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班會設計方案(精選3篇)
主題班會設計方案 篇1
對霧霾、沙塵暴天氣的認識 什么是沙塵天氣?
沙塵天氣是指風將地面塵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氣混濁的一種天氣現象的統稱。
2019年1月1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批準發的《沙塵暴天氣等級》國家標準開始實施。其劃分等級的原則,主要依據沙塵天氣發生時地面水平能見度。沙塵天氣強度由輕至重被分為5級。
一、浮塵:
當天氣條件為無風或平均風速≤3.0米/秒時,塵沙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氣現象。
二、揚沙: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相當混濁,水平能見度在1000米~10千米以內的天氣現象。
三、沙塵暴:強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很混濁,水平能見度小于1000米的天氣現象。
四、強沙塵暴:大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非常混濁,水平能見度小于500 米的天氣現象。
五、特強沙塵暴:
狂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特別混濁,水平能見度小于50米天氣現象。
沙塵暴是怎樣形成的?
形成沙塵暴一般需要具備3個條件:
其一,要有沙塵源,這是必備的物質基礎;其二,要有大風,這是必備的動力條件;其三,要有大氣不穩定的層結,這是能否沙塵上升得很高的關鍵條件。我國的沙塵暴屬于世界四大沙塵暴多區之一的中亞沙塵暴區的一部分,主要位于北緯35度~49度、東經7度4~119度地區,基本上是我國西北、青藏高原、華北及東北大部,我國北方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都在其中,這就成了沙塵的源地。有了沙塵,沒有力量來搬動它是不行的,那就要有風。沙塵暴的產生一般需要6級~7級的風力,瞬間風力達8級~9級以上。大風的形成,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強冷空氣入侵,因氣壓梯度大,導致近地面大風;二是地面受熱,使熱低壓發展,鋒區氣壓梯度增大而形成梯度風。只有冷空氣的強度比形成一般大風的冷空氣強度更強時,才能形成沙塵暴。有科學家指出,由于溫室效應等原因引起的氣候變暖,會因氣溫升高,使地表水分蒸發加劇,土壤干燥,植被減少,近地面的風力也會增強,這很可能引起沙塵暴頻發。 沙塵暴有何危害?
沙塵暴的災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風沙流的吹蝕與磨蝕。攜帶沙粒的運動氣流(風沙流)的吹蝕作用和磨蝕作用,使肥沃的土壤變得貧瘠,農作物及各種設施遭到損害。
第二,流沙埋壓。沙塵暴所經之處,其下部攜帶沙粒的風沙流遇阻減速,將大量的沙粒沉積下來,以流沙的形式掩埋農田、草場、居民區、工礦、鐵路、公路及其他設施。
第三,破壞力強。沙塵暴來勢兇猛,風速往往超過20m/s~30m/s,破壞力巨大的大風可以襲擊各種工農業設施,拔樹毀房,吹翻火車和傷害人畜。
第四,污染環境。沙塵暴過程將大量的粉塵黏粒帶至高空和對流層中,它們隨風飄散可以達到幾千公里以外,對大氣環境產生污染, 嚴重的情況下可造成對人體、動物和植物的傷害。沙塵暴災害的防治是一項艱巨的工作。由于目前人類對于天氣過程中的大風或垂直不穩定空氣無能為力,更多的努力應放在減少沙塵暴的沙塵物質來源上,如整治沙漠化土地,種草種樹以擴大植被覆蓋面建立綠洲防護林體系等。同時,建立沙塵暴監測預警系統,提高 監測、預報和評估能力。
主題班會設計方案 篇2
班會目標:同學們通過班會,了解霧霾天氣帶個我們的傷害,并掌握基本的預防方法,激勵學生自覺的保護環境,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為我們的家園增添一份努力。趕走霧霾天氣。
班會準備:(1)通過幻燈片播放有關霧霾天氣的圖片,
(2)播放那英的歌曲《白天不懂夜的黑》。
班會開始:
由班主任主持開場:同學們,最近幾天我們的周圍都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呢?答:“都帶著口罩來的…..” 是啊!因為現在的空氣污染越嚴重了,所以霧霾天氣就越多,危害也就越大。給我們的生活也帶來了很多的不方便。
班會過程:(1)播放有關霧霾的新聞片段。
(2)出示霧霾天氣的圖片,并找同學談談感受。
討論:請同學們結合圖片與實際分組討論,霧霾天氣到底給我們帶來了那些傷害。為改變霧霾天氣,我們應怎么做呢?(并找同學回答)
班會總結:恩!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空氣的污染對我們以后的生活確實帶來了很大的不方便,如有的同學回答說:以后我們不能經常在室外玩耍了.....
老師總結什么是霧霾:空氣中懸浮著大量的煙、塵等微粒遇到水氣而形成的混濁現象。并要求學生在霧霾天發生的時候,盡量減少課外活動,上學放學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戴口罩。并將班會內容講給家長聽,相信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應對霧霾天氣帶來的諸多生活不便。
老師總結:同學們,通過今天的主題班會,我們再次認識了霧霾天氣帶給我們的困擾,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所以,為了我們蔚藍的天空,我們應從今天開始,人人做到保護環境,爭取做到低碳環保,盡量不燃放煙花炮竹,多植樹多種草,提高空氣質量,為人類造福。為自己造福。
主題班會設計方案 篇3
活動目的:
1.通過回顧雷鋒的生平簡介及真實的故事,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雷鋒精神,從而激發學生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熱情。
2.通過研討,讓學生們明確雷鋒精神的內涵,在學習、生活實際中學習雷鋒精神。
活動準備:
了解雷鋒生平,閱讀雷鋒故事和日記等
活動過程:
一、對雷鋒精神的了解和回顧
主持人問:我們學了十幾年雷鋒到底對雷鋒了解多少? (讓同學們做雷鋒生平簡介、講雷鋒故事或讀雷鋒日記、格言(5——7分鐘)
(以下材料供參考)
生平:
雷鋒1940年出生在湖南望城縣人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里,7歲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兒。解放后,在黨和政府的培養下,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戰士。平時他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從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此,他多次立功。1962年8月15日雪鋒因公犧牲時,年僅22歲。1963年1月7日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為“雷鋒班”。同年3月5日毛澤東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故事:
模范班長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團上下一致推舉雷鋒為撫順市人大代表。 雷鋒參加完人代會回到連里就擔任了二排四班班長,在他的帶領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鋒也成了全連的四好班長。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一位婦女懷里抱著小孩,手里還拉著小孩,身上還背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雷鋒忙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歸來,要去十幾里外的樟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澆迷糊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溝走去,寧可自己淋得透濕,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她們母子送到家。
人民的勤務員 從一九六一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要去沈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領著一個小女孩也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脫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后,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發顫,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早上也沒吃飯,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里。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么感謝你呀!“ 過年的時候,戰友們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種文娛活動。雷鋒和大家在俱樂部打了一陣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節,服務和運輸部門是最忙的時候,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幫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幾個同志,一起請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兒屯車站,這個幫著打掃候車室,那個給旅客倒水,雷鋒把全班都帶動起來了。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駐地撫順發洪水,運輸連接到了抗洪搶險命令.雷鋒忍著剛剛參加救火被燒傷的手的疼痛又和戰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奮戰了七天七夜,被記了一次二等功.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侍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已的全部積蓄,卻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格言選:
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②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永遠不干,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有力量。
③一塊好好的木板,釘子為什么能打進去因為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
④我活著,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
⑤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于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
⑥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
二、學雷鋒到底學什么?
主持人: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 1963年1月7日,國防部命名其所在的班為“雷鋒班”。同年3月5日,周恩來總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從此,全國廣泛開展了學習雷鋒的群眾運動,涌現出成千上萬個雷鋒式的先進人物。 江*民同志也號召我們:“學習雷鋒同志,弘揚雷鋒精神。”
三、雷鋒精神到底是一種什么精神?(教師)
雷鋒是時代英雄,他懂得了“怎樣做人,為誰活著”,能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精神概括如下:
雷鋒精神內涵之一:奉獻精神
雷鋒精神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雷鋒二字,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熱心公益、樂于助人、扶貧濟困、見義勇為、善待他人、奉獻社會的代名詞。
雷鋒精神內涵之二:“釘子”精神
雷鋒對待工作總是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立足本職,盡職盡責,努力以釘子的“擠”勁和“鉆”勁,使自己成為工作的內行。
雷鋒精神內涵之三:“螺絲釘”精神
雷鋒謙虛待人,甘于平凡,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服從革命的需要和組織的安排,黨叫干啥就干啥。他把自己生命溶入黨和人民事業的整體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業績,樂于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雷鋒精神內涵之四:艱苦奮斗精神
雷鋒出身貧苦,在舊社會,哥哥、弟弟都因負傷、饑餓,病死了,他自己也走近了死亡的邊緣,他深知生活的艱辛。因而,他工作和生活的一言一行都體現出中華民族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傳統美德。
四、 雷鋒精神的時代意義
我們提倡學雷鋒,提倡奉獻和犧牲精神,并不意味著可以不要個人利益,不講按勞分配。就拿“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來說,如果每一個人都做到“我為人人”,那么,自然也就會“人人為我”。在集體利益當中就包含著個人的利益。集體利益同個人利益從根本上說是一致的,需要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如果只要求“人人為我”,那么,誰還去為他人,為大家呢?整個社會也就要變成一個惟利是圖、弱肉強食的血腥戰場了。首先有了“我為人人”,自然就有了“人人為我”。
我們提倡學雷鋒,提倡“螺絲釘”精神,也并不反對個人的創造和發展,更不是無視人的價值。平凡的崗位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業,平凡的人也可以成為有益于人民的杰出的人,只要他能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貢獻,將軍和士兵,市長和市民,科學家、藝術家和工人、農民,都同樣平凡,也同樣高尚。毛澤東同志在著名的《紀念白求恩》中指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社會主義事業為每一個人的前途提供了廣闊的天地。誰只要真正投身于壯麗的社會主義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誰就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就值得人們稱贊。 聯系我們的實際“螺絲釘”精神就是腳踏實地的做好自己應做的事情。作為一名學生就應該把自己的學習搞好,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把教書育人的工作做好。
我們提倡學雷鋒,提倡艱苦奮斗,并不是要人們再去做“苦行僧”,再過清苦生活,也不是否定合理的物質利益。我們要反對個人經濟能力的高消費和奢侈浪費。從物質層面看,艱苦奮斗要求我們的消費要節制在一個合理的限度內。從精神層面看,艱苦奮斗是指不畏艱難困苦、銳意進取、堅忍不拔、奮斗有為的精神狀態和為人民利益甘于奉獻的思想品德。
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展學雷鋒活動,就要繼承過去的優良傳統,還要針對新的時代特點不斷創新。學雷鋒要實事求是,講究實效,不追求表面上的轟轟烈烈。要把學雷鋒活動經常持久地融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之中,融化在人們的心靈里和實際行動中。
四、我們現在到底能學習雷鋒同志的哪些精神(討論)
(教師或主持總結)
1、與人為善、善待他人
2、助人為樂、學會感恩
3、關心集體,熱心公益
4、勤奮學習、學有所獲
五、分小組談個人感想
六、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