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院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方案范文(通用3篇)
衛生院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方案范文 篇1
一、總體目標
緊緊圍繞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總體要求,以實現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覆蓋100%、準確率全面提升為目標,強化制度建設,完善分類設施,創新宣傳舉措,形成監督合力,進一步培養全院職工的垃圾分類意識,引導全院職工實現從“要我分”到“我要分”的思想轉變,在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
二、工作安排
(一)健全完善管理體系,規范設施設備配置。明確我院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分管領導、督導員、培訓員、志愿者,確保垃圾分類工作有人抓。要嚴格按照要求設置垃圾分類設施,并于4月前配備到位。配置要求:
1、醫院門診樓前設置有害垃圾桶(紅色)、可回收垃圾桶(藍色)、餐余垃圾桶(綠色)、其他類垃圾桶(灰色)。
2、醫院住院樓一至三層過道分別布置1組有害垃圾桶(紅色)、可回收垃圾桶(藍色),并懸掛“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示牌”。
3、各辦公室小垃圾簍限制投放垃圾種類。
(二)嚴格按照分類流程,規范分類要求。
1.科室內產生垃圾要分類投放到生活垃圾桶和醫療垃圾桶內,滿后生活垃圾由保潔員統一投放到各樓層分類垃圾桶內,再由保潔員每日定時收集投放到集中投放點,醫療垃圾由專門人員運送到醫療垃圾暫存點。
2.科室內產生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投放到每層集中投放點,由保潔員定時統一收集到集中投放點。
3.各區域產生的建筑垃圾、園林垃圾由后勤安排施工方或承包方到指定區域臨時堆放,日產日清。
(三)加強宣傳教育培訓,提高垃圾分類水平。積極開展多形式多樣化的宣傳活動。通過海報、宣傳展板、電子屏等多樣化的宣傳方式,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工作,提升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提高全院職工的分類自覺性及準確性。
(四)優化考核工作機制,強化垃圾分類管理。加強我院“督導員、培訓員、志愿者”三支隊伍的建設,充分發揮“三員”隊伍引導、監督、檢查的積極作用,定期開展單位內部監督檢查,指導全院職工的投放行為,努力提高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根據工作實際,不斷健全完善考核辦法,加強對全院的督查考核,垃圾分類工作小組開展不定期檢查,并進行通報。
三、工作要求
一要加強統籌安排。各科室要根據工作實際,統籌安排,落實職責,切實有效推動全院垃圾分類工作。
二要強化宣傳督導。各科室要做好對職工的培訓教育,全面提升全院職工垃圾分類意識。同時,定期開展專項檢查和督導,并建立完善工作臺賬。
三要密切協作配合。為加強工作聯系,垃圾分類工作分管領導和聯絡員要與市局垃圾分類工作組保持密切聯系,確保工作暢通。
衛生院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方案范文 篇2
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動員大會精神,高質量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加強垃圾源頭管控,實現垃圾規范化管理,打贏垃圾分類攻堅戰、持久戰。經街道辦事處研究,特制定本街道生活垃圾整區域覆蓋全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xx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出臺為契機,全力以赴、真抓實干,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強化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的行動自覺,全面動員、全民參與。圍繞“保障無害化、加強資源化,促進減量化”目標,統籌謀劃、補齊短板、綜合治理,加快建立健全路街道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
二、工作目標
按照xx市垃圾分類工作整體要求,進一步提高思想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增強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行動自覺。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全民參與”的原則,實現分類質量明顯改善、控量成效明顯提升。20xx年,實現居住區垃圾分類覆蓋戶數累計完成32320戶,累計創建分類達標居住區38個,小區濕垃圾桶月產量達到7500桶.濕垃圾噸數達到每日16噸。實現濕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比例達到35%以上。累計建成兩網融合站點86個,兩網融合中轉站1個。可回收物量達到每日15噸。
三、組織領導
成立街道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街道生活垃圾分類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街道管理辦,負責街道生活垃圾分類日常各項工作開展,包括制定實施方案、硬件設施改造、監督檢查、宣傳培訓、考核評比等。
組 長:xx街道辦事處主任、黨工委副書記
副組長:xx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成 員:xx街道管理辦主任
xx街道自治辦主任
xx街道黨群辦主任
xx街道綠化和市容管理所所長
xx街道房管辦主任
四、實施步驟
(一)摸底準備階段(20xx年x月xx日至x月xx日)
1、制定實施方案。走訪調研各居委會、物業、駐區單位等,排摸各小區、單位垃圾分類情況,聽取各部門垃圾分類中存在的困難及意見建議。在前期走訪、調研的基礎上制定街道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落實責任主體和任務要求。
制定居委會垃圾分類工作考核制度、物業垃圾分類工作專項考核辦法等,把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對居委會、物業考核。
2、召開動員會議。召開居住區、企事業單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動員大會,提出實施方案、落實任務要求。
(二)推進落實階段(20xx年x月xx日至x月xx日)
1、開展宣傳發動。推廣垃圾分類典型示范居住區,由居委或樓組干部“百分百入戶”、定時定點指導監督、針對習慣改變的反復性開展反復教育等宣傳經驗,提高居住區分類知曉率,要使垃圾分類宣傳工作“入戶、入腦、入心”。充分利用小區宣傳欄、黑板報等形式,通過“美好”微信公眾號平臺和現場設攤活動等向居民普及垃圾分類及綠色賬戶知識,營造“以參與垃圾分類為榮、以準確分類為榮”的濃厚氛圍,開展更細致的宣傳培訓。
定期開展垃圾分類進社區宣傳主題日活動,如:垃圾分類主題相聲和小品、環保酵素制作、芽苗菜種植、再生手工制作等活動。
廣泛推行垃圾分類知識“進機關、進校園、進課堂”,重點深入開展中小學垃圾分類教育,普及分類知識,讓青少年從小樹立垃圾分類、保護環境的良好意識和習慣。通過“小手牽大手”,促進全社會垃圾分類習慣養成。
2、硬件設施改造。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推進有條件的居住區垃圾箱房按照“兩網融合”收集點標準,進行建設改造、功能升級。擬新建兩網融合回收服務示范點一個,改建兩網融合回收標準點65個、自助點19個,20__年累計完成兩網融合中轉點86個。實現每個小區至少有一個兩網融合回收服務點,并由專業公司進行可回收物的收運、管理,確保點、站、場之間的物流暢通,切實提高可回收資源的收運量。
對商品房小區的垃圾投放點進行改造,滿足干、濕垃圾成組擺放的要求,解決二次分揀場地問題。
落實好小區宣傳欄、公示欄、容器標識的.規范化工作;達到箱房內外容器、標識、宣傳、公示、配置“五規范”。確保所有居住區分類投放點的容器與標識全面實現“規范、到位”。
3、垃圾分類志愿者團隊建設。各小區組建一支垃圾分類志愿者團隊,對小區垃圾分類工作進行宣傳、引導工作。每天定時定點對居民投放垃圾進行現場監督與指導。定期在各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志愿者會議,進行垃圾分類現狀討論分析、垃圾分類知識再培訓、宣傳技能再培訓,宣傳督導經驗分享等。
4、加快推進“全面撤桶”“定時定點”。按照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和綠色賬戶服務同步覆蓋要求,全面落實垃圾分類居住區“全面撤桶”以及“定時、定點、定類、定員”綠色賬戶服務制度。耐心細致做好動員和解釋工作。在征詢居民意見、觀察居民集中投放時間和習慣的基礎上,確定每天垃圾箱房的開房時間。其他時間垃圾箱房處于關閉狀態。
5、達標居住區創建。所有居住區按照定時定點投放要求,并達到“生活垃圾分類達標居住區”“五有”標準,即有分類設施設備、有分類宣傳告知、有分類物流去向、有數據統計臺賬、有分類實效。其中有設施設備、有宣傳告知和有物流去向等3項為基本覆蓋條件,有分類實效、有統計臺賬、兩網融合站點等3項為提質標準,其中基本覆蓋部分得分38分以上為垃圾分類覆蓋合格小區;基本覆蓋得分38分以上,且提質部分得分35分以上的為垃圾分類達標小區。
各居住區需明確小區居委會、物業、業委會在達標居住區創建中的工作任務,強化黨建引領,形成居民區黨組織牽頭,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一體化推進的工作格局,做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互為補充、互相監督。
居委會負責牽頭做好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提高垃圾分類知曉率和參與率。
物業公司負責督促保潔人員做好垃圾分類的二次分揀和綠色賬戶掃碼工作,同時需對分類設施設備進行管養工作,提高分類設施的完好率和整潔度,聯系垃圾收運單位按規范及時清運垃圾。同時,物業應當按照《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中的管理責任人要求,依法履行其管理職責和其他責任要求。
6、推進黨政機關和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對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學校進行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與指導工作。規范單位分類投放容器配置。有食堂或無食堂但集中供餐的單位,在食品加工及就餐區域設置濕垃圾、干垃圾收集容器;產生餐廚廢棄油脂的單位,還應設置餐廚廢棄油脂專用收集容器。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學校應成組設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干、濕垃圾收集容器。街道擬計劃對街道轄區范圍內853家門責單位配置干、濕垃圾收集容器。由城發作業公司對干、濕垃圾進行上門收集。
單位投放容器由單位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負責日常管理維護;由街道管理辦牽頭落實日常屬地管理,督促轄區單位分類落實分類投放容器配置,并實施分類投放。
強化對單位生活垃圾分類容器配置、分類投放實效等檢查工作,加強與城管執法部門的聯合執法檢查,實現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執法常態化。
(三)提質鞏固階段(20xx年x月x日至xx月xx日)
1、檢查分類成效。聘請垃圾分類監督員,每天對小區的垃圾分類志愿者和垃圾分類情況進行檢查。每月一次由街道綠化市容所對小區垃圾分類實效進行測評打分,及時向各小區通報檢查結果,并要求居委會、物業等責任部門根據每次的檢查情況進行整改,補齊短板,確保20xx年x月底前有所有小區完成分類達標居住區創建。
定期聯合城管、市場監管所等部門對單位生活垃圾分類容器配置、分類投放實效開展等進行執法檢查,對拒不開展垃圾分類的單位,開展聯合執法行動。
2、拓展綠色賬戶積分兌換渠道。與第三方組織配合,定期在各小區開展綠色賬戶積分兌換活動,拓展綠色賬戶積分兌換渠道,豐富兌換物品種類,提高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四)總結評比階段(20xx年xx月x日至xx月xx日)
對全年推進的分類單位、居住區開展年終考核。年終將結合街道市容所每月的測評打分情況,市、區綠化市容部門的各類檢查、評比、考核等各項工作,評選出優秀分類小區、優秀單位和優秀分類個人,對其進行表彰,并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同時對全年垃圾分類工作進行總結,為下一年的繼續推進總結經驗。
五、保障措施
(一)落實財政支持,確保經費投入
除區綠化市容局年初核撥的垃圾分類經常性項目資金外,街道將按照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設施設備配備及管理要求,對小區垃圾箱房外觀、洗手池等硬件設施設備;分類投放點、垃圾箱房宣傳公示設施設置;兩網融合點站場建設及垃圾分類宣傳指導、綠色賬戶激勵、分類實效考核監督,物業專項考核補貼等管理費用預算,加大財政專項資金投入,確保垃圾分類全程體系建立。
(二)健全體制機制,落實監督考核
建立多部門協同執法協作機制,按照“條塊聯動、以塊為主”原則,根據日常垃圾分類源頭收運情況,梳理拒不開展分類及分類長期不到位的單位、居民區物業,聯合城管、房辦等有重點的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同時,以年終考核形式,將居住區達標示范創建納入居委會年終考核測評體系,占年終考核百分之十的分值,達標示范小區創建成功可以拿到滿分十分,創建不成功則是零分。
物業垃圾分類工作將納入每季度物業達標獎勵測評工作中。
(三)依托現代技術,加大全程監管
結合社區現有的智能監控裝置,結合垃圾箱房和定時定點分類投放點改建,通過整合和新增等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居住區,發揮智能監控裝置在垃圾分類投放環節的監督管理作用。加快建設生活垃圾全程分類信息管理系統,逐步實現對源頭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全程垃圾類別、數量、流向的監控,實現垃圾分類實效管理的可追溯、可監督。
衛生院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方案范文 篇3
一活動背景
為了保持xx小學的清潔衛生,培養xx校園全體教職工、同學們的環保意識,提高教職工及同學們的環保技能,讓教職工、同學們懂得垃圾分類回收有利于變廢為寶,實現垃圾資源化,有利于減少管理成本,實現垃圾分類量化遞減,有利于綜合利用,實現垃圾的無害化等好處,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節約型社會。
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特制定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希望全校教職工及同學們嚴格遵照執行,自覺養成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的好習慣。
二、垃圾分類管理原則
垃圾分類管理人人有責,垃圾分類從校園做起,加強管理,園令暢通,重在實效化,有獎有罰,持之以恒。
三、垃圾分類宣傳總動員
1、xx小學垃圾分類工作小組
組長:
成員:、
2、召開全體教職工大會
進行全校動員宣傳,充分認識減少校園垃圾和節約資源的重大意義,明確垃圾分類收集是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重要舉措。實行校園垃圾分類處理,美化校園,改善環境質量,是一件利校利師利的'利國利民大事。
3、加大宣傳力度
把分類的具體方法標示在顯眼處,要讓每一位教職工和同學都了解我校的垃圾分類和處理辦法,并自覺遵守,分類首先要從源頭上把好關。
4、利用網站、微信平臺、智慧樹、LED橫幅等形式大力宣傳
大家牢記垃圾分類原則,懂得垃圾分類知識,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自覺對垃圾分類投放的習慣。在校園中開展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的活動,不但可以使資源循環再利用,節省資源,還可以培養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全面推廣和落實完善的垃圾分類處理政策,建設一個和諧,美麗,節約型的社會。
四、垃圾的分類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校園垃圾成分越趨復雜,合理地確定分類依據對垃圾的后續處理環節極為重要,它可限度地降低處理過程中以及處理后的能耗,可防止再次污染的發生。根據國家標準,校園 垃圾可以分為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三大類。
1、可回收垃圾
可回收垃圾指適宜回收循環使用和資源利用的廢物,主要包括:
(1)紙類:未嚴重玷污的文字用紙,包裝用紙和其他紙制品等,如報紙,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片,紙盒等。
(2)塑料:廢容器塑料,包裝塑料等塑料制品,如各種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具,硬塑料等。
(3)金屬:各種類別的廢金屬物品,如易拉罐,鐵皮罐頭盒,鉛皮牙膏皮,廢電池等。
(4)玻璃:有色和無色廢玻璃制品。
(5)織物:舊紡織衣物和紡織制品。
2、不可回收垃圾
不可回收垃圾指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葉,剩菜剩飯,花草,樹枝,樹葉等。
3、有毒有害垃圾
有害垃圾指對人體健康或者環境造成現實危害或者潛在危害的廢棄物,也包括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或有毒物質廢棄物,如廢電池,廢熒光燈管,水銀溫度計,打印機墨盒等。
五、小學垃圾分類處理方法
(一)分類垃圾桶配備
1、小學一樓大廳擺放可回收、有害垃圾兩個垃圾桶。
2、小學二樓小朋友家擺放垃圾回收箱,分別為可回收、有害垃圾。
3、每個班級發放分類垃圾桶兩個,分別為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
4、小學食堂配廚房垃圾回收桶兩個。
(二)垃圾收集的方法
1、一樓大廳垃圾桶為家長、領導來校,操場上教師同學們在課間活動中產生的垃圾時存放所用,各班級活動室產生的垃圾不得倒入其中。保育員每天清理,其中可回收垃圾交后勤組統一處理。
2、各班午休室產生的垃圾分類后送交垃圾收集箱,其中可回收垃圾由專門人員統一計量,不可回收垃圾統一由保育員來清理。
3、廢舊電池由后勤組統一收繳后交環保部門處理(廢舊電池一定要放在專用收集箱內,家中使用的電池也可帶來)。
4、打印、復印后的廢墨盒由后勤處統一保管集中處理。
5、廚房垃圾每天由專人進行收集處理。
(三)統一分類收集時間
1、每天中午、下午放學前由保育員清理教室垃圾。
2、后勤處定期對可回收垃圾送小區廢品回收桶。
3、后勤組對有害垃圾不定期送小區環保部門專門處理。
(四)反饋監督檢查
由保育員負責,后勤衛生檢查小組檢查各班活動室是否對垃圾進行正確的分類,若沒有按要求分類,按要求責令班保育員立即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