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學校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精選3篇)
最新學校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 篇1
活動主題:
關愛老人 溫暖社會
活動主題:
關愛老人 溫暖社會
活動時間:
20__年10月25日上午
活動地點:
松鶴養老院
活動目的:
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和尊敬老人的優秀品質,讓同學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活動口號:
關愛老人 奉獻愛心
活動人員:
五年級學生代表
活動流程:
一、準備工作:
1、聯系敬老院及東二居委會:韓建榮
2、物品準備:
(1)隊旗、學生自己準備小禮物
。2)購買水果
3、節目排練總負責:馮娟
4、照相:宋惠芝
5、勞動工具:每個孩子帶一塊擦桌布
二、活動過程:
1、節目演出:
。1)集體誦讀古詩
(2)功夫扇
(3)歌曲《感恩的心》《友誼地久天長》
2、演出結束,給老人贈送禮物;合影留念。
3走近老人:
。1)每個同學攙扶一位老人回到老人的房間;
。2)幫老人打掃房間衛生;
。3)給老人捶背;
。4)跟老人聊天,聽老人講過去的事情,給老人講自己的所見所聞,讓老人感受快樂與溫暖。
三、注意事項:
1、必須遵守活動時間及安排,服從指揮,準時到達集合地點;
2、進入敬老院要保持肅靜,行動有素;
3、見到敬老院的老人、領導及工作人員要微笑、主動地問好,體現良好的個人素養;
4、清理房間時要注意安全,不要碰壞老人的東西,不能改變房間原有的布局;
5、慰問時不用自帶任何禮物,活動中統一贈送禮物;
6、活動結束時要和老人握手告別,說再見!
最新學校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 篇2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炎黃子孫,應繼承、弘揚傳統。為引導孩子們敬老、親老、愛老、助老,樹立良好美德觀念,增強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我班在重陽節之際,針對全班同學,開展尊老,敬老重陽節活動。
一、活動目的:
1、讓孩子解重陽節的風俗及民族文化含義。
2、培養孩子敬老,愛老的良好品質,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二、活動時間:
xx年10月25日星期日
三、活動準備:
1、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同學和家長一起準備一個尊老的故事:古代的、名人的`、身邊的。
3、同學和家長一起準備一句國學里關敬老,孝道的名句。(最好能理解并背誦下來)
4、同學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寫一句“尊老承諾”。
例: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承諾:我每周幫爺爺,奶奶整理一次房間。(每一位同學都要做力所能及的事,讓老人感受親情的溫暖。)
承諾人:某某某
監督人:家長簽名
四、活動過程:
1、重陽節的時間。
2、重陽節的來歷。
3、重陽節的習俗。
4、重陽節的詩句。
5、重陽節尊老。
6、尊老的名句交流。
7、尊老的故事:古代、名人、身邊。
8、我們可以這樣做。
9、尊老承諾。
10、在節日里為老人送上一份禮物(重心意)。
五、總結
活動結束
最新學校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 篇3
一、活動目的
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這個根本,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廣泛開展節日民俗、文化娛樂、孝老愛親、扶貧助困等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引導人們在注重親情、孝敬老人的情懷中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為實現我縣“全市新的增長極、全省發展新亮點”的建設目標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
二、活動時間
20__年__月__日
三、活動主題
九九重陽,敬老孝親
四、活動內容
1、組織老年人開展科普健康講座
邀請志愿者為老年人開展健康知識講座,使老年人更注重平時的飲食保養,做到營養平衡。同時還希望通過講解讓老人本身或者子女都了解到科學地進行家庭護理,使老年人的晚上更加健康、豐富。
2、組織道德講堂活動
請居民向大家講述“磐安孝子”陳先生為了照顧老年癡癥、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連續幾年“綁”母親騎車上班的感人故事。
五、活動目的
通過活動,使廣大群眾不僅了解了重陽節這一中國重要傳統佳節的來歷及習俗,而且更懂得了尊老敬老的重要意義,并從自身做起,從幫助身邊的人做起。
六、活動要求
1、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村里各家庭要把開展好“我們的節日?重陽節”主題文化活動作為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來抓,要與文明城市創建、鄉村文明行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工程相結合,切實抓緊抓好。要及時制定活動方案,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確保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
2、注重創新,做好結合。要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不斷創新傳統節日文化活動的形式和載體,使傳統節日和現代生活方式相適應,與現代人際交往相結合,與市民文化需求相吻合,增強活動的吸引力。同時,要結合實際,把中秋節、重陽節主題文化活動與社區鄰居節、文明志愿服務活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等活動結合起來,有聲有色地開展,辦出特色、辦出水平、辦出成效。
3、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在村里的廣播中宣傳過好“重陽節”的目的和意義,加大對開展重陽節主題活動的宣傳力度,利用多種方式宣傳介紹傳統節日相關知識,積極營造尊重傳統節日、熱愛傳統節日、參與傳統節日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