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心理援助方案(精選3篇)
殘疾人心理援助方案 篇1
一、項目目標
完善蒼溪縣殘疾人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幫助殘疾人群提高生活質量、增強生活信心,提升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引導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積極適應和回饋社會,重拾陽光心情,收獲美好生活,實現自我價值。讓更多的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為構建和諧蒼溪做出積極貢獻。
二、服務對象
蒼溪縣經濟困難家庭的有心理健康支持服務需求的殘疾人。經濟困難家庭的具體認定標準,按照縣級(含)人民政府規定執行。具有我縣戶籍的殘疾人,并持有有效期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
三、項目任務
在全縣范圍內選取符合上述條件的`100名殘疾人。
四、服務內容
。ㄒ唬┬睦頍峋服務。建立心理服務熱線,按殘疾人的即時需求提供相應的心理服務,并對來電內容做好詳實記載;對熱線咨詢無法解決的,需及時進行轉介。
(二)個體心理輔導。提供一對一的個體心理咨詢服務,結合沙盤治療、智能身心交互訓練系統等專業的心理治療方式為殘疾人提供心理支持與指導,幫助他們緩解情緒與行為障礙。
。ㄈ﹫F體心理輔導。定期或不定期面向殘疾人及其親屬開展有關心理方面講座及咨詢活動,并根據不同的需求確定每次培訓及活動的主題。
。ㄋ模┘覍傩睦磔o導。建立家屬、親友等協助支持系統,協助殘疾人家屬及相關人員了解殘疾人的心理及變化及常見心理問題。解出由于家庭與小團體中出現殘疾患者而造成的心理壓力,從而為殘疾人的心理康復創造一種良好的心理氛圍。
。ㄎ澹┚蜆I指導。協助殘聯對殘疾人就業問題進行心理輔導。對殘疾人就業心態、就業技能進行輔導,使其能正確看待就業問題,從而對社會產生較強的認同感,形成積極的就業態度。
五、實施單位
蒼溪縣精神衛生中心作為蒼溪縣的殘疾人心理健康支持服務項目實施單位。
六、實施步驟
(一)篩查
1.通過蒼溪縣殘疾人聯合會的殘疾人信息系統里選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
2.將精神/心理衛生門診患者納入篩選范圍。
(二)心理健康體檢
通過心理量表測評(如情緒、睡眠、人際關系、社會功能等方面)了解服務對象的心理健康現狀。
。ㄈ┙n案
為納入項目服務的患者建立個人檔案,檔案內容包括基本信息、經濟狀況、工作量表、管理服務資料等。
(四)心理支持服務
通過心理咨詢、心理講座、上門服務、健康宣教等方式開展心理支持服務。
(五)效果評估
在項目進行中的每隔三個月,通過服務滿意度調查、心理測評等方式進行效果評估。
七、進度安排
(一)籌備階段(4月上旬):制定項目實施方案,成立領導小組及心理服務技術小組。
。ǘ┖Y查階段(4月底前):人員篩查并確定服務對象名單。
(三)實施階段(5月-11月):為篩查出的100名殘疾人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服務。
。ㄋ模┛偨Y階段(12月):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終期評估和總結,并上報市殘聯。
八、保障措施
。ㄒ唬┙M織領導。成立蒼溪縣殘疾人心理健康支持服務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組織實施,成立蒼溪縣心理健康支持服務技術小組負責提供心理健康專業服務及效果評估。
。ǘ┙涃M保障。項目資金由中、省殘疾人事業發展資金進行補助,按照人均1000元/年的標準實施。
殘疾人心理援助方案 篇2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根據自治區、地區殘聯的通知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就組織在國際殘疾人日期間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組織領導
此次活動由市政府殘工委組織實施,市殘聯負責整個日常業務工作,負責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各部門的準備情況,各有關單位共同配合做好工作。
二、活動內容
(一)xx月2日開展走訪慰問特困殘疾人家庭活動。市黨政領導重點走訪慰問6戶特困殘疾人家庭。各鄉(鎮)、場、街道辦事處要自備慰問物資由黨政主要領導組織開展慰問活動。其中:恰夏鄉、也門勒鄉、阿布都拉鄉、阿西爾鄉、喀拉哈巴克鄉、二工鎮各慰問特困殘疾人家庭3戶;恰合吉、博孜達克農場、窩依加勞牧場、地區種牛場、杜別克辦事處、和平辦事處、新城辦事處各慰問特困殘疾人家庭2戶。
(二)由市衛生局安排人民醫院和疾病控制中心各出一個醫療咨詢點。并出動宣傳車一輛,具體材料(錄音帶、宣傳布標)由市殘聯負責提供。
(三)市廣電局安排殘疾人事業宣傳報道一周,宣傳材料由市殘聯負責提供,并派記者全程報道走訪慰問殘疾人活動。
(四)市殘聯組織在主要街道懸掛宣傳布標十幅。
(五)市司法局負責安排開展法律援助維權活動,設置法律咨詢點一個,并安排各鄉(鎮)場、街道辦事處司法所,殘疾人法律援助服務所,在xx月3日前后組織開展法律援助維權活動,向廣大各族殘疾人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起草文書和法律援助服務,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就業條例》和一些依法維護殘疾人權益的典型案例。
(六)市教育局安排各中、小學校開展“紅領巾助殘”、“手拉手情系殘疾人小伙伴”活動,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解決殘疾學生學習、生活上的困難。通過助殘活動,進一步推動和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實踐中培養少年兒童理解、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品德。
(七)市團委在xx月3日當天,負責組織青年志愿者助殘服務隊開展服務活動。
(八)召開殘疾人座談會。各鄉(鎮)場、街道辦事處要召開各種形式的殘疾人座淡會,聆聽殘疾人心聲,向殘疾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進一步了解殘疾人、關心殘疾人,與殘疾人談心,引導他們自強、自立,奉獻社會。
殘疾人心理援助方案 篇3
一、背景依據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國發〔20xx〕7號)、《中國殘聯、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殘聯發〔20xx〕12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同步小康進程的實施意見》(黔府發〔20xx〕1號)、《福泉市深化養老服務機構集中供(托)養改革發展實施方案》(福府辦發〔20xx〕74號)等文件制定本方案。
二、目標任務
依托民政、殘聯現有的各類托養照護服務機構和其他社會托養照護服務機構,為符合條件的智力、精神和肢體重度殘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護理、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社會適應能力輔導、職業康復和勞動技能訓練、運動功能訓練等方面的社會服務,幫助殘疾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改善殘疾人生活和發展條件,促進殘疾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三、托養照護對象
具有本市戶籍,持第二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有托養服務需求建檔立卡戶、低保戶、邊緣戶、監測戶家庭中的智力、精神殘疾人、肢體重度殘疾人及盲人。
四、托養照護方式
。ㄒ唬C構托養
1.對象條件。一是社區日間照料機構:對象是具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身體健康,精神狀況穩定,沒有傷害他人的暴力傾向,無任何傳染性疾;對于精神病患者,必須經專業醫療機構精神科醫生評估,認定適宜托養者方可提供相關托養服務,不適宜托養的送福泉安寧精神病院進行治療。二是寄宿制托養機構:對象是肢體重度殘疾長期癱瘓在床、智力殘疾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居家生活需要他人照護的其他重度殘疾人;生活不能自理長期需要他人照顧或護理的智力、精神(輕度)、肢體重度殘疾人及盲人;由于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因年老、患病、工作等原因對殘疾人開展照顧或護理有困難的。
2.申請程序。由殘疾人或其監護人向所在社區村(居)委會提出申請,填寫《福泉市殘疾人社區托養照護服務申請表》或《福泉市重度殘疾人寄宿制托養服務資助申請表》,并提交戶口簿、殘疾人證、近期健康證明等相關資料。經所在社區村(居)初審及鄉鎮(街道)殘聯復審后,報市殘聯審批,托養機構評估后符合條件的,經批準后的次月起可進入戶籍所在社區托養照護中心接受托養照護服務。
。ǘ┚蛹彝叙B
1.對象條件:服務對象分散在家居住,社區托養照護服務中心根據服務對象的需求,通過定期安排或點單方式為符合居家托養條件的對象開展上門服務。社區托養照護服務中心可提供衛生清掃、就醫、送餐(餐費自付)、理發、健康檢查、代辦服務等“超市化”服務模式(具體服務內容由殘聯部門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在協議中進行約定)。
2.申請程序:由殘疾人或其監護人向所在社區村(居)委會提出申請,填寫《福泉市殘疾人社區托養照護服務申請表》(附件2),并提交戶口簿、殘疾證、低收入證明等相關資料,經所在社區村(居)委會初審及鄉鎮(街道)殘聯復審后,報市殘聯審批。符合條件的,在批準后的次月起可進入戶籍所在社區托養照護服務中心接受居家托養上門服務。
五、托養對象分類認定
參照《福泉市深化養老服務機構集中供(托)養改革發展實施方案》(福府辦發〔20xx〕74號)執行):
1.兜底供養對象: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法定義務能力的殘疾人、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殘疾人(參照執行)。
2.無償供養對象:無(喪失)勞動能力且無人監護照料護理,或法定義務人無能力提供監護照料護理,導致生活質量無法得到保障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家庭成員中重度殘疾人、智障人員。
3.低償供養對象:法定義務人有能力、經評估不能提供監護照料護理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家庭成員中重度殘疾人、智障人員。
六、托養照護經費保障
。ㄒ唬C構托養經費補助:照護服務中心開展日間照料、寄宿制服務運行經費,資金來源于服務對象獲得的相關補助,參照《福泉市深化養老服務機構集中供(托)養改革發展實施方案》(福府辦發〔20xx〕74號)文件執行,運行經費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調整。入住托養機構是農村戶口殘疾人,可以將戶口遷移到托養機構所在地的居委會管理,按程序納入居民低保。
。ǘ┚蛹彝叙B服務補助:對申請居家托養點單式上門服務重度殘疾人,托養資助標準由市殘聯根據服務內容確定,并根據居家托養對象實際享受的服務情況按月進行計算,由市殘聯根據協議約定按年度向承接托養照護服務機構結算當年的托養服務費用。
七、機構托養費用支付
依照《黔南州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實施辦法》要求,入住的特殊貧困人員和有償托養對象生活費及護理費標準參照當年特困人員標準執行,即基本生活標準為當年城市低保標準的1.5倍;護理費標準的確定,根據入院的生活自理能力評估的等級,參照當年度兜底供養對象護理費標準支付。
1.兜底供養對象:入住所需的基本生活費和護理費,由民政部門按國家救助標準劃入養老服務機構統一管理使用。產生的醫療費用按照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醫療保障制度規定支付后仍有不足的,由救助供養經費統籌解決。
2.無償供養對象:入住所需的基本生活費和護理費,每人每月用獲得的低保金、養老保險金、撫恤金、殘疾人護理補貼、高齡補貼等補助資金扣抵后,不足部分由市政府統籌解決。在集中供(托)養期間住院產生的醫療、護理費用,按照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醫療保障制度規定支付后仍有不足的,由入住對象或其家屬自行承擔。
3.低償供養對象:入住所需的基本生活費和護理費,用獲得的低保金、養老保險金、撫恤金、殘疾人護理補貼、高齡補貼等補助金扣抵后,剩余費用由其家庭或義務贍養人(監護人)支付30%,剩余70%由市政府統籌解決。醫療保險按照政策自行繳納,在集中供(托)養期間住院產生的醫療費、護理費,按照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醫療保障制度規定支付后仍有不足的,由入住對象或其家屬自行承擔。
4.有償托養對象:為解放入住人員家庭勞動力,助力脫貧攻堅,針對自愿申請到養老服務機構進行托養的對象,自行到市衛健部門進行6項能力評估,經家屬同意簽署托養協議,可自主繳費入住。入住所需的基本生活費和護理費參照標準執行。入住期間產生的醫療保險以及住院期間的各項費用由其自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