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功能未來的發展在生命科學中的影響探討
1979年3月四川唐雨“耳朵認字”曾引起激烈爭論。懷疑、否定、斥之為無稽之談的為一方,承認人體存在未被認識的特異功能并進行科學探索的為另一方,一直進行著激烈的交鋒。80年代初以來遍及全國的氣功熱中,大量未為人所了解的人體現象出現了,有的是練氣功誘發的,有的是自發產生的人體特異功能。一大批氣功師、人體特異功能者涌現出來。人們在驚嘆之余不能不思考:有特異功能的人也是“人”,少數人的特異功能也是“人”的功能。既然少數人有這種超常的功能,那么別的人能不能獲得這種功能呢?能不能使“特異”變成“普遍”呢?如何科學地認識人的特異功能呢?耐人尋味的是,正當我們開始思考時,國外生命科學、人體科學的研究卻早已起步了,并且開始介紹到國內,“生命科學”這個名詞已大踏步跨進了我們的視野。錢學森認為人體科學包括“中醫、氣功和人體特異功能”②。并指出,人體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九大部門的一個,同其它“八個大的部門是平起平坐的”③。根據國內近年來人體科學的發展以及國內外的研究資料,學界有人將目前已知的人類特異能力分為20類。其中有超常生理能力,超常感覺能力,超常智能,預測未來與洞察過去,思維傳感,特異致動,特異地影響一切生命的‘生理’,特異地影響非生物,影響所有物質,以意念與靈魂對話,以意念攝取宇宙各種能量等等。經過科學的檢測,證實其中許多功能是存在的。以“超感知覺”為例,國內外都有報導說,有人能夠透過人體、地層、墻壁等看見圖象,能看到極遠地方一般人所看不到的事物;有的人耳朵、手掌、腋下有辨字及辨圖象的能力。又如“特異地影響一切生命的‘生理’”,科學測試證實:特異功能者不用工具能使青蛙、免子心跳停止,能使花蕾按人的意志提前開放。再如“預測未來與洞察過去”這種超時空的能力,在歷史資料及現實生活中都發現有這種能力存在。日本曾有人利用這種能力進行考古試驗,請實驗者觀看某地點的照片,令其集中精神,把意識上溯到17xx年前,靠靈視描畫出當時的陶器、工具、石器、鐵器圖,或者根據在夢境中的靈言輕度催眠下得到的信息,探索彌生時代的人名或生活、部落的開始和終止等,然后將特異功能者的回答與考古學的資料對照,結果是特異功能者們的回答多和發掘調查報告書相吻合。這一切在我們看來簡直是神話,然而神話卻變成了現實。“以意念攝取宇宙各種能t”也是一種令人驚異的能力。人們早就發現,人在一段時間甚至很長時間內不吃東西卻仍可以存活,我國氣功把這種現象稱為“辟谷”。莊子在《逍遙游》一文中曾描寫“藐姑射之山”的神人“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人們一直把這當作是一種神話,但在今天已經不能僅僅作為神話去理解了。科學研究已經表明,人
如果掌握了某種方法,就有可能直接從宇宙中摘取各種養分來維持生命.至于“以意念與靈魂對話”,這在我們看來,似乎是一種海外奇談,或者是說是一種蠱惑人心的迷信。它涉及到這樣一類問題:在我們這個五官能感知的世界之外,是否還有另外的世界和空間?與可見的生命形態相對,是否還存在另一種生命形式?科學家對這類問題的探索早已開始了.
生命科學的核心是研究人,而人體科學不僅研究自然的、物質的人,而且要研究社會的、精神的人;不僅研究人的存在,而且研究人的意識‘因此;僅僅有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等方面的研究是不夠的,它迫切需要社會科學的參預。生命科學、人體科學正向哲學社會科學提出挑戰,也為哲學社會科學的新拓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首先面臨挑戰的是哲學。人體科學以氣功為突破口,氣功的作用在于以意識調節人體功能狀態。既以意識反饋、改變人體自身,又以意識遙感、遙視遠物,或以意識導致特異致動,直接改變客體狀態。那么這種“意識”是精神還是物質?這對傳統哲學來說,無疑是個新課題。我國年青的生命科學家、國際生命科學院院長張宏堡在我國十多年生命科學發展的實踐基礎上,擷取中外文化精華,指出“意識”也是一種物質,是一種特殊的物質。他提出“陰陽根本律”和陰陽“互根互存”、“組異成同”思想,把宇宙萬物分為陰陽兩大類,認為這兩大類都是物質。陽性物質是實存在,以占有空間的粒子或粒子組合態的顯性方式存在。陰性物質是虛存在,以不占有空間但充滿空間的波或波群如電波、聲波、電腦彼、思維波的隱性方式存在。光速是陽性物質運行的上限,是陰性物質運行的下限,從而構成了這兩大類物質的主要區別和臨界點。把握這個臨界點就能把握陰陽物質的轉化。他認為現代哲學中的所謂精神與物質、思維與存在,實際上都屬于“存在”范疇,只不過現代哲學中的“物質”、“存在”是可視的實存在,屬陽性物質,“精神”、“思維”則是看不見的虛存在,屬陰性物質。與此相關的,在生命現象中,可見肉體和外界可感事物為陽性物質,而人的靈、魂、魄、精等精神活動則屬陰性物質。陰性物質看不到卻不等于不存在,人體特異功能便是這種陰性物質活動的結果。人的陰性物質一旦被認識和開發,人的潛能就將極大限度地表現出來,“意識”的概念乃至于人的概念本身也就要刷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