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教學的基本思路幾乎都是從實驗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激發靈感,培養能力,所以在化學課堂上有大量的教師演示實驗。傳統的演示方式,教師在講臺上做得很認真,感覺現象很明顯,以為班級所有同學都能觀察到明顯現象,實際上由于受教室空間,實驗容器本身散光性的影響,絕大多數學生是無法觀察到真實現象,這點我想老師平時在聽課時也深有感觸。為了提升演示實驗效果,教師可以使用攝像頭或qq攝像與ppt雙頻互動,將教師演示實驗投影到ppt上,這樣圖片清晰,效果明顯。化學實驗對于化學教學來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課堂上和實驗課中,一般只能安排簡單易做,無毒無害的實驗,而那些較為復雜、危險系數高、污染大、有毒害、藥品昂貴的實驗,基本無法涉及。在傳統化學教學中,這一類實驗,往往只能通過教師口頭講授,學生也只有機械記憶,這就嚴重制約了教學效果。例如九年級化學滬教版第五章“金屬礦物 鐵的冶煉”中設計了實驗室模擬工業煉鐵原理以及工業煉鐵的原料、設備、簡單流程以及主要的反應原理。這節課實驗室模擬煉鐵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且裝置繁瑣操作復雜,失敗率高,實驗現象學生難以觀察,多數老師一般以講實驗為主,最多拿動畫演示實驗。學生常常是靠教師的講述、單純的記憶學習,缺乏主動探究,興趣也不是太大,學生對于煉鐵知識也只停留在簡單記憶的認知程度。顯然,這不能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在信息化技術指導下,本節課教師可以借助電子白板展示,充分利用互聯網強大的即時傳輸功能 (騰訊qq)和資源搜索工具(百度),創設一系列教學情境和學生活動。把相關的圖片、工業煉鐵視頻、實驗室煉鐵實驗微視頻、實驗講解做有機的整合,通過生動的展示,讓學生從感官出發,從教師“領著走”到學生“自行走”,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隨著3d技術的發展,使用3d實驗模擬軟件,學生還可以在電腦上選擇3d儀器,逼真地模擬實驗過程,甚至隨著3d打印技術的發展學生還可以將選擇好的儀器即時進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