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類畢業論文:對校園網絡建設與管理現狀的探討
摘 要:校園網絡文化是校園文化在網絡中的延伸和拓展。校園網絡化的直接結果是網絡文化與校園文化形成“交叉”,并進而產生一種新型的校園文化—校園網絡文化。它是校園網絡化條件下所形成的一種嶄新的校園文化,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對校園網絡文化進行了準確的定位,對校園網絡建設與管理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研究,并對未來需努力的方向做了明確地闡述。
關鍵詞:校園網絡文化 建設 管理
營造文明、和諧、綠色、健康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增強師生的網絡信息素養,以積極態度促進校園網絡文化的發展,對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現狀進行分析研究是一種有效途徑。校園網絡文化在校園發展建設中的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揮,網絡資源應用能力不斷提高,校園網絡文化內容不斷豐富,校園特色的文化向上傳播得到了加強,網上輿論竄出的影響力持續增強,但在軟硬件建設和思想觀念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差距。
一、校園網絡文化定位
校園網絡文化是一種嶄新的校園文化表達形態,不僅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還是對校園文化的模擬、再現和延伸。校園網絡文化集傳媒功能、思想教育功能、知識傳承功能、娛樂功能、意識表達匯聚功能、社會動員功能、社區互動功能于一體,它包括校園文化在校園網的體現與延伸、校園網站建設、網絡課程、網絡自動化軟件等內容。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服務目標立足在校師生,因此,校園網絡文化應打造既時代感鮮明又能貼近我校師生生活、既能吐槽又能暢想、既能八卦又具有濃厚歸屬感的文化。
二、我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的不足
1.重視顯性文化,忽視隱性文化建設。校園重視學校主頁、辦公系統、等數字化資源的建設,重視學生的“兩課”教育,但是,缺乏網絡道德和網絡自律內容地傳播。學校網站因循守舊,吸引力小,內容創新性差、缺少特色,缺乏激勵人心的事跡。除此之外,對于學生關心的問題沒有設置相應的專欄,比如工作專欄、校友專欄。
2.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缺乏系統規劃、檔次不高,缺乏以教師為主導的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封閉型的活動較多、對外吸取和輻射較少,與校外聯系少、各系(部)互動性差,缺少相關專業的課程學習。一方面,校內網站建設不夠規范有序,網站頁面老舊、板塊單一,缺少科創類的新聞,沒能利用好論壇的功能。另一方面,沒有搭建一個平臺加強各系之間的網絡交流。中國論文服務網,勵志打造論文范文格式最完整、職稱論文范文最詳盡的論文資源網站。為廣大需要職稱評定,論文快速寫作的客戶提供有效參考。
3.校內網站的宣傳推廣的力度不夠,布局不夠清晰,學生只知曉一些常見的校園網絡服務,對于新增的校園網絡服務一律不知。
4.一些錯誤觀點和不良情緒的網上傳播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我校學生的網絡信息甄別能力還很差,很容易受到網絡垃圾信息和錯誤觀念的影響。目前,我校雖然有輿論監控的機制,但是缺少一套全面、完善的網上輿論系統,導致不能及時地發現一些錯誤的觀點和情緒,因此也無法做到因勢利導。
三、我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的方向
1.加強組織領導,完善規章制度,健全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責任。加強網絡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一支強有力的校園網絡文化隊伍,是學校校園網絡文化向深層、高品位發展的重要保障。
2.加強網絡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校園網絡技術應先進,并且能夠提供快捷、方便獲取信息的渠道,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首先,應加大網絡基礎建設力度,加寬帶寬,使網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優化網絡拓撲,增加資源共享的力度。其次,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監控,為校園網絡文化的繁榮提供技術支持。另外,每年有目標、有計劃進行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擁有一大批校園網絡精品課程,開展網上教學課程。
3.校園文化形態多樣,選擇多。校內網站應多樣化、創新能力強、積極發展新的網絡文化項目形態,加強優秀網絡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應增加娛樂教育板塊。一方面,可針對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網絡活動。比如網絡競賽、網絡的部門招新,構建大型的校園網平臺。另一方面,可以增設學生感興趣閱讀的校園網絡文化產品,如:動態信息(新聞消息、通知公告)、文藝原創(小說、動漫、攝影)、師生論著(人物專訪、成果推介、科創心得、博客播客)、影視作品(視頻新聞、校園dv)、高教集萃(學習講壇、名家新論、教科研究)等。
4.校園網絡文化核心價值理念突顯,文化品牌鮮明。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強主流輿論的網上傳播,構建網絡德育平臺,使得學生遵守網絡道德和網上文明公約應向日常遵守社會道德一樣,培養良好的網絡道德素養。還應利用網絡先進的技術最廣泛地傳播先進的思想、文化和正確的道德倫理觀。樹立典型的人物、典型事跡,結合自身特色,辦出符合學校特色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