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服務方案(通用3篇)
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服務方案 篇1
為貫徹落實省委主要領導批示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根據《省民政廳省財政廳關于開展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服務試點的通知》以及縣政府下發的《縣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服務試點方案》文件,現結合我街道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明確工作對象
1、持續做好“兜底保障對象”的社會救助對已納入低保和特困供養的家庭和個人,持續做好跟蹤。
對因疫情影響或因病因災造成生活困境的,給予臨時救助。
2、積極關注“低收入貧困對象”的幫扶救助。
要對人均收入在當地低保標準的1倍(含),家庭財產狀況符合規定,且因各種原因喪失勞動能力或因災因病因學造成困難的家庭或個人,及時納入低保救助或臨時救助。尤其是要關注受疫情影響,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臨時救助對象、近期申請未通過對象、近期退保對象中新出現的困難對象,做好篩查,對符合低保條件的,應保盡保,對支出型困難的予以臨時救助。
3、重點探索“特殊困難對象”的精準救助。
對以下四類重點困難對象,要分類分層實行精準排查,針對性地用好用足救助政策,織密兜底保障網。
(1)“老”對象:
80歲獨居老人,屬于無穩定收入的孤寡對象,納入特困人員集中供養。
80歲以上失能老人,除孤寡之外,享受失能社會化服務補貼,加強居家服務。
80歲以上困境老人,除孤寡之外,因病因災的予以臨時救助,符合低保的,納入低保。
80歲以上留守老人,屬于建檔立卡和困境的,納入低保,因病剛性支出的,予以臨時救助。
(2)“弱”對象:
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低保、特困人員供養和孤兒政策救助。
困境兒童。納入低保或視家庭情況,予以臨時救助,并確保此類兒童不因病因災因困而失學。
農村留守兒童:低保對象和建檔立卡對象,通過教育部門享受寄宿生營養餐和生活補貼,其他困難留守兒童予以臨時救助。
農村留守婦女:計生二女結扎戶,人均收入在當地低保標準的1倍(含),家庭財產狀況符合規定,納入低保;大病支出型貧困的納入低保并予以臨時救助。
(3)“病”對象:
加大對因病而困群眾的救助,對因大病重病喪失勞動能力的,按照支出型貧困家庭納入低保。并對其醫療費自費超額部分,通過臨時救助和縣愛心扶貧基金兩個途徑進行救助。
(5)“殘”對象:
對重度殘疾人(含精神、智力三級殘疾),按照支出型貧困家庭納入低保。有因病剛性支出的,予以臨時救助。其他殘疾人,家庭困難符合低保條件的,應保盡保;因病因災有剛性支出的,予以臨時救助。
二、明確救助幫扶方向
1.生活救助。一是創新低保、特困標準自然增長機制,提高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二是落實支出型貧困家庭低保政策,對扣除醫療、殘疾護理、教育等剛性支出(多重致貧可疊加扣除)后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支出型貧困對象,按規定納入低保(特困人員)。
2.急難救助。一是提高臨時救助籌資標準,發揮臨時救助“兜底中的兜底”作用;二是加大救助力度,著重將低收入對象納入臨時救助對象范圍;三是建立快速審批機制,對發生重大困難的,第一時間給予救助。
3.醫療救助。一是對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提高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補助比例;二是探索建立醫療幫扶基金,對因病困難對象給予一定比例的互助幫扶。
其他方面: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困難對象如有涉及,做好與扶貧辦、社會保障所、學校等部門的協調聯系。
三、明確工作任務
1、建立動態管理的特殊困難群體基本信息數據庫,編密織牢民生兜底保障網絡。
(1)摸底。按照全省統一部署,在對扶貧辦和殘聯等部門數據庫比對篩選基礎上,逐戶逐人摸清未兜底保障對象數,并對幫扶服務需求作出評估,精準識別各類特殊困難群體。
(2)建檔。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把特殊困難群體從因病、因殘(傷)、因學、因災(疫)致貧原因入手,按照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建檔立卡對象、重度殘疾人、精神病患者、困境兒童、孤寡困難老人、失能困難人員、低收入困難家庭等類別進行細化分類,形成特殊困難群體基本信息數據庫。
2、探索特殊困難對象分類分層幫扶服務工作機制.
在對“老、弱、病、殘”困難對象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礎上,進行精準幫扶施策。四類困難對象,總體要納入生活救助,有大病的要實施“臨時救助”。對困境兒童還要關注就學問題,確保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對失學和輟學的困境兒童要與教育部門及時協調解決;對殘疾和精神病患者,要重點關注有無辦理“殘疾證”,對事實患者且無“殘疾證”的對象,要單列整理,上報殘聯統一核對處理,對“殘疾證”未年檢換新證的對象,要敦促其及時換新證;對孤寡與留守的困難老人,還要關注住房條件,對住房有安全隱患的,要及時與村委反饋,協調有關部門進行解決,確保不發生住房安全事故。
3、積極穩妥做好低保和特困人員救助審批權限委托下放試點工作。
增強工作責任意識和“底線意識”,認真學習領會低保政策,執行好社會救助的工作紀律,既不“漏保”,也不“錯保”,堅決杜絕“人情保”。嚴格執行工作流程和要求,及時高效提供救助服務。
四、工作步驟和時間安排
1、組織準備階段(20__年4月30日前完成)。
各村(社區)成立由主任掛帥的“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服務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增加人員力量;各村(社區)成立工作小組,并安排專職人員負責。
2、宣傳培訓階段(20__年5月10日前完成)。
各村(社區)組織召開動員部署會,并安排工作培訓,培訓對象為村(社區)業務人員。
3、摸底排查階段(20__年5月25日前)。
各村(社區)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組織實施對本轄區的特殊困難群眾走訪調查和摸底排查,做到全覆蓋,不遺漏,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按因病、因殘(傷)、因學、因災(疫)等致困原因進行分類。并于5月25日前將摸底排查數據報送至街道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服務試點工作推進辦公室(設在街道社會事務辦)。
4、實施推進階段(20__年6月-12月)。
6月底前,完成特殊困難群體精準識別,錄入相關摸排數據表。
7-12月,用好“特殊困難群體基礎信息”,實施精準救助,同時組織引導群眾團體、社會組織、慈善基金會等社會各界力量進行結對幫扶。并做好動態管理。
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服務方案 篇2
為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巴南區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城鄉低保對象中的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積極探索有效幫扶形式,以“點穴”之功做好特殊困難群體幫扶,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質效。
問題導向,點準穴位
巴南區結合社會救助兜底脫貧專項行動,針對部分城鄉低保對象(含建卡貧困戶)雖然經濟收入達標,但生活質量不高、幸福感不強的問題,出臺專項政策,聚焦城鄉低保對象中全家均殘疾或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特殊困難群體,明確幫扶認定條件。
在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專項行動中,發現部分城鄉低保對象(含建卡貧困戶)及其共同生活的所有家庭成員均為肢體、視力、精神、智力等殘疾、或生活不能自理、癱瘓在床,生活條件差等問題。針對此類特殊困難群體,印發了《在脫貧攻堅中做好城鄉低保對象特殊困難群體幫扶工作的指導意見》,出臺專項政策予以幫扶。將幫扶認定條件確定為城鄉低保對象及其共同生活的所有家庭成員均為肢體、視力一級及二級殘疾或精神、智力一至三級殘疾或因病癱瘓臥床,建立起長效機制,從細微處關心衣食冷暖,改善生活質量,呵護生活尊嚴,提升幸福感。
盤清底數,精準識別
結合全區社會救助兜底脫貧專項行動,巴南區民政局主動對接區扶貧辦、殘聯等部門,共享扶貧數據、殘疾人信息數據等。依照認定條件,利用大數據智能化手段篩查比對殘疾人、扶貧等信息,初步鎖定摸排對象。
隨后,啟動實地走訪調查。從區級層面制定調查提綱,統一評估標準,指導鎮街、村(居)挨家挨戶走訪,逐一了解摸排對象家庭實際生活狀況和家庭成員殘疾、患病等情況,具體掌握家庭經濟賬、生活醫療項和心理障礙點,并做好調查記錄,留存照片資料。
巴南區還對初步摸排和實地走訪情況進行綜合研判,聯合各鎮街殘聯、衛生院,篩選出符合條件的特殊困難群體家庭13戶21人,做到精準識別。
因人制宜,對癥施策
對于特殊困難群體,巴南區民政局實行結對幫扶,點對點照料。對9戶家庭中不愿托養且有能力分散居住的17人,采取一人一議的方式,制定差異化幫扶方案。同時,建立扶貧幫扶干部、志愿者與其結對幫扶服務機制,定人定崗,以周、月為節點,定期探訪,上門提供送菜、送醫、打掃衛生等日常照料,陪拉家常,給予人文關懷。
對4戶家庭中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4人,巴南區民政局深入了解其集中供養意愿,征詢其直系親屬意見,在無患傳染病、精神病的前提下,由所屬鎮街協調進入敬老院或合法養老機構托養,并簽訂入住協議,落實好各項責任和措施,托養費由其家庭或屬地鎮街承擔。
南泉街道萬河村已享受農村低保政策的建卡貧困戶韓某、彭某母子,盡管兩人每月可獲得低保金1064元(含重點救助金和殘疾補助金140元),但因分別存在精神、智力上的殘疾,且因自身原因未做殘疾等級鑒定,生活質量亟待改善。
巴南區民政局按照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政策,經醫生上門鑒定,韓某為精神二級殘疾,彭某為智力三級殘疾,綜合實際情況和本人及親屬意愿,目前韓某已被送往界石精神病院醫治,仍居住在家中的彭某則由街道安排專人定期提供照料服務。
巴南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巴南區將持續推動,撬動資源,精準滴灌,及時妥善解決特殊困難群體的實際困難,逐步提高綜合保障水平。
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服務方案 篇3
一、項目背景:
蘇州市享達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有20xx年綜合物流運營經驗的專業物流企業,企業管理團隊熟悉物流及相關服務行業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有廣泛的固定客戶資源,已在蘇州市相城區黃橋鎮太陽路征得用于建設物流園區的100畝地,約66670平方米,土地使用權為50年,于20xx年11月和黃橋鎮集體資產經營公司簽署土地使用權出讓協議書。
待資金籌集到位,將基建工程、配套設施建成后,很快就可投入試運營。
1.市場環境分析
進入WTO后,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早已形成,中國被定位為國際生產制造中心,中國境內的國內外企業生產形式出現良好的長期性的發展勢頭,國內貿易和進出口貿易空前活躍,因此,各類企業對物流的需求越來越多,物流外包已成為企業的優先選擇,因為物流外包可有效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使企業能夠將主要精力用于其核心業務上,無形中物流成為第三利潤來源。
物流在我國是一個新興行業,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收入穩定,市場波動小,目前處于起步階段的快速發展期。
2.政策環境分析
商務部等國家9部委20xx年聯合制定了《關于促進物流業發展的意見》,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寬松的政策環境,江蘇省委省政府今年7月份提出了關于加快發展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意在放寬市場準入,實施物流業稅收優惠和規費減免,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進行價格扶持,加快江蘇物流服務領域的改革開放。蘇州市政府也出臺了《關于促進服務業跨越發展的決定》,規定明確指出:對新引進物流園的重點第三方物流企業,給予一次性補貼;對物流園區內新引進的分撥、配送、采購、倉儲類物流企業和大型專業運輸企業、具有一定規模的多式聯運企業,在一定年限內給予一定補貼;對物流園區內新引進的物流重點建設項目的固定資產投資貸款利息在限額內給予一定補貼。
享達物流園項目屬于蘇州市物流規劃布局的一個重點項目。
二、項目基本狀況
1. 地理環境分析
相城區黃橋鎮位于蘇州市西北郊,毗鄰環城高速,地處我國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腹地的蘇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
蘇州高新區1992年11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7年被確定為首批向APEC成員開放的亞太科技工業園, 20xx年被外經貿部、科技部批準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 20xx年3月被國務院批準成立出口加工區, 20xx年9月,蘇州市委、市政府對新區、虎丘區、相城區、吳中區等進行了區劃調整,由相城區和吳中區劃入通安鎮和東渚鎮、鎮湖街道,建立蘇州高新區、虎丘區。
蘇州高新區、虎丘區交通十分便利,距上海虹橋國際機場90公里、浦東國際機場130公里,距上海港100公里、張家港港口90公里、太倉港70公里、常熟港60公里。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京滬鐵路、京杭大運河和繞城高速公路從境內穿過,建設中的世紀大道橫貫東西。
在這樣交通暢通的著名工業園和出口加工區,由于物流的優勢剛剛被認識,物流的發展相對滯后,可見,在此地發展物流園的潛力之大。
2.項目具體狀況
占地面積:6.667萬平方米
土地使用權:50年
地面狀況:實現“五通一平”,即通路、給水、排水、供電、通訊和土地狀況平整。
由蘇州市享達物流有限公司籌資興建,并負責管理、運營;協議方-黃橋鎮集體資產經營公司負責承辦企業的報批手續。
經營范圍:貨物運輸、倉儲、出租停車場
三、投資收益狀況分析
(一)經營規模:
1.總基地面積66500萬平方米
2.總建筑面積為:32342平方米
包括:(1)貨運辦公樓:121792(層)2棟=8592平方米
(2)貨運倉庫:115242棟=5320平方米
(3)臨街商鋪:3680+3628=7308平方米
(4)中轉大廳(3)層+酒店(5)層=10870平方米
上述(1)+(2)+(3)+(4)=32280平方米(注:圖紙上標注為32342平米)
3.硬地面積:40164平方米,可容納停車位400個。
4.人員編制: 73 人,其中包括:
總經理1人 副經理 3 人
財務人事部 13 人 業務服務部 8 人
后勤保衛部 12人 客房服務員 16人
商品部 4人 餐廳 12人
勤雜及司爐: 4人
(二)投資與運營成本分析
1.擬籌集資金:5000萬元
2.項目投資額:
①購置土地使用權(50)年:12萬元100畝=1200萬元
②沿街商鋪建造成本:
(3680+3628)平方米0.08萬元(單價)=584.64萬元
③綜合辦公樓(中轉大廳和酒店)建筑成本:
10870平方米0.10萬元(單價)=1087萬元
④貨運辦公樓建造成本:
(4296+4296)0.08萬元(單價)=687.36萬元
⑤貨運倉庫建造成本:(2760+2760)0.08萬元(單價)=441.6萬元
⑥地面加固費用:401640.01萬元(單價)=401.64萬元
⑦綠地費用:106400.003萬元=31.82萬元
⑧園區配套成本:200萬元(含水、電、通訊、圍墻、大門、倉庫防火門、消防、配電間、廣告費等)
項目投資總額合計:即以上8項總和為:4634.06萬元
3.籌集資金總額-項目投資總額=5000-4634.06=365.94(萬元),用作流動資金。
(三)以投資額的每年折舊估算年經營成本
其中土地使用權折舊年限按50年計算;房屋折舊按照20xx年計算(殘值率為10%);地面加固費用折舊按20xx年計算。
1. 固定成本:
(1) 年土地成本:1200÷50=24萬元
(2) 分攤的年房屋建造成本:(沿街商鋪建造成本+綜合辦公樓(中轉大廳和酒店)建筑成本+貨運辦公樓建造成本+貨運倉庫建造成本)*(1-10%)÷29=2800.6*90%÷29=86.9151萬元/年
(3) 分攤的年地面加固成本:401.64÷20=20.082萬元/年
固定成本合計:(1)+(2)+(3)
=24+86.9151+20.082
=130.9971萬元/年
2. 管理費用:
(1) 人工成本:150萬元
(2) 物料消耗:20萬元
(3) 電話費、差旅費等:20萬元
(4) 維修費用:20萬元
管理費用合計:
3. 貼付利息(按5.58‰計算):50005.58‰=27.9萬元
4. 營業稅(統一按5%計算):
按照《中共江蘇省委 、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化服務業的若干政策》,營業稅的計費基數為:全部收入減去其他項目支出后的余額。
(四)第一經營年度收益預測
1. 食、宿收入(按60%的入住率計算):691.2萬元
2. 停車收入(按80%的車位計算):172.8萬元
3. 倉儲收入(按照80%的出租率計算):71.53萬元
4. 門店出租收入:364.767萬元
5. 附加增值服務收入(指信息服務、經紀人業務等):600萬元
第一經營年度收益預測合計:1545.064萬元
(五) 綜合上述數據,計算第一經營年度的純收入或凈利潤
在這里,凈利潤的概念是:在年度收益的基礎上,減去當年的總投入(包括固定成本的折舊、管理費用、貼付利息、營業稅)后取得的純利潤。也就是說,扣除投資者分攤在第一年度的所有投入后,取得的凈收入。
作這樣的計算時,充分地考慮了市場風險和其他不確定因素,因此,食宿、停車、倉儲等項收入的計算分別按照60%、80%、80%的比率計算。計算公式為:
凈利潤=第一年度預測受益-年度分攤固定成本-年度管理費用-年度貼補利息-營業稅金=
(六)關于收入狀況的特別說明:
1. 做年度收入計算時,未考慮江蘇省和蘇州市所給予的優惠政策帶來的直接收益。
我們所投資的項目是蘇州市物流規劃布局范圍內的物流園項目,享受蘇州市服務業招商引資的扶持政策:可享受政府的一次性補貼、享受固定資產投資貸款利息在限額內的一定補貼、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等。這種補貼收益是一筆可觀的數字,之所以未考慮進去,是因為我們打算以這部分收益去抵扣潛在的經營風險。
2. 做收入預測時未充分考慮以物流園區為平臺,所開拓的新的經營項目的收益。
3. 第一經營年度后,保守的估算,預計年度純利潤按照15%的比率增長,兩年后,食宿、倉儲、停車等的利用率將達到95%以上。
4. 土地、房屋升值和租金的上升將會給投資者帶來未來可觀的收益。
四、運營管理
物流園區的運營管理由蘇州市享達物流有限公司管理層負責,采取總經理負責制,同時接受投資者的監督,充分考慮投資者的利益。按照崗位需要和合理控制成本的原則在各必要崗位上配備精干的管理和運營人才。
建立嚴格的系統管理制度,以提高管理效率,減少協調成本,保障物流園區從一開始就能夠體現優質、高效的運營效率。
實際運營中以合同、協議的形式開展租賃、承包、經紀、交易等業務,增加經營的透明度,讓投資者放心;保障規范運作,降低公司和投資者的投資風險。
五、利潤分配
利潤分配計劃采用前2-3年將除用于管理及流動費用后所剩余的利潤全部還清貸款及利息;此后按照董事會決議分配。
六、破產清算
請評估公司徹底計算后,按照國家相關條款執行,條款未包括的按照按照股權大小承擔。
備注:享達在進行公司籌備的同時,要求黃橋鎮集體資產經營公司盡快辦理相關基建和注冊手續。資金籌集到位,基本建設估計用時 6-8個月,建成后,能開業的項目盡快上馬,避免時間成本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