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七夕方案(精選3篇)
我們的節日七夕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深化“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節”主題活動。通過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凸顯七夕節愛情忠貞、家庭幸福等文化內涵,引導人們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促進現代家庭觀念的健康成長,在全社會形成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二、主要內容
1、組織“和睦夫妻、幸福家庭”典型宣傳活動。廣泛評選和宣傳我縣夫妻恩愛、尊老愛幼、家庭和睦的模范。組織金婚慶典,請金婚老人講述愛情故事,為金婚老人送祝福活動。營造“愛情忠貞、幸福一生”的濃厚輿論氛圍。
2、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各級文明單位、黨政機關、各企事業單位、各鎮(街道)要以歷代名人歌頌純潔愛情經典愛情詩篇、千古流傳的經典愛情故事、當代表現愛情忠貞、家庭和睦的感人故事為主要內容,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引導人們傳承中華情愛文明,謳歌純潔愛情、詮釋愛情真諦,續寫高尚純潔、忠貞不渝的愛情新故事。
3、開展情愛文化活動。以文明單位、窗口單位、企事業單位、婦聯組織、共青團組織社區和社區村鎮為基礎,通過聯歡會、聯誼會、集體婚禮、金婚銀婚鉆石婚慶典活動等,搭建青年和情侶間相互交流溝通的平臺,謳歌中華情愛文明營造家庭美滿、社會和諧的氛圍。
4、廣泛開展家庭美德建設“四個一”活動。各地和各級文明單位要把“我們的節日七夕”作為家庭美德建設的有益平臺,普遍開展“四個一活動”即開展一次家庭美德教育,開展一次愛情詩文和愛情故事及和諧家庭圖片征集展示活動,進行一次文明家庭座談活動,組織一次家庭聯歡活動。
三、工作要求
1、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我們的節日·七夕”是中央文明辦倡導開展的“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重要載體,各單位要結合我縣正在開展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做到廣泛參與、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教育深刻。各單位、各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活動方案或安排,精心組織活動內容,把節日期間的中華經典誦讀引向深入。
2、突出主題、形式多樣。要以陶冶人民群眾高尚情操為主線,突出愛情忠貞、家庭幸福、社會和諧這個主題,引導廣大青年和市民以積極健康的心態應對戀愛、婚姻、家庭,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家庭觀,為和諧社會建設貢獻力量;要注重創新活動內容、形式和載體,將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緊密結合起來,引領文明風尚,陶冶高尚情操,提升文明素養。
3、因地制宜,務求實效。按照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的要求,精心設計活動方案、做到既有聲有色,又扎扎實實。要堅持從特點出發,適應群眾的審美情趣,立足于群眾樂于參與和便于參與,緊密結合我縣民俗風情開展活動,增強“我們的節日·愛在七夕”主題活動的群眾性、廣泛性和吸引力。
4、加強宣傳,營造氛圍。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各類媒體的作用,廣泛宣傳各單位、各部門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愛在七夕”活動情況,及時報道廣大干部群眾的過節心得,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
5、積累資料、及時報送。各鄉鎮,各單位要積極行動起來,把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活動當作當前的一件大事;要掌握主題活動的開展情況和新聞宣傳情況,并將活動開展的實施方案、信息報道、活動圖片、成效反饋及情況總結等材料及時報縣文明辦(實施方案必須于8月20日前上報,工作總結必須于8月31前上報),縣文明辦將利用有關媒體對活動信息擇優展示,并推薦上報濟南文明網。
我們的節日七夕方案 篇2
本次參選樓盤按照目前衡陽房地產市場熱賣及綠化率高達30%以上的項目。本次參選樓盤共計20家。分別是:雅士林欣城、鴻豪城享山、香江水岸新城、祝融路壹號、融冠水映豪廷、銀泰紅城、御江帝景、創景外灘 、耀江花園、中航城市花園、江洲花園、中泰峰境、特變水木融城、 伴山公館、珠江棕櫚園、衡陽碧桂園、東城國際、生態麗景、尚邦彩霞滿天、恒大綠洲。
本次婚房大評選活動將評選出五個“最具幸福感樓盤”,評選出的樓盤將有機會參加衡陽搜房網婚房行動第二季—“婚房品鑒團之搜房網大型婚房看房團”以及婚房行動第三季—“最美新娘”等系列活動。
本次評選辦法:樓盤得分=主貼回復數(50%)+票選數(50%)
(1)樓盤參賽主貼回復數,即參賽樓盤業主論壇。
(2)樓盤票選數,即網絡票選結束后樓盤相應得票數。
本次活動的評選時間為:8月12日—8月18日,活動正在開始,大家抓緊時間哦!
為保證本次評選的公正性與透明度,最美婚房樓盤評選采用綜合評分制,根據綜合總分排名先后順序評選出本次大賽的獲獎名單。
這個七夕,讓我們選出最喜歡的愛巢,大家一起去團購吧!這個夏天,讓愛延續,為愛找家!
我們的節日七夕方案 篇3
本文是一首以我國傳統佳節為題材的韻文。傳統佳節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連接著中華兒女的精神血脈,也承載著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古老文化。配合韻文內容,安排了貼窗花、賽龍舟兩幅插圖,體現了傳統佳節的熱鬧、喜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象、直觀地了解節日習俗。
一、幫學助生了解傳統節日的日期和活動形式。
在學生初讀課文時,我發現學生對傳統節日的活動形式有一定的感知,但對傳統節日的日期不太了解。因此,在備課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的日期,作為自己的教學重點之一。在課堂中,學生通過讀文和觀察插圖,充分了解傳統節日的習俗。對于節日日期,我對學生進行了一定的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的具體時間。比如:在學習“元宵節”時,一個學生說元宵節就在開學報名的前一天。另一個學生馬上說元宵節在農歷正月十五。對于清明節,學生了解的很少,著重由自己告訴學生清明節的日期和活動形式,從而讓學生了解清明節的意義。一堂課下來,學生對我國傳統節日了解了不少。
二、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的起源,激發學生對傳統節日的熱愛。
我國的傳統節日歷史源遠流長。乞巧節和中秋節的來歷都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在課堂上,我為學生講了關于《牛郎和織女》的故事,讓學生感知乞巧節的美好,讓學生了解乞巧節的歷史起源。有了神話故事的鋪墊,學生更加喜歡乞巧節了。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關于中秋節的來歷沒有讓學生了解。自己應該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講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讓學生了解中秋節的起源。我國的傳統節日,有自己的文化底蘊。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應該把我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讓學生了解我國傳統節日的歷史起源和相關習俗,讓學生喜歡中國傳統節日,喜歡中國傳統文化。
三、引導學生確理解準“傳統”節日。
文中介紹的七個傳統節日,學生都比較喜歡。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傳統節日文化,我在課后讓學生搜集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和老師、同學交流。在檢查學生搜集的資料時,我發現個別學生居然把圣誕節、勞動節、元旦都認為是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令人哭笑皆非。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理解“傳統”。在朗讀課題后,可引導學生說一說:你和家人年年都過哪些節日?是怎么過節的?引導學生感知“傳統”的意思。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等,這些世世代代都過的節日就是傳統節日;“過春節,貼窗花、放鞭炮”,這些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習俗,就是“傳統習俗”。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準確地理解課文內容。在以后的備課過程中,備學情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內容。
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精心設計教學各個環節,設計出適合學生學情的教學方式,努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展現出高質量的集體備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