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指導書
型號 需要量 使用部位 加工單位 供應日期 備注
單位 數量
(4)施工機具、設備需要量計劃
施工機具、設備是指施工機械、主要工具、特殊和專用設備等。其需要量計劃主要用以確定機具、設備的供應日期、安排進場、工作和退場日期。可根據施工方案和進度計劃進行編制。
施工機具、設備需要量計劃
序號 機具、設備名稱 類型、型號或規格 需要量 貨源 進場日期 使用起止時間 備注
單位 數量
五、單項(位)工程施工平面圖設計
單項(位)工程施工平面圖是一幢建筑物(或構筑物)的施工現場布置圖。它是施工組織設計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布置施工現場的依據,是施工準備工作的重要依據,也是實現文明施工、節約土地、降低施工費用的先決條件。其繪制比例一般為1:200~1:500。當單項(位)工程為擬建建筑群的一部分時,其施工平面圖將受到全工地性施工總平面圖的約束。
1.設計的內容
單項(位)工程施工平面圖上應包含的內容有:
(1)建筑總平面圖上標出的已建和擬建的地上和地下的一切房屋、構筑物及管線的位置和尺寸。
(2)測量放線標樁飛地形等高線和取舍土方的地點。
(3)起重機的開行路線、控制范圍及垂直運輸設施的位置。
(4)構件、材料、加工半成品及施工機具的堆場。
(5)生產、生活用臨時設施。包括攪拌站、高壓泵站、各種加工棚、倉庫、辦公室、道路、供水管線、供電線路、宿舍、食堂、消防設施、安全設施及其他需搭建或建造的各種設施。
(6)必要的圖例、比例尺、方向及風方標記。
2.設計的依據
單項(位)工程施工平面圖應依據以下資料進行設計:建筑總平面圖;施工圖;現場地形圖;氣象水文資料;現有水源電源;場地形狀與尺寸;可利用的已有房屋和設施情況;施工組織總設計;本單項(位)工程的施工方案、進度計劃、施工準備及資源供應計劃;各種臨時設施及堆場設置的定額與技術要求;國家的有關規定等。
設計時,應對材料堆場、臨時房屋、加工場地及水電管線等進行適當計算,以保證其適用性和經濟性。
3.設計原則
(1)布置緊湊、少占地
在確保施工安全及施工能較為順利地進行的條件下,要盡量緊湊布置與規劃,少征施工用地,不占或少占農田。
(2)最大限度地縮短場內的運輸距離,盡可能避免二次搬運
各種材料、構件等要根據施工進度并能保證連續施工的前提下,有計劃地組織分期分批進場,充分利用場地;合理安排生產流程,將材料、構件盡可能布置在使用地點附近,需進行垂直運輸者,盡可能布置在運輸機械附近或有效控制范圍內,以達到節約用工和減少材料損耗之目的。
(3)盡量少建臨時設施,所建臨時設施應方便生產和生活使用
在能保證施工順利進行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少臨時建筑物或有關設施的搭設,以降低臨時設施費用;應盡量利用已有的或擬建的房屋和各種管線為施工服務;對必須修建的房屋盡可能采用裝拆式或臨時固定式;布置時不得影響正式工程的施工,避免二次或多次拆建;各種臨時設施的布置應便于工人生產和生活使用。
(4)要符合勞動保護、安全、防火等要求
布置時,應盡量將生產區與生活區分開;要保證道路暢通,機械設備的鋼絲繩、纜風繩以及電纜、電線、管道等不得妨礙交通;易燃設施(如木工棚、易燃品倉庫)和有礙人體健康的設施,應布置在下風向處并遠離生活區;依據有關要求設置各種安全、消防設施。
根據上述原則并結合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可設計出幾個不同的平面布置方案。這些方案在技術與經濟上可能互有長短,應進行分析比較,取長補短,選擇或綜合出一個最合理、安全、經濟、可行的布置方案。
進行布置方案的比較時,可依據以下技術經濟指標;施工用地面積;施工場地利用率;場內運輸量,臨時設施及臨時建筑物的面積及費用;施工道路的長度及面積;水電管線的敷設長度;安全、防火及勞動保護是否能滿足要求;且應重點分析各布置方案滿足施工要求的程度。
4.設計的步驟與要求
(1)場地的基本情況
根據建筑總平面圖、場地的有關資料及實際狀況,繪出場地的形狀尺寸;已建和擬建的建筑物或構筑物;已有的水源、電源及水電管線、排水設施;已有的場內、場外道路;圍墻;施工需預以保護的樹木、房屋或其他設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