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集體活動方案實用方案(通用6篇)
幼兒集體活動方案實用方案 篇1
一、設計意圖
幼兒在和同伴交往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如何與人友好相處,也在學習如何對待自己和看待他人,不斷發展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現代家庭,大都是一個孩子,部分孩子有霸道,唯我獨尊的一面,不善于進行友好的溝通與協作,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改善并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二、活動目標
1、喜歡和小朋友一起游戲,并有自己的好朋友。
2、愿意并主動參加群體活動。
3、感受規則的意義,并能遵守游戲規則。
三、游戲準備
兒歌、歌曲、音樂、相關游戲
四、游戲玩法及指導
適合年齡:4—6歲
游戲名稱:認識新朋友
游戲目標:
1、積極主動地加入游戲。
2、學習簡單的交往技能。
游戲場地:
活動室圍圈、活動室散座、戶外圍圈
游戲規則:
兒歌可以是小朋友和老師一同說,但介紹自己的話,必須幼兒自己大方的說出來。
游戲玩法:
1、參加游戲的小朋友圍成半圈或圓圈,一名幼兒站在半圈或圓圈中,走到一名小朋友前面,準備游戲。
2、老師或全體小朋友說兒歌,根據歌曲內容“你呀(指向小朋友)我呀(指向自己),你呀(指向小朋友)我呀(指向自己)”,按照一定方向走,“我們是一對好朋友”結束后,停在一個小朋友前面,“握握手呀,轉個圈,點點頭呀”與小朋友握手、拉手轉圈、點頭。
3、“我叫__,認識你呀真高興”向小朋友介紹自己,相互交換位置,新的幼兒繼續游戲。
附兒歌:你呀我呀,你呀我呀,我們是一對好朋友,握握手呀,轉個圈,點點頭呀!真高興,我叫__,認識你呀真高興!
幼兒集體活動方案實用方案 篇2
游戲目標
1.通過游戲,訓練幼兒聯想能力和表達的流暢性。
2.引導幼兒學習仿編詩歌,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游戲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學會一些物體、動物的手影方法,同時已熟悉詩歌《手影游戲》。
物質準備投影儀。
游戲方法
1.提出游戲主題,幼兒自由分組。
2.幼兒在投影儀前表演手影,并仿編句子。例如:變蝴蝶穿花衣,變松鼠大尾巴,變小熊真可愛……幼兒輪流往下接,所接的句子不能重復,小組成員如果有人1分鐘接不上就結束。手影句子最多的一組為優勝組并獎勵大紅花。
3.按程序開展游戲。
4.從中選出恰當的句子,并整理成詩歌,如:
變灰狼,詭計多。變鴨子,呷呷呷。
變蝸牛,到處走。變青蛙,呱呱呱。
變剪刀,本領大。變小人,哈哈哈。
變太陽,紅彤彤。變小狗,汪汪汪。
幼兒集體活動方案實用方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幼兒能協調、靈活地跳圈。
2、樂于與同伴共同探討可回收物品與不可回收物品的種類。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能識辨可回收物品與不可回收物品
2、小呼啦圈若干個、簍子若干個
3、廢舊物品(易拉罐、廢紙盒、塑料瓶等)
(三)活動過程:
1、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兩組,分別站在各自的起跑線。2、教師示意開始,兩組的第一名幼兒跳圈到終點(遇單圈時單腳跳,遇雙圈時雙腳分開同時跳)。
3、到終點后,在終點的“尋寶區”里將可回收物品選出,并放入空籃中,再延原路返回,拍第二名幼兒的手,依次進行。
4、師及時鼓勵表揚。
5、比一比,看哪一對跑得快、選得對。
(四)規則:
1、要跳到圈中心,不能踩線。
2、跳雙圈時一定要雙腳同時落地。
3、從終點“尋寶區”里選出可回收物品必須放入空籃中。
幼兒集體活動方案實用方案 篇4
活動主題的選擇:
人人都喜歡活潑、可愛的孩子,特別是對聰明、懂事、明事理、且能與人大膽交往的孩子尤為如此。天下的父母哪一個不愛自己的孩子?哪一個父母不在為孩子處處著想?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能干、懂事、能健康地成長。而幼兒的個別差異是在所難免的。當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不會說話、不夠活潑時,心中甚為著急,但缺乏如何培養的方法。在開展幼兒民間游戲中,我感到,民間游戲中的兒歌、童謠確是一把開啟幼兒說話的"金鑰匙"。民間游戲有利于幼兒活潑開朗性格的形成情緒是對客觀事情與人的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映。情緒障礙是個體想達到本身需求時遭到外界的阻礙或個體本身的心理沖突,是個體陷于一種挫折情境的情緒狀態。言語、語言病理學家認為,這種情緒狀態會導致個體的言語和語言問題。反之,良好的情緒有利于幼兒活潑開朗性格的形成。
游戲目標:
1、鍛煉幼兒動作敏捷性;
2、提高幼兒快速跑的能力提高幼兒參與集體游戲的興趣。
活動準備:場地準備
游戲玩法:
玩法1:游戲開始前,大家先選一人暫時當"老虎",由"老虎"在場地上劃一個大圓圈做房子,其余的人當"小馬"站在圓圈里面。游戲開始,"老虎"念兒歌"小馬小馬快快跑,摸摸就回槽"。并在兒歌中具體指定是指什么物體,所指定的物體必須是在附近50米之內的。兒歌念完后。"小馬"們應很快向指定地點跑去并觸摸所指定的物體,觸摸后要立即往回跑。當"小馬"們全部觸摸過所指定的物體往回跑時,"老虎"便開始追捉"小馬",跑回圓圈里面的"小馬"就算安全回到了家,"老虎"不能再捉。如果有"小馬"被捉住,此輪游戲結束,由被捉住的"小馬"當下一輪游戲的"老虎";如果"小馬"們全部逃回圓圈,則還由原來的人發令和當"老虎",游戲繼續進行。
玩法2:在原有的游戲中規定小馬跑的路線及他們所用的步法,在回到圓圈時增加難度。
附兒歌:捉小馬
小馬小馬快快跑,摸摸就回槽。
幼兒集體活動方案實用方案 篇5
1、知道空氣到處都有,無處不在,并能說出空氣的基本特征。
2、知道空氣的重要性,生活中許多物品都離不開空氣,初步知道保護環境的環保意識。
3、幼兒對探索空氣的過程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空氣的基本特征及重要性
活動難點:對空氣的主動探索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動準備:
白色塑料袋20個、氣球20個、空瓶子20個、盛水的透明盆子4個(放上水)、給自行車打氣的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知道空氣到處都有,無處不在。
出示白色塑料袋,引入主題。
1、小朋友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塑料袋)請看現在塑料袋是什么樣的?(老師捏在手里,扁扁的,小小的)老師用力一張一收,抓緊袋口,裝滿空氣。
提問:小朋友請看,先塑料袋怎么樣了?(鼓鼓的)對,為什么會鼓鼓的呢?里面裝了什么?(空氣)對,是空氣娃娃在里面。(老師快快一放)現在塑料袋又怎么樣了?(扁了)空氣娃娃跑哪里去了?(不知道)那我找一找。老師隨意走到一位小朋友面前,再次裝滿空氣,問:空氣娃娃在哪里呢?(在___的面前)
“空氣娃娃在___的頭上嗎?”老師試驗,讓幼兒說出來。
2、好了,空氣娃娃真調皮,到處藏的都是。現在我們小朋友也來找一找空氣娃娃藏在哪里?(請小朋友把放在椅子后面的塑料袋拿出來自由找一找。提醒幼兒到每個角落去找。(如桌子上面、下面,椅子背后,空調邊上等)都找到以后,相互說說各自都在哪里找到了空氣娃娃。
老師小結:我們小朋友在教室的每個角落里都找到了空氣,可見空氣到處都有。
3、(出示空瓶子)小朋友,這是什么?(瓶子)對,是空瓶子,那瓶子里有空氣嗎?(看不見)摸一摸,聞一聞,倒一倒,都不行。那怎么才能知道瓶子里有沒有空氣?如果把瓶子放進水里裝水,如果有空氣的話,會怎么樣呢?(幼兒討論)(就會冒泡泡)請小朋友們試驗(提前放好裝滿水的盆子,放到孩子中間)
幼兒玩一次,如果看不到泡泡,就再玩一次。
教師提問:有泡泡嗎?為什么會冒泡泡?
因為瓶子里有空氣娃娃,水進去以后,把空氣娃娃擠了出來,所以才會有泡泡。
小結:空氣娃娃是看不見,摸不著,抓不到也聞不到的。
二、知道空氣的重要性。
1、(出示給自行車打氣的圖片)
小朋友請看,這幅圖上的哥哥在干什么?(在打氣)
自行車的輪胎怎么了?(沒氣了)如果自行車沒氣了,還能騎得動嗎?(不能)
對了。所以,當自行車快沒氣的時候,就要給自行車打氣。我們來學學打氣。那么小朋友們還看到什么東西需要打氣?(電動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等)老師小結:可見生活中許多東西都離不開空氣。
2、對了,小朋友說的都很好,那我們人類需要空氣嗎?請小朋友自由回答。
游戲:請小朋友閉上自己的嘴巴,并捏住鼻子,會有什么感覺呢?為什么?
憋得喘不過氣來,因為我們的身體也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離不開空氣。空氣重要不重要?(重要)所以,我們大家要保護好環境,凈化空氣。環境好了,小朋友也能呼吸到新鮮、清新、干凈的空氣,才能健康長大。
3、(出示氣球)
今天,老師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氣球的游戲。小朋友們想玩嗎?(想)氣球怎樣才能鼓起來?(吹)我們要吹什么進去?(空氣娃娃)對了,那我們每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氣球,把它吹起來,看誰吹得大。
小朋友吹氣球。
吹好以后,老師帶著孩子到戶外去玩。
活動反思:
我所設計的本次活動,孩子們的參與度非常高,目標完成的很不錯,很符合中班孩子學習與發展的需要,整節活動使幼兒始終處于游戲活動之中,既知道了空氣的基本特征及重要性又充分享受了游戲的快樂。活動中所有幼兒參與都很積極,僅有兩三個年齡較小的幼兒,注意力不太集中,需老師的個別提醒,他們的注意點更多的放于周圍小朋友的反應,這大概與他們的認知水平及自控能力有關,所以出現游離于活動之外的傾向。
幼兒集體活動方案實用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曲風,并學習看圖譜探索動作。
2.在熟悉動作的基礎上,根據音樂變換隊形。
3.鼓勵幼兒用目光、體態與同伴進行友好交流。
活動準備:
1.圖譜、磁帶、錄音機。
2.動作前置,經驗準備。
活動過程:
(一)激趣:
師:我們都是西班牙的小小斗牛士,今天,我們一起來跳快樂的西班牙舞。
(二)出示圖譜,學習隊形變化。
出示圖一:
1.師:你發現了什么?小紅人是誰?(小黃人呢?)
小黃人走到哪里去了?小紅人有沒有動?
2.集體練習,師唱譜。
出示圖二:
1.師:怎樣才能使小人轉圈圈?
2.幼兒練習,師唱譜。
出示圖三:
1.師:小人們又在干什么呢?
2.幼兒探索,師唱譜。
(三)完整舞蹈
(四)情感要求:目光、體態的交流。
活動反思:
西班牙是個熱情的國度,西班牙舞蹈也很激情澎湃,我們運用斗牛士那種無畏的精神,讓幼兒去學習去感受、自主探索舞蹈中的隊形變換加強幼兒與同伴間的協作能力。這首音樂,課前已經欣賞多次,對歌曲的旋律、節奏已經比較熟悉了,所以小朋友在學習舞蹈的時候是很順利的。在進行舞蹈隊形探索的時候,小朋友也能根據已有經驗積極進行嘗試。特別是男女生交換位置時,手位的要求,幼兒都能自我進行探索,找出動作的規律,發現有個別錯誤的幼兒都能相互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