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慰問留守兒童活動方案(精選3篇)
志愿慰問留守兒童活動方案 篇1
為切實解決留守兒童親情缺失、監(jiān)護不力等問題,共同呵護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社區(qū)志愿者協(xié)會即將在九峰街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光谷暑期行”活動。
一、活動背景
留守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隔代教育無法享受父母在思想認知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過程中易產生人生觀、價值觀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異常等問題。
二、活動目的
通過活動,希望給留守兒童提供面對面的指導,幫助他們體驗活動樂趣,更好地勝任學習和作業(yè),同時體會到社會各界對他們成長成才的關愛。營造社會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
三、活動時間
7月6日—8日,每天上午9:00-11:00。
四、活動地點
九峰街清和里社區(qū)。
五、活動內容
愉快相識團體活動;學習習慣及生活習慣培養(yǎng);趣味英語活動或者趣味球類活動,一小時左右的作業(yè)輔導;自信、感恩或安全教育主題活動,一小時左右的作業(yè)輔導;學生特長展示主題活動。
六、活動報名時間
6月30日前。
七、各社區(qū)報名電話
志愿慰問留守兒童活動方案 篇2
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fā)的通知》精神,本次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各村居主要涉及到外業(yè)調查工作、而外業(yè)調查是整個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工作量大、時間緊、工作任務重。為切實做好全鎮(zhèn)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結合本鎮(zhèn)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本次基本農田劃定后,按照相關要求,在基本農田保護片設立統(tǒng)一規(guī)范的基本農田保護牌和標識。劃定的基本農田按國土資發(fā)[20xx]167號文件要求,落實到村組和承包農戶,并建立相應的圖、表、冊和臺賬,在此基礎上,與各村簽訂保護責任書;向基本農田承包經營戶發(fā)放保護責任卡。按照國家土地利用數(shù)據庫建設標準,將基本農田保護圖、表、冊的內容納入數(shù)據庫管理,實現(xiàn)數(shù)據庫聯(lián)網。
二、工作任務
1、依據圖件和《基本農田圖斑號與面積對照表》,進行全野外、按圖斑逐地塊調查,明確基本農田信息(組、責任人)和農戶信息(責任人、面積),將永久基本農田面積逐一落實到以土地利用現(xiàn)狀圖斑為單位的地塊。
2、填寫基本農田保護責任表并建立臺賬。
三、工作步驟及時間安排
1、熟悉工作任務,探討工作方法。對照圖斑采取野外調查采集地塊確定各村的圖斑(在8月20日前完成)。
2、明確基本農田地塊邊界及基本農田責任人,一定要做到準確無誤(在9月30日前完成)。
3、簽訂基本農田保護責任狀,填寫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卡,責任卡的填寫必須工整。填卡工作在10月15日前完成。
志愿慰問留守兒童活動方案 篇3
一、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做好“留守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加強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是維護農村穩(wěn)定,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農村人口素質的現(xiàn)實需要,具有責無旁貸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學校成立“留守兒童”關愛工作領導小組以及關愛工作心理疏導服務團隊。
領導小組
組長:鄧勁松
副組長:秦明政彭建軍
成員:方永紅汪家勝胡軍李書明劉志君王鳳喬楊愛農林貴琴李新生
服務團隊
團長:楊愛農
成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師共計20人。
二、建立“留守兒童”檔案:
學校為了便于掌握留守學生相關信息,有針對性地教育和管理學生,為每個留守學生建立專門檔案,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家長姓名、務工詳細地址、留守原因、家長聯(lián)系電話、留守后誰負責監(jiān)護、臨時監(jiān)護人身體狀況和文化程度、臨時監(jiān)護人詳細地址、聯(lián)系電話和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況,學習情況、行為習慣、生活狀況、身體和心理發(fā)展狀況等。
三、建立關愛幫扶制度。
由學校班子成員、班主任教師、任課教師及后勤工作人員與留守學生結成幫扶對子,一名老師負責2-3名學生,隨時掌握其思想、學習、生活情況,及時為其解難,樹立學習信心,及時把學生在校的學習和表現(xiàn)情況通報給家長或“委托監(jiān)護人”,使家長在外放心打工,并把家長務工情況告訴孩子,使其安心學習,架起學生和家長心靈上的橋梁。教師代理家長每月至少與留守學生交心一次,掌握其思想動態(tài),每期進行走訪及時了解“留守學生”在校外的思想動態(tài),從整體上了解其思想、學習、生活情況。每學期召開1——2次委托監(jiān)護人、“代理家長”聯(lián)系會,互通學生情況,對臨時監(jiān)護人進行培訓,傳遞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促進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形成育人合力。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
讓留守學生通過教師和集體的溫暖彌補親情缺失對其人格發(fā)展的消極影響,通過各種活動,組織留守學生積極參與,使他們生活在歡樂、和睦的氛圍中,找到回家的感覺、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開展八個一活動:
1、建好“留守學生之家”開通一部親情電話。
向“留守學生”及其家長監(jiān)護人或委托人或委托監(jiān)護人公布學校及老師的電話號碼,加強學生、家長、教師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動員家長運用電話、書信的方式,對孩子情感發(fā)展、心理健康進行幫助和指導,縮短“留守學生”與家長的心理距離,孩子每月至少和家長聯(lián)系一次。
2、每月進行一次交心談心活動,與留守孩子深入交流,了解其思想動態(tài),幫助留守孩子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并做好相關記錄。
3、參加一項社團活動。
利用學校成立的社團,鼓勵留守學生積極參加,從而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
4、讀一本好書。
幫扶教師指導學生每月讀一本好書,讀后寫一篇讀后感,開展讀后感征文比賽活動,陶冶學生的情操。
5、寫一封家書。
號召留守學生利用“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端午節(jié)”“母親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給自己的父母寫一封家信,傳遞親情,加強學生感恩教育,培養(yǎng)學生尊敬師長的傳統(tǒng)美德,每期開展一次優(yōu)秀家書評比活動。
6、開展一次社會實踐活動。留守學生利用寒暑假到父母處的機會,積極投身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充實自己、鍛煉自己,做一些有益的事,體會父母在外的艱辛與不易。
五、建立應急機制,建立安全工作責任制和安全工作預案,特別是加強留守學生住宿管理,留守學生在校內外如遇突發(fā)事件迅速采取救助處理措施,使學生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