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范文:東西方思維方式分析
東西方思維方式的界定及特點
東西方這幾個字,范圍很廣。比如說東方,包括很多國家。本文所講的東方主要講我們中國。其實我們中國的思維方式跟日本是有差異的,但是亞洲作為一個整體,相對于歐洲又有它的共性。
歐洲如果細分,各個國家的思維方式也有差異。比如東歐和西歐,南歐跟北歐的思維方式就不同。同樣一個國家,德國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南德和北德也有差異。本文只是淺談中國與歐洲國家之間的差異。
德國人跟我開玩笑時說過,你知道我們跟法國人有什么不同之處嗎?德國人和法國人在死之前的愿望就能告訴你二者之間的區別。你問法國人,你死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法國人的回答是“我想喝一杯最好的香檳酒”。再問德國人,他會說“如果我還有力氣的話,我想再做一次報告”。東西方思維方式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思維方式有它的普遍性和廣泛性。也就是說,一種思維方式常常滲透在各個領域,甚至我們經常見到的現象也能反映其思維方式。比如一個美國人給一個日本人寫信,日本人看美國人的信,他一看馬上就發火。因為美國人在信的開頭,開門見山,將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后面才講些客套話。日本人為了保持心理平衡,拿到美國人的信先看后面。而美國人看日本人的信,開始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對方要說明什么,前面都是寒暄等等。美國人讀日本人的信也是倒過來看,這種不同的書寫方法反映著不同的思維方式。
第二個特點,思維方式形成后,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德國人、日本人、中國人一同坐火車從德國的法蘭克福去巴黎,這三個人坐在一個車廂里。途中上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將手里端著的魚缸放在空座上。德國人開始發問:“您能告訴我這魚的名稱嗎?它在生物學上的類別及有哪些特征?它們在科學上的意義又是什么?”日本人聽完德國人的話后接著問:“請問這種魚我們國家能不能引進?根據日本的氣候、水溫、水質,這種魚能不能生長?”輪到中國人來問了:“這種魚是紅燒好吃,還是清蒸更好吃一點?”這表明三種不同文化思維方式的特點。
第三個特點,思維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不斷發展變化的。比如說目前中國的年輕人比老一輩更加具有競爭、務實意識以及時間、效率意識,他們比以前更講究實際。這與50、60、70年代的社會心態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這些社會心態和社會心理的變化,必然反映在思維方式上的變化上。
第四個特點,思維方式的差異有時感覺得到,但不容易反饋給對方。一次,我們代表團舉行告別宴會,答謝接待方。宴會的氣氛非常熱烈,雙方都認為這次訪問取得了圓滿成功。但當代表團走了以后,主人對我講,他非常討厭那位團長。我說你們剛才不是談得很好,雙方都很滿意嗎?你為什么不告訴他你不滿意的地方?他說這是沒法表述的。他告訴我,說當代表團團長與他握手時,眼睛卻看著別人,竟然還跟旁邊的人講話,這是對我人格的侮辱。按照德國人的習慣,握手時眼睛必須看著對方。可惜這位團長沒有機會聽取這位主人對他的意見。
有一年,荷蘭有位高級貴賓來中國訪問,安排他的夫人參觀幼兒園。那天下著毛毛細雨,她到達幼兒園門口時看見一群孩子站在園門口迎接她,感到心里很不舒服。參觀幼兒園的教室時,孩子們都背著手,面部表情嚴肅。回國后,她請我到她家里觀看她拍的幻燈片。并說這是她這次訪問最不舒服的一天。天正下著雨,為什么讓孩子到門口來,為什么孩子都筆挺地坐著。要知道五六歲的孩子是非常調皮的,吵吵鬧鬧是正常的。
我們的代表團出訪,在活動的最后一般都是交換禮品。我們把禮品送給德國人后,對方立即打開并表示感謝。我們代表團的人問我,為什么他們那么急不可耐地看禮品,是不是對我們送的禮品不放心?我說不是,這是他們的一種習慣。德國人也問我,你們為什么不看我們送的禮品,是不是對我的禮品不感興趣?我說不是的,回到旅館后,他們絕對會打開欣賞。這些都是很小的問題,但卻反映思維方式的差別。東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
第一是利和義的關系問題。一般說來,西方人重利輕義,東方人重義輕利或義利兼顧。1967年,我在中國駐荷蘭大使館工作時,當時使館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散發《毛主席語錄》,西方稱其為中國的“圣經”或“小紅書”。有一天一個荷蘭人進來說要一本毛主席的“小紅書”,我就給了他。他說這種樣式的小紅書他也有一本,不過內容不一樣。我說是語錄嗎?他說“我不告訴你,明天我寄給你看看。”后來我收到了,跟《毛主席語錄》大小一樣,但是封面上寫著“跟中國人做生意的秘訣”。這個題目很吸引我,我一口氣讀完,其中的內容令我大為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