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之后重聚的感言(精選5篇)
畢業之后重聚的感言 篇1
20多年前的7月,在上海北站同同學們淚別之后,我踏上了走向社會的征程,當時心里很不踏實。兜里只有30多元錢,其中有20元錢是從大熊那里借的,大熊那時還沒有讀博士,當大學副書記,我們的關系一般,當時還是老宋陪我去借的,自己當時自覺同大熊并沒到能借錢的交情,但老宋到了。大熊沒有猶豫就掏了20元錢,那時一個新工人一個月才掙40多元錢。
車到濟南,比我們早歸一天的老宋又拎了一個大西瓜送上來。
那時正是七月初的時候,原來盤算著早報道可以拿全月的工資,沒想到單位還沒有做好接收學生的準備,我們還得先回家再回來。我是同歷史系兩個同學一起到單位的,我們三人錢都不多了,他倆一個回山東,一個回河南。我們仨將所有的錢全部集中到一起,讓回河南的同學拿夠盤纏,而我和山東的同學只留下到濟南的路費。到了濟南,吃完早飯,口袋只剩下1元多錢了。
坐車到了山大,找到一個在山大當教授的同學的父親,找到了該同學,該同學又找來了老宋,老宋從他中學同學趙元明那里借了40元錢,就是靠這40元錢,我們才回到家里。大熊的20元錢和老宋的同學趙元明的這40元錢,也是我在兩年以后才還清的。
還錢后大熊還寫了一封信,大意是沒有想到什么的,這讓我很慚愧,但大熊掏錢時的瀟灑的動作我永遠會記得。
老宋是班上同學中唯一來過我單位的同學,當時條件很不好,也沒有陪老宋到處走走,看看這亞洲第一鐵礦的雄姿。內心覺得很對不起。
上世紀九十年代未或是這一世紀初,開會時曾到過濟南,老宋招待了我,高彩霞、陳艷去了,我同陳艷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同是冉憶橋老師,也算有緣吧,但當陳艷再站在我面前時,我還真的有些不敢認了。
感謝老宋,感謝大熊,感謝同學們。
畢業之后重聚的感言 篇2
26年前的9月,父親到西安送我去上海,他是同一個在火車站上班的朋友去送的,那時的西安火車站正在修建(這個車站從我上學的時候就修,我都畢業好幾年了還沒有修完,這個效率是讓我在畢業時遠赴外地的原因之一)。我們沒有從進站口上車,而是從旁門穿進去的,當那位叔叔聽父親沒有給我準備水杯時,我們正好走在職工食堂附近。他當即去食堂拿了一個大碗(陜西人叫老碗)給我帶上。那個瓷碗足可以盛三瓶礦泉水。
從西安到上海,當時火車要走28個小時,那時還沒有礦泉水,火車也沒有空調,車廂里蒸籠一般。我當時身上除了5元飯錢外,其余全部物品和錢財全放在托運的箱子里。可以想見,那個瓷碗對我第一次的遠程是多么地重要。就這樣,第二天晚上,“民工一樣的”(宿舍同學日后語)我走進了華東師大1舍3房間。
我一直覺得我有一個矛盾的命運。粗壯的西北漢子,卻走進了俊秀的華東師大。標準的梁山好漢,竟然學起了師爺的知識,后來還做起了師爺。學了文學,卻又到了華北的一個礦山,同鋼鐵打起了交道。游走在“文人里的工人,工人里的文人”的邊緣地帶至今,命運中還有什么矛盾等著我,我也不知道。其實26年前我已經夠幸運的了,要不是那時的政策,現在我可能還是一個游走在都市邊緣的民工。
畢業之后重聚的感言 篇3
去外地,當然想見見外地的同學,聊一會也好,但我很少有這樣的機會。我還算是上網比較早的人,曾從網上弄了一些同學的電話號碼。有一年秋天,隨一個團隊到了一個比鐵嶺還大的城市,空閑時,給一個同學打電話,第一次電話不通,隨手翻報紙時,發現那個城市的號碼已經升級了,就在那個號碼前面加了一位,通了。同學正忙著,說本來應該招待我一次,但有些忙,以后吧!我也笑著說以后吧。本來那個城市還有一個同學,我也徹底失去了再打電話的興趣。
買了手機,但能打的同學很少,關鍵是不知道號碼。就試著給發了一個開玩笑的短信,我當時以為是一個上海同學的號碼,回來的短信很藝術地罵了人,令我頓時失去了發短信的興趣。后來才知道不是上海同學的號碼,而是南方一個同學的號碼。
前年7月,我們班開始了“人肉搜索”活動,為班級畢業20周年聚會做準備,神通廣大的老宋竟然輾轉將李勇從寧夏定位到唐山市,打電話讓我找。于是我就在唐山市各個貼吧里上帖子,描繪了李勇的特征,結果真有李勇的學生給我提供了線索,循著線索終于將李勇“人肉搜索”了出來。但和李勇的見面卻拖拉了幾個月,一直過了十一才去,一見面,發現李勇完全生活在與我不同的世界里,這些年,真是難為李勇了。
就在我們畢業后的第20個年頭,我來到北京,在班級留言里面發了帖子,準備騷擾在北京的同學,但到了第2個同學就覺得沒意思了,他正在忙。突然間理解了,我們只是在20年前是同學,現在時過境遷,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也有著不同的語境,就是坐在一起,沒有三五個人,很快也會冷場的。大概是前年的一天,李家鋒給我來過一次電話,但我那天好像是干一件什么事特別不順,情緒不是太好,老李,原諒吧。
這些東西今天在這里寫出來可能有些煞風景,但我就是想寫出來。我們在上學時在工作后見了各式各樣的人,但在自己內心里,除去親人,你珍惜的人不會超過5個,雖然不一定能夠見面,但會時不時想起。被人惦記是幸福的,珍惜吧!同學們。
20xx年8月8日,三皮兄在校友錄班級留言中寫道:“楊*、湯丹文、老宋、謝軾------各位兄弟,什么時候能在一起喝一杯呢?”
因可惡的病癥,20xx年他已經在天國了,這輩子是沒有機會了。
唉……
畢業之后重聚的感言 篇4
1、凡是陽光照耀的地方,就有我真摯的祝福,凡是有月亮照耀的地方,就有我深深的思念。
2、我每天都在數著你的笑,可是你連笑的時候,都好寂寞。他們說你的笑容,又漂亮又落拓。
3、生活如一條長河,愿你是一葉執著的小舟;生活如一葉小舟,愿你是一名風雨無阻的水手。
4、在我們的生活里,曾經有多少個陌生的生命,只是迎面錯過,甚至連對望一眼的機會都沒有。
5、你用才智和學識取得今天的收獲,又將以明智和果敢接受明天的挑戰。愿你永葆一往無前精神。
6、你忘不了崔健,就忘不了我。你看得見大海,就看得見我。吉它勤練,再見時,海邊切磋!
7、相識不僅僅是為一時的相知,而是為一世的友誼,所以短暫的分離是為下次更美好的相聚。
8、年少輕狂是我們的標志,只是,我們應謙卑的懂得:知識是我們的標志,是最為有力的奠基。
9、曲終的時刻沒有淚水,只祈愿有朝一日當我們重新聚首校園時,將那些熟悉的一草一木吻遍。
10、綿軟的時代,需要剛性的風骨;愿你們永遠以精神的富有坦然于世。活出自由,活出坦蕩!
11、每當葉落的時候,秋天就要到了,我也開始了思念,思念遠方的你,你還好嗎?我的朋友。
12、一句寒暖,一線相喧;一句叮嚀,一箋相傳;一份相思,一心相盼;一份友情,一生掛念。
13、只有經歷了春天,才能領略到百花的芳香,只有體驗過同窗的情誼,才能懂得生活的美妙。
14、生活的海洋已鋪開金色的路,浪花正分列兩旁搖動著歡迎的花束。勇敢地去吧,朋友!前進。
15、長長的距離,長長的線,連著長長的思念;遠遠的空間,久久的時間,剪不斷對你的掛牽!
16、熱愛生活吧,朋友!生活是多么寬廣,生活又多么芬芳;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
17、當你翻開這本紀念冊的時候,我們又一次把祝福送給了你,雖然青春也不在,但友情永相連。
18、前有阻礙,奮力把它沖開,運用炙熱的__,轉動心中的期待,血在澎湃,吃苦流汗算什么。
19、白浪給你獻花,陽光與你擁抱,海鷗與你話別,呵,生活的大海托著你青春的船只啟航了!
20、你走了,在那漫長的時刻里,我的心就像秋樹,葉片無奈地飄灑一地,只把寂寞掛在枝頭。
畢業之后重聚的感言 篇5
1. 歲月的車輪即將駛出青春的校園,甚至來不及去想一想,我們就要走向生活的前方。這樣匆匆,說些什么?――讓我們的心間加固童年時架設起來的橋梁。
2. 我們相逢在陌生時,我們分手在熟悉后。明天,我們要到生活的星圖上找尋自己的新位置,讓我們用自己閃爍的星光相互問訊表情達意。
3. 大地上有五色土,海灘邊有五彩貝,樂章里有五線譜,人生中有五彩路。
4. 有人說:“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幸運的建筑師。”愿我們在走向生活的道路上,用自己的雙手建造幸運的大廈。
5. 盡情地飲干這杯畢業之酒吧!它是生活的甘露!它將給未來注進勝利,它將長留在我們的唇間舌上,留下無盡的回味……
6. 天空吸引你展翅飛翔,海洋召喚你揚帆啟航,高山激勵你奮勇攀登,平原等待你信馬由韁……出發吧,愿你前程無量!
7. 緊緊地握一握手。手有意,手有情,掌心中千言萬語,也有我難言的秘密。
8.我在白浪奔涌的大海邊漫步,常為沙灘上拾貝殼的人們所吸引:那專注認真的神態,那悠悠自信的動作,仿佛整個大海是屬于他的,所有的佳品可以任他選擇。朋友,我禁不住想起了當年你在學業上的專注認真自信……
9. 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你那善良熱誠無私的品性,永遠銘刻在我心懷。
10. 你珍惜今天,又以百倍的熱情去擁抱明天,那未,未來就一定屬于你!
11. 我們這一代,是跨世紀的青年。歷史不允許我們愧對古人與后代。愿我們以卓越的智慧堅強的意志大無畏的精神,不斷開拓,不斷奮進!
12. 山海可以阻隔彼此,卻阻隔不了我的思念,距離可以拉開你我,卻拉不開真摯的情誼,時間可以淡忘過去,卻忘不了永遠的朋友。
13. 所謂好朋友就像我們一樣,可以暢談心中的感覺,彼此關心,彼此照顧,時而哈哈大笑,時而爭得面紅赤,卻不會放在心上。
14. 在我們相聚的日子里,有著最珍惜的情誼,在我們年輕的歲月中,有著最真摯的相知,這份緣值得我們珍惜。
15. 朋友,讓我輕輕的說聲你好,雖然人生難免有聚有散,但你卻是我心中,最珍惜最難忘的朋友。
16. 在成長的歲月中,曾經陪你笑陪你愁的朋友,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愿彼此都能珍惜這份友誼,做個永遠的朋友。
17. 人世間最珍貴的,莫過于真誠的友情,深切的懷念,像幽香的小花,開在深谷。
18. 在忙碌的生活中別忘了抽個時間,讓自己輕松一睛,永遠保持一顆年輕快樂的心。
19. 對于攀登者來說,失掉往昔的足跡并不可惜,迷失了繼續前時的方向卻很危險。
20. 奮斗者在汗水匯集的江河里,將事業之舟駛到了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