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防暑降溫措施方案范文(精選6篇)
高溫防暑降溫措施方案范文 篇1
第一條:為了加強高溫作業、高溫天氣勞動保護工作,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存在高溫作業及在高溫天氣期間安排勞動者作業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
第三條:高溫作業是指有高氣溫、或有強烈的熱輻射、或伴有高氣濕(相對濕度≥80%RH)相結合的異常氣象條件、濕球黑球溫度指數(WBGT指數)超過規定限值的作業。
高溫天氣指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臺站向公眾發布的日最高氣溫35℃以上的天氣。氣溫以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臺站發布為準。
工作場所高溫作業WBGT指數測量依照《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7部分:高溫》(GBZ/T189.7)執行;高溫作業職業接觸限值依照《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執行;高溫作業分級分別依照《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第3部分:高溫》(GBZ/T229.3)執行。
第四條: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照相關法律和國務院確定的職責,負責全國高溫作業、高溫天氣勞動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高溫作業、高溫天氣勞動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
工會組織依法對用人單位高溫作業、高溫天氣采取勞動保護措施的情況進行監督。
第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全面貫徹落實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采取以下高溫作業、高溫天氣勞動保護措施:
(一)優先采用有利于控制高溫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使作業人員遠離熱源。對于生產過程中不能完全消除的高溫危害,應采取綜合控制措施,使其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要求。
(二)存在高溫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應保證其設計符合國家職業衛生相關標準和衛生要求,高溫防護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使用。
(三)對高溫強熱輻射作業、高溫高氣濕作業、夏季露天作業等不同的高溫作業類型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四)向勞動者提供必需的高溫防護設備和符合要求的個人防護用品,并加強對高溫防護設備的維護和個人防護用品的管理。
(五)在高溫天氣期間,應根據生產特點和具體條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時間、輪換作業、適當增加高溫作業人員的休息時間和減輕勞動強度、減少高溫時段室外作業等措施。
因高溫天氣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
(六)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高溫防護、中暑急救等職業衛生知識,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高溫防護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
(七)制定高溫中暑應急預案,定期進行應急救援的演習,并根據從事高溫作業和高溫天氣作業的勞動者數量及高溫作業情況,配備中暑急救員和足量的急救藥品。
(八)依照有關規定對從事接觸高溫作業勞動者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后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書面告知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和患有高溫作業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高溫作業和高溫天氣作業。對患有心、肺、血管器質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壓、糖尿病、肺結核、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身體狀況不適合高溫作業的勞動者,以及孕期、哺乳期、年齡較大、體質較差的勞動者,應當調整其工作地點或工作崗位。暫不能調動崗位的,應在高溫作業和高溫天氣作業時對其采取有效的勞動保護措施。
(九)不得安排懷孕女職工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作業及室內溫度在33℃以上的工作場所作業。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作業及《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第3部分:高溫》(GBZ/T229.3)中第Ⅲ級以上的高溫工作場所作業。
(十)為高溫作業、高溫天氣作業的勞動者供給足夠的、符合衛生標準的清涼含鹽飲料及必需的防暑降溫藥品。
(十一)勞動者出現中暑時,立即對中暑勞動者采取救助措施,使其迅速脫離高溫環境,到通風陰涼處休息,并給予含鹽清涼飲料及對癥處理;病情嚴重者,用人單位應當及時送醫療衛生機構治療。
第六條: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期間作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作業時間:
(一)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應當停止當日室外作業。
(二)日最高氣溫達到37℃以上、40℃以下時,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室外作業時間不得超過5小時,并在12時至15時不得安排室外作業。
(三)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37℃以下(不含37℃)時,用人單位應采取換班輪休等方式,縮短勞動者連續作業時間,并且不得安排室外作業勞動者加班。
(四)用人單位采取降溫措施使勞動者工作場所溫度低于33℃的,以及因行業生產特點無法停工或者因人身財產安全和公眾利益需要緊急處理的,不適用本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
第七條:勞動者應當學習和掌握相關的職業衛生知識,增強高溫作業、高溫天氣作業防范意識、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正確使用、維護高溫防護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發現高溫危害事故隱患應當及時報告。勞動者應當服從用人單位合理調整作息時間或對有關工作地點、工作崗位的調整安排。
第八條: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通過平等協商,可以就高溫作業和高溫天氣勞動保護事項訂立集體合同,或簽訂高溫作業和高溫天氣勞動保護專項集體合同。
第九條:勞動者從事高溫作業和高溫天氣作業的,依法享受崗位津貼。
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從事高溫作業或者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作業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并納入工資總額。高溫津貼標準由省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并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適時調整。
第十條: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職業性中暑診斷,應當經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
第十一條:勞動者因高溫作業引起中暑的,經診斷為職業病、認定為工傷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勞動者因高溫天氣作業引起中暑的,可以申請工傷認定,符合規定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勞動者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上中暑死亡或中暑后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為工傷,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第十二條: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監管。
(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用人單位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落實工作場所各項防暑降溫措施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對違法行為予以處罰。
(二)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開展防暑降溫的宣傳教育,組織高溫中暑的醫療救治。
(三)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在高溫作業及在高溫天氣期間安排勞動者作業的情況的監督檢查。
工會組織依法對用人單位的高溫作業、高溫天氣勞動保護措施實行監督。發現違法行為,工會組織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用人單位應當及時改正。用人單位拒不改正的,工會組織應當提請有關部門依法處理,并對處理結果進行監督。
第十三條:政府有關部門對用人單位違反國家有關法規、危害勞動者身體健康的行為,要依法予以制止,責令用人單位認真整改;問題嚴重的,按照國家有關法規追究用人單位及其負責人的相應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四條:各省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管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工會組織應當根據本辦法,制訂實施細則。
第十五條:本辦法由安全監管總局會同衛生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負責解釋。
第十六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60年7月1日衛生部、勞動部、全國總工會聯合公布的《防暑降溫措施暫行辦法》同時廢止。
高溫防暑降溫措施方案范文 篇2
一)在工作中注意以下幾點:
夏季人在高溫環境中工作,體溫調節失去平衡,肌體大量蓄熱,水鹽代謝紊亂 ,就會出現中暑現象,輕度中暑 ,多喝含鹽的清涼飲料,若有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可以服用人丹或藿香正氣水等,重者的話就要送醫院進行治療。
主要防止措施:
1 、在烈日下做好防曬工作,在暴露部位適當擦一些防曬霜,戴上草帽、遮陽傘,穿布質的長褲和長袖襯衣等,
2 、保證充足的睡眠,
3、多洗溫水澡幫助體溫散發,
4、多吃蔬菜瓜果,適量飲用鹽開水、綠豆湯、酸梅湯等清涼飲料,
5、常備點防暑藥物:霍香正氣水(丸、膠囊)、人丹、十滴水、六一散、暑癥片等。
6、高溫作業下工作人員應間隔一段時間,就要到陰涼處休息一會兒,以防中暑,同時要多補充水分,以淡鹽水為佳。
二)在飲食方面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夏季氣溫高,食物容易腐壞變質,而且各種蚊蟲的繁殖也快,成為傳播疾病的渠道。易發的腸道傳染病主要有霍亂、痢疾、甲肝、食物中毒、水中毒等。
主要防止措施:
1、 少吃隔夜隔餐的飯菜;
2、 餐具、食物等要防蒼蠅、蚊蟲叮咬,做好洗滌消毒工作;
3、 買來的海鮮等水產品一定要煮熟煮透,不可生吃;
4、 不喝生水,防止水污染;
5、 保持室內外環境衛生,消滅蒼蠅、蟑螂、老鼠等;
6、 注意個人衛生,常洗手洗澡。
7、 早晚食用一些防暑粥制品,例如:綠豆粥、銀花粥、薄荷粥、蓮子粥等。
高溫防暑降溫措施方案范文 篇3
進入盛夏季節,日照強度高,高溫天氣持續,為切實做好夏季施工現場防暑降溫工作,為保障員工在高溫環境下作業的健康和安全、不斷地改善勞動條件、防止因高溫天氣引發的工人中暑和其他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特制訂本工廠防暑降溫方案:
1、認真落實防暑降溫責任制。有關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抓好建筑工地防暑降溫工作的一系列要求,要以對一線施工人員生命和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加強對防暑降溫工作的組織領導,完善、落實責任制,制定應急預案,狠抓防范措施落實,防止因高溫天氣引發的工人中暑和各類生產安全事故。
2、合理安排作息時間。要密切關注有關高溫天氣的氣象預報,氣象學將日最高氣溫大于或等于35攝氏度定義為“高溫日”,連續5天以上“高溫日”稱作“持續高溫”。嚴格實行“抓兩頭、歇中間”的.避高溫措施,適當調整夏季高溫作業勞動和休息制度,減輕勞動強度,嚴格控制室外作業時間,避免高溫時段作業,確保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原則上,氣溫超過37℃,嚴禁11:00至15:00進行室外作業。
3、保證現場飲水供應充足。現場應供給足夠的合乎衛生要求的飲用水、飲料、茶及各種湯類等,有效地防暑降溫,避免發生中暑事件。
4、加強工作中的輪換休息。在夏季根據施工的工藝過程,盡可能調整勞動組織,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縮短一次連續作業時間,加強工作中的輪換休息。加強現場巡查,加大防暑降溫知識和中暑急救知識宣傳,提高全員安全防范意識。
5、積極改善建筑工地生產生活環境。要認真落實建筑施工現場管理規定,積極采取措施,加強通風降溫,確保施工人員宿舍、食堂、廁所、淋浴間等臨時設施滿足防暑降溫需要,并為施工人員提供清涼飲料和常用防暑藥品。建筑工地施工現場的宿舍和食堂必須安裝電扇,有條件的單位,應在宿舍安裝空調。
高溫防暑降溫措施方案范文 篇4
當前正值高溫季節,持續高溫悶熱的天氣,對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影響,尤其容易使生產作業人員身心疲勞,從而引發各類事故,結合我工地實際情況,一定要注意暑期防護,最大限度地降低暑期事故的發生率。
為此,本項目部設立領導小組如下:
組長:趙先平
成員:毛家平、劉龍兵、屈慶華、鄭娥、鄭英
一、 領導小組本著對一線施工人員、生命和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加強對防暑降溫的組織領導,完善、落實高溫期間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應急預案,落實防范措施,防止因高溫天氣引發的工人中暑和各類生產事故。
二、切實關心在高溫天氣下堅持施工的.廣大一線施工人員的安全健康,合理調配時間,避免高溫時段的室外作業,同時改善作業條件,減輕勞動強度,創造良好的作業和休息環境。
三、確保施工人員宿舍、食堂、廁所、淋浴間等臨時設施符合標準和滿足防暑降溫工作的需要。
四、防暑降溫措施
1、合理安排好高溫作業工人的勞動和休息時間,減輕勞動強度,縮短或避開高溫環境作業的作業時間,并保證高溫作業的工人有充分睡眠時間。
2、工地、班組負責人要不間斷供應茶水、清涼飲料及防暑藥品。
3、妥善安排員工休息時間,注意勞逸結合,如果當天溫度超過35℃時,可以適當減少工作時間,延長工人中午休息時間。
4、加強員工宿舍管理,做好宿舍通風設施,搞好宿舍環境衛生,定時消毒防蚊,做好對工地的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工作。
5、準備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溫藥品,如:人丹、十滴水、解暑片、麝香正氣丸、清涼油等。
6、與當地醫院建立醫療救護協議,作為工地醫療救護保障,以便及時處理現場突發的人身傷亡事故。
五、應急預案
(一)先兆和輕度中暑
1、立即離開高溫環境,到陰涼通風處安靜休息,并解開衣扣,以助身體降溫,適當給予清涼含鹽飲料。
2、用人丹、十滴水、解暑片(1—4片)、麝香正氣丸、或涂清涼油,也可用刮痧療法。
3、針刺合谷、大沖、大椎、風池、足三里。
4、體溫高者可用冷敷或冷水、冰水擦身以助散熱。
5、有周圍循環衰竭者可給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等。
(二)重癥中暑
1、物理降溫:用冷水(冰水或水中加少量酒精)迅速敷擦全身,使皮膚發紅,并加風扇降溫,頭部、頸側、腋下及腹股溝部放水袋或冰袋。
2、立即送往醫院。
六、從日常飲食上進行調整,要求經常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對每一位員工負責,為高效優質地完成工程任務做好保障。
高溫防暑降溫措施方案范文 篇5
隨著夏季高溫天氣的到來,為保證施工作業人員安全、健康。我項目根據現階段施工具體情況特制定此防暑降溫措施,并將責任具體落實到人,降溫藥品也落實到位。
一、氣象學將日最高氣溫大于或等于35攝氏度定義為“高溫日”,連續5天以上“高溫日”稱作“持續高溫”。氣溫過高,人的胃腸功能因受暑熱刺激,其功能就會相對減弱,容易發生頭重倦怠、胸脘郁悶、食欲不振等不適,甚至引起中暑,傷害健康。
二、防暑降溫具體措施:
1、天氣熱,盡量避免在強烈陽光下進行施工作業,特別是中午高溫時段(12:00—2:00);
2、在施工作業現場盡可能采取防曬措施,多灑水保持清涼舒適環境,對長時間在烈日下作業人員要進行輪班調換,避免高溫作業時間過長。
3、多喝水,特別是鹽開水,隨身攜帶防暑藥物,如:人丹、清涼油、風油精等。
4、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溫措施,加強對工人防暑降溫知識的宣傳,合理調配工人的作業時間,避免高溫時段室外作業,減輕勞動強度。在飲食上加以調節,喝些綠豆湯,用蓮子、薄荷、荷葉與粳米、冰糖煮粥不僅香甜爽口,還是極好的清熱解暑良藥,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溫,避免發生中暑。
5、常被藥品,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金銀花、荷葉。
6、一旦發生中暑,應將病人抬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躺下休息,給病人解開衣扣,用冷毛巾敷在病人的頭上和頸部,嚴重者送往附近的醫院治療
高溫防暑降溫措施方案范文 篇6
隨著夏季的到來,氣溫日漸升高,而對于吳忠地區來說,6—8月份天氣比較炎熱易發生中暑。為積極響應建設局提出的開展勞動競賽200天的倡儀,為確保完成勞動競賽階段的目標任務,從而完成本標段總體目標任務,確保施工的順利,不受制于高溫天氣影響,特制定如下高溫防暑保證措施及應急預案:
一、高溫季節施工保證措施:
1、高溫季節施工的安全保證:
①對職工及農民工進行防暑降溫知識的宣傳教育,使職工知道中暑癥狀。
②合理調整作息時間,避開中午高溫時間作業。當工作需要時,加強防曬防暑保護措施,嚴格控制加班加點,高溫作業人員的工作時間要適當縮短,保證工人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時間。
③對于安拆箱梁內模等高溫條件下的作業,采取通風和降溫措施。對于橋梁上部的高空作業采取搭涼棚等防曬措施,以防紫外線的灼傷。
④對拌和站、預制場等固定作業點,搭建涼棚防紫外線,經常灑水降溫,降地表溫度防熱輻射。
⑤對高溫環境下作業的人員,經常進行身體檢查,發現有作業禁忌者,及時調換崗位。
⑥加強后勤供應工作,及時供應符合衛生條件的茶水、綠豆湯等降溫、解渴飲品。
⑦給職工及施工作業隊發放防暑降溫的急救藥品和勞保用品。
二、組織機構與應急預案
因施工現場人員多,高溫持續時間長。一旦人員發生高溫中暑事故,將可能導致人員生命健康受到威脅和企業直接經濟受損。為確保我項目部萬一發生高溫中暑事故后,能迅速有效地開展搶救工作,并能積極而因地制宜、分秒必爭地給予妥善處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員工及農民工生命安全風險,特制定本預案。
①、組織機構及職責
項目部成立中暑事故應急響應指揮小組,負責指揮及協調工作。組長:孫光武
副組長:尤。張x
組員:
具體分工如下:
1、孫、尤負責了解掌握中暑人員情況,組織現場搶救指揮。
2、柳、李x、陳、張x任務是根據指揮小組命令,及時布置現場搶救,對中暑人員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現場人工急救。
3、余、鄒責維持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做好當事人周圍人員的問訊記錄,并保持與當地公安部門的'溝通。
4、張x負責妥善處理好善后工作,負責保持與當地有關部門的溝通聯系。
②、高溫中暑事故應急措施
1、項目部接到報告后,即指令相關人員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和掌握中暑情況,開展搶救和維護現場秩序。
2、當機立斷,盡快將受傷人員脫離危險地方,防止二次傷害。
3、迅速判斷人員傷情,并視情況立即向急救中心120呼救。講清中暑人員癥狀、中暑的持續時間、人數、地點,并派人到路口接應。
4、由于中暑人員中暑迅速,現場必須立即采用人工急救法,用冷毛巾輕擦中暑人員的額頭和所冒出汗滴,并將中暑人員用擔架抬放置陰涼通風處(可放置在工地納涼棚內)。
5、解開中暑人員的上衣,使其達到良好通風納涼效果。
6、用清涼通氣藥品通入中暑人員的鼻孔,使其能通風、氣順。
7、安排人員陪同去醫院進行救治。
8、現場安全員應會同工地醫務人員對中暑事故進行原因可行性預先分析,制定相應的糾正預防措施,認真填寫事故書面調查報告,并上報項管部及有關上級機關。
③、應急物資
常備物資藥品:急救擔架、消毒用品、急救物品(濕毛巾、清涼通氣藥品)及各相應常用防暑降溫藥品:如人丹、防暑六件寶等。④、通訊聯絡
醫院搶救中心:120
應急小組值班電話:
⑤、注意事項
1、高溫中暑事故發生時,必須現場組織人員進行全力搶救,視情況撥打120急救電話和馬上通知有關負責人。
2、如果患者昏迷則需側躺送醫院救治,以免通氣不良導致傷員病情加劇。
3、重癥中暑者要住院觀察,根據醫囑可靜脈輸液,待病情好轉后,再吃些米湯、面條等易消化食物。
高溫預警防暑降溫方案措施
一)在工作中注意以下幾點:
夏季人在高溫環境中工作,體溫調節失去平衡,肌體大量蓄熱,水鹽代謝紊亂,就會出現中暑現象,輕度中暑,多喝含鹽的清涼飲料,若有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可以服用人丹或藿香正氣水等,重者的話就要送醫院進行治療。
主要防止措施:
1、在烈日下做好防曬工作,在暴露部位適當擦一些防曬霜,戴上草帽、遮陽傘,穿布質的長褲和長袖襯衣等,
2、保證充足的睡眠,
3、多洗溫水澡幫助體溫散發,
4、多吃蔬菜瓜果,適量飲用鹽開水、綠豆湯、酸梅湯等清涼飲料,
5、常備點防暑藥物:霍香正氣水(丸、膠囊)、人丹、十滴水、六一散、暑癥片等。
6、高溫作業下工作人員應間隔一段時間,就要到陰涼處休息一會兒,以防中暑,同時要多補充水分,以淡鹽水為佳。
二)在飲食方面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夏季氣溫高,食物容易腐壞變質,而且各種蚊蟲的繁殖也快,成為傳播疾病的渠道。易發的腸道傳染病主要有霍亂、痢疾、甲肝、食物中毒、水中毒等。
主要防止措施:
1、少吃隔夜隔餐的飯菜;
2、餐具、食物等要防蒼蠅、蚊蟲叮咬,做好洗滌消毒工作;
3、買來的海鮮等水產品一定要煮熟煮透,不可生吃;
4、不喝生水,防止水污染;
5、保持室內外環境衛生,消滅蒼蠅、蟑螂、老鼠等;
6、注意個人衛生,常洗手洗澡。
7、早晚食用一些防暑粥制品,例如:綠豆粥、銀花粥、薄荷粥、蓮子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