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學質量實施方案范文(精選3篇)
提高教學質量實施方案范文 篇1
一、指導思想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是以第三次全教會《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精神為指導,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編寫的。八組課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選讀課文,供學生課外閱讀。最后是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冊要求認識的字,有450個。生字表(二)是全冊要求會寫的字,有350個。這兩種不同要求的字分別在課后練習里標明。除了“識字”和課文外,在“語文園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認識的字。
二、教學工作目標任務
1、政治思想方面:通過本冊教材的學習激起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愛國主義情感,學會發現別人的長處,遇事多動腦筋和同學友好相處,關心他人,從小養成環保意識,熱愛科學技術。每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專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在良好的人文環境中愉快的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扎扎實實的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加強與家庭,社區聯系,使學校,家庭,社區這三位一體形成強而有力的德育合力。通過本冊教材的學習激起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愛國主義情感,學會發現別人的長處,遇事多動腦筋和同學友好相處,關心他人,從小養成環保意識,熱愛科學技術。
2、語文知識方面
(一)漢語拼音:繼續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借住漢語拼音識字正音,閱讀。
(二)識字與寫字
①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②認識常用漢字450個,會寫350個。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型分析,不要求書寫;要求會寫的字要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
③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④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⑤會使用音序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三)閱讀
①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②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③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④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⑤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⑥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3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3萬字。
⑦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四)寫話
①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②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③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五)口語交際
①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②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③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④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⑤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⑥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的意見。
(六)綜合性學習
①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外閱讀,共同討論。
②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③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三、完成目標任務的具體措施:
1、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適時采用“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
2、繼續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分析記憶字形,看圖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發揮創造性,設計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游戲中、在活動中、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注意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3、閱讀教學中給學生比較充分的讀書,交流閱讀感受的時間,重視朗讀指導,讀中悟,讀中積累并學會運用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培養,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口語交際教學要提前做好準備,教學時重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和點撥引導,放手讓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5、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篇段并復習鞏固學過的字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教學時,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主動積累詞句,將積累的詞語運用于口頭和書面語言之中。
6、充分利用教材,展開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將游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入課堂,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四、教學進度表:
提高教學質量實施方案范文 篇2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歌詞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教育學生愛生活、愛勞動、愛祖國。
(二)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體會我們的家鄉我們的理想我們的未來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含義。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唱《在希望的田野上》這首歌。
二、教學重點
理解歌詞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教育學生愛生活、愛勞動、愛祖國。
三、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體會我們的家鄉、我們的理想、我們的未來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含義。
四、教學時間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語。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優美的歌曲,很好聽,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放錄音帶)
請同學談聽后感,以引導同學對歌詞感興趣。
(這首歌很美,很歡快。從歌詞我覺得這首歌講的是農村的事,反映勞動人民的喜悅。)
具體是什么歌詞呢?
(比如歌中唱到田野、冬麥、高粱,還有紡花、撒網、播種、打場,以及老人舉杯,兒童歡笑,小伙彈琴,姑娘歌唱。這就是勞動人民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心中的喜悅。)
講得非常好。這篇課文就是這首歌的歌詞,敘述了我們在自己的國土上生活、勞動、向往未來的情景。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在學習方法上與講讀課文有所不同,要求同學們利用本單元學到的讀懂一篇課文的方法,以自學為主,解決文中重點、難點。
(二)檢查學生自學字詞情況。
1.出示投影片辨析字音。
2.出示詞語卡片討論詞義。
世世代代:一代又一代,祖祖輩輩。
富裕:生活上應有盡有,非常充裕。近義詞是富足;反義詞是貧窮或者貧困。
興旺:這個詞一般和發達連用,表示興盛,旺盛。
抽穗:發育完全的幼穗隨著莖的伸長,從葉劍鞘內伸出。
(三)讀課文,了解歌詞內容,學習第一節。
這首歌詞共三節,分別有三方面的內容,我們的家鄉我們的理想我們的未來。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學習第一節我們的家鄉,其他兩節我們的理想我們的未來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自己學習。
板書:
我們的家鄉
我們的理想
我們的未來
1.朗讀第一節,提出疑難問題。
希望的田野指什么?
(希望的田野指的是充滿希望的土地,在文中主要指祖國。)
為什么說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
(歌詞中唱到新建的住房,炊煙繚繞,美麗的村莊,流淌的小河,展現了家鄉的美麗風光;冬麥、高粱、荷塘、果香,而且是一片、十里的,使人很快就聯想到豐收的景象。世世代代指的是一代又一代,祖祖輩輩。她指祖國。我們祖祖輩輩生在、長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人們努力工作,為的是讓我們的祖國富裕、興旺。因此,第一節講的就是我們的家鄉在祖國這塊希望的土地上,既美麗又富饒。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節,體會歌詞的思想感情。請同學談。
(描寫家鄉景象,抒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四)總結第一節學習方法。
第一,讀熟,分析內容,質疑;
第二,有感情地讀,體會思想感情;
第三,理解,背誦。
(五)自學第二、三節,回答問題。
用學習第一節的方法,啟發學生自學二、三節,理解歌詞的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教師可提出問題以檢驗學生的自學情況。
1.為什么說我們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抽穗,牛羊成長離不開農牧民的辛勤勞動,西村東港北疆南國東南西北,祖國的四面八方,到處都是紡花撒網播種打場忙碌的景象。人們都在祖國遼闊的土地上為她打扮,為她梳妝。這里是擬人的手法,實際上是把祖國建設得更好,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表達了人們建設家鄉、建設祖國的決心和自豪感。)
2.為什么說我們的未來在希望的田野上?
(陽光明媚,生活安寧。勞動創造著美好的未來,勞動使生活越來越幸福,男女老少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心中的喜悅,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
(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錄音帶,請同學欣賞,并隨聲哼唱。
(七)總結全文。
師:這篇課文描述了我們在自己的國土上生活、勞動、向往未來的情景,用生動的語言贊美了祖國欣欣向榮的美好生活。同學們,我們用一個詞來高度概括一下每一節的特點:
我們的家鄉(美麗富饒)
我們的理想(建設祖國)
我們的未來(更加美好)
師: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同學們也已受到了感染。好,讓我們共同祝愿,我們的祖國更加美好!
提高教學質量實施方案范文 篇3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辦教育的永恒主題。而在我縣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教學質量卻相對落后,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也不能滿足人發群眾對優質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我們,深感肩上責任的重大。回顧自己多年來的語文教學工作,使我感受到了語文教學中的奧妙,吸引著我去探索和發現。現在我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語文教學
開學初制定語文教學工作計劃,然后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教學。在教學中,要因班制宜采用適合本班的教學方法落實到每節課中,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學生某些薄弱的語文能力,應加強培養。如我班的學生,就要注重閱讀分析理解能力的培養。于是,除上課多讓他們說自己對課文的分析理解之外,我還讓學生在課外多閱讀書報、課外書,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他們的學習語文的興趣。通過課文中的聽說訓練,結合學生的日記、作文,培養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輔導中,對優生則提高要求,拓展學生思維,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績,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對個別后進生,教他們學習的方法,來改變他們的學習現狀。同時,利用好語文組的教研活動,開好公開課、教研課,聽取各教師的評價,以彌補自身不足,提高語文課的教學質量。
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德育以其方向性貫穿與諸育之中而居主導地位,決定著培養人才的方向,起統帥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顯得尤為重要。學期開始拿到語文課本后,要通覽教材內容,了解編者意圖,針對各類型課文的內容作出統籌規劃,制訂本學期德育重點,做到心中有數,從而達到教育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創設情景、品詞析句、朗讀體會、作文教學等來滲透德育。平時,課堂上我們要與學生通過平等交往,撥動“情趣”這根弦,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受到激勵和鼓舞,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培養了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健全的人格。這樣,不僅有利于他們踏上將來的人生道路,而且有利于他們的學習,以提高教學質量。
三、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十分贊同這個觀點,因為“興趣”是一種力求探究某種事物,并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和最活躍的因素。在學習中,它使學習活動變得積極、主動,并富有成效。他們這個年齡最感興趣的是什么呢?游戲、故事和活動!所以要讓他們對學習內容重視并感興趣,就必須讓他們在玩中學、在活動中學。本著這樣的指導思想,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將所學的內容編成故事,有時引進音樂、舞蹈、游戲等形式,賦予教學內容以靈與肉,創設情境,讓他們在充滿生活情趣的課堂中參與學習。當我們在教學中,以“鼓勵”為主線,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獲得學習的喜悅、學習的信心、學習的激情和動力時,我們往往會發現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打好語文基礎知識
1、重視對學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感染
作為教師,我們應用學生的眼光看世界,用學生的思維想問題,特別關注學生心靈的成長;我們應尊重學生文化,貼近學生生活,走進學生世界,憑借教材用中華民族文化的瓊漿玉液澆灌學生純潔美麗的心靈,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幫助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學會做人。
2、聯系學生生活實際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巧妙地借助學生已有的口語經驗和相關的生活經驗,使之與所學知識建立聯系,寓學于樂,化難為易,既增添學生情趣,又滲透了文化素養的培養。
3、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能力的核心是“感悟”,朗讀與背誦是“感悟”的有效方法。對于漢語言的精髓,在學生學習書面語言時,一開始就讓他們接觸這些精品,讓他們熟讀成誦,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品位和語文素養,而且能增加其文化底蘊,使其受用終身。
五、貫徹課標精神,更新教育觀念
作為教師,面對新課標,我們應牢牢樹立現代教育的四大觀念:一是以人為本,立足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教育觀;二是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學生觀;三是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教學觀;四是加強實踐性和綜合性,突出開放、創新、充滿活力的大語文學習觀。
我想,做為一名普通小學語文
老師,應該積極響應上級的號召,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努力提高所任教學科的教學質量,把質量放在心中,時刻想著質量,并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