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周作人兒童文學觀論略
(三)以“兒童為本位”兒童文學觀周作人的兒童文學觀還集中表現在他兒童詩歌的創作上。“兒童本位”、“童心崇拜”成為周作人兒童詩歌創作的理論支點,也成為了他詩歌創作的源泉。周作人在他的新詩集《過去的生命》中收有七首兒童詩,其中一首《對于小孩的祈禱》這樣寫道:“小孩呵,小孩呵,我對你們祈禱了。你們是我的贖罪者。”對孩子“祈禱”,對孩子“贖罪”,是從“祖先崇拜”到“童心崇拜”的一種深刻轉變,是周作人對純真的兒童世界的禮贊,對童心崇拜的一種真實表達,也是他“以兒童為本位”兒童觀的最好體現。
1946—1949年間,周作人在南京老虎橋監獄服刑。
在獄中,周作人童心來潮,詩興大發,以天真未鑿、不沾纖塵的童年世界為題材,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就創作出了“兒童雜事詩”72首,詩歌直接或間接地描述了兒童的生活,從不同方面表現了他的兒童文學的價值觀。如《新年》:“新年拜歲換新衣,白襪花鞋樣樣齊。
小辮朝天紅線扎,分明一只小荸薺。”再如《立夏》:“新裝杠秤好稱人,卻喜今年重幾斤。吃過一株健腳筍,更加蹦跳有精神。”詩歌的文字風格生動活潑,語言簡樸。詩歌從內容上看,主要是根據季節、民俗、名物等來描寫兒童的生活和兒童的故事,充分地反映出兒童的天真與歡樂。詩歌多情趣,少教訓。這樣的兒童詩,為中國兒童文學“以兒童為本位”的創作理念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藍本。這種創作理念即使是在現在,也仍然可以指導我們的兒童文學創作。
二、周作人兒童文學觀的系統性
周作人從留學日本開始,直到回國后的抗日戰爭前夕,從未間斷過對兒童問題的關注和對于兒童文學的研究。周作人在童話和兒歌的研究方面投入了很多關注,也取得了諸多的理論成果。除此之外,周作人對于神話、傳說、寓言、兒童劇、兒童科學文藝、民間兒童讀物等兒童文學的所有文體幾乎都有研究和論述,如《兒童劇》、《科學小說》等。并且還對外國兒童文學的譯介、推廣與研究方面,也都有一定的理論建樹,這對于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理論和研究方面的建設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上述是周作人兒童文學觀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