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型課程實施方案范文(精選3篇)
拓展型課程實施方案范文 篇1
一、指導思想:
拓展型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改善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自我管理和選擇學習的能力為宗旨,體現不同基礎要求的、具有一定開放性的課程;它著眼于激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開發學生的潛能,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個性與社會化的和諧發展,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它也是基礎性課程的拓寬與延伸,是為學生學習研究型課程積累更寬泛的知識與經驗、能力與方法,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共同為基礎教育的培養目標服務。
二、課程目標:
1、培養學生有廣泛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2、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學會觀察和思考、探究和質疑,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感受生活中的美和快樂。
4、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學會交往、合作,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6、加強建設具有學校特色的拓展型課程,推進二期課改的實施,培養一批一專多能、精于探究的教學骨干,使學校拓展型課程建設上一個新臺階。
三、課程原則:
1、基礎性:以基礎型課程為出發點,滿足學生個性特長和生存發展發展需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
2、多樣性:課程內容具有多樣性,提供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的需要有更多的選擇,以適應不同發展水平和不同個性發展需要。
3、開放性:強調學習與生活及社會發展的聯系,加強知識系統的開放性、知識的形成過程的開放性、知識的來源的開放性。
4、時代性:課程教學方法和內容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利用最新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及國內外最先進的教育教學研究成果,課程內容的編制主動適應社會的需要,根據現代科學及學科發展的新變化,不斷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并不斷加強與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5、綜合性:加強課程學科知識的再組合,重視學科內知識的的相互滲透和不同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重視科學性和人文性的整合;重視民族性和國際性的整合;注重科學原理的認識和掌握;注重態度、方法、精神的綜合培養。
6、前瞻性:課程的開發應該與時俱進,符合時代潮流,追隨時代進步、社會發展,不斷更新課程內容或增加新內容。
四、課程選擇:
1、關注學生的需要、追求、興趣與愛好的差異,結合學校實際,積極開發和利用教材以外的課程教育資源,充實和完善拓展型課程設置。增強課程的可選擇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自主拓展系列課程。
2、拓寬課程內容,加強課程間聯系和整合,積極探索拓展型課程校本化實踐,努力開發學校特色課程,提高拓展型課程對學生發展的適應性。
3、積極實施科技教育、心理、生理健康教育等特色教育拓展型課程。
五、課程結構:
1、限定性拓展課
由學校統一安排在課表內(如語文校本課程、數學研究性學習、英語聽力訓練、科學實驗探究等),指導教師可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確定具體的拓展內容。
2、自主拓展課
由教務處負責向班主任和學生發放拓展型課程選擇意愿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自主選擇,主要在七、八年級開設。
六、課程組織實施:
1、組織管理:以校長為負責人,成立學校拓展型課程開發和實施領導小組,由教務處全面負責學校拓展型課程的開展與實施情況。
2、科目開發:發動和組織教師提出拓展型課程科目,根據教師的自身學科優勢、知識結構、個性特長從中篩選重點開發。
3、教師培訓:教師加強學習,學校加強對執教拓展型課程教師的培訓,以自培為主。
4、保障措施:
(1)學校各部門(教務處、總務處、信息處等)為實施課程提供服務和設備保障,學校方面投入一定的教育經費(購買設備、器材等)。
(2)發揮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的管理作用。教研組長應鼓勵和幫助教師撰寫校本教材和開好科目。教研組長帶頭、示范,提高本組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深入課堂、加強聽課,指導和研究教材、教法。定期(期中、期末)向教務處反饋教學信息。年級組長協助教務處,負責做好年級拓展型課程開設的組織、協調工作,加強與班主任和年級任課教師(拓展教師可以跨年級任教)的聯系和溝通,按時、認真地協助教務處做好學生報名和編班(拓展型課程班)工作以及對課堂的管理、監督。
(3)發揮任教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認真備好教案(教材、教法、學生、練習或實踐)和講義或教材。準時在學校統一安排的教學場所進行教學。對學生出勤作好記錄。在教學過程中,任教教師應探索結合教學活動的多元評價方式,過程評價比重一般應大于結果評價。
(4)學校有一流的教育教學設備和資源。
七、課程管理:
1、開設年級:學校各年級
2、開設課時:各年級由語、數、英、科學自行安排1課時,另外七、八年級專項拓展課每周2課時。
3、開設方法:
(1)限定性拓展課:學校根據年級特點統一安排科目,指導教師可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確定具體的拓展內容。
(2)自主性拓展課:教師填寫拓展型課程申報科目。教務處選擇確定可開課程排入課表,學生選擇科目,教務處整理學生選課結果,落實學生名單及上課教室。
拓展型課程實施方案范文 篇2
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黨的教育方針、課程管理政策和《課程計劃》的要求,地方課程由省級的教育行政部門或其授權的教育部門依據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需要而自主開發并管理,由地方、學校實施。為進一步推進我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根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結合我校教育改革和發展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二、地方課程的主要目標
全面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整合課程資源,構建和完善我校地方課程體系和管理、開發機制,提高我校基礎教育質量。
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培養學生的社會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三、地方課程設置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根據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對人才的要求,將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的實施、學校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有機結合起來,
2. 整合性原則。地方課程的突出特點是區域化、本土化,要與綜合實踐活動、有關專題教育和學校課程進行整合。小學勞動、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環境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課程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國防教育等專題教育的內容主要滲透在相關學科和活動中進行,也可以利用學校課程開設專題講座。
3.獨立性原則。地方課程具有獨立的地位和作用,有自身相對完整的課程體系,它和國家課程、學校課程共同構成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三者相輔相成,不能用國家課程代替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
四、課程開發內容及課時安排
《傳統文化》、《環境教育》課程、《安全教育》課程、《品德與社會》課程。
1—2年級每周1節,3—5年級每周《傳統文化》、《品德與社會》1節,《安全教育》課《環境教育》各1節。。
五、課程設置說明
1.《傳統文化》課程,要求學生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會誦讀或記憶一些傳統的古典詩詞,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環境教育》課程和《安全教育》課程,著重發展學生適應現代生活的能力,使學生了解自然和社會環境中的一些問題,了解校園安全及自我無保護的措施。
3、《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生活》,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是基本的良好的品行特點,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建設健康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六、開發與實施要求
1、在地方課程的實施中,要更多地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要始終滲透安全教育。
2、要充分發揮社區、校教研組的作用,鼓勵有關人員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深入生產生活實際,研究問題,總結經驗,創造性地為地方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服務。
3、要處理好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學校課程的關系、課程內容與地方資源的關系、課程學習活動方式中接受與探究的關系以及學生與社會生活的關系等,優化課程結構,切實發揮地方課程的育人功能。
七、管理評價
1、地方課程的評價形式要多樣化,可以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考試和考查,但要以考查為主。評價要實行等級制。
2、地方課程的評價不僅要評價學生的結果,更要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特別是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評價。
拓展型課程實施方案范文 篇3
一、指導思想
閱讀在孩子一生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是孩子認識自然和社會、獲取知識和經驗的主要方式,是孩子完善人格、提升自我發展空間的有效途徑。隨著我園校園閱讀特色文化建設以來,閱讀已經潤物無聲的成為師生、家園共育的給力紐帶。和著“6·1”國際兒童節的歡樂,我們迎來了“感恩書籍·享受閱讀”為主題的第xx屆閱讀節。沐浴書香,浸潤心靈,孩子們、教師們、家長們,我們又一次聚在一起共同閱讀了。
二、活動主題:
“感恩書籍·享受閱讀”
三、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師生的文化素質和精神修養。
2、展示幼兒自主閱讀、教師導讀的書香校園魅力,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的提升。
四、活動時間
20xx年5月6日至6月1日
五、活動內容
第一階段:閱讀節策劃與宣傳(5月6日——6月1日):
1、給家長發放城幼第xx屆閱讀節活動倡議書。
2、聆聽國旗下講話,激發幼兒享受閱讀的熱情。
第二階段:閱讀節組織與實施(5月12日——6月1日)
活動一:幼兒自主閱讀
1、豐富和完善各班班級閱讀角。
2、大班的班內圖書漂流活動。
3、結合活動,完成活動簡報(附1)
活動二:教師教學導讀
1、各班圍繞繪本開展藝術領域的繪畫活動。
2、每位教師完成一篇繪本推薦(附2)
3、家庭親子共讀:大班家庭親子閱讀小報設計和家庭親子閱讀體會征集展覽。
4、每班至少推薦一篇親子閱讀小報設計和一篇親子閱讀體會,由年級組為單位設計專題展板,于5月28日至6月1日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