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現代網絡語言的分析
解禁之前的計算機網絡不過是一項保密的軍事技術隱藏于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的辦公大樓。如果沒有突如其來的歷史青睞,那么,如同許多有趣的發明那樣,因特網的意義也只能封鎖在技術范疇之內突如其來的歷史青睞是如何發生的?這個問題涉及了眾多方面。迄今為止,"網絡"這個概念業已成為劃時代的標志之一。談論人們置身的時代,網絡是一個不可回避的詞匯――"信息時代"的主體部分離不開網絡的組織。網絡的意義遠遠地突破了技術范疇而介入了經濟、文化乃至一個社會的民主政治;按照某些人的預計,網絡會在相當程度上改造傳統的社會制度。換言之,網絡似乎正在贏得某種萬眾矚目的特殊位置。
這種榮耀為什么姍姍來遲――為什么如此偉大的發明竟然沉寂了二十多年?在我看來,網絡所產生的深刻震撼不僅源于一系列既有的技術指標;現今人們認定的網絡的歷史意義無寧說是在特定的歷史氛圍之中被制造出來的。歷史似乎正在臨近一個巨大的轉折,一批高瞻遠矚的思想家紛紛發表種種驚世駭俗的預測和歷史構思。從阿爾溫·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約翰·奈斯比特的《大趨勢》到丹尼爾·貝爾的《后工業社會的來臨》,一系列新的歷史目標逐漸浮現。網絡被組織到這幅圖景之中,并且委以重任。不長的時間內,網絡被描述為未來的經濟形式和文化形式,進而與民族國家的基本戰略目標聯系起來。一些人甚至不無夸張地斷言:"是否加入互聯網已經不再是一種選擇,而是歷史的必然。"
網絡是歷史的必然――這種描述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網絡具有了顯赫的公眾形象。一時之間,網上沖浪、雅虎、網吧、電子郵件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沒有聽說過懸浮列車或者哈勃望遠鏡情有可原,即使沒有上網的人也必須意識到,網絡代表了時代的前沿,對于網絡一無所知即將被未來的歷史所拋棄。
這些認定的成型需要一個強大觀念體系的復雜運作。這個觀念體系不僅包含了未來歷史的闡述,同時還包含了對于網絡歷史位置的闡述。換言之,這些闡述必須將網絡的涵義融洽地納入一套歷史理論,并且成為一塊舉足輕重的拱石。這個意義上,這個觀念體系的運作不僅是向人們許諾無紙辦公、遠程教育或者改善圖書館設施,以上闡述必須產生莫大的煽動性從而贏得巨額的投資,或者說服權力機構給予制度性的庇護。這一切顯然會遇到有力的質疑。因此,以上闡述還必須包含抵御種種質疑的防線。
我將這個強大的觀念體系以及種種闡述稱之為網絡的話語。事實上,這些闡述業已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話語漩渦。大眾傳播媒介對于這個主題的狂熱令人驚訝。如同比爾·蓋茨形容的那樣:"報章雜志競相撰文,電臺電視群起喧聲,還有大小會議漫無邊際的臆測,真可謂無休無止。近幾年來,不論在計算機行業內外,人們對于這個題目一直表現出令人難以置信的興趣。這種興趣所到達的范圍,不僅己超越發達國家,甚至超越了數量龐大的個人計算機用戶。"
現在,我試圖分析的是,網絡的話語資源是由哪些主要方面構成的?漢語譯著之中,比爾·蓋茨的《未來之路》與尼葛洛龐帝的《數字化生存》無疑是網絡話語的兩本早期啟蒙讀物。對于年輕一族以及某些精英圈子,談論這兩本著作無疑是一種必要的文化時髦。
對我而言,比爾·蓋茨《未來之路》所贏得的聲譽超出了想象。這部著作包含了很強的自傳意味,比爾·蓋茨的未來設想很大程度地交織在自傳內容之中。這部著作樂觀地作出了一系列形象的預言:信息高速公路必將制造出某種更有魅力的生活。或許必須承認,《未來之路》并沒有提出太多的重要觀點。先進的通信系統穿透了國界的鐵幕,國與國之間更加相似;信息高速公路將對政治產生獨特影響,政治家可以立即看到公眾意見的調查,人們可以使用袖珍計算機投票;信息高速公路可能增進一個國家公民對于鄰國的了解,因此緩和緊張的國際關系(4)――比爾·蓋茨的這些描述無非是一些合乎邏輯的猜想,人們很快就耳熟能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