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策劃方案3篇
節目類型:心理咨詢、服務類
節目時長:30分鐘(周播)
節目擬播出日期:
方案編目
一、 節目整體闡述方案
二、 節目形態方案(附一期節目文案)
三
、 欄目組織方案
四、 節目運行方案
第一部分 策劃整體闡述
節目背景
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將節目的錄制現場搬進校園,采用校方領導、專家及相關話題的當事人(學生或家長)與熱線咨詢、現場討論的形式,針對未成年人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與困惑以及當今大家比較關注的產生在未成年人當中的一些普遍現象(例如:中國的孩子為何不崇拜父母、家里和學校表現一致嗎?)進行分析并提供,最終通過節目載體,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法,是本檔節目策劃的原由。
節目形態簡述
本節目是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背景,選取在未成年人群體中發現的典型問題和普遍現象,采用外景連線、網絡互動、短信參與等多種形態與現場專家、錄制現場所在學校學生代表、家長、教師一起討論問題、分析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節目強調討論主題、嘉賓觀點和場外熱線之間的一體化,不硬性設計獨立的欄目小版塊,而是在30分鐘內從分析、測試、討論、案例出發,從多元化的互動等角度針對選定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通過場內外的嘉賓、觀眾共同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本欄目從形態講求現場與網絡的互動,在播出時要突出現場感與進行時;從語體風格上將突出平和、親切、睿智、理性和分析的特征。這種形態強調了熱線參與的方式,增強了觀眾對節目即時參與感。同時在節目錄制進行中,可結合錄制現場所在學校相關這方面進行的活動進行展示,增強整體節目的欣賞度、實用性,并結合節目內容展現校園風貌。
節目理念
分析并提供
所謂分析是以未成年人在學習和生活中產生的一些有典型性的問題或老師、家長在未成年人群體中發現的一些現象為個案,通過個案主題性分析的方法來探討問題;所謂提供就是在分析的基礎上,最終提供一個科學可行的解決方案。
以實用為特點
每期節目以一個話題為主題進行分析并最終由專家提供出一個明確的,符合實際情況的可操作的方案,改變了現在大多數談話節目的那種就一個話題泛泛而談,最終沒有什么效果的現象,更突出了節目的實用性與服務性。節目在對具體問題的分析上采用點對點的方式,以媒體的角色針對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問題提供咨詢與解決方案。
受眾定位
本節目走的是大眾化的受眾定位,面對的主要是數量眾多未成年人及其家長、教師
諸多關心未成年人成長的人群。
本節目以產生與未成年人群體中的典型問題和普遍現象為核心結構整個內容,對于這些問題和現象進行分析、討論與最終提供解決方案,但節目的內容選取的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大家普遍關注的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熱點問題。能夠使觀眾在比照中產生心理映射與共鳴,具有廣泛的受眾基礎。
本欄目大眾化的定位一方面符合電視媒體做為大眾傳播工具的特性,利于發揮電視媒介的優勢,同時也符合服務性節目觀眾面廣泛的基本特征 .
節目排他性分析
內容
節目以“分析并提供”為自己的宗旨,從內容上針對普通老百姓
在教育自己的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行為進行分析,并提供解決方法,這種針對普通人的熱線咨詢式的內容,在目前山西臺尚無類似節目
形態
從形態上看,以熱線做為結構節目內容的形態要素,在節目設計中,隨內容的變化將調查分析、外景小片、現場互動討論、相關主題資訊等多種電視化元素加入其中,增強了的權威性和可視性。
互動性
節目將全程與網絡與平面媒體進行互動。在本節目中,互動已經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一部分,而是節目不可或缺的因素。前期準備階段,將通過網絡和平面媒體征集并發布選題,同時在相關媒體上形成主題性的討論,以為節目提供觀點。
網絡直播
節目錄制過程中,將進行網上直播,并隨時和網民進行即時交流,網民可以通過網 [第一范文] 絡直接向專家提問,或向咨詢者進行建議,或參加網絡調查。將分析、提供、咨詢的過程讓觀眾在第一時間獲知,并及時地通過短信、熱線電話參與。
第二部分 節目形態
節目名稱
《成長熱線》
優 點:“成長”突出了節目的目的與受眾群,易于吸引觀眾的收視欲;熱線表明了節目形態,并能讓觀眾產生
參與的興趣。
缺 點:名稱比較直白
備選名稱:《那些花兒》《溝通》《德育課堂》《我體驗我成長》《與成功有約》
《青春寶典》《德育大家談》《成長對對碰》
結構形式設計
整體形態:
《成長熱線》欄目的基本形態特征就是與節目進程同步的“連線”,包括現場討論
手機短信參與、平面媒體與網絡同步發布、網上直播、畫面連線等互動方式。
錄制現場形式
在某一校園內搭建錄制現場
錄制現場設計特點:
以暖色為色彩基調,體現關心、關情。造型元素富有現代感
透明隔斷兩個功能區
主景區設計強調人物平等交流(如:呈橢圓性的人物座次方式)
大屏幕接入場外連線
設置有一定的前衛感和科技含量的細節道具,如:可移動筆記本觸摸式屏幕
主景區人物設置
學生代表 1人
家長(或教師)代表1人
專家顧問團2人
主持人1人
結構說明 ( 注:結構樣式說明以一期節目作為示例 ):
示例選題: 路上遇見事 你會圍觀嗎
選題背景: (可用背景小片在大屏幕中展現)
放學時間路上發生事情
圍觀人群中肯定有學生
“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人群圍觀的情況,你也會擠進去看嗎?”近日,記者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對環線輔路和較窄的普通街道上發生的汽車剮蹭、追尾或行人與車輛的糾紛等會引起路人圍觀的事件進行了觀察,結果發現,只要是發生在放學高峰時段的引起路人圍觀的事件,圍觀人群中 100 %有中小學生參與。下午 5 時 30 分,在桃園南路發生一起兩車追尾的輕微事故。很快,一些看熱鬧的路人便圍了上去,現場聚集了二三十人之多。這時正是中小學放學的時段,幾個在公交車站等車的中小學生也嘻笑著圍了上去,而在人行便道上經過的一些學生也參與進了圍觀的人群。這時路上自行車、汽車的流量相當大,有些汽車就在圍觀的學生身后幾厘米經過,相當危險,公交車輛進站也受到了影響,只能停靠在未到車站的地方,加劇了道路上本已比較嚴重的擁堵。
還有一種被動的圍觀。又一天的下午 5 時左右,燕興大廈附近的人行便道上,兩個小販為了爭搶“地盤”而起了爭執,周圍很快聚集了許多“看熱鬧”的人,而記者看到有幾個家長自行車后座帶著孩子也在其中。
結構樣式說明:
開場
1. 廣告、標版、冠名
2. 本期內容預告―― 路上遇見事 你會圍觀嗎
3. 宣傳片
4. 片頭
5. 主持人開場――
主持人與嘉賓上場并落座。
主持人開場白
主持人介紹本期嘉賓組成
6. 主持人公布網上直播地址以及觀眾熱線及手機短信參與方式。(主持風格:言辭簡練,現場引導節目進程有儀式感,連線交流保持親切感)
主持人提請大家觀看大屏幕,并道出這期節目的論題
7. 學生代表發言:(場內及外景采訪)
a:同學每當看到路上人們圍那兒 我就想知道他們在干什么
b:同學每當看到路上人群里三層外三層圍在那兒,我就非常好奇,想知道他們在看些什么。”也知道在路上圍觀是影響交通的不良行為,但有時候就是管不住自己。
c:同學:8 歲的小紅則說,放學路上看到的“熱鬧”可能就是第二天和同學們在一起談論的話題。有的時候同學在放學路上遇見些事,第二天上學去和大家侃侃而談,她會非常羨慕,所以通常放學路上遇到有“熱鬧”可看的時候,她從來不會“錯過”。
d:同學13 歲的初中生小義認為,在路上擠在人群中看熱鬧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如果看到有人受傷,應該馬上送到醫院去救治;如果看到雙方爭執,應該向有關部門調解或處理,總之無論如何也不應該圍觀,這樣會造成交通堵塞或者爭執雙方情緒失控等,事情會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
8.主持人開通短信和網絡連線,討論話題為:這種圍觀現象是否也在您或您的孩子中發生過,您認為有必要討論這個問題嗎?您認為如有必要討論則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什么?同時,號召錄制現場對這一話題進行分析討論
9. 主持人公布來自網絡和短信的一些觀點再次引發現場討論
10. 最終引入專家觀點:
要想孩子不圍觀 首先家長別圍觀
11.(專家連線或以小片形式出現)
慕尼黑大學教育學及心理學碩士、北京上瀕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蘭海認為,青少年在路上參與“圍觀”的行為大多是出于好奇心,而好奇心體現了孩子對于新鮮事物的興趣。她說,好奇心與創造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關的,有時候大人會鼓勵孩子的好奇心。但是,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孩子的好奇心,應該用“度”來衡量,使其變成有效的、有社會責任感的好奇心。
蘭海說,其實許多大人圍觀的行為也是出于好奇心,但他們在看到發生了什么事之后也沒有離開的意思,其實這種行為某種程度上來說對孩子起到了一種引導作用。
樣板行為
遇到緊急狀況盡快報警
若是“熱鬧事”應立刻離開
蘭海說,家長要改變孩子喜歡“圍觀”的習慣,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首先,讓他們知道自己雖然是小孩,但是也要承擔社會的責任,要對社會負責任。讓他們知道自己應該并且能夠做什么。
其次,出現引發他們好奇心的事應該分兩種情況。其中一種是可能發現狀況的事情需要他們的幫助,而這個時候,他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盡快通知警察或者急救人員。一種就是“湊熱鬧”,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應該立刻離開。
最后,我們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評價。如果他們對需要幫助的對象做出及時有效的幫助,我們應該贊賞孩子的社會責任感,同樣,如果是單純的“湊熱鬧”,我們應該加強孩子社會責任感的意識。
12 .結尾
主持人公布本期參與的熱線、手機短信數量并抽獎
感謝觀眾參與并公布抽獎信息
校園學生青春風采展示
提供成長熱線以及參與節目的方法
下期主題公布(配合小片)
包裝
幕滾動
頻道導視
廣告
宣傳片
節目選題標準
典型性 :選題必須是產生與未成年群體學習和生活中較為普遍的現象和典型的問題,應該是能夠引起百姓關心和關注的話題。
貼近性: 選題應該貼近百姓生活,或者說根本就是在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碰到的事情、話題,能夠引起大部分觀眾的共鳴和關注。
實用性 :選題必須具有一定服務性和實用性,應該通過選題的實現,確實為觀眾提供可以借鑒的解決方法,能夠啟發百姓在今后教育子女碰到類似問題時的解決思路。
附:參考選題
1) 孩子為什么不開心?
2) 老師講課時 你發短信嗎?
3) 推門進出時 輕開輕關嗎?
4) 你會接電話嗎?
5) 老師批評人 你看熱鬧嗎?
6) 今天你發泄了嗎?
7) 你是否是愿意成為孩子的傾訴對象?
第三部分 節目組織方案
專家顧問組:
邀請相關領導、專家參與節目的設計及話題的討論、設計。
領導專家構成:(山西省精神文明辦 團省委 山西省教育廳 山西省文化廳
心理學教授 各地市相關部門負責人等)
節目組構成:
節目組有三個部門構成:選題組 編導組 制片組
具體人員如下:
制片人 1人 負責節目的整體運作及日常管理負責節目的整體策劃
主 編 1人 負責節目的整體策劃、節目選題的把握
選題員 2人 負責收集選題并打包篩選
編 導 4人 負責節目的制作和編輯
攝 像 5人 負責節目的錄制及外景小片的拍攝
包 裝 1人 負責節目的形象包裝、節目包裝設計
制 片 2人 負責節目經營及錄制場地、觀眾的落實
第四部分 節目運行方案
節目運行共有四個階段。
節目策劃及評估調研階段
由節目策劃組與相關廳、局就節目的宗旨、框架和內容進行充分的調研、評估、論證,找到有效的結合點。節目策劃組將具體的內容融合到節目中,力求節目在樹立精品意識,堅持思想性、藝術性、娛樂性和可視性的高品質統一上下工夫,堅持高品位,高格調,宏揚主旋律,做出具體的節目文案。
節目制作期
待臺批準后,成立欄目組,進行人員分工,開始節目樣帶和備播三期節目的制作,同時配合節目廣告代理公司進行宣傳,招商,力保節目在開播后有相對穩定的廣告收入和經費來源。
欄目組將細分節目結構,由節目策劃階段向節目生產階段轉移,在做出全年選題計劃的同時,設計定期的特別節目樣式,力保節目在開播后穩定,可靠,便于操作。盡快形成模塊化的制作模式。
節目審核、修改、播出階段
月 日預審首期開篇,節目聽取領導、專家意見,修改后再次政審、技審,并根據意見包裝后三期節目備播入庫,同時進入下一階段操作。月 日正式播出。
節目改版,重大節目設計及節目播后意見反饋階段
待節目播出后兩個月進行如下工作。
根據觀眾收視率及相關部門領導、專家的意見,完善節目內容,提高節目質量,設計好主題節目內容,選好直播項目,并根據時效,如事件性、災情等等,做好特別節目的準備。
《京城特色餐飲專輯》節目策劃方案n 節目創意縱觀京城餐飲業,可謂是海納百川,眾家云集,國內外餐飲業及飲食文化相融交匯,數不勝數的名肆酒樓、美食街道傳遞著古老而全新的飲食文化。《京城特色餐飲專輯》以京城深厚的人文特色和飲食文化為依托,向廣大消費者推介并展示京城內優秀的餐飲企業,介紹餐飲特色及品牌優勢,傳遞最新餐飲消費時尚。“云嶺之春”是昆明春天在京城開設的首家連鎖店,鑒于貴企業作為云南菜系的一個代表,我們將配合企業自身進入京城餐飲業的市場宣傳及營銷重點,展開深入報道活動和品牌推廣。n 節目內容結合整體環境,突出餐飲特色重點介紹云南菜獨特的餐飲風格,風格純正的菜式品種,以及企業立足傳統銳意創新經營風格,展示企業實力和特色。其次從區位環境、文化背景、個性化服務到就餐環境等各方面的全面展示,進行市場推廣,提高企業的市場知名度及美譽度,。n 節目相關拍攝Ø 拍攝酒樓建筑外景、招牌、標識以及內部環境和裝飾風格,體現酒店整體形象及規模;Ø 酒店特色:從畫面上要著重要突出酒樓在云南菜的特色及風情,包括各招牌菜、特色菜品等,體現出酒樓的特色和檔次;Ø 有選擇地拍攝員工工作場景,包括服務、制作方面等,體現良好的員工素質和嚴格的酒店管理;Ø 拍攝酒樓完善的配套設施。n 采訪內容:1、結合企業的整體知名度和品牌優勢,向京城消費者介紹一下云南菜的主要特色;2、介紹企業在京城的市場經營理念,以及整體的規模及實力;3、酒樓菜品最主要的特色,以及如何結合北京消費市場的特點進行菜品和營銷創新;n 節目制播Ø 攝制組前往企業及消費現場進行拍攝、采訪,并制作為專題節目;Ø 節目在北京電視臺專題時段播出(BTV-3套18:20左右),統一收取節目制播費用6000元\分鐘;Ø 節目播出后贈送企業節目播出版光盤。策劃人:鐘麗 聯系E-mail:
一、對現今電視媒體環境的認知
1、綜藝節目的內容走向,越來越低俗粗鄙,從整人風到八卦風。電視節目為了吸引觀眾,不得不做灑狗血的單元內容,來換取收視率。
2、電視真人秀節目形式越來越多樣,受到觀眾的追捧喜歡。
二、前提描述
雖然電視媒體的環境讓許多人感到相當詬病,不過,還是有制作單位堅持做出適合闔家觀賞的優質節目。另外,在《廣電人市場研究》中也指出,從收視率的數據來看,被評為優良節目的收視率未必低于被點名的不良節目。因此,節目的制作,不必為了沖刺收視率而下血腥的猛料。
本策劃案希望提出一個能夠闔家觀賞的電視真人秀節目,一個就像“閱聽人監督媒體協會”說的,父母親跟子女一同觀賞的節目。
三、創意來源說明
日本電視節目常有許多幫助完成夢想與任務的節目,或者是征選明星的節目。
中國年輕一代的工作條件不斷惡化,大學生畢業即失業,迫使年輕人失去夢想的勇氣,集體向現實投降。其實很多年輕人、大學生都有許多的夢想,有的是兒時就夢想的,有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積攢下的,姑且不論這些夢想是否不切實際,但是我們看到這些年輕人為了夢想而努力奮斗的身影。
四、創意電視節目策劃案
(一)節目名稱:瑪麗圓夢錄
超級瑪麗,是最早的電動玩具。電動玩具的特點是:會讓玩家不斷地想要闖關成功,完成破關的夢想。由于本節目是一個鼓勵年輕人尋找失去夢想的節目,因此利用這個早期電動玩具的名稱,取名為“瑪麗圓夢錄”,而更妙的是,如果把節目名稱連起來讀,又正好與美國影星瑪麗蓮.夢露諧音,這一點在傳播過程中,是非常上口且討巧的。
(二)節目宗旨
本策劃案,是要提出一個讓當下年輕人有機會去實現夢想的節目,同時,讓人們了解到有些夢想,是不那么容易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是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或者是遭受失敗的挫折,李年輕人尋找失去的夢想,也借此了解到究竟這個夢想適不適合自己。另外,希望這個節目能夠鼓勵年輕人尋找失去的夢想,也能得到觀眾甚至是整個社會的支持與鼓勵。
(三)節目形態
每個星期播出一次,每個企劃的播出集數,會依照不同企劃的職業性質與衡量進行。
1、介紹節目企劃職業的人物、工作、職場環境、社會地位與市場需求等等特色及性質。
2、報道參加企劃職業主題的入圍者。
3、呈現參加者訓練的完整過程。
4、節目每進行到某個段落時,回到節目現場,讓主持人與特別來賓對于參加者的表現進行討論,也讓觀眾緩和一下情緒。
(四)受眾范圍
節目的受眾范圍廣大,喜愛追求夢想或者喜歡看別人追求夢想的,不分男女老少,都是本節目的受眾群體。
(五)訴求方式
實地拍攝,真實情節來進行,同時以時而溫馨感人時而幽默搞笑的方式,附教育意義的方式,提供給收看節目的觀眾。在節目進行過程中,要穿插其中一些小插曲或設置一些小環節來引起大小高潮。
(六)節目播出時段
每周日晚八點鐘播出
(七)節目長度
總長度;90分鐘
(八)預期效果
近程目標:讓觀眾了解許多工作的真正性質。
中程目標:帶領觀眾了解這些工作的甘苦,以及要投入這些工作必備的實力與訓練,進而從對工作的深入認知,了解自身是否合適從事這項行業。
遠程目標:帶動整個社會的所有人,都能尋找失去的夢想。
(九)表現大綱:以第一期為例(夢想成為新聞主播)
段落一:介紹本期節目內容
實際到節目合作的電視臺新聞部拍攝主播一天工作以及到街頭訪問的影片,包括介紹新聞主播的工作內容、性質、職場環境、市場需求、社會地位與所需的條件與專長。
段落二:介紹參加節目企劃主題的入圍者
參加“夢想成為新聞主播”的報名者有哪些人,包括報名者的背景資料、學歷、經歷、參加人數、男女比例等等。制作單位與合作的電視臺對其進行篩選,選出適合的人員進入入圍者名單。
段落三:完整報道入圍者的訓練過程以實地拍攝、真實情節的方式,報道入圍新聞主播后在合作電視臺新聞部整個訓練的過程,包括正音咬的練習,播報技巧的練習,改寫新聞稿的練習,sng聯機播報的練習等等。
段落四:夢想起飛
經過所有篩選與測試的參加者,節目會立即安排入選的新聞主播,擔任一天新聞播報的工作。
段落五:
節目進行到某個段落時,回到現場,讓主持人與特別來賓對于這些新聞主播的表現進行評論,最后評選出最優者。
(十)配套設施
1、電視媒體廣告:在節目開播前,在電視頻道上以滾動播出的形式,進行大量的循環宣傳廣告,以吸引人眼球的方式引起觀眾的興趣。
2、平面媒體:加強與各平面媒體的合作。
3、網絡媒體:充分利用網絡的強大資源與人脈,加強與各大入口網站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