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心理援助方案(通用3篇)
殘疾人心理援助方案 篇1
一、項目目標
完善蒼溪縣殘疾人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幫助殘疾人群提高生活質量、增強生活信心,提升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引導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積極適應和回饋社會,重拾陽光心情,收獲美好生活,實現自我價值。讓更多的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為構建和諧蒼溪做出積極貢獻。
二、服務對象
蒼溪縣經濟困難家庭的有心理健康支持服務需求的殘疾人。經濟困難家庭的具體認定標準,按照縣級(含)人民政府規定執行。具有我縣戶籍的殘疾人,并持有有效期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
三、項目任務
在全縣范圍內選取符合上述條件的`100名殘疾人。
四、服務內容
(一)心理熱線服務。建立心理服務熱線,按殘疾人的即時需求提供相應的心理服務,并對來電內容做好詳實記載;對熱線咨詢無法解決的,需及時進行轉介。
(二)個體心理輔導。提供一對一的個體心理咨詢服務,結合沙盤治療、智能身心交互訓練系統等專業的心理治療方式為殘疾人提供心理支持與指導,幫助他們緩解情緒與行為障礙。
(三)團體心理輔導。定期或不定期面向殘疾人及其親屬開展有關心理方面講座及咨詢活動,并根據不同的需求確定每次培訓及活動的主題。
(四)家屬心理輔導。建立家屬、親友等協助支持系統,協助殘疾人家屬及相關人員了解殘疾人的心理及變化及常見心理問題。解出由于家庭與小團體中出現殘疾患者而造成的心理壓力,從而為殘疾人的心理康復創造一種良好的心理氛圍。
(五)就業指導。協助殘聯對殘疾人就業問題進行心理輔導。對殘疾人就業心態、就業技能進行輔導,使其能正確看待就業問題,從而對社會產生較強的認同感,形成積極的就業態度。
五、實施單位
蒼溪縣精神衛生中心作為蒼溪縣的殘疾人心理健康支持服務項目實施單位。
六、實施步驟
(一)篩查
1.通過蒼溪縣殘疾人聯合會的殘疾人信息系統里選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
2.將精神/心理衛生門診患者納入篩選范圍。
(二)心理健康體檢
通過心理量表測評(如情緒、睡眠、人際關系、社會功能等方面)了解服務對象的心理健康現狀。
(三)建立檔案
為納入項目服務的患者建立個人檔案,檔案內容包括基本信息、經濟狀況、工作量表、管理服務資料等。
(四)心理支持服務
通過心理咨詢、心理講座、上門服務、健康宣教等方式開展心理支持服務。
(五)效果評估
在項目進行中的每隔三個月,通過服務滿意度調查、心理測評等方式進行效果評估。
七、進度安排
(一)籌備階段(4月上旬):制定項目實施方案,成立領導小組及心理服務技術小組。
(二)篩查階段(4月底前):人員篩查并確定服務對象名單。
(三)實施階段(5月-11月):為篩查出的100名殘疾人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服務。
(四)總結階段(12月):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終期評估和總結,并上報市殘聯。
八、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成立蒼溪縣殘疾人心理健康支持服務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組織實施,成立蒼溪縣心理健康支持服務技術小組負責提供心理健康專業服務及效果評估。
(二)經費保障。項目資金由中、省殘疾人事業發展資金進行補助,按照人均1000元/年的標準實施。
殘疾人心理援助方案 篇2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根據自治區、地區殘聯的通知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就組織在國際殘疾人日期間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組織領導
此次活動由市政府殘工委組織實施,市殘聯負責整個日常業務工作,負責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各部門的準備情況,各有關單位共同配合做好工作。
二、活動內容
(一)xx月2日開展走訪慰問特困殘疾人家庭活動。市黨政領導重點走訪慰問6戶特困殘疾人家庭。各鄉(鎮)、場、街道辦事處要自備慰問物資由黨政主要領導組織開展慰問活動。其中:恰夏鄉、也門勒鄉、阿布都拉鄉、阿西爾鄉、喀拉哈巴克鄉、二工鎮各慰問特困殘疾人家庭3戶;恰合吉、博孜達克農場、窩依加勞牧場、地區種牛場、杜別克辦事處、和平辦事處、新城辦事處各慰問特困殘疾人家庭2戶。
(二)由市衛生局安排人民醫院和疾病控制中心各出一個醫療咨詢點。并出動宣傳車一輛,具體材料(錄音帶、宣傳布標)由市殘聯負責提供。
(三)市廣電局安排殘疾人事業宣傳報道一周,宣傳材料由市殘聯負責提供,并派記者全程報道走訪慰問殘疾人活動。
(四)市殘聯組織在主要街道懸掛宣傳布標十幅。
(五)市司法局負責安排開展法律援助維權活動,設置法律咨詢點一個,并安排各鄉(鎮)場、街道辦事處司法所,殘疾人法律援助服務所,在xx月3日前后組織開展法律援助維權活動,向廣大各族殘疾人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起草文書和法律援助服務,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就業條例》和一些依法維護殘疾人權益的典型案例。
(六)市教育局安排各中、小學校開展“紅領巾助殘”、“手拉手情系殘疾人小伙伴”活動,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解決殘疾學生學習、生活上的困難。通過助殘活動,進一步推動和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實踐中培養少年兒童理解、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品德。
(七)市團委在xx月3日當天,負責組織青年志愿者助殘服務隊開展服務活動。
(八)召開殘疾人座談會。各鄉(鎮)場、街道辦事處要召開各種形式的殘疾人座淡會,聆聽殘疾人心聲,向殘疾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進一步了解殘疾人、關心殘疾人,與殘疾人談心,引導他們自強、自立,奉獻社會。
殘疾人心理援助方案 篇3
今年(12月3日)是第--次國際殘疾人日。為開展好第--個助殘日活動,壽光市人民政府和教育局專門為此下發了通知文件,為了貫徹落實上級有關通知精神,特制定我校第--次國際殘疾人日活動方案:
一、活動主題: 關心幫助殘疾人,實現美好中國夢
二、活動宗旨:
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扶弱助殘的傳統美德,逐步形成全社會都來理解、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氛圍,營造扶殘助殘的社會風尚;增強殘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信念,促進特教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活動安排:
(一) 開展有針對性、有深度、有影響力的宣傳報道,加強人道主義思想的宣傳教育,并通過多種形式支持特教學校的教學活動,為殘疾人接受教育創造條件。
1.以開展“國際殘疾人日”活動為契機,緊緊圍繞活動主題,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廣播、板報、宣傳欄、橫幅、標語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政府為幫扶貧困殘疾人和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而采取的積極政策和有力措施,深入報道扶殘助殘先進集體與個人的動人事跡,引導學生進一步關注、關心殘疾人,積極營造有利于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
2.進行一次國旗下講話。在助殘日前以國際殘疾人日為主題進行一次國旗下講話,號召全體師生積極參加助殘活動。
3.召開一次主題班會。以班級為單位組織一次以“國際殘疾人日”為主題的班會,內容可以為介紹國際殘疾人日的由來和意義,或以“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我身邊的殘疾人故事”等為主題,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殘疾人、關心殘疾人、幫助殘疾人。
(二) 突出主題,采取有效措施,關心幫助殘疾人。
1.通過倡議書的形式,廣泛發動,積極開展“關心幫助殘疾人,實現美好中國夢”助學活動,鼓勵和動員全班師生積極參與。對身邊的殘疾人,不歧視,不躲避,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通過書信交往,節假日看望等活動,與他們交朋友,溫暖他們孤寂的心靈。
2.要加強對“愛心助殘”活動的領導,廣泛宣傳情系殘疾兒童、奉獻一份愛心、幫扶殘疾人的重要意義。本著自愿的原則,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激發廣大師生員工參與“愛心助殘”活動的熱情,切實做好助殘工作。
3.開展與貧困殘疾學生“結對幫扶”活動;學校組織志愿者助殘活動,將助殘活動納入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之中,統籌安排,致力于為殘疾人多做好事,多辦實事,著力推動助殘工作深入有效地開展下去。
3.幫助一位身邊的殘疾人。以班級為單位,在助殘日前后動員學生深入了解身邊的殘疾人的人生經歷、生活境況,為他們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
(三)結合“助殘日”活動開展情況,評選一批“愛心助殘”先進個人。
四、有關要求:
1.提高認識。全體師生要深入領會上級文件精神,積極參加助殘日相關活動,培育愛心,促進成長,打造“愛心如皋”、“愛心校園”。
2.加強組織。各處室、班級對照上級文件要求認真組織落實,要精心設計和組織好相關活動,通過活動真正起到育人作用。活動結束后,相關部門和班級要及時將活動成果記入教師業務檔案和學生成長檔案。
3.強化宣傳。在活動中,各處室、各班級要善于發現典型、樹立典型、表彰典型。通過各種新聞媒體廣泛宣傳,爭取社會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