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授本科畢業論文范文
【摘 要】會計誠信是會計與生俱來的品質,是會計行業賴以生存的基矗市場經濟越發展,會計工作越重要。會計誠信缺失,就會嚴重影響會計主體和會計界的聲譽,為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埋下禍根。因此,誠信是會計工作的靈魂。本文針對當前會計誠信缺失的現狀,分析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以及如何重塑會計工作的靈魂淺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誠信 會計工作 靈魂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誠信之所以受到如此的關注,因為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礎,是會計工作的“至上原則”,是會計行業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立身之本,是會計工作的靈魂。
一、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
1.利益的驅動是誘因
我國正處在市場經濟體制創建初期,市場發育還很不完善,各種制度尚未理順,無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現象較普遍,某些企業趁機混水摸魚,為追求最大化的經營目標,為小團體的利益失去了理性,走上了唯利是圖的道路。通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來騙取投資者、債權供應商、銀行和政府等利益相關者的信任,并因此獲得投資、貸款、或減少稅金等經濟利益。單位和領導人及高級管理人員、有關部門的官員,以“業績優秀”而牟取更高的職位,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和政治榮譽,甚至職工也可以因為單位的“效益好”而多拿獎金……他們視國家法律于不顧,膽大包天,根本動因無非是造假者獲得的利益遠遠大于其造假成本,在這樣的情況下,又有誰能自覺的恪守誠信原則呢?可見,利益驅動是會計誠信缺失的主要動因。
2.法律規范不健全是空子
我國目前涉及會計誠信問題的法律很多,如《會計法》、《公司法》、《注冊會計師法》等相關法律,但還有些領域現在還無法規。有些法規執行起來相對比較難或者是不執行,有些法規制度是過時的,還需要修訂,有些會計政策法規不是很完善,執行起來可以“變通”很容易得“利”。另外,會計道德規范、法律制度不健全,宣傳教育也不夠到位,使得會計造假者有空子可鉆。如:目前對上市公司和證劵中介機構違規行為的懲處,除了刑事制裁和行政處罰外,尚缺乏與之平行的民事賠償機制。特別是缺乏股東集體訴訟制度,這一制度旨在使廣大中小股東的利益受到侵害后,能夠以集體訴訟的形式向違法者提出索賠,一旦此種規矩出臺違法者最可能的是傾家蕩產,東山再起的機會也會喪失,誰敢不守法呢?
3.監管處罰不力是誠信問題產生的又一原因
《會計法》第45條規定:“受益、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及其他人員偽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與降職、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還有的法律條文只是羅列了不得有這樣或那樣的行為卻沒有給出違反了規定怎樣處理的后文。這類條文的規定明顯的處罰力不足,對于造假者而言,只要造假的利益大于成本,造假者就一定會做出造假的選擇。迄今為止監管部門主要是依靠行政處罰手段來處理會計造假者,對直接責任人追究刑事責任卻很少,民事賠償更是微乎其微。由于造假收益明顯大于成本,加之監管不力,造假之風是愈演愈烈。由此可見,處罰不力是又一原因。
4.會計人員缺乏職業道德
目前,部分單位的會計人員綜合素質較低,在工作中不能實事求是,恪守會計職業道德,不能堅持依法辦事,有的利用職務之便,侵吞公-款中飽私囊;有的會計人員為了追求金錢利益、個人享樂,經不起物質、權力利益的誘-惑,在道德觀念上出現了偏差,還有的會計人員對領導人偽造會計數據敢怒不敢言,對會計工作缺乏信心,避之甚遠,從而使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另外,我國會計人員利益不確定性及不對稱性造成一些會計人員急功近利,鋌而走險。會計道德建設,應注重獎勵和嚴懲。對遵守職業道德的人員應該給與獎勵,對不道德的人員就要從嚴懲罰。否則,誠心缺失就很難避免。
二、重塑會計誠信的具體對策
1.搞好財務人員繼續教育,提高財會人員綜合素質
組織在崗財務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根據我國會計制度改革的最新進展情況,參加培訓的人員要熟練掌握新準則、新制度、新規程、新程序。在培訓的過程中不能敷衍了事,只講過程,不講效果。財務業務主管部門在組織好本部門和所屬單位的財務人員培訓的基礎上,應該制訂一些相應的考核監管制度,督促財會人員更好的學習。可以把繼續教育與財務人員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每年先進工作者的評選及會計證的年檢聯系起來,讓各級財會人員真正動起來,主動學習,主動提高。切實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做到依法辦事,愛崗敬業,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堅決杜絕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發生,重塑會計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