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防損部工作總結
對于的工作,我的總結是“鬼鬼魅魅,定位失誤,疲于奔命,勉力支持”,對于的工作目標是“做大防損,鴻鵠一鳴”,很可惜,這個目標沒有實現。
,對于我本人以及防損部是極其重要的一年,優秀員工的大量流失,管理效能的低下,防損業務的松弛,隸屬關系的幾經調整,都迫使我在思考:防損部在商場中究竟是怎樣一個角色?
在諸多關于防損的論述中,有一則把防損表述為“咨詢師”、“教練員”、“監察委員”以及“形象大使”,什么意思呢?就是明確確立防損部在商場經營活動中的地位,“預防為主,查防結合”,倡導“人人防損,群防群治”的理念,從而進行經營風險的控制,確保企業的良性發展,沃爾瑪設立“ap”,卜蜂蓮花設立“pbl”,正是這種思想的體現,他們單獨設立資產保護部,從各個環節對經營活動進行監督監控指導,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損耗。當然,這只是較為理想的情況,可能多數商超目前還無法做到這一步,最起碼就我們而言,在較長一段時期內也是無法達到這一高度的,但是,這應該是我們防損工作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階段目標。
在,困難很多,問題很多,成績很小,造成這種被動的不利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原因我認為是:1、本人的能力嚴重不足,造成團隊能力不足;2、公司對防損部定位模糊,造成防損部權責分離。關于個人能力的問題,我會附上一份辭職報告,那里有詳盡的陳述。火車跑的快,全靠頭來帶,一個優秀的防損主管,應是集外事專家、營運專家、財物專家、采購專家、安保專家于一身的高級人才,很可惜我不是,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期間極容易犯錯誤;而公司對防損部定位的模糊直接體現在隸屬關系的幾經改變,開業初期過度強調的部門間“對等交往”,這應是當時特定環境下的現實考慮,也起到了一些作用,但在今天看來,它極大的束縛了防損部的拳腳,造成了防損部對上級的依賴性,制約了積極進取的勢頭。開業初期,防損部歸客服部管理,防損部有事需上報客服主管、經理,由上級領導出面與其他部門協調交涉,這是典型的“匯報性監督”;此外各種因素(如人的因素)相互影響,直接造成了今天防損部的工作滯后,成為商場的弱勢部門。
不管在哪里,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而防損部始終處于嚴重缺編狀態。據不完全統計,防損部員工開業至今已達110人次,平時的人力維持在18、19名的狀態,據分析,防損員流失嚴重、招收難,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1、薪水待遇低。開業至今,防損員的工資從800元,900元,1100元,直到今天的1380元,漲幅不大,在滑縣的工資市場不具備很強的競爭力,因為在現在的生活水平中,一個人要依靠這些錢養家糊口是不夠的,當然,對于在校應屆生、女性應另當別論,但是,你能指望這些人保護你的商場安全嗎?
2、社會地位低。防損員在世人的眼里,其實就是“無用”的代名詞,來做防損員的都是好吃懶做的、無一技之長的或是過渡性質的,他們處在社會的最底層,得不到應有的尊重,我見過多次顧客罵防損員為“看門狗”,這極大的傷害了防損員的自尊心,而這種傷害遠不是一個“委屈獎”所能彌補的,所以他們如果稍有門路,都不會選擇這個行當的;
3、發展空間小。商場缺乏職業培訓,缺乏職業規劃,許多防損員都反應干防損學不到什么東西,或者跟掙錢關系不大,純粹是耗時間,而賣場管理層又多是本部門選拔或“空降”,升職空間或發展空間相當有限,所以他們認為是“吃青春飯”,一旦有去處,絕不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