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教育主題班會(精選3篇)
環保教育主題班會 篇1
活動目標:
1.在地球環境日趨惡劣的情況下,引導學生關注人類共有的生存環境——地球,使學生懂得保護生態環境,愛護人類資源的重要性。樹立環保意識,提高環保實踐能力,激發熱愛共有家園的情感,增強環保責任感。
2.了解環境保護在動植物的生長和人類社會發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了解地球上資源情況,增強環境保護的自覺性,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通過搜集資料、觀察討論等多種活動方式,培養學生語言表達、搜集,積累、整理、運用資料等能力。
活動過程:
一、 投影展示地球的美麗山川、河流、湖泊、動物、植物等
1、讓學生介紹湖泊,同時出示圖片。
太湖位于長江三角洲,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蓄水量為51.410^8m^3,除了向湖泊提供大量的工業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外,還是沿湖地區和上海市近2019萬居民的飲用水源。
巢湖位于長江與淮河之間的安徽省中部,是我國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它原為陸地,由于地表下沉,遂成巨浸。唐詩人羅隱《登巢湖圣姥廟》詩:“借問邑人沉水事,已經秦漢幾千年”。沿湖地勢平坦,河渠縱橫,灌溉面積達328萬畝,是安徽最富庶的地方。
洪 澤湖為蘇北1800萬畝農田和沿海鹽堿土改良提供豐富的水資源。洪澤湖是由于黃河南徙而形成,湖水全賴東岸大堤作為屏障,湖底高出東部平原4.8米,成了 一個“懸湖”,一遇大水潰決,就出現“水浸高家堰,清江淮城不見面”的悲慘場景。建國后,興建了三河閘、二河閘和入江水道等水利工程,使洪澤湖成為蓄洪、 灌溉、航運、發電和水產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有“日出斗金”的美譽。
洞庭湖、鄱陽湖擔負著調節長江中游洪水的重任。洞庭湖、鄱陽湖平原歷來是我國著名的糧侖,素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它們都得益湖泊所提供的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水資源。
2、小結:你有怎樣的感慨?地球是可愛的,她太美了。
二、組織交流
1 、師:這幾天,我們對周圍的環境進行了觀察,現在誰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發現周圍哪些地方有臟東西?
2、師:有垃圾的這些地方給人什么感覺,對環境、人、動物、植物有什么影響?
3、 師:當地球母親帶著生態的重負與創傷告別二十世紀,我們有沒有想過:由于人類過度地消耗資源和污染環境,已經給她造成了怎樣的災難?我們每個人在這樣的災 難中又負有怎樣的不可推卸的責任?當脆弱的生態難以維系,人類的消費將如何持續?當地球患了絕癥,人類又能生存多久?
4、沒有地球人類無法生存,那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我們賴以生存的“母親”——地球呢?對待這些垃圾我們怎么辦?
5、師:我們必須對垃圾進行處理。
請介紹一些處理方法。
6、垃圾處理方法
(1)填埋處理
填埋是大量消納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也是所有垃圾處理工藝剩余物的最終處理方法,目前,我國普遍采用直接填埋法。
所謂直接填埋法是將垃圾填入已預備好的坑中蓋上壓實,使其發生生物、物理、化學變化,分解有機物,達到減量化和無害化的目的。
天津市在水上公園南側用垃圾堆山,營造人工環境,變害為利,工程占地近80萬平方米,以垃圾與工程廢土按1:1配合后作為堆山土源,對于滲濾液和發酵產生的沼氣和山坡的穩定性等,都采取了必要的措施。
但是,我國許多城市的垃圾仍有大多采取露天堆放,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每一個垃圾堆放場都成了一個污染源,蚊蠅孽生,老鼠成災,臭氣漫天,大量垃圾污水由地表 滲入地下,對城市環境和地下水源造成嚴重污染。沈陽市曾經對35處填埋場中的10處進行鉆探取樣,分析垃圾斷層樣品和地下水質,分析結果發現:地下水質惡 化,污染嚴重,水混濁發臭,水中均檢出厭氧大腸桿菌;垃圾斷層樣品均檢出有毒有害物質。上海市每天有萬噸垃圾運往郊區海邊堆放,一座座高達二三十米的垃圾 山拔地而起,造成周圍環境的嚴重污染。
(2)焚燒法是將垃圾置于高溫爐中,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種方法,產生的熱量用于發電和供 暖。美國西屋公司和奧康諾公司聯合研制的垃圾轉化能源系統已獲成功。該系統的焚燒爐在燃燒垃圾時可將濕度達7%的垃圾變成干燥的固體進行焚燒,焚燒效率達95%以上,同時,焚燒爐表面的高溫能將熱能轉化為蒸汽,可用于暖氣、空調設備及蒸汽渦輪發電等方面。
我國石家莊市建造了焚化站、沈陽市環境科學研究所引進日本垃圾焚燒裝置對醫院等單位的特殊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焚燒過程中產生的殘灰約占焚燒前生物垃圾重量的5%,一般為優質磷肥。近幾年我國對垃圾焚燒發電產生再生能源技術越來越給予重視。
焚燒處理的優點是減量效果好,處理徹底。
但是,根據美國的報道焚燒廠的建設和生產費用極為昂貴。在多數情況下,這些裝備所產生的電能價值遠遠低于預期的銷售額給當地政府留下巨額經濟虧損。由于垃圾 含有某些金屬,焚燒具有很高的毒性,產生二次環境危害。焚燒處理要求垃圾的熱值大于3.35MJ/kg,否則,必須添加助燃劑,這將使運行費用增高到一般 城市難以承受的地步。
(3)堆肥處理:將生活垃圾堆積成堆,保溫至70℃儲存、發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 養分。經過堆肥處理后,生活垃圾變成衛生的、無味的腐殖質。既解決垃圾的出路,又可達到再資源化的目的,但是生活垃圾堆肥量大,養分含量低,長期使用易造 成土壤板結和地下水質變壞,所以,堆肥的規模不易太大。
不論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焚燒或堆肥處理,都必須要有預處理。
預處理程序首先要求居民將生活垃圾按可回收物質、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分別裝袋,然后,垃圾處理公司按垃圾分類收集和運送,分類處理和利用。
7、為了保證垃圾的處理,各個國家制定了相應的法律
收費法——美國的西雅圖市政府規定:每月每戶居民運走四桶垃圾,交納13.25美元費用,每增加一桶垃圾,加收費用9美元。這一規定實施后,西雅圖市垃圾量一下減少了25%以上。
課稅法——意大利實行“塑料袋課稅法”,明文規定每只塑料袋付8美分稅。商店每賣一個價值50里拉的塑料袋,要交100里拉的稅。德國法律規定,對每個無法回收的容器征稅30芬尼。
禁用法——美國近半數的州從1989年7月份起,就實行了“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還原處理的食品塑料包裝上市。德國政府立法規定,自1993年1月份起,銷售商必須免費回收使用過的所有包裝,容器制品等。否則將以觸犯“廢棄包裝材料法令”論處。
罰款法——法國對垃圾處理的規定是,對任何類型的廢物、廢料等垃圾放棄或拋撒到公共場所或不屬自己又沒有受益權、租用權的私人地方的人,罰款250—600法朗。丟棄廢舊汽車或需要用車輛才能搬運清理東西的人,加重罰款2500—5000法郎或處以10—30天監禁。
8、世界環保組織也向全世界發出號召,確定了許多有意義的日子。
世界水日:1993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為地球水資源的日益短缺和不斷加重的水污染敲響警鐘。
世界氣象日: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把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以提高公眾對氣象問題的關注。
地球日:每年的4月22日是全球性的“地球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環保活動。
世界無煙日: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把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以提醒人們重視香煙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世界環境日:1972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聯合國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的主題。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每年都在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宣傳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由于日益嚴重的全球荒漠化問題不斷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從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被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世界人口日:1987年7月11日,以一個南斯拉夫嬰兒的誕生為標志,世界人口突破50億。1990年,聯合國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1987年9月16日,46個國家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簽署了《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開始采取保護臭氧層的具體行動。聯合國設立這一紀念日旨在喚起人們保護臭氧層的意識,并采取協調一致的行動以保護地球環境和人類的健康。
世界動物日:意大利傳教士圣·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導在10月4日“向獻愛心給人類的動物們致謝”。為了紀念他,人們把10月4日定為“世界動物日”。
世界糧食日:全世界的糧食正隨著人口的飛速增長而變得越來越供不應求。從1981年起,每年的10月6日被定為“世界糧食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公約》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為紀念這一有意義的日子,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9、由班委會寫一份倡議書。
環保教育主題班會 篇2
活動目的:
1.通過回顧雷鋒的生平簡介及真實的故事,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雷鋒精神,從而激發學生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熱情。
2.通過研討,讓學生們明確雷鋒精神的內涵,在學習、生活實際中學習雷鋒精神。
活動準備:
了解雷鋒生平,閱讀雷鋒故事和日記等
活動過程:
一、對雷鋒精神的了解和回顧
主持人問:我們學了十幾年雷鋒到底對雷鋒了解多少? (讓同學們做雷鋒生平簡介、講雷鋒故事或讀雷鋒日記、格言(5——7分鐘)
(以下材料供參考)
生平:
雷鋒1940年出生在湖南望城縣人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里,7歲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兒。解放后,在黨和政府的培養下,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戰士。平時他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從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此,他多次立功。1962年8月15日雪鋒因公犧牲時,年僅22歲。1963年1月7日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為“雷鋒班”。同年3月5日毛澤東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故事:
模范班長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團上下一致推舉雷鋒為撫順市人大代表。 雷鋒參加完人代會回到連里就擔任了二排四班班長,在他的帶領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鋒也成了全連的四好班長。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一位婦女懷里抱著小孩,手里還拉著小孩,身上還背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雷鋒忙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歸來,要去十幾里外的樟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澆迷糊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溝走去,寧可自己淋得透濕,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她們母子送到家。
人民的勤務員 從一九六一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要去沈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領著一個小女孩也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脫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后,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發顫,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早上也沒吃飯,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里。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么感謝你呀!“ 過年的時候,戰友們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種文娛活動。雷鋒和大家在俱樂部打了一陣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節,服務和運輸部門是最忙的時候,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幫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幾個同志,一起請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兒屯車站,這個幫著打掃候車室,那個給旅客倒水,雷鋒把全班都帶動起來了。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駐地撫順發洪水,運輸連接到了抗洪搶險命令.雷鋒忍著剛剛參加救火被燒傷的手的疼痛又和戰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奮戰了七天七夜,被記了一次二等功.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侍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已的全部積蓄,卻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格言選:
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②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永遠不干,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有力量。
③一塊好好的木板,釘子為什么能打進去因為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
④我活著,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
⑤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于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
⑥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
二、學雷鋒到底學什么?
主持人: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 1963年1月7日,國防部命名其所在的班為“雷鋒班”。同年3月5日,周恩來總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從此,全國廣泛開展了學習雷鋒的群眾運動,涌現出成千上萬個雷鋒式的先進人物。 江*民同志也號召我們:“學習雷鋒同志,弘揚雷鋒精神。”
三、雷鋒精神到底是一種什么精神?(教師)
雷鋒是時代英雄,他懂得了“怎樣做人,為誰活著”,能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精神概括如下:
雷鋒精神內涵之一:奉獻精神
雷鋒精神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雷鋒二字,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熱心公益、樂于助人、扶貧濟困、見義勇為、善待他人、奉獻社會的代名詞。
雷鋒精神內涵之二:“釘子”精神
雷鋒對待工作總是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立足本職,盡職盡責,努力以釘子的“擠”勁和“鉆”勁,使自己成為工作的內行。
雷鋒精神內涵之三:“螺絲釘”精神
雷鋒謙虛待人,甘于平凡,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服從革命的需要和組織的安排,黨叫干啥就干啥。他把自己生命溶入黨和人民事業的整體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業績,樂于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雷鋒精神內涵之四:艱苦奮斗精神
雷鋒出身貧苦,在舊社會,哥哥、弟弟都因負傷、饑餓,病死了,他自己也走近了死亡的邊緣,他深知生活的艱辛。因而,他工作和生活的一言一行都體現出中華民族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傳統美德。
四、 雷鋒精神的時代意義
我們提倡學雷鋒,提倡奉獻和犧牲精神,并不意味著可以不要個人利益,不講按勞分配。就拿“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來說,如果每一個人都做到“我為人人”,那么,自然也就會“人人為我”。在集體利益當中就包含著個人的利益。集體利益同個人利益從根本上說是一致的,需要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如果只要求“人人為我”,那么,誰還去為他人,為大家呢?整個社會也就要變成一個惟利是圖、弱肉強食的血腥戰場了。首先有了“我為人人”,自然就有了“人人為我”。
我們提倡學雷鋒,提倡“螺絲釘”精神,也并不反對個人的創造和發展,更不是無視人的價值。平凡的崗位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業,平凡的人也可以成為有益于人民的杰出的人,只要他能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貢獻,將軍和士兵,市長和市民,科學家、藝術家和工人、農民,都同樣平凡,也同樣高尚。毛澤東同志在著名的《紀念白求恩》中指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社會主義事業為每一個人的前途提供了廣闊的天地。誰只要真正投身于壯麗的社會主義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誰就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就值得人們稱贊。 聯系我們的實際“螺絲釘”精神就是腳踏實地的做好自己應做的事情。作為一名學生就應該把自己的學習搞好,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把教書育人的工作做好。
我們提倡學雷鋒,提倡艱苦奮斗,并不是要人們再去做“苦行僧”,再過清苦生活,也不是否定合理的物質利益。我們要反對個人經濟能力的高消費和奢侈浪費。從物質層面看,艱苦奮斗要求我們的消費要節制在一個合理的限度內。從精神層面看,艱苦奮斗是指不畏艱難困苦、銳意進取、堅忍不拔、奮斗有為的精神狀態和為人民利益甘于奉獻的思想品德。
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展學雷鋒活動,就要繼承過去的優良傳統,還要針對新的時代特點不斷創新。學雷鋒要實事求是,講究實效,不追求表面上的轟轟烈烈。要把學雷鋒活動經常持久地融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之中,融化在人們的心靈里和實際行動中。
四、我們現在到底能學習雷鋒同志的哪些精神(討論)
(教師或主持總結)
1、與人為善、善待他人
2、助人為樂、學會感恩
3、關心集體,熱心公益
4、勤奮學習、學有所獲
五、分小組談個人感想
六、作業
環保教育主題班會 篇3
活動目的 :
1.通過這次班會活動,使學生了解各種法律法規,知道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權利和利益,同時教育學生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違法,
2.養成自覺遵守和維護法律,增強青少年同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斗爭的意識,培養他們運用法律的能力。
活動準備:
1 查閱《中小學生自我保護必讀》,《中小學生法制教育通用讀本》,以及《初中政治教材》
2 以小組為單位排練文藝節目
3 制作案例幻燈片,并配錄音說明
4 學生自己準備身邊發生的案例小品,要求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活動過程 一 在歡快的音樂中班長報告本次活動的意義
班長:親愛的同學們,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在一天天的發生著改變,我們身邊也隨之出現了行行色色的不同群體或個人,并且他們的行為有時會侵犯到我們的權利,如果我們不懂法我們也可能侵犯到他們的權利,為了增強我們的法律意識,培養遵紀守法的能力,為此我們準備了這次以《法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主題班會,再這次班會上我們將通過各種形式來了解掌握法律法規常識,從而使我們自覺遵守發律法規,預祝班會圓滿成功!
主持人: 我宣布,二年五班《法律與我們息息相關》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同學們,當你走在繁華的大街上與人擦肩而過時;當你走在僻靜的鄉間小路留戀于周圍的美景時;當你與別人交往接待時;當你購物或售物時;你是否想到"侵權"兩個字,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為了每個人幸福和歡樂,讓我們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識吧;首先,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法律知識竟答,法律知識竟答分抽簽必答和小組搶答兩部分,必答題20分;搶答題答對10分,答錯扣10分,最后看哪個小隊得分最多就是優勝小隊。
必答題: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公布和生效的時間?
一組一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界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于1991年9月4日通過,現予公布、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2.制定《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目的是什么?
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全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與全面發展,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3.對未成年人教育的范圍是什么?
《未法》第三條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未成年人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法律和法制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教育,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社會公德,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蝕。
4.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那些原則?
下列原則:(1)保證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3)適應未成年身心發展的特點(4)教育與保護相結合
搶答題: 1 什么是未成年人?
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2 《未成年人保護法》對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在未成年人接受教育方面做了那些規定?
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接受義務教育,使得使之輟學。
3 《未法》對父母不履行法定職責作了那些規定?
對不履行職責或侵權的,應當依法承擔責任,經教育不改的,撤消監護人資格,另行確定監護人。
4 《未法》對未成年人招用有那些規定?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人、組織及個人非法招用的,處以罰款、吊銷營業執照。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公布和實行的時間?
1955.3.18通過公布. 1995年9月1日實行。
6.《教育法》共有多少條多少章?
教育法共有十章、84條
7.義條教育法是何時分布和施行的?
1986.4.12通過并公布、自1986、7、1起施行。
8.對違反《義務教育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適齡兒童不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除教育批評外,對監護人或招用人并處罰,責令停業或吊銷營業執照。
主持人: (先總結比賽情況)通過剛才的知識競答,可以看出同學們善于動腦,積極思考,不僅懂得了法律對我們每個的意義,而且掌握了許多法律常識,下面,就讓我們把身邊發生的事情表達出來,讓同學們分析些行為?比一比、賽一賽,看哪隊表達的最精彩?
第一小組:法治小品
表達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
第二小組:打比拼
在商場發生的事情(搜身是否違法)
第三小組:見義勇為需要大家參與。(見義勇為者被刺圍觀者未一人支援)
第四小組:強行借物(錢)不"私了"
(以上每個小品表達完之后都由組長向其他三組提出至少一個問題,小組討論后搶答得分10分、答錯不扣分)。
主持人: 同學們,剛才同學們表達的特別精彩!課前老師讓我們和社會上進行實踐,你發現沒發發現身邊的違法行為,如果有請同學們說一說,大家議一議。
生1,有的同學向我借錢,我不借地就找人打我。
生2,我的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幫他打仗,不帶就不夠意思,
生3,放學生有人跟蹤我,怎么辦?
生4,我看到有人偷別人材,我不知如何是好?
……
六、 畫面一:錄像廳內,烏煙瘴氣,一群人在看錄象
看投影 畫面二:一少年被黑幫綁架,警查與家長與之智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