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春節環境布置方案(通用3篇)
物業春節環境布置方案 篇1
一、目的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物業公司是小區節日氛圍營造的主體,也是物業企業張揚企業文化,開展社區活動的服務內容。通過節日的布置,營造一種良好的生活環境。突出表現物業企業的人性化管理,提升物業企業形象,也是迎合業主對居住環境品質的需求。
二、范圍
zz西苑一期、二期已入住區域
三、職責
1管理處制定方案;
2公司辦公室負責相關資源的采購和配置;
3管理處負責安排相關人員落實方案。
四、內容及要求
1門口布置
○1小區入口處用紅布做對聯及橫批一副(內容待定);
○2橫批下掛紅燈籠(配有源燈泡)。
2區內布置
內容:1)主干道及各支干道拉拉三角旗若干道;
2)主干道及廣場周圍插刀旗若干面。
要求:
○1刀旗上有"zz物業歡迎您"標識
○2刀旗21日早上7:00插,晚上20:00收,連續七天;
○3收插、監護由保安負責。
3廣場布置
22號樓與24號樓之間廣場邊用熒光燈做一個有"新年快樂"賀詞的燈箱。(附圖)
材料
○1方格鋼絲框;
○2方管兩米兩根;
○3熒光燈管(黃色10米,紅色一卷)
○4閃動控制器兩個;(一個控制輪廓,一個控制燈籠及賀詞)。
zz西苑管理處
物業春節環境布置方案 篇2
一、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領導,特成立區春節期間環境布置和氛圍營造工作領導小組。
二、任務分工
(一)統籌協調組
工作任務:(1)負責與市路燈管理處、市城管委等上級部門協調聯系;
(2)負責整個環境布置和氛圍營造工作的整體策劃和各工作組工作的協調。
(二)環境布置組
工作任務:(1)區城建局負責重要道路節點花卉造型擺放、八一公園內環境布置、氛圍營造等工作;
(2)區商務局負責勝利路步行街街區氛圍布置;
(3)區文廣局負責對八一大道、陽明路、陽明東路、北京西路(北側)、疊山路、南京西路、撫河北路、濱江路等主干道燈桿上懸掛大紅燈籠,陽明路玻璃幕墻上張貼大幅新年祝福圖片,陽明東路隧道東、西方向制作宣傳標語等氛圍營造工作;
(4)各街辦、賢士湖管理處要按照屬地原則,組織好轄區內社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車站、賓館、商場等進行春節期間門面環境布置,營造節日氛圍。
(三)市容整治組
工作任務:(1)負責春節期間公共休閑場所環境維護工作;
(2)負責重要道路、重點路段環境衛生維護及經營秩序整治工作。
(四)社會宣傳組
工作任務:(1)負責全區新春文化節活動的策劃和宣傳;
(2)負責春節期間領導走訪,群眾文化活動的新聞報導工作。
四、具體要求
1、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各相關單位負責人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做好20xx年區春節期間社會環境布置工作的重要性和嚴肅性,提高責任性和自覺性,增強主動性和預見性,既要明確分工,又要協調配合和統籌兼顧,要精心組織和周密安排,確保節日氛圍布置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2、創新意識,突出成效。春節期間節日氛圍布置,既要堅持傳統,又要勇于創新;既要注重規模和數量,更要注重質量和效果。各相關單位要精心組織、精心策劃、精心安排、精心落實,使春節社會環境布置大氣醒目,充分融入春節、元宵節為主題的傳統民族文化元素,要注重點面結合,既要覆蓋面廣,又要打造亮點景觀,達到成規模、創新意、出氣勢、高水平的綜合效果。
3、各相關單位要制定詳細春節期間環境布置和氛圍營造工作實施方案,環境布置要根據道路、街區的地形特點統一風格,要做好環境布置設施的日常維護保養,如有損壞褪色需及時更換。
物業春節環境布置方案 篇3
環境保護應急預案
一、預案目的
為保障中鐵十九局集團有限公司成渝高速公路復線(重慶境)路面工程綜合項目部環保安全,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危害,確保迅速有效地處理突發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區域環境污染事故,指導和規范突發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將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企業利益和人民群眾身體及生命安全。為防止和妥善處置突發性污染事故的發生特制定了本預案。
二、應急預案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成渝高速公路復線路面綜合工程項目部區域內,突發的人為或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廢氣、廢水、固廢等環境污染事件的應急救援工作。
三、編制依據
1、《環境保護法》;
2、《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3、《大氣污染防治法》;
4、《水污染防治法》;
5、《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四、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的職責劃分
1、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 長:韓峰
副組長:李永生、焦連模、吳云輝、潘兆進
組 員:張洪文、仲爽、張道遠、譚偉、林夢巖、張升、李賢平、鄭紅明、于慶忠、胡勁松、趙金龍、翟新華、周少國、周長虹、楊鵬
2、項目應急搶險組織機構框圖
略
3、應急搶險領導小組職責
(1) 組長:負責指揮協調全面的應急搶險工作;
(2) 副組長:具體負責排險、搶修、救護、搶險物資供應、事故通報、疏散安置工作的組織指揮;
(3) 吳云輝、鄭紅明、張升、楊鵬:協助副組長做好事故報警、報告、通報和事故處置工作;負責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開、停調度工作;必要時可代表組長處理相關事宜;
(4) 張洪文、仲爽:負責事故現場及有害物質擴散區域內的洗消、清除和監測工作;
(5) 李賢平:負責事故現場通信聯絡和對外聯系、接待工、車輛調配等工作;
(6) 胡勁松、趙金龍、周少國、周長虹、翟新華:負責人員疏散、除險、隔離污染源等工作的組織指揮;
(7)張道遠負責搶險資金的籌集和管理工作。
五、工作程序
應急搶險領導小組在接到污染事故發生的警報后,應立即趕赴現場,應根據危害程度及范圍、地形、氣象等情況,組織個人防護,進入現場實施應急搶險。要盡快弄清污染事故種類、性質,污染物數量及已造成的污染范圍等,經綜合情況制定科學的污染處置方案,經搶險領導小組組長批準后迅速根據任務分工,按照應急與處置程序和規范組織實施搶險。
1、現場污染控制
(1) 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與相關部門配合,切斷污染源,隔離污染區,防止污染擴散。
(2) 及時通報或疏散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
(3) 參與對受危害人員的救治。
2、實行通道控制,防止有毒、有害物質的擴散
應急處理工作人員在污染事故處理過程中,為保障公眾的健康和安全,應建議有關部門對事故現場附近和受事故影響區域的通道實行有效的人員出入控制,并在初步確定水體中污染物質的種類、性質后,建議當地有關組織果斷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疏散周圍群眾,以便控制可能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人數范圍,并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3、現場調查
(1)污染事故現場勘察。
(2)進行技術調查取證。
(3) 配合環境監測部門采取污染跟蹤監測,直至污染事故處理完畢、污染警報解除。
六、應急救援保障
(一)內部保障
為能在污染事故發生后迅速準確、有條不紊的處理事故,盡可能控制波及范圍和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平時必須做好應急救援的準備工作,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制度,具體措施有:
(1)落實應急搶險組織,搶險領導小組成員和搶險專業隊伍應按照專業分工,本著專業對口,便于領導、便于集結和開展搶險的原則建立組織,落實人員,每年初要根據人員變化進行組織調整,確保救援組織的.落實。
(2)按照任務分工做好物資器材準備,如:必要的指揮通訊,報警、搶險等器材,上述各種器材由物質、辦公室專人采購、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狀態。
(3)定期組織搶險訓練和學習,各隊按照專業分工每年訓練一次,提高指揮水平和搶險能力。
(二)外部救援
事故發生后,應急搶險領導小組根據現場情況,在自身救援條件受限,無力控制事故現場時,應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求援,由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組織專業搶險救援力量參加搶險救援。
(三)醫療保障
應急過程中如出現人員中毒或受傷,可就近送至醫院救治或及時與醫療單位聯系,組織現場救治,也可送至現場指揮所指定的醫院、醫療單位救治。應急終止后根據實際情況組織轉院或繼續治療。
七、報警和通訊聯絡方式
項目應急搶險救援聯絡工作由項目部辦公室負責。應急搶險救援聯絡電話如下:
a) 項目部應急聯絡電話:。
b) 向上級報告。項目經理應根據事故等級,在規定時間內向上級有關部門(集團公司、有限公司、指揮部、業主、政府等)報告。
c) 對外應急求救
公安警力求救電話:110;火警支援求救電話:119;
醫療急救求救電話:120
八、事故發生后注意事項
(1)穩定職工情緒,要求各類人員不得以個人名義向外擴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亂。
(2)如有中毒或受傷人員親屬探視,由辦公室做好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
(3)事故發生后,要維護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做好中毒或受傷人員的思想穩定工作。
九、事故應急搶險救援程序的終止
1、應急搶險救援終止
當事故現場勢態被完全控制,確信已消除毒物擴散污染的根源,警戒區內無毒害危險時,傷員撤離現場后,由事故現場總指揮確定并宣布應急救援工作結束。
2、報告和發布信息
由通訊聯絡人員通知本單位各相關部門,以及事故發生時所涉及的周邊社區、人員發布危險解除的信息,若事故發生時有請求政府協調的程序時,由指揮人員向上級主管部門和當地人民政府報告,危險解除。
十、應急培訓計劃
1、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
本預案制訂后實施前,所有應急搶險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各專業救援隊成員應認真學習本預案內容,明確在搶險救援現場所擔負的責任和義務。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對搶險救援專業隊成員每年進行一次應急培訓,學習搶險救援專業知識和有可能出現的新情況的處理辦法。參加應急搶險救援的每個人都應做到熟知搶險救援內容,明確自己的分工,業務熟練,成為重大事故應急搶險救援的骨干力量。
2、員工應急響應的培訓
由應急搶險救援領導小組對所有員工每年進行一次應急響應培訓,了解事故應急預案響應條件,能夠在現場第一時間做出判斷事故大小,是否符合事故應急預案響應條件,以便下步工作的順利進行。
3、員工應急響應知識的宣傳
根據有可能出現的環境污染事故情況,印制宣傳材料,向員工發放,了解相關的應急響應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