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閉幕式講話范例(通用3篇)
論壇閉幕式講話范例 篇1
尊敬的各位校長,女士們、先生們:
“·國家大學校長論壇”就要閉幕了。本次論壇在博覽會期間舉辦,來自和國家的大學校長們共聚一堂,圍繞“深化合作、共同發展”這一主題暢所欲言、交流思想、分享經驗,在此,我謹代表教育部對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為論壇成功舉辦做出積極貢獻的和各位校長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向為舉辦此次論壇付出辛勤勞動的東道主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和寧夏教育廳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次論壇時間雖短,但主題鮮明,內容充實,議程緊湊,成果顯著。和國家的大學校長們和教育官員就教學科研合作、學生流動互換、語言教學合作等議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討,與會代表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達成了許多共識,xx大學間還進行了一對一的校際交流,加深了彼此的了解,為今后的交流合作打下了基矗在此期間,xx大學還簽署了一批校際合作協議,并一致通過了《xx大學校長圓桌會議銀川宣言》。
教育部高度重視本次論壇的舉辦,郝平副部長出席論壇并發表了題為“應對全球挑戰,緊密高教合作,謀求共同發展”的致辭。郝部長強調,在這樣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我們應該重新審視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教育改革與創新作為應對時代挑戰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舉措,努力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國際化視野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優秀人才。為進一步拓展與國家教育交流的深度、廣度,郝平副部長提出五點建議:一是進一步完善“平等、互利、共贏”的高等教育合作機制,拓展xx大學校長論壇的合作平臺;二是進一步擴大雙方互派留學生規模,爭取到20xx年和國家互派留學生的人數比x年翻一番;三是進一步推進雙方高校間的學分轉移和互認,鼓勵與國家大學間建立全面、務實的教育合作關系;四是進一步拓展語言合作空間,促進在國家大學設立孔子學院/孔子課堂,推動語系/專業的教學科研合作;五是進一步促進雙方學術交流,鼓勵與國家學者在彼此語言、文化、歷史、教育等領域開展合作與研究。
女士們先生們,x年在揚州“(10+1)高教合作研討會”的舉行開啟了高教多邊合作的新篇章,x年在蘇丹的喀土穆“高教與科研合作研討會”的召開使高教和科研合作向更高層次、更寬的領域發展。今天,在銀川,“xx大學校長論壇”再次為我們的合作搭建了一個有效的平臺。一方面,雙方大學校長們有機會相互學習、借鑒彼此成功的辦學經驗和做法;另一方面,也有機會展示自己在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我們衷心的希望各國的高校攜起手來,用我們的聰明和智慧把論壇所產生的成果與高校自身的實際發展有機的結合起來,在高校發展中再實踐、再創新,為世界和-諧發展與共同繁榮做出更大的貢獻!今天我們孕育了新的友誼,播種了新的希望,更期待在不遠的將來收獲累累的碩果!
最后,祝各位來賓在銀川度過愉快而美好的時光,期待我們下一次再相聚!謝謝大家!
論壇閉幕式講話范例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第x屆綠色發展高層論壇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達成了廣泛共識,取得了豐碩成果,即將落下帷幕了。在此,我受市委張曉欽書記委托,謹代表中共欽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向給予本次論壇指導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向本次論壇的聯合主辦單位: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環境科學學會、林業經濟學會、治理荒漠化基金會、綠色畫報社以及蒞臨本次論壇的各位領導、嘉賓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屆論壇的主題“綠色增長·綠色責任”,凸顯了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綠色增長的科學理念,體現了文明進步的時代要求,表達了人類社會的共同愿望。本次論壇中,王玉慶理事長、金鑒明院士、牛文元參事、彭近新理事長等各位領導、專家、企業家圍繞這一主題,針對當今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共同探討綠色話題,提出了許多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綜合性以及創新性的真知灼見,使我們有幸享受了一場豐富的綠色知識的思想盛宴。我們還共同見證了十佳綠色城市、綠色責任企業及綠色新聞人物受到表彰,共同見證了“碳補償紀念碑”的揭碑,共同開展了植樹活動,將綠色的長青之樹、生命之樹根植在北部灣大地,也將綠色發展的思想根植于人們心中。我們深信,綠色發展高層論壇必將成為宣傳綠色增長,凝聚綠色責任的重要平臺,必將成為我國實現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堅持綠色增長,實現綠色發展已成為當今全球性主題,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已成為全球應對氣候危機和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本次論壇在欽州舉行,是對欽州的厚愛與關心,更是對我們的鞭策和鼓勵。欽州作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不僅要做率先發展的典范,也要做綠色發展的典范。我們將充分利用這次論壇的成果,不斷強化綠色發展的責任,繼續堅持“越是后發展越要先規劃,越是后發展越要重生態環保”的理念,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實施“園林生活十年計劃”為抓手,努力把欽州打造成山清水秀、碧海藍天、空氣清新、生態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城市、生態城市和園林城市!讓白海豚不走、紅樹林不少!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堅持綠色增長、實現綠色發展是我們共同的歷史責任。讓我們用對事業的滿腔熱忱,用我們的聰明、智慧和才情,為實現綠色發展、共同繁榮而作出我們更大的貢獻!
最后,我想說,我們的論壇時間很短,但我們的溝通是永恒的,我們的友誼是永存的。誠摯歡迎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常到欽州指導工作!
謝謝大家!
論壇閉幕式講話范例 篇3
各位華文詩學專家:
經過兩天綜合論壇和專題論壇的交流與爭叫,第三屆華文詩學名家國際論壇即將降下帷幕。
“新詩二次革命”仍然是本次論壇的主題。
駱冷超先生在前兩次論壇的基礎上,以“尊西方的新詩傳統”為切進點,第四次闡發了“新詩二次革命”的理念,參加本次論壇的很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這一主題。
比如朱先樹、王珂、潘頌德、萬龍生、葛乃福、沈用大、毛翰、王端誠、陳玉蘭、段樂三、王艷玲、曹丙燕、雷斌、泰國的曾心、新西蘭的林爽、
中國臺灣的林于弘等從詩體建設的角度深化了新詩二次革命的“詩體重建”;蔣登科、向天淵、譚五昌、陳福成、陸飄、中國臺灣的林芙蓉、鄧艮、李冰封、喬琦、
任毅等從詩歌精神建設的角度深化了新詩二次革命的“詩歌精神重建”;李震、梁笑梅、于懷玉、楊繼暉、袁仕萍等從詩歌傳播方式建設的角度深化了新詩二次革命的“詩歌傳播方式重建”。
“當代華文詩歌的現狀與走向”是本次論壇的第二個主題。
葉延濱對中國當代詩歌的概況與面臨的境遇的論述,古遠清對兩岸詩歌詮釋權力論爭的深究,趙毅衡在《從文化符號學看當代詩的走向》的發言中提出了華文詩歌可能的諸多發展路向,
林靜助從中國臺灣態度來闡釋中國臺灣現代詩確當代意義,新加坡的方然對“新華”詩歌的分析,張德明對迷戀“先鋒”的詩歌創作路向的批評,
晏紅對詩歌存在空間的透視等,顯示了本次論壇對華文詩歌現狀與走向的關注。
華文詩歌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面臨著相似的機遇和挑戰,華文詩歌資源的整合與跨語境交流是促進華文詩歌發展的`重要路徑,也是本次論壇的旨趣所在。
“抗戰時期的大后方詩歌研究”是本次論壇的第三個主題,郭小聰對抗戰新詩的反思、錢志富對胡風詩學思想的闡發、張傳敏對七月詩派重慶經驗的描述,
張立新對重慶抗戰文藝報刊 “詩歌場”效應的挖掘等顯示了大后方詩歌的豐富性和研究價值。
除了以上涉及到的三大主題之外,本次論壇談論較多的還有“歌詞研究”,傅宗洪、陸正蘭、童龍超的發言顯示了該領域研究的新成果;
“現代詩學研究”主要集中在孫基林、曹萬生、段從學、朱美祿、雷文學、冬嬰、趙東等詩家的發言中;“現代新詩特質和創作技法”的討論主要集中在中國香港的傅天虹、中國臺灣的臺客等人的發言中。
此外,也有進行詩人詩派進行研究的,比如木斧對艾青《火把》的“重讀”,熊輝對馮至十四行詩創作的文體原因透析,熊家良對阿毛作品的研究、
江臘生對“打工詩”的關注,中國臺灣鐘順文對謝佳樺詩歌的解讀,陳祖君從“節日體驗”的角度來分析以聞一多、何其芳、李瑛的詩歌等。
本屆論壇也旁涉到現代詩學的很多題目。
比如呂進先生的主題發言《論“新來者”》提出了“新來者”一說就教于各位,以為在新時期有三個詩歌群落:回來者,朦朧詩人和新來者。
江弱水在《一辭有兩面,兩面各一辭–關于兩篇詩評的文本互參》的發言中對詩評文章的互參閱讀及新詩研究提出了公道的思路,
陳本益先生從文化比較的角度分析了詩歌的愛國主義精神,干天全先生的《詩歌批評與研究的誤區》發言對我們從事新詩批評和研究敲響了警鐘。
所有與會的專家學者在這次論壇中的發言都體現出了良好的學風和學術規范,使本次會議彰顯出濃厚的學術氣氛。
這次論壇產生的優秀學術成果將在《西南大學學報》、《詩學》輯刊、《中外詩歌研究》等刊物上陸續選登。
值此論壇即將閉幕之際,我們要感謝那些因故不能到會的專家對論壇的支持和祝福,比如日本九州大學漢學家巖佐昌璋、
韓國高麗大學漢學家許世旭、美國《中外論壇》主編王性初、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研究員陳劍、蒙古的森·哈達、山東師范大學教授袁忠岳等,他們有的還專門發來賀電。
同時,本次論壇得到了國家教育部、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政府、西南大學的有力支持;以研究生為主體的近50名工作職員從上半年就為會議的籌辦、接待而開始忙碌。
在此,讓我們對他們的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