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送清涼活動方案(精選3篇)
工地送清涼活動方案 篇1
夏季高溫季節來臨,為切實維護好職工安全健康權益,促進安全生產工作,根據縣總工會《關于開展20xx年“夏送清涼”活動的通知》(筠工發[20xx]31號)的文件要求,現就做好我司工會“夏送清涼”活動,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活動時間
20xx年“夏送清涼”活動持續到8月底。
二、活動內容
(一)開展夏季高溫天氣勞動保護知識宣傳普及 加強對職工高溫防護、中暑急救等職業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到部門和施工現場,采取職工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防暑降溫和安全衛生常識,通過組織廣大職工開展高溫中暑急救知識、應急預案學習,提高勞動者安全生產和自我防護技能;深入夏季露天作業、高溫作業場開展走訪慰問,掌握高溫天氣作業職工生產生活狀況,協調解決高溫勞動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把清涼送到工作崗位,把關懷送到職工心坎上,確保職工平安度夏。
(二)開展慰問,服務職工
積極爭取公司行政支持與工會自籌資金相結合籌措資金,與行政方面協同開展夏送清涼活動。公司工會組織積極購買發放防暑降溫藥品、用品、物資,積極建議行政方面購買配備防暑降溫設備。重點對公司管道安裝、維修等一線職工慰問。協調行政合理安排作息,參照有關規定,向職工發放高溫津貼,設立急救藥品衛生箱,及時發放防護用品、高溫防暑用品。
(三)強化夏季防暑降溫工作的監督檢查
公司工會要充分發揮群眾性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作用,針對夏季高溫天氣、高溫作業危害開展專項勞動保護監督檢查活動。主要檢查內容包括工作安排是否科學,作息時間是否合理,作業場所是否安裝并運行必要的防暑降溫設備和安全衛生防護設施,職工是否按規定佩戴勞動保護品,作業現場是否放置足夠的飲用水和防暑降溫藥品等。堅決避免因高溫超時、超負荷工作而引發生產安全事故及職業危害。切實維護好本單位職工安全健康權益。
三、工作要求
防暑降溫工作是一項季節性很強的勞動保護工作,直接關系到職工身體健康和企業生產安全。公司各部門要從保障職工安全健康權益,促進企業安全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高度,充分認識防暑降溫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工作的責任感,把夏季防暑降溫作為勞動保護工作的重點任務擺上日程,加強組織領導,提前計劃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夏
季防暑降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最大限度地減少職工因高溫中暑、高溫作業造成的職業危害。
工地送清涼活動方案 篇2
一、活動宗旨:
打造《早報》貼近讀者的媒體形象,樹立知名企業的在消費者心中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強品牌影響力。
二、活動名稱:
攜名企走基層 清涼送到心坎上
三、主辦單位:
xx日報社
四、協辦單位:
中北巴士、xx市環衛處、xx市城建局、xx市交警支隊、礦業集團礦區、xx市知名企業
五、出版媒介:
早報·壹周
六、出版日期:
20xx年7月20日(暫定)
七、特刊版面:
16個全彩版
八、特刊發行:
跟隨《早報》發行,另加印400份在各送清涼單位現場贈閱。
九、活動安排:
第一階段: 7月10日—19日,《早報·壹周》推出系列專欄——烈日下的勞動者。用具有視覺沖擊力圖片反映高溫從業人員的工作環境和工作狀態,引發社會關注。
第二階段:7月20日—27日,在最熱的三伏天里,《早報》攜手參與活動商家走進公交車司機、環衛工人、城建工人和礦區工人工作一線,為在烈日酷暑中堅守崗位的辛勤勞動者送去慰問和消暑用品,體現社會和企業的關懷。
第三階段:根據記者對活動現場的全程采訪報道,出版紀念專版。
十、特刊出版:
第一板塊:現場直擊。通過記者對高溫勞動群體的采訪,圖文并茂的體現不同工種的工作環境。
第二板塊:清涼送到心坎上。對參與商家單獨報道,通過記者現場觀察,對商家對一線工作者的慰問、贈送、互動等環節的采訪,及企業領導的參與原因、一線勞動者的感受等細節的采寫,體現參與商家的社會責任感,圖文并茂,極具沖擊力和宣傳效果。
十一、商家參與方式:
1.商家可通過報名加入本次活動,活動費用為2萬元(可抵部分品牌產品,產品全部贈送給被慰問單位的一線勞動者);
2.所有實物產品均統一放置于印有參與商家品牌LOGO的包裝袋內;
3.《早報》對本次活動的所有宣傳中,均提及參與活動的品牌商家;
4.在特刊中對參與商家進行圖文并茂的新聞宣傳;
5.參與商家可在特刊上刊登彩色二分之一版硬廣一次;
6.《早報》對此次參與商家均將贈送活動紀念牌匾一個,并將對其新聞宣傳;
7.活動當天組織參與品牌商家負責人與相關領導出席發車儀式,并對各品牌負責人進行專訪;
8.贈送一篇參與商家的企業宣傳軟文(800字以內)。
工地送清涼活動方案 篇3
一、活動安排
(一)制定應急救助預案。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救助管理機構突發事件應急救助預案,做好突發事件應急救助。在發生汛情災情等突發事件的地區,救助管理站應根據當地統一部署,及時為受災群眾提供臨時避險、為交通水毀滯留人員提供臨時救助服務、為因災受損無力返鄉求助人員提供返鄉救助服務。
(二)加強站內站外管理。各地要把民政部救助管理風險防控工作“六必須”、“六不得”的要求落到實處,加強站內安全管理、站外托養監督管理、醫療救治服務質量跟蹤,做好站內照料、站外托養、醫療救治的受助人員的防暑降溫工作。
(三)加大主動救助力度。各地要在炎熱天氣下加大街面巡查力度,勸導流浪乞討、流動遇困的生活無著人員進站避暑,對不愿進站受助的,發放必要的飲品、食品、防暑降溫藥品等,并做好跟蹤救助服務。有條件的地方應開辟臨時避暑場所,簡化救助流程,提供臨時救助服務。
二、相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高度重視“夏季送清涼”活動,精心組織,周密實施。各縣、市、區民政局要督促、指導救助管理站落實24小時值班、巡查、服務接待等制度,暢通24小時求助熱線,保障流浪乞討人員和流動遇困的生活無著人員求助渠道全時段、全天候暢通。
(二)強化部門聯動。各地要積極協調公安、城管部門聯合開展救助,充分發揮街面救助協同機制、“四級”救助服務網絡、社會力量發現報告等工作機制和工作渠道的作用,形成群防群助的工作局面。
(三)加大宣傳力度。借助各類宣傳媒體的力量,特別是微信、微博等輻射面廣的傳播平臺,并結合“6.19”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廣泛宣傳救助管理政策法規、救助工作流程、工作成效,提高社會知曉度,傳遞救助管理工作正能量。活動過程中要做好相關影像資料的收集和保存。
請各縣、市、區民政局,市救助管理站及時上報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并于7月22日前上報“開放日”活動開展情況,10月1日前上報“夏季送清涼”活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