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區域活動方案(通用6篇)
小班區域活動方案 篇1
生活區
1、喂小動物。將紙板箱或鞋盒裝成小動物,嘴部挖空,用較大的塑料勺子將塑料泡沫塊、干蠶豆等作為食物給小動物喂食,鍛煉手眼協調能力。
2、扣紐扣。準備縫各種紐扣的小衣服,供幼兒解開、扣上。
娃娃家
1、同類的布娃娃、毛絨玩具、餐具、塑料食品、嬰兒用品等各3、4份。照顧娃娃收拾屋子等。
語言區
1、準備掛圖。幼兒活動材料第一冊第1-2頁《幼兒園也是我的家》、第3-6頁《阿文的小毯子》、第15-16頁《橡皮膏小熊》,錄音帶。
美工區
1、撕報紙。隨意撕、貼。
2、橡皮泥塑。提供橡皮泥、模具,供幼兒壓印或捏塑。
益智區
1、蓋瓶蓋。準備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瓶子和瓶蓋,為瓶子蓋上合適的瓶蓋,發展比較能力,提高手指和手腕的轉動能力。
玩具區
1、提供汽車、積木等玩具或幼兒自帶的玩具,供幼兒自由玩耍。
小班區域活動方案 篇2
設計意圖:
游戲是童年期一種有的快樂活動,而且它也是對幼兒成長發展和學習有價值的一種活動,但傳統的游戲存在不小弊端:1、提供游戲類型或活動形式單調,大部分以積塑拼插游戲為主。2、統一安排,硬性規定活動內容形式即玩什么。怎樣玩不是由幼兒自己做主的,而是由教師統一安排規定的。指導也較程式化,特別是游戲條件與環境創設不利。
區域活動的設置,改變了原有的游戲模式,游戲改為人為創設自然情景,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同時使游戲成為幼兒學習和探索的主題,幼兒可以自己決定玩什么,怎么玩,充分自主活動。而教師通過確定游戲的教育目標制訂計劃,通過創設適宜的游戲條件,并在活動過程中指導影響幼兒的行為,激發幼兒對周圍環境的興趣,積極實踐操作探索,從而達到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
小班幼兒剛從家庭進入幼兒園,活動家區可設娃娃家及親親寶貝(幼兒從家中帶入園的一些自己喜歡的玩具),這樣可以使幼兒感到親切適宜,從而較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積木區材料大,同類材料數量較多(圖書等一樣),這樣不容易爭搶等根據這一系列特點本班設了5—6個區,其中有些區功能一樣,但分散設置便于指導。
區域名稱
區域目標
材料準備
指導要點
(重點、難點)
操作區
在使用圖釘、撕紙、粘貼活動中,在擺弄皺紙、樹葉、圖紙等多種物品、材料過程中,小肌肉運動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得到促進、發展,感覺運動技能。
皺紙、圖釘、各種彩色瓶,及各種模具、(在皺紙粘貼和圖釘按畫模型)、漿糊
幫助孩子認識要用圖釘塑造的是什么圖形,了解圖形的特征,再運用材料來塑造。
重點在粘貼時注意衛生。在運用圖釘時要注意安全。
語言區
1、色彩繽紛的畫面,主動有趣的情節,使幼兒對圖書產生興趣,并喜歡閱讀。
2、在閱讀過程中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一頁一頁地翻,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塊色彩繽紛的地毯、一張小小的桌子(不同于教室的一個個小靠墊、小桌),設置充分展現圖書封面的書架。保持圖書區安靜有氛圍。
1、指導孩子如何取放圖書。
2、如何一頁頁地翻。
3、在圖書區要保持安靜。
建構區
1、在搬運、取放、堆疊平衡積木的過程中,可幫助幼兒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2、在把積木時而堆高,時而圍合的過程中,獲得理解空間的關鍵經驗。
1、木制積木、各種易拉罐、紙盒等替代積木。
2、動物模型等。
1、在幼兒進入積木區不知搭建什么的時候,可運用動物模型引發搭建內容。
2、教師要理解幼兒,無論幼兒如何堆砌,那沒有對或錯,教師材料使用上放開視角。
美工區
通過嘗試將壓扁、搓長、團圓,進行平面或立體造型與變化,醉心于對材料的探究,體會創作樂趣。
1、彩泥、墊板。
2、一些塑好的水果,可供幼兒參考。
3、輔助的模型、小刀等。
在塑造過程中能介紹工具材料,在操作中可充分運用材料來幫助自己造型。
益智區
運用餅干的不同圖形,通過給小動物喂食,進而認識事物的特征,發現事物之間的不同,進而逐漸意識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聯系,進行分類,形成概念。
1、不同形狀的餅干。
2、不同小動物及不同形狀的盤子。
1、區分不同形狀。
2、不同形狀間的相互聯系,再學習歸類。
娃娃家
擴展游戲內容,豐富主題情節,在召開樂中激發幼兒良好情緒,訓練幼兒動作技能,培養其愛心和協調合作能力。
娃娃、家具、電話、廚房用具。
1、逐步明確自己的角色身份。
2、學習模仿成人對自己
小班區域活動方案 篇3
一、教學設計思路和依據
課程指南指出:幼兒活動內容的選擇應以觀察,了解幼兒為基礎,要源于幼兒的現實生活。既要滿足幼兒當前發展的需要,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與視野,為幼兒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本班幼兒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趣,求知欲較強。雖然認知范圍正逐步擴大,但是所形成的概念仍然很具體,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容易接受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
自主活動是幼兒與客觀世界建立聯系的必要形式,也是促進其身心發展的動力。幼兒通過自由,積極的活動,能主動地掌握知識發展的能力。通過與材料的互動,提高自主學習的興趣,發展每個幼兒的潛力。
結合“夏天到了”的主題活動,根據幼兒的興趣,我們特地開展了益智區(夏天真熱啊!等)和手工區,讓小朋友通過動手操作感受夏天,喜愛夏天。
本次活動的階段目標有兩點:
①引導幼兒依靠自己的興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嘗試獲得知識的方法和途徑。
②體驗自主游戲的樂趣,并樂意分享成功的喜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去發展。喜愛所選擇的活動,做到讓材料說話。因此,嘗試獲得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使本次活動的難點。
本班幼兒活潑好動,分享意識處于萌芽階段,所以把分享與體驗作為活動的重點。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幼兒的實際,近期發展的需要,我主要采用了個別指導法,實踐操作法等方法。
個別指導法:由于采取分區活動的方式,增加了幼兒與教師的對話,個別指導的機會增多了,教師能及時發現小朋友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與閃光點,給與鼓勵與幫助,激發幼兒活動的信心。
實踐操作法:幼兒在動手操作感知材料的同時,也是資助學習,探索的過程。有助于促進幼兒動手能力,認知發展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投放材料,幼兒自主活動,師生分享成果。
二、教案
課題:區域活動
階段目標:
①引導幼兒依靠自己的興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嘗試獲得知識的方法和途徑。
②體驗自主游戲的樂趣,并樂意分享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體驗自主游戲樂趣,樂意與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悅
教學難點:嘗試獲得知識的方法和途徑
課前準備:
①幼兒前期經驗:帶領幼兒參觀扇子的形狀,結構
再上一階段的活動中,初步體驗1-5的數字游戲
②環境創設:小書桌(供幼兒看書閱讀)
電話亭,屏風(供幼兒打電話用)
墊板,屏風(供幼兒建筑角用)
活動流程:
投放材料——幼兒自主活動——分享交流
教學過程:
一、投放材料
1、益智區
①小貓釣魚(有數字標記的貓和魚,頭飾,釣魚竿):能夠按照標記把釣上的魚分類
②動物拼圖(各類木制拼圖):能從混合的拼圖中準確地找出并拼接
③彩泥排隊(紅、黃、綠三色彩泥,排序卡):能夠按照卡片的提示進行相應的排序
④夏天真熱啊!(灑水車,汽車,伸出舌頭的小狗,流汗的娃娃,扇著扇子的娃娃等):尋找相應的圖片,初步了解夏天里尋找涼快的各種方法
⑤數字寶寶乘船(有數字標記的小人和木船):按照相應的數字,擺上相應數量的小人
⑥分類
⑴裝水果(有數字標記的瓶子,各類水果):能夠按照數字標記,放相應數量的水果
⑵圖形分類(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圖片,分類盒):能夠感知圖形,并按照圖形的不同進行相應分類。
小班區域活動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吃跳跳糖的感受,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
2、認識紅、黃、綠等顏色,會聽信號做動作。
活動準備:
跳跳糖、顏色標記(紅、黃、綠)、地面布置一張大嘴巴等。
活動過程:
一、品嘗跳跳糖。
老師帶來了一種糖,我們一起來嘗嘗它在嘴里會怎樣?它是什么糖?
(每人品嘗一些跳跳糖)
二、用肢體動作簡單表現跳跳糖
1、提問:它是什么糖?這種糖吃在嘴里會怎樣?是怎樣跳的?
(引導幼兒說說、做做)
2、啟發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現自己的感受,并根據幼兒講的'感受練習幾種不同的跳法。
三、游戲《開心跳跳糖》。
1、說一說游戲的玩法(幼兒當跳跳糖站到打嘴巴里)。
2、引導幼兒練習聽不同的信號跳(往左、右、上、前、粘在一起跳等)。
3、練習按不同的顏色跳。
四、放松活動
1、與老師一起做放松活動
2、跳跳糖玩累了,跳不起來了,我們和它該在墊子上休息了!
小班區域活動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人人自主地參與游園活動之中,在游園中陶冶情操;在游園中獲取知識;在游園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從而全面地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2、通過親子迎新年活動增進家園的聯系,促進家長與教師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和聯系,增進彼此的感情。
3、讓幼兒感受新年的歡樂和喜悅。
活動準備
1、布置游園場地及環境,劃分好游戲區域。
2、游戲負責人制作好游戲的名稱、規則、位置、示意圖張等。
3、各個游戲準備游戲所需道具、材料、印章、警戒線等。
4、準備游戲獎品和小紀念品若干。
5、擬定家長邀請函、游戲卡。
活動過程
1、8:30—9:00所有幼兒統一穿園服,家長憑接送卡入園內,新年老人發糖果,到孩子所在班級簽到、領游戲卡,班主任對孩子進行節日教育,向幼兒和家長介紹本次幼兒園活動具體安排和游戲玩法等。
2、9:00—9:20敲鑼打鼓“放鞭炮”,幼兒到大操場集合,園長致新年賀詞。
3、9:30—11:30家長帶孩子參加豐富多彩的迎新游園幼兒園活動。家長可帶幼兒持游戲卡隨意參加各項游園幼兒園活動,并由組織游戲的教師蓋獎章,不得重復玩一個游戲,然后憑游戲卡到領獎處,獲得1-4個獎章為三等獎(不限額),5-7個獎章為二等獎(不限額),獲得8-10個獎章為一等獎(不限額),獲得11個以上獎章為特等獎(限額10名)。
游園項目:
1、《大嘴娃娃》
游戲規則:幼兒站在一定距離外(學前班、大班2.5米,中班2米,小班1.5米)投擲沙包到娃娃大嘴中,每位幼兒可投三次,投中一次即獲獎章。
2、《小貓釣魚》
游戲規則:幼兒在規定時間內(半分鐘)釣到所需魚的數量。學前班、大班釣3條魚獲獎章;中班釣2條獲獎章;小班釣1條獲獎章。
3、《蓋瓶蓋》
游戲規則:幼兒在規定時間內(半分鐘)給各類瓶子尋找蓋子并蓋好,完全配對的算分,不相配不算分。
學前班、大班:蓋10個獲獎章;中班:蓋7個獲獎章;小班:蓋5個獲獎章。
4、《快樂圈圈圈》
游戲規則:在地上擺放五個空易拉罐。每個易拉罐之間的距離為二十厘米。幼兒站在離易拉罐一米遠的地方(可根據幼兒年齡定距離),向易拉罐扔圈圈(圈圈的大小要適當)。每位幼兒可扔三次,扔中一次即獲獎章。
5、《足球射門》
游戲規則:幼兒站在離球門一米遠的地方將足球射入球門中(可根據幼兒年齡定距離)。每位幼兒可射三次,射入球門內一次即獲獎章。
6、《壘壘樂》
游戲規則:家長和孩子在一分鐘以內共同把20只麻將牌壘高,壘高的機會只有一次,中途倒塌,游戲就結束,最終四組家庭中壘得的兩組獲得獎章。
7、《猜猜猜》
游戲規則:數字小10個,幼兒抽其中1個,然后翻出與自己手中相同數字的大,每個幼兒有三次機會,翻中即獲得獎章。
8、《螃蟹夾球》
游戲規則:四組家長與孩子面對面,雙手拿竹竿,運球穿過障礙物,先到終點的前兩名獲得獎章。
9、《你追我趕》
游戲規則:四家庭為一組,四組同時進行比賽。幼兒坐在推車里,家長推車繞過障礙物,先到達終點的前兩名獲得獎章。
小班區域活動方案 篇6
一 、分題學習目標:
了解老師的工作。
嘗試當老師的樂趣。
表達對老師的謝意。
培養觀察能力。
認讀: “我愛您” “美麗”。
活動一: 我的老師
活動目的:
學習講述人物的方法,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加深幼兒熱愛老師的情感。
認讀: “我的老師”。
活動準備:
錄音機、歌曲<我的老師像媽媽>、輔導一名幼兒先講述<我的老師>。
活動過程:
1、請出被輔導的那一位幼兒講述<我的老師>:“我的老師姓_,她長得很好看,皮膚白白的,眼睛亮亮的,頭發又直又長。每天她都早早來到教室,把活動室收拾得干干凈凈的。她的脾氣特別好,特別愛笑……。”
2、幼兒分組,5人一組,講述“我的老師”。
3、游戲“我給老師打電話”,讓每位幼兒跟老師說一句最想說的話,增強對老師的感情。
4、欣賞歌曲《我的老師像媽媽》。
總結分享:
唱歌《我的老師像媽媽》,進行表演。
活動評價:
能講述老師的外貌特征、一日工作和對自己的關懷。
能用一些詞匯進行講述。
活動二: 老師真美麗
活動目的:
1 培養觀察能力。
2 能用語言描述老師的外貌特征。
3 學畫半身像,并能表現出人物的明顯外貌特征。
4 認讀:“美麗”。
活動準備:
圖畫紙、彩筆、錄音機、輕音樂。
活動過程:
1談話:了解班內的老師的姓名,說說老師的樣子.老師什么地方長的漂亮。
2 請出班內老師,幼兒觀察:臉形 眼睛 鼻子 嘴巴 頭發
3 談話:你喜歡老師嗎?喜歡哪個老師?為什么?
4 傾聽輕音樂,用繪畫反映自己熱愛老師的情感。
5 說說自己的畫,畫的哪個老師.請同伴評價像不像。
6 討論:老師美麗嗎?哪里美麗?
告訴幼兒一個人的美麗不只是外表。
7 認讀:“美麗”。
總結分享:
把作品放在展覽區,共同欣賞。
活動評價:
1 讓孩子認識到老師的美,不只是外表。
2 能畫出自己觀察到的老師。
3 能認讀: 美,并理解詞意。
活動三: 歌曲<老師教會我>
活動目標:1 感知三拍子強弱弱的節奏特點,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 用打擊樂器表現歌曲的基本節奏。
3 培養愛老師的情感。
活動準備: 幼兒園教學活動掛圖 錄音機 歌曲錄音磁帶
活動建議:
1 聽歌曲的旋律,出示音節,幼兒學唱旋律。
2 觀察掛圖,讓幼兒描述幼兒園的生活和活動,引出歌詞
3 學唱歌曲。
4 認識‘強弱弱’的節奏,用打擊樂器表現歌曲的節奏。
5 幼兒分組,每5人一組.分別創編動作。
6 幼兒即興表演,表達內心的情感。
總結分享:
把這首歌曲獻給你喜歡的老師。
活動評價:
1 能用身體動作表現三拍子的強弱弱規律。
2 樂于表演。
附: 歌曲 <老師教會我>(見圖2)
活動四 老師我愛您
活動目的:
培養幼兒喜歡老師的情感。
鍛煉小肌肉的活動能力.喜愛做手工。
認讀: “我愛您”
活動準備:
彩紙 剪刀 美勞材料 樹干一棵
活動過程:
1 談話:說說老師一天的都做什么工作。
2 想想老師什么時候高興,什么時候生氣。
3猜猜老師最擔心的事是什么。
4 老師愛你嗎?你愛老師嗎?你是怎樣愛老師的?
5 認讀: “我愛您”
6 利用美勞材料折疊大紅花。
總結分享:
把花朵粘貼在準備好的樹干上,告訴幼兒,樹干是老師,小朋友是花朵,永不分離。
活動評價:
知道老師的辛苦。
懂得愛老師。
能認讀: “我愛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