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祭掃烈士墓活動方案(通用3篇)
小學祭掃烈士墓活動方案 篇1
為加強傳統節日文化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經學校和家委會聯合研究決定,于20xx年4月3日組織我校四年級學生到XX市烈士陵園舉行“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民族精神”為主題的清明烈士掃墓活動。主要內容為:為革命先烈掃墓、重溫入隊誓詞;參觀魯南人民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國防科技第一范文網。具體事項安排如下:
一、活動時間:20xx年4月3日(一上午)
二、活動地點:國防科技教育基地
三、活動內容:
1、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重溫入隊誓詞
2、瞻仰烈士陵園
3、參觀XX人民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
4、參觀國防科技第一范文網
四、參加人員:
1、四年級全體學生
2、參加活動班級的各班班主任、德育老師
3、學校班級家委會成員
五、活動安排:
1、集合時間:20xx年4月3日(周五早上7:20)
出發時間7:30 返回時間:中午12:00前
2、集合地點:XX大門 負責人:劉
3、參加活動人員要求:
(1)參加活動的學生要統一穿校服、佩戴紅領巾。
(2)聽從帶隊老師和家委會成員的指揮,不擅自行動,注意安全。
(3)活動期間,嚴肅認真,不嬉鬧,不追逐。
(4)參加活動學生要寫出觀后感或心得體會上交班主任,各班擇優上交10篇,學校擇優在校報《少年》刊登,納入班級量化考核。
六、具體活動程序:
(一)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 負責人:劉
1、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
2、默哀(三分鐘)
3、集體宣誓
4、學生代表發言
5、家委會黃主任講話
(二)瞻仰烈士陵園 負責人:劉 家委會成員
(三)參觀XX人民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
(四)參觀國防科技第一范文網
七、注意事項:
1、參加活動的四年級學生要統一穿著校服,佩戴紅領巾。
2、要有紀律觀念,聽從帶隊老師和家委會成員的指揮,按學校統一要求到指定車輛乘坐,乘車期間注意安全,
不把身體伸出車外,不在車內游戲、打鬧。
3、參觀活動期間要遵守公共秩序,維護社會公德,自覺維護學校形象。禁止大聲喧嘩,保持會場秩序。
4、參觀時要舉止文明,保持好參觀場地的整潔衛生。
5、參觀期間要仔細聆聽事跡講解并做好筆記。
6、愛護展品,不觸摸文物,自覺維護學校形象。
八、活動交通協調:時 家委會成員
九、活動安全保障:黃 家委會委員
十、活動宣傳:照相:陳 錄像:王
十一、活動領導小組
組 長:孫
副組長:吳
成員:劉各班班主任
小學祭掃烈士墓活動方案 篇2
一、活動目的
通過祭掃“烈士墓”,抓住契機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感恩教育,激發學生對革命先烈們的深深崇敬和懷念之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更加珍惜現在的學習條件,努力學習,牢固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深刻領會在和平年代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貢獻的意義,特舉行這次清明掃墓活動。
二、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劉珍
成員:許立新何龍寶丁玲吳爽張友徐文虎胡建軍
朱勝強王敢二至五年級各班班主任
三、參加人員
二至五年級全體師生
四、活動時間
201X年xx月xx日(遇雨順延)
五、活動內容
祭掃烈士墓
六、活動要求
1、切實加強領導,做好應急預案,學校領導隨隊指揮,班主任、授課老師隨班督導。
2、活動前,各班必須做好宣傳動員,加強安全教育,班主任對班級學生在整個活動中提出具體要求。
3、各班帶好中隊旗。
4、學生穿校服,戴紅領巾。
5、有病或體質差不參加活動的學生,需請假,寫好請假條,并要求家長簽好名,活動前一天交班主任處。
6、活動期間學生要嚴肅認真,活動后各班安排寫好感想。學生感想擇優推薦到廣播站進行播送。
7、活動前和活動結束后,各班清查好人數。
七、活動議程
第一項:鳴炮、出旗、為烈士站崗。
第二項:向革命先烈獻花籃、為革命先烈默哀1分鐘。
第三項:校外輔導員講革命烈士英雄故事。
第四項:領導講話。
第五項:少先隊員代表發言
第六項:重溫入隊誓詞。
第七項:向烈士獻歌。
第八項:校長講話。
活動結束,帶隊返校。
小學祭掃烈士墓活動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透視變化規律。
(2)、學習、了解視平線和消失點的透視概念。
2.過程與方法
掌握硬質線材的表現手法,學會用曲卷、折疊、連接等手法進行線造型的創作。培養學生初步的立體造型能力和多維空間想像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覺線造型的藝術特點,體會線造型結構帶來的審美趣味,培養學生合理用材巧妙用材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教學重點: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觀察,發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能掌握簡單的原理和規律,將透視知識應用于繪畫中,使描繪的物象更貼近真實。
教學難點:在繪畫實踐中應用所掌握的透視原理和規律,提高兒童繪畫的基本技能,逐步發展兒童的觀察力、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教學準備:范圖、學生作業用紙繪畫工具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欣賞圖片,觀察投影片中路的寬窄、欄桿的密疏、樹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簡單的圖形在紙上表現這些事物嗎?
討論學生們的簡易畫,從中發現了什么問題?
生:近大遠小。
二、講授新課
⑴、師:是的,近大遠小,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遠去的路》的基本規律。(出示課題:遠去的路)
在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中,除了近大遠小的現象外,還有什么現象?近高遠低、近寬遠窄、近長遠短、近清晰遠模糊、近鮮明遠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視呢?
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同樣的物體,在不同的位置上,會產生近大遠小、近高遠低、遠寬遠窄的變化,這就是透視現象。
你們的在一望無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們向遠處眺望,天與地、天與水面之間產生了一條長長的水平線,這就是視平線。
當兩邊的樹木向遠處延伸時,就慢慢地消失在視平線的一點上,這點就是消失點。
⑶、說說周圍環境中的透視現象?
⑷、欣賞課本上的范圖,讓生找圖中的消失點。
⑸、師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點。
②畫出主要的的透視線,如馬路。
③按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處理好各條豎線、斜線。
④將物體的外輪廓簡略表現出來。
三、本課練習臨摹課本上范圖,生作業,師巡視輔導,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四、課后作業:
觀察:生活中近大遠小的現象;
嘗試:繪畫或拼貼一副有路的風景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近大遠小、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
2.過程與方法
掌握繪畫創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聯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視變化。
教學重點:了解和掌握透視變化的基本規律。
教學難點:透視規律的理解和在實踐中的運用
教學準備:名家美術作品、建筑風景照片等
教學過程:
一、講評上節課作業
⑴透視現象是否準確
⑵近大遠小、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有沒有運用在畫中?
二、在繪畫上色時注意哪些問題?近的鮮明一些、遠的灰暗一些。
三、學生繼續完成作練習,教師輔導。
四、作業展示
師生共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