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迷失的精神家園文學范文
對精神家園的找尋和構建是一個突出的主題。所謂精神家園也就是人們所確信不疑的精神努力目標,是人的終極關懷,是被人認作自己生存之根本的精神理想。
世紀末的中國社會,城市文明飛速前進,隨著物質財富極度豐富,人們的欲望也在極度膨脹。寂寞無奈失落空虛等成為都市人的流行病,人的靈魂不斷地被物化、異化甚至虛無化,一些人成了繁華糜爛中的行尸走肉,成了空心人。正如《廢都》中以莊之蝶為代表的城市精英們在城市文明飛速發展帶來的欲海中迅速墮落,由名人到閑人,由閑人到廢人,直到淪為垃圾,腐朽著自己也腐朽著城市。這些精英人物身上沉積著社會的各種文化,因而他們的墮落便代表著正統文明的沉淪,他們的絕望意味著文明的絕望。深感城市頹廢之氣的作家們發出“何處是家園”的困惑,既然無法改變又無法心安地融入城市生活,那就還是回歸家鄉吧。于是,作家們紛紛把筆觸伸向還未被城市文明侵襲的偏遠鄉村,或者偏安城市的一個角落,意圖抓住漸漸消失的傳統文化來抵抗日益強大的城市文明。所以,賈平凹帶著批判意識和偉大理想回歸故里高老莊;陳忠實在一腔熱情中放眼神秘的白鹿原;張煒張開雙臂撲向大地母親的懷抱;韓少功從一本詞典中回味世外桃源般的馬橋鎮;而王安憶則在繁榮都市中獨獨鐘情于偏僻落寞的弄堂。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回歸傳統并努力建構一種文化精神作為自己靈魂的棲息地。
揭示現代都市文明中的丑惡,追尋人生真正的精神家園是賈平凹在90年寫作作的主要主題。在《高老莊》里,高子路是個典型的都市邊緣人,認識到既然城市里沒有真正的家,而且這種無家狀態正從城市擴展到周邊的鄉村,那么就回到遠離城市的家鄉,也許在那兒才能找到安撫自己靈魂的精神圣地。文本中,子路代表著維系中國幾十年倫理綱常的儒家文化;漂亮剛健胸襟開闊的西夏則代表著城市文化中健康充滿活力而積極向上的一面;曾經在城市有過墮落賣笑生涯的鄉村姑娘蘇紅已全然喪失了鄉村的淳樸而染上了庸俗萎靡貪圖享樂的城市惡習;敢作敢為匪氣十足的蔡老黑則是古代“俠盜”精神在現代鄉村的遺存。子路對故鄉有著種種美好的回憶,并以作為“純種漢人”而自豪,因此,懷鄉就理所當然地成了回歸理想的精神棲息地。但是這個鄉村烏托邦同樣逃脫不了城市文明的吞噬,精神家園徹底荒蕪,現代都市中的種種丑惡在這里一樣不缺,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昔日美好的鄉村變得同城市一樣猙獰恐怖,顯露荒野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