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研究分析范文
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商業銀行所面臨風險中信用風險是最主要的風險,也是最復雜的風險。 詳細內容請看下文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研究分析。
因此進行信用風險研究,提高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水平,是我國商業銀行要解決的重要課題。近幾年來雖然隨著經濟發展,銀行存款絕對額呈上升趨勢,但增長率卻是逐年下滑。其原因在于銀行經營活動中存在信用風險,導致銀行客戶在存款時瞻前顧后,銀行存款率下降。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成因分析
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關系到國家經濟秩序的穩定和金融安全,在世界銀行對全球銀行危機的研究中表明,導致銀行破產的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信用風險。只有認清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成因,才能從源頭上有效防范信用風險的發生。筆者在此將信用風險成因總結為以下幾點:
1.1信息不對稱
在信息化時代,現代市場經濟越來越依靠信息交流帶動資金和商品的流動。銀行及企業或個人首先需要進行信息交流,然后進行銀行業務。但在實際過程中,雙方在獲取信息方面會存在差異,這種差異被叫做信息不對稱。那么掌握信息多一點的一方可能會利用信息優勢欺騙另一方,導致另一方決策失誤,利益受損。在銀行信貸關系中,借款企業通常對借款項目風險與收益狀況占有信息,那么他們就有可能利用信息優勢和信用缺失欺詐銀行。相對而言,銀行處于信息劣勢一方,無法獲取足夠多的信息,增加了信用風險。關于信息對稱與否與貸款難易二者之間的對應關系問題,賀力平認為銀行信用風險大小與信息不對稱程度成正向相關。
1.2銀行內部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組織機構尚不健全,近年來隨著金融業經營的發展,金融犯罪也越來越頻繁,手段更加詭秘,出現了如虛假個人消費、惡意透支、關聯企業騙貸、票據欺詐、大量非法洗錢等新的金融犯罪形式,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即銀行工作人員工作懈怠,不堅持崗位規章制度,不能及時發現經營和管理中存在的違規和重大風險問題,即使發現也不能及時向上級反映,更有甚者,發現也不向上級反映。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就是因為銀行內部監督制約機制有問題,缺乏強有力的監督機制,給銀行造成更大損失。
1.3銀行員工綜合素質不高
信用風險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需要專門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成立由具有信用風險知識和技能的專業人員組成信用風險管理小組是十分必要的。個別領導政策水平偏低、對市場把握不準以及對銀行業務片面追求量的擴張而忽視質的提高,造成決策失誤;或業務操作人員基本功不扎實,工作有疏漏或質量不高;或員工法律觀念淡薄,在局部或個人利益驅使下違規經營。
1.4政府扶持地方企業
有的地方政府為了當地的發展,他們扶持當地知名企業,并出面替企業向銀行貸款,在貸款之前,政府也沒有完全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和效益情況,在獲得貸款之后,政府也不再管企業是否歸還銀行貸款,是否有能力歸還貸款,最后政府也不從中協調雙方還貸事務進展。企業的效益較差的話,直接增大了銀行的信用風險,這直接給銀行帶來了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