐。積極開發農業旅游,不僅可以有效地解決農村富裕勞動人口的就業問題(旅游業每增加1個就業機會,就能帶來相關行業5個就業機會),緩解社會壓力,而且擴大了農產品銷售市場,實現農業的多項、多次增值,為傳統農業向“高效生態農業”與旅游完美結合拓出新路子、找到農民增收的新的增長點,有利于城鄉差距縮小。
4、可以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鄉交流,提高農村生活質量與品位。項目開發不但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進程,提升了農村生活質量,而且增強城鄉交流,加快觀念更新、提升品位、推動進步。
5、可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有利于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開發農業旅游的生產素材是當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環境,因此對加快生態建設、農地保護、規范開發、資源永續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進農業及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6、可以緩解假日高峰旅游壓力,促進城鄉消費。不但可以有效地對部分旅游者進行分流,就近帶動消費者,同時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覽體驗質量,豐富城鄉人民的消費及文化生活。
七、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
本規劃建設設計建設年限為5年,投資約合人民幣5000-6000萬元。項目建成后,年可創純收入3000萬元,2年可收回成本。如在建設期間逐漸投放運營,收回成本年限可縮短。預期最佳高峰期年收入可達到—5000萬元。因此本項目市場前景廣闊,具有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不失為一條促進分工、統籌城鄉、推動發展的有效增收途徑。
八、實施措施
1、項目支持。該項目的基礎是農業開發示范,因此要加大農、林、水、牧、客家文化建等項目的支持力度,并將此項目納入到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村行列給予財政支持。
2、招商引資。采取聯合、入股、貸款、拍賣、轉讓、加盟的方式加大吸商、引商力度,歡迎獨資開發,加快開發進程。
3、政府扶持。生態農業的開發,重點要體現完整性,因此縣政府配合項目實施區,加快周邊區和道路的改造、提升建設力度,以體現大旅游、大生態、大服務、一整體功能。
4、創新開發。建議經營者結合市場需求,采取分期實施、逐步完善、適度規模發展。并堅持生態優先、方便經濟原則,使環境優美、服務體貼到位、提高品味,吸引留住客商及消費者。
5、強化管理。一是要轉變觀念,統一思想,正確認識農業旅游。二是要合理規劃,科學、規范開發。三是要精心設計農業旅游產品,突出特色。四是要強化開發中的安全衛生工作。五是要搞好促銷。六是要培養農業技術和管理人才,旅游管理服務人才。
項目策劃案范文3
前言
通過對潤業苑項目的初步分析,我們感到這將是一個可塑性非常強的項目,通過專業的營銷和策劃操作,它不但可體現出開發商的實力和形象,更應在小高層市場上獨樹一幟。
我司經過長時間的市場調研,根據市場所反映出來的背景,結合自身所積累的經驗,提出切合市場銷售的建議供貴司參考。
如能有幸成為貴司的合作伙伴,屆時將根據具體資料提供一套系統的極具可行性的營銷策劃報告,以饗貴司慧眼。
眾成偉業房地產營銷管理有限公司
目錄
一、市場背景
二、項目分析
三、項目定位
四、客源定位
五、產品建議
六、推案策略
七、廣告策略
八、銷售執行
九、公司簡介
十、合作模式
一、市場背景
濟南房產市場日趨規范,整體處于上升態勢,在市場發展的過程中,我司認為可分為兩個階段,每個階段市場構成要素的特征,簡析如下:
(一)九九年之前,被動銷售的暴利階段:
客源特征:以高收入者為主,追求身份與地位的顯示,此時市場選擇范圍小,客戶購買存在一定盲目性。
開發商特征:政府對開發公司的實力要求不嚴,開發商實力良莠不齊,受傳統觀念束縛嚴重,不重視客源心理及市場發展特性,主觀開發,追求暴利,無品牌意識,對專業銷售機構極度排斥。
項目特征:產品形式單一(多層為主),缺乏特色,不注重整體規劃,且有明顯區域性特征(集中在千佛山周邊)。
銷售特征:無整體營銷思路,盲目追求高利,定價偏高,且無有效的表現及宣傳手法,不注重品牌的培養和樹立。
(二)XX年以后,振蕩中走向規范的過渡階段
客源特征:客源層次廣泛,需求多樣化,在樓盤選購及消費心理上趨于理性,此時散戶消費逐漸成為市場主力。
開發商特征:迫于競爭的壓力,開發商主動尋求新的開發理念,對營銷策劃理念逐漸接受,同時專業銷售人才帶來的先進理念也影響了開發商的思想,開始注重客源需求,逐漸向以產定銷的路線靠攏。品牌意識已大大增強,大量實力雄厚、理念先進的外地開發企業著眼于濟南房產市場的良好發展前景,進而紛紛搶占濟南市場。同時由于政府對土地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地價開始上升,而促使開發企業走出暴利階段,利潤趨于合理,此時一部分資金實力弱、管理不完善、開發理念陳舊的小企業將面臨嚴峻考驗。
項目特色:產品多元化,在仍以多層為主的同時,小高層逐步為市場認可,高層也占領一定市場份額。地域限制日漸被打破,小區規劃趨于合理,特色鮮明,并且小區品質不斷提升。
銷售特色:價格趨于合理,市場出現整合態勢,營銷理念隨專業銷售機構的介入逐步為市場接受,人員日趨專業化,宣傳手段不斷翻新。
在上述市場背景下,客戶、市場及開發商幾個方面都發生了較大變化:
1、客戶需求的變化
能承受價格在2500元/m2以下樓盤的客戶,已由先期的單純追求滿足居住要求、工程質量,向追求舒適性、安全性、私密性方向轉變。
對于能承受2500-4000元/m2價格的客戶,在追求上述要求的基本基礎上,更加注重樓盤的個性、內涵及升值潛力,對小區的整體規劃要求較嚴格。
能承受4000元/m2以上的客戶,相對前兩種客戶來說已有了質的提高,在選擇樓盤時,最注重的是享受,追求一種理念和內涵,同時對開發商的資質、樓盤的知名度、社區環境也非常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