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心理援助方案(精選3篇)
殘疾人心理援助方案 篇1
一、項目目標
完善蒼溪縣殘疾人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幫助殘疾人群提高生活質量、增強生活信心,提升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引導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積極適應和回饋社會,重拾陽光心情,收獲美好生活,實現自我價值。讓更多的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為構建和諧蒼溪做出積極貢獻。
二、服務對象
蒼溪縣經濟困難家庭的有心理健康支持服務需求的殘疾人。經濟困難家庭的具體認定標準,按照縣級(含)人民政府規定執行。具有我縣戶籍的殘疾人,并持有有效期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
三、項目任務
在全縣范圍內選取符合上述條件的`100名殘疾人。
四、服務內容
(一)心理熱線服務。建立心理服務熱線,按殘疾人的即時需求提供相應的心理服務,并對來電內容做好詳實記載;對熱線咨詢無法解決的,需及時進行轉介。
(二)個體心理輔導。提供一對一的個體心理咨詢服務,結合沙盤治療、智能身心交互訓練系統等專業的心理治療方式為殘疾人提供心理支持與指導,幫助他們緩解情緒與行為障礙。
(三)團體心理輔導。定期或不定期面向殘疾人及其親屬開展有關心理方面講座及咨詢活動,并根據不同的需求確定每次培訓及活動的主題。
(四)家屬心理輔導。建立家屬、親友等協助支持系統,協助殘疾人家屬及相關人員了解殘疾人的心理及變化及常見心理問題。解出由于家庭與小團體中出現殘疾患者而造成的心理壓力,從而為殘疾人的心理康復創造一種良好的心理氛圍。
(五)就業指導。協助殘聯對殘疾人就業問題進行心理輔導。對殘疾人就業心態、就業技能進行輔導,使其能正確看待就業問題,從而對社會產生較強的認同感,形成積極的就業態度。
五、實施單位
蒼溪縣精神衛生中心作為蒼溪縣的殘疾人心理健康支持服務項目實施單位。
六、實施步驟
(一)篩查
1.通過蒼溪縣殘疾人聯合會的殘疾人信息系統里選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
2.將精神/心理衛生門診患者納入篩選范圍。
(二)心理健康體檢
通過心理量表測評(如情緒、睡眠、人際關系、社會功能等方面)了解服務對象的心理健康現狀。
(三)建立檔案
為納入項目服務的患者建立個人檔案,檔案內容包括基本信息、經濟狀況、工作量表、管理服務資料等。
(四)心理支持服務
通過心理咨詢、心理講座、上門服務、健康宣教等方式開展心理支持服務。
(五)效果評估
在項目進行中的每隔三個月,通過服務滿意度調查、心理測評等方式進行效果評估。
七、進度安排
(一)籌備階段(4月上旬):制定項目實施方案,成立領導小組及心理服務技術小組。
(二)篩查階段(4月底前):人員篩查并確定服務對象名單。
(三)實施階段(5月-11月):為篩查出的100名殘疾人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服務。
(四)總結階段(12月):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終期評估和總結,并上報市殘聯。
八、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成立蒼溪縣殘疾人心理健康支持服務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組織實施,成立蒼溪縣心理健康支持服務技術小組負責提供心理健康專業服務及效果評估。
(二)經費保障。項目資金由中、省殘疾人事業發展資金進行補助,按照人均1000元/年的標準實施。
殘疾人心理援助方案 篇2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根據自治區、地區殘聯的通知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就組織在國際殘疾人日期間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組織領導
此次活動由市政府殘工委組織實施,市殘聯負責整個日常業務工作,負責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各部門的準備情況,各有關單位共同配合做好工作。
二、活動內容
(一)xx月2日開展走訪慰問特困殘疾人家庭活動。市黨政領導重點走訪慰問6戶特困殘疾人家庭。各鄉(鎮)、場、街道辦事處要自備慰問物資由黨政主要領導組織開展慰問活動。其中:恰夏鄉、也門勒鄉、阿布都拉鄉、阿西爾鄉、喀拉哈巴克鄉、二工鎮各慰問特困殘疾人家庭3戶;恰合吉、博孜達克農場、窩依加勞牧場、地區種牛場、杜別克辦事處、和平辦事處、新城辦事處各慰問特困殘疾人家庭2戶。
(二)由市衛生局安排人民醫院和疾病控制中心各出一個醫療咨詢點。并出動宣傳車一輛,具體材料(錄音帶、宣傳布標)由市殘聯負責提供。
(三)市廣電局安排殘疾人事業宣傳報道一周,宣傳材料由市殘聯負責提供,并派記者全程報道走訪慰問殘疾人活動。
(四)市殘聯組織在主要街道懸掛宣傳布標十幅。
(五)市司法局負責安排開展法律援助維權活動,設置法律咨詢點一個,并安排各鄉(鎮)場、街道辦事處司法所,殘疾人法律援助服務所,在xx月3日前后組織開展法律援助維權活動,向廣大各族殘疾人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起草文書和法律援助服務,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就業條例》和一些依法維護殘疾人權益的典型案例。
(六)市教育局安排各中、小學校開展“紅領巾助殘”、“手拉手情系殘疾人小伙伴”活動,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解決殘疾學生學習、生活上的困難。通過助殘活動,進一步推動和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實踐中培養少年兒童理解、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品德。
(七)市團委在xx月3日當天,負責組織青年志愿者助殘服務隊開展服務活動。
(八)召開殘疾人座談會。各鄉(鎮)場、街道辦事處要召開各種形式的殘疾人座淡會,聆聽殘疾人心聲,向殘疾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進一步了解殘疾人、關心殘疾人,與殘疾人談心,引導他們自強、自立,奉獻社會。
殘疾人心理援助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與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著力提高對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水平與服務能力。縮小殘疾人生活水平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改善殘疾人的生存狀況。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二)目標任務。初步建立起“兩個體系”基本框架。生產生活狀況進一步改善。使殘疾人基本生活、醫療、康復、教育、就業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兩個體系”建設相對完善,基本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基本醫療保障和康復服務、殘疾少年兒童全面普及義務教育,殘疾人文化教育水平明顯提高,就業更加充分,生活更加富裕,參與社會活動更加廣泛。
二、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與服務體系建設內容
一)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1保障殘疾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為殘疾人提供安全、有效、便捷、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不斷擴大保障覆蓋面,不斷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努力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將殘疾人全部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醫療救助范圍。逐步提高保障標準,適度增加保障內容,確保殘疾人“應保盡保”對享受城鎮低保和農村低保的一、二級殘疾人。其新合療基金由計生部門和民政部門各分擔50%同病種報銷中適當增加殘疾人的報銷比例。由縣民政局分別為其代交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農村已做絕育手術的雙女戶和持證的獨生子女戶中的一、二級殘疾人。
2城鄉醫療救助要將貧困殘疾人作為重點救助對象。再納入醫療救助范圍予以救助。基本醫療保險或合作醫療補助后。
3殘疾人持《殘疾人證》就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和縣級醫院免收掛號費。
4健全殘疾人生活保障制度。保證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能夠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有關生活救助待遇。逐步提高城鎮重度殘疾人、一戶多殘、一人多殘、老殘一體和農村殘疾人中五保戶、特困戶、貧困戶等特殊困難殘疾人家庭的低保標準。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等生活救助政策。
二)殘疾人社會服務體系建設
1提高殘疾人康復服務水平。把殘疾人康復納入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保障殘疾人的醫療康復需求。免費為貧困殘疾人安裝假肢和實施白內障手術。免費為貧困聾兒驗配助聽器。逐步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將符合規定的殘疾人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范圍。
2加快建設社會化康復服務網絡。充分發揮醫療、福利等機構的作用。全面開展康復醫療、功能訓練、輔助器具適配、心理輔導、康復轉介、殘疾預防知識普及和咨詢等康復服務工作。加強縣、鄉鎮康復機構建設,建立以專業康復機構為骨干、社區為基礎、家庭為依托。形成社會化的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開展殘疾人需求的康復服務和社區康復指導,有條件的鄉鎮可依托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立康復室,開展殘疾人康復服務工作。
3促進殘疾人就業。保障殘疾人平等就業的機會和權利。依法推進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要優先錄用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就業。新開發的公益性崗位要安排一定數量的殘疾人就業。鼓勵和扶持興辦福利企業、盲人按摩機構等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認真執行和落實促進殘疾人就業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黨政機關、事業、企業單位要帶頭安置殘疾人就業。未達到安排殘疾人就業比例的單位。認真落實有關稅收優惠政策,促進殘疾人集中就業。積極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完善資金扶持、稅費減免、貸款貼息、社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