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物流畢業論文經典參考范文
第二,從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看,商品流通業是第三產業的主體和發展的重要帶動力量。在后工業化時期,第三產業的加速發展成為產業結構發展演變的必然趨勢,而流通產業的率先發展能帶動第三產業。
三、流通產業化是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的重大舉措
在今后一段時期內,經濟全球化將呈現出以下幾個新的特征:一是跨國公司已突破反壟斷法約束,全球購并規模不斷擴大,將涉及更多的領域。二是網絡經濟將帶動電信、銀行、保險和運輸等全球服務業市場繼續擴張,并已經形成在時間上相互接續、價格上相互連動的國際金融交易網絡。三是wto等多邊組織、國際政策協調集團和區域性的經濟組織,通過全球范圍和區域內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安排,將在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面對新的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加快中國流通產業化發展具有十分的緊迫性。
第一,傳統產業的主導地位為流通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從我國現實出發,傳統產業仍然有廣闊的市場需求,仍是我國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支柱。在相當一段時期內,豐富而且素質較高的勞動力資源是我國最大的比較優勢。在整個國際分工中,中國正逐步成為眾多工業品的世界性生產基地,成為跨國公司的加工基地。中國正在躋身于世界生產大國的行列。如何采用高新技術對傳統工業進行改造,如何實現一個工業大國向經濟強國的轉變是我們面臨的任務。在我國經濟增長過程中最大的市場仍將是傳統產業,這在客觀上為商品流通業的發展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對它提出了產業化的要求。構筑商流、物流的全球性網絡,不僅需要基礎設施的配套,還需要管理技術、管理手段的更新,使流通的產業化勢在必行。
第二,流通產業化是提高傳統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流通產業化有兩個方面的含義,即較低的流通成本與較高的增值服務,核心是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從制造業的狀況看,長期以來,我國在傳統體制下,實行產銷分離、內外貿分離的管理體制,不僅與現代流通產業的發展趨勢相悖,而且成為我國加工制造業發展的重大缺陷和先天不足。在買方市場條件下,流通對生產的制約作用越來越明顯。我國在分銷服務領域與國際上的差距比在生產技術上的差距要大得多,只是由于這一領域的國內市場保護,使矛盾還沒有充分暴露而已。
分銷服務實際上是現代商品流通的另一種說法。
分銷服務不僅僅提供商品,更重要的是提供服務,服務的內容覆蓋流通的全過程。在現代經濟生活中分銷服務已成為產品增值的主要來源之一,其比重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而且分銷服務還越來越成為產業競爭的重要手段。目前國際跨國公司采用的重要競爭策略之一,就是通過提供銷售過程中的各種服務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產品競爭力,使顧客難以離開供應者,同時又使新的競爭對手難以進入該領域,由此看來,在未來的產業競爭中,商品流通領域的分銷服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誰通過領先技術、網絡商路掌握了分銷渠道的控制權,誰就能在競爭中操有勝券。中國加入wto以后會使這方面的矛盾和問題暴露得更加突出,服務競爭已成為產業競爭的重要內容,服務增值也是產業的重要利潤來源。面對新的國際分工和制造業的全球競爭,要增強我國經濟的整體實力,除繼續引進技術、改進管理外,還要在流通產業化上下功夫。
第三,再從商貿服務領域看,我國傳統商業在現代化的起步階段面臨商業全球化的嚴峻挑戰。目前我國傳統的商貿企業基本上仍是在相對封閉、狹小的市場范圍內開展業務活動,經營規模小,經營方式單一,組織化程度低,市場的應變能力差,流通設施和技術手段比較落后,尤其是生產的組織服務能力薄弱,按現代商品流通標準衡量,總體上仍處在傳統商業階段。中國在加入wto以后,無論是傳統的零售業和批發服務,還是制造業的分銷服務活動都要面對國際流通業的競爭。即使是國內市場,也已成為國際競爭的舞臺。在與跨國公司、國外企業同臺競技中,贏家與輸家只有一把共同的尺度流通效率最大化,流通成本最小化。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中國流通業必須加速其產業現代化進程,這是中國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的惟一選擇。
四、確立趕超型的發展戰略目標
電子商務為實現流通業的跨越式發展創造了機會與可能。首先,電子商務改變了企業的成長模式。在傳統的商業模式中,流通效率和競爭優勢的取得主要是靠經營規模和管理技術,而規模與技術的背后又主要取決于資本實力的較量,電子商務所依托的信息經濟、網絡經濟打破了以往經濟增長的法則,其核心是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比特對原子的替代,即數字的傳輸替代了相當一部分傳統的物質運動和信息交換方式,替代了人們面對面必須付出大量時間和交易成本的交流。電子商務在時間上的節約和有效利用,使傳統經濟增長法則和企業運作方式發生變化,虛擬企業運用較少的資金就可以構筑自己的網絡帝國,規模經濟的神話被打破,中小企業照樣可以與大企業平等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