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實驗電教片之編制方法與教學效果探析
臨近畢業了,大家的論文寫好了嗎,下文是生物實驗電教片之編制方法與教學效果,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利用電視和電視錄像教材進行教學,在提高教學質量、擴大教學規模、提高教學效率和促進教學改革等方面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電視畫面能打破時空的限制,為所表達的教學內容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圖像,使學生對知識易于理解和記憶。同時,電視可以將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現象通過顯微攝像而清晰地呈現出來,對變化極快或極慢的不易觀察的現象,也能用適當的速度呈現,有利于學生觀察和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和復雜的現象,可借助電視的特技手法和動畫等進行模擬,使之形象化。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充分運用電視的優勢,為教學服務。本文結合制作生物教學片《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的過程,談談生物教學片的編制手法及其在教學中的效果。
1、深入教學一線,了解教學需求
電視教材是為教學服務的,因此,要制作出好的電視教材,對制作人員而言,必須深入教學一線,了解廣大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電視教材的實際需求,并根據電視節目的表現特點進行選題。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技術,是化學類及生物類大中專科學生必須掌握的生物化學實驗技術。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膠作為支持物的一種電泳方法。它于1959年建立起來,目前已在分離分析酶、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方面得到十分廣泛地運用,為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我校生命科學院生物化學教研室的教師,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發現,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離蛋白質的三種機制,即:濃縮效應、電荷效應和分子篩效應,無論是在實驗理論教學中還是在實驗課講解中都是教學難點,往往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而且必須借助板書和掛圖才能說清楚。同時,實驗操作的規范化也是令指導實驗的教師顧及不暇的事。尤其是整個實驗時間較長,一般需要6~8小時。在此過程中,實驗操作一般都是分段講解,缺乏系統性,易造成學生對實驗原理的一知半解。由于缺乏實驗操作示范的規范標準,學生可能出現的操作失誤得不到及時糾正,實驗成功率不高。根據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學科教師提出了制作電視教材,運用電視教學手段,解決教學中重點、難點,以優化教學過程。
2、編制電視教材,解決教學難點
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和電視節目的表現特點確定了電視教材的選題后,從制作人員的角度來看,怎樣才能編制出一部高質量的電視教材呢?
2.1充分理解與把握文字稿本的教學內涵
根據教師編寫的文字稿本,編導要充分理解文字稿本的實質和意圖,深入教學,虛心向教師請教,盡可能多地了解教學內容和相關理論,把握電視教材的整體結構。例如:在制作教學片《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時,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種類很多,但是其基本原理大同小異,常見的有:(1)不連續垂直柱狀凝膠電泳;(2)不連續垂直板狀凝膠電泳;(3)連續的盤狀和板狀凝膠電泳;(4)梯度凝膠電泳;(5)雙向電泳。由于每一個實驗都需要6~8小時,要把每個實驗過程都拍攝下來,時間之長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內容重復,枯燥無味,體現不了電視教材的特點。經與教師充分研究,我們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前兩種凝膠電泳作為制作對象,既滿足了教學需要,又大大縮短了教學時間。根據教學中的難點,即學生對凝膠電泳的基本原理理解不深,對實驗過程感受不透徹等問題,我們把整個電視教學片構思設計為兩部分:凝膠電泳的基本原理和凝膠電泳實驗操作方法(包括制作凝膠、加入測試樣品、電泳過程、剝制凝膠、凝膠固定、凝膠染色、脫色),系統地演示從基本原理到實驗操作的全部教學過程,以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
2.2運用電視藝術和技術手段生動形象地展現教學內容
電視教材的主要特點就是運用生動活潑的視覺形象來展現教學內容。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并非易事。編導無論是在電視教材制作的前期和后期,都應該自始至終圍繞總體構思,把握好電視教材的內容與結構,充分運用拍攝技巧和藝術表現手段,形象而富有創造性地反映出教學內容。這一切都必須經過編導獨創性的構思和攝制組全體成員的集體創作來實現。《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電視教材的制作難點也就是教學中的難點。首先,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離蛋白質的三種機制,即:濃縮效應、電荷效應和分子篩效應,特別是濃縮效應在實驗技術教學中一直是難點,學生對這些抽象概念難以理解。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采用了動畫特技手法,將凝膠電泳的基本原理形象逼真地表現出來。比如,什么是電泳?什么是電泳過程?我們用動畫制作出帶電顆粒在電場的作用下,向著其電荷相反的電極涌動的現象,這就是電泳。同樣,在表現濃縮效應、電荷效應和分子篩效應時也采用動畫特技,將電泳開始后樣品進入濃縮膠濃縮,在分離膠中分離,最后在凝膠中形成不同的譜帶的基本原理制作出來。這樣,把不可見的微觀現象變成了直觀生動的可見現象,既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