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景觀的科學與藝術
(5)第五層含義:景觀是土地之“神”。
我們都知道宗教的神,神的概念本質上就是精神寄托.那么人對景觀的寄托就使景觀有了神性。當一個信徒一步一叩從西藏的邊緣爬到拉薩,他可以叩一年的長頭,這就使土地——拉薩那塊土地——變成了神。當他走到了一個交叉路口的時候,那會有一堆石頭,這堆石頭是瑪尼堆,它寄托了人的希望,寄托了人的信仰,這堆石頭也是神。哪怕是普通的山,普通的地形,也是神圣的。中國古代有一個模式,被用來神化大地,叫風水模式: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纯幢本┑纳剿,北邊的軍都山脈就是玄武,因為明代十三陵的緣故,叫萬壽山,它是有了神性的山。也因為明代十三陵的緣故,把西邊的山叫做青龍山,東邊的叫做白虎山。中國古代所有的城市或建筑選址都是在這一模式基礎上進行的,所以說用這種模式把整個大地都神化了,沒有一個山脈是不屬于某一家或某個州府的神。所以你動土的時候,先要研究一下這座山是歸哪個神管轄的。
在唐僧取經的故事里,孫悟空有著高超的本領,但他每到一個地方,都要把土地爺叫出來。土地爺是什么?土地爺就是土地之神。問問他這里有沒有妖怪?是好妖怪還是壞妖怪?然后他就知道,如何對待這塊地方,如何施展他的法術。這就是當地的神,說穿了就是當地的自然和人文精神。地方之神究竟是什么呢?那就是你必須服從的外在力量。不管你是科學家或者宗教人士,不管是搞法律或是搞經濟的,你都得服從,否則你就要吃虧,就會被這神圣的力量摧毀。這種神圣的力量來源于什么?來源于人永遠戰勝不了的自然力。
在拉斯維加斯的一個大賭場里養了兩只白老虎,供人參觀。這個白老虎養在非常壯麗的宮殿里,外面是鎦金的玻璃,地下鋪著大理石,里面有一個皇帝才能坐的那種鍍金的漢白玉寶座,有噴泉,有非常華貴的
裝飾。但是每次去看,這老虎都是病怏怏的,像一個病貓一樣趴在那兒。學生物的知道,虎是貓科動物,所以當虎沒有虎威的時候,它就變成貓了。它沒有神氣,是病態。不能夠使它認同這個環境,它就失去了它的個性、天性,失去了它作為老虎的那種威風。老虎只有在叢林中飛奔、在懸崖上咆哮,在那才是虎。人也是這樣。你可以看到北京新建的別墅,有多少像宮殿一樣,看看北京城里住宅銷售的廣告,有多少在宣傳這是凡爾賽宮、那是丹楓白露。這就是一種病態,病態的心理在引導大眾的居住模式,導致病態的價值觀、病態的生活方式。如果讓人真的居住在那兒,人是要失去人性,失去天性的。所以說我們需要一個符合人性的生活空間。我并不是說要讓你生活在太行山區,而是說除了生活在城市的優越的物質環境之外,你也要有一種對土地的歸屬和認同。
很多人可能去過九寨溝,成都到九寨溝的路上,有一段懸崖,路非常難走,經常出車禍。據說很早以前當地人說那個山像龍一樣,是龍骨山,不能炸、不能動的,但公路部門就不聽,非得修這條公路,結果開山以后,這地方老出車禍,死了不少人,然后當地就建了一個廟,整天祭拜,我路過的時候就發現好幾輛車摔在懸崖下面。為什么呢?就是因為人們沒有真正理解,這樣陡的山是不能修路的,你如果順著地形去修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而你非要開山,抄近道,把自然的“骨頭”露出來了,路就會很陡,盡管是近了,車子開得快了,事故卻會更多,這是科學的解釋。這歸根到底是什么呢?尊重土地之神,也就是尊重自然,尊重自然原有的格局。
因此景觀需要人們去呵護,去關愛,就像關愛自己和愛人;當然景觀也需要人們去設計,去改造和管理,以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要理解景觀,要閱讀景觀,要呵護它,要關懷它,要管理它,這就是景觀設計學。所以說,景觀設計學,就是土地的分析、規劃、設計、改造、保護和管理的科學和藝術。它是科學,因為景觀是一個系統,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去理解,去分析;它又是藝術,因為它跟人發生關系,需要創造,除了科學的分析和研究,還要有人的情感,要用人的激情去創造你的生活空間,這就是一種藝術。
二、景觀設計,就是土地的設計
景觀設計是科學也是藝術,那么它包括什么內容呢?
首先區域的景觀設計,就是區域尺度上的,在幾百、幾千、上萬平方公里的尺度上設計,梳理它的水系、山脈、綠地系統、交通、城市;其次是城市設計。城市需要人們去設計,它的公共空間、開放空間、綠地、水系,這些界定了城市的形態;再次,風景旅游地的規劃和設計、自然地和歷史文化遺產地的規劃和設計;第四,自然地,如濕地、森林,也需要人們去設計;第五,綜合地產的開發項目的規劃和設計;第六,校園、科技園和辦公園區的設計;當然還有花園、公園和綠地系統的規劃和設計。你未來的歸宿——墳墓,也需要設計:選擇什么樣的地方埋葬你的遺骨。人活著的時候需要優美健康的環境,死后也需要一個歸屬,跟土地發生一種關系。這些都是景觀設計的范疇。景觀設計就是關于景觀的分析、規劃布局、設計、改造、管理、保護和恢復的科學和藝術。本質上講,景觀就是土地,所以景觀設計就是土地 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