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局下半年工作總結
隨著農機作業委托在我國的興起和發展,一方面大幅度提高了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增強了農業整體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促進了社會分工的發展和進一步細化。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農機局下半年工作總結,供您參考。
農機局下半年工作總結范文一
XX年上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農機局的具體指導下,在市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我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重要思想為指導,加快推進“三個轉變”,按照“一樞紐、兩中心、四基地”和“四”跨越式發展戰略,努力把我市建設成為川陜渝結合部經濟文化強市,以服務“三農”為宗旨,扎扎實實地抓好農機各項工作,使我市農機工作出現了嶄新的風貌,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進程,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賦予我們的各項工作。
一、上半年任務完成情況
1、機耕道路建設:加強村道公路和機耕道建設,廣泛宣傳,大力發動群眾,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創新投入機制,到目前為止,完成村道公路和機耕道80公里的勘測、設計、規劃,完成新建52公里,硬化6公里,整治126公里,其中:建示范村1個。
2、機電提灌建設:認真抓好機電提灌建設與管理,以服務“三農”為宗旨,切實做到服務到位、技術到位、人員到位,完成修復提灌設備300臺(套)/2500千瓦,新增提灌設備80臺/560千瓦,改建、新建提灌站2處/2臺/100千瓦,新增灌面0.4萬畝,恢復灌面1萬畝,建標美化站,建節水灌溉示范工程1處/50畝。
3、農機作業:認真履行職責,抓好農機作業,提高農機效率,機耕6萬作業畝,機脫3750萬公斤,農機運輸1600萬公斤,加工萬公斤。
4、科技推廣:按照科技發展生產力的第一要素,大力實施科技興農、興機富民戰略,因地制宜,大力推廣適宜我市的中小型農業機械與農機新技術開發、引進、推廣有機地結合起來,狠抓機耕機播的推廣,集中在白沙鎮農機現代示范園大搞機械化育插秧現場,面積達1050余畝,又分別在十個片區的二十個鄉鎮召開二十三次微耕機、插秧機現場演示會,上半年來全市共有40個鄉鎮推廣各類農機具820臺,其中:推廣微耕機170臺、拖拉機3臺、茶葉修剪機11臺、茶葉加工機械4臺、機動噴霧機41臺。
5、抓好農機培訓:半年共舉辦各類農機培訓14期,共培訓各類農機人員560人次,其中參加省市培訓3期,培訓15人次。市內組織培訓10次,培訓550多人次。
6、農機安全監理: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對農機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規、法規,嚴厲打擊黑車非駕,強化監管力度,提高服務水平,排除隱患,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實現農機事故為零的大好勢頭。全面啟動農機監理工作,農機監理站3人進駐市政務中心,實現一站式服務,辦結所有的證照,共年檢拖拉機98臺,新上戶48臺,過戶21臺,新辦駕駛證18人。
7、扶貧聯系點工作:局黨政一班人,高度重視,帶領全局干部職工深入扶貧聯系村扎實工作,落實結對幫扶對象,繼續開展“五幫”、“五送”活動,組織黨員干部捐款捐物,送去現金近8000元,送去流動提灌設備一套,為扶貧聯系點送去技術,解決了該村農民生產生活的燃眉之急。
8、辦好事辦實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關心下,在市級相關部門的配合支持下,通過我局的努力,多方籌集資金,已爭取到國家農機購置補貼市,國家補貼30%、國家補貼金額80萬元,召開了全市農機化工作暨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會議,對全市相關人員以會進行培訓,有條不紊地進行。
9、農機從業:加大對農機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工作,通過多種渠道,整體提升農機從業人員的技能素質,為他們提供方便快捷的優質服務。
10、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嚴格按照市城鄉環境治理辦的要求,每周三下午為義務勞動日,每天有專職人員在包干街道值班,對包干街道、辦公樓、家屬院及院壩進行徹底清掃,美化、凈化環境。
11、其它工作:抓好周五的學習制度,轉變工作作風,提升服務水平,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做好綜合治理、來信來訪、精神文明、愛國衛生、計劃生育、門前五包工作,狠抓了在單位黨風廉政和反腐敗工作,狠剎“五股歪風”,治理商業賄賂等等工作。
二、存在的問題
1、配置鄉村機耕道及便民道建設的管理機構和勘測相關設施設備。
2、增加發展農機建設專項資金的投入。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1、認真學習,加強管理,切實轉變作風,提高工作效率,著力提升干部職工的業務能力,正確對待機構改革,把廣大干部職工的思想、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上來,凝民心、聚民智,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齊心協力推進跨越式發展。
2、創新投入機制,按照市委、市政府對農村公路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大項目管理和資金爭取力度,加大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廣辟投資多元化,吸納民間資金,引進業主開發,確保全年完成通村公路任務。
3、加大對農機提灌的建設與管理,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充分發揮機電提灌作用,為全市農業增產、糧食增收、農民增效作出積極的貢獻。
4、加大對農機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工作,搞好陽光培訓工程,提高返鄉農民工操作技能。
5、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抓好農機推廣、教育培訓,搞好農機產(商)品質量監管,規范農機市場秩序,大力引進業主開發,搞好機耕機收的跟蹤服務,。
6、狠抓農機安全管理,加大源頭管理力度,與各鎮鄉農機員簽訂責任書,落實責任,嚴厲打擊黑車非駕和違章載客,特別是機耕道和便民道的農機安全,確保全年全市農機安全,營造良好的農機安全生產的氛圍。
農機局下半年工作總結范文二
農機工作在省、市農機部門和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市農機工作會議精神,大力發展我縣農業機械化事業,農機工作緊緊圍繞著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兩大目標來進行,落實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認真學習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充分利用國家農機補貼強農惠農政策,大力推廣和引進農機新機具、新技術,使我縣農業機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和突破。
一、20xx年農機工作完成情況
1、農機保有量和農業機械化水平
20xx年底,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38.3萬千瓦,拖拉機保有量5285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1066臺,小型拖拉機4219臺;機引農具8623臺(套)。
20xx年實現機整地109萬畝,機械播種82萬畝(其中機械精量播種35萬畝),機械深施化肥61萬畝,機械收獲38.6萬畝(其中機械收獲水稻35萬畝),機械插秧5萬畝,超額完成了市里給我縣的農機作業指標,使全縣農機作業水平顯著提高。
2、農機推廣工作
為突破制約我縣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瓶頸,20xx年農機推廣工作重點抓水稻、玉米和花生全程機械化,農機工作緊緊圍繞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來進行。全年召開了花生機械鋪膜播種、玉米精量播種、水稻機械插秧、花生機械收獲、玉米機械收獲、水稻機械收獲六個現場會,每個現場會都邀請縣電視臺記者參加,然后在縣電視臺播出,利用現場和電視臺來宣傳農機新機具、新技術,推動全縣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水稻機插秧和水稻機收獲是制約水稻全程機械化的瓶頸因素,尤其是水稻機插秧。為加快水稻機插秧的推廣,縣農機推廣站建立了水稻機插秧培訓基地,進行反季節育秧,冬季在大棚內育苗,在春季農民未育苗之前配合市農機辦召開水稻機械育苗、插秧培訓現場會,對已購、想購插秧機的用戶進行培訓,克服用戶在培訓中看不到現場的弊病。20xx年購進插秧45臺(其中高速插秧機6臺),實現機械插秧面積5萬畝。今年秋季我縣水稻機械收獲農民認識高漲,出現了爭搶水稻收割機的現象。
3、農機補貼工作
農機補貼項目工作政策性強,操作程序嚴格。為做好這項工作,我們按照省、市農機補貼項目會議精神,認真按照操作程序,嚴格把關,制定我縣20xx年農機補貼項目執行方案,召開各鄉鎮農機負責人會議,利用村廣播和電視臺廣泛宣傳,讓農民廣泛了解農機補貼優惠政策,做到公開、公正、透明、農民直接受益,讓政府滿意、群眾滿意。20xx年農機補貼執行國家和市兩部分,執行國家補貼資金338萬元,補貼機具275臺;市補貼資金執行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現代農機裝備推進項目資金135萬元,補貼機具87臺,執行市財政農機補貼資金85萬元,補貼機具24臺。總計補貼資金558萬元,補貼機具386臺,其中:拖拉機173臺,水稻插秧機45臺,玉米精量播種機28臺,水稻苗床播種覆土機24臺,玉米收獲機3臺,水稻收獲機34臺,花生播種機5臺,其它74臺,拉動農民直接向農機投入965萬元。
4、農機項目工作
20xx年,我們執行了省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建設項目(項目資金40萬元)、省保護性耕作項目(項目資金20萬元)和市水稻全程生產機械化示范村建設項目。
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建設項目和保護性耕作項目根據省、市農機部門要求,認真落實和實施,局負責全盤把關,具體工作由農機推廣站來完成。玉米全程機械化項目完成4萬畝,其中機收獲2萬畝。保護性耕作項目完成1萬畝(機收獲3800畝,站稈6200畝)。
市農機辦給我縣5個水稻全程機械化示范村。我們認真按照市農機辦要求來完成,示范村購插秧機12臺,購水稻收割機3臺,基礎設施建設5個。
農機局下半年工作總結范文三
、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農機局的業務指導下,我局緊緊圍繞年初制定的農機發展各項目標,以持續開展“一創雙優”活動為動力,以落實各項工作目標任務為重點,認真履行農機工作職責,全面加強農機管理和服務,圓滿完成了縣委、縣政府下達的各項目標工作任務,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被評為全國農機科普先進集體標兵、全省農機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全市農機綜合管理先進單位、全縣綜合考評先進單位、全縣平安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現將一年來的農機工作總結如下:
一、年農機工作取得的成績和主要工作做法
1、全縣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穩步提升。
止目前,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 82.34 萬千瓦,較去年增長 2.2 %,完成目標任務的110 %;大型拖拉機達到2453臺,比去年增加143臺;聯合收獲機械已達到1629臺,其中小麥聯合收割機達到1418臺,玉米聯合收獲機械達到211臺,分別比去年增長92臺、50臺。
全縣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9%,較去年提高4個百分點,全縣機耕、機播、機收面積分別達到79.8萬畝、105萬畝、94.8萬畝,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106%、102%、123%。小麥生產已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玉米機收、保護性耕作、設施農業生產機械化和秸稈綜合利用等節本增效技術的推廣應用面積,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2、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力度,農機購置補貼成效顯著
我局抓住國家惠農強農機遇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先后爭取惠農補貼資金873.45萬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09%,其中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770萬元,省獎補資金76.45萬元,市獎補資金15萬元,省惠農項目補助資金12萬元。在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陽光、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以“調結構、促發展”為工作目標,嚴格按照要求,精心組織實施,規范程序操作,不斷強化服務,明確責任,嚴格紀律,認真做好補貼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通過制定方案、宣傳報名、資格審查、抽簽確定補貼對象、下鄉公示、機具核查、整理完善補貼檔案以及補貼資金結算等工作,使補貼工作得到了較好的落實,止目前共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736萬元,補貼各類機具638臺,其中補貼小麥收割機92臺、大中型拖拉機143臺,玉米收獲機21臺,中耕追肥機113臺,玉米穴播機255臺,玉米脫粒機10臺,小麥免耕播種機3臺,自走式噴桿噴霧機1臺。受益農戶達568戶。通過實施農機補貼,充分調動了農民購機用機的積極性,大大提升了全縣農機裝備水平,有效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促進了全縣現代農業的發展。
3、抓好關鍵時節農機化生產,跨區作業市場更加完善
“三夏”期間我局通過設立跨區機收服務站、開通農業機械遠程管理與服務系統、送技術到田間、進行結對、幫扶等多種措施為主導,強化服務吸引2200臺小麥聯合收割機參加我縣麥收作業,確保了我縣小麥顆粒歸倉。指導協調我縣600臺收割機外出參加全國小麥機收會戰。增加農民機手收入1200多萬元,跨區機收市場的良性循環,帶動了運輸、維修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三秋期間,全縣農機部門發揮主導作用,強化措施,落實責任,做好機具檢修、技術培訓、物資供應和幫扶服務等工作,全年組織各類農業機械6萬余臺(套)投入三秋生產。
4、精心組織運作,農機重大項目順利實施
一是農業部保護性耕作工程建設項目得到順利實施。從3月份以來,積極協調縣發改委、財政局、紀檢委、采購辦等單位,做好項目土建工程的勘察、設計、預算、招投標等項工作,同時還做好了項目儀器設備、培訓辦公設備、保護性耕作樣機設備等事項采購工作,項目實施高效有序進展順利,目前項目已接近尾聲,等待上級部門驗收。項目區實施保護性耕作集中連片面積3.2萬畝,投資55萬元為農機戶購置小麥免耕播種機36臺。為項目區5個村修繕機耕道5002.2米,為霞光、軍豐、豐收、國偉等4個農機合作社建設庫棚2581平方米,建設培訓用房323.05平方米。通過項目實施購置了農機推廣先進儀器設備、培訓辦公設備、樣機設備以及工具車輛等,有效改善了我們的科教培訓推廣服務設施和辦公環境。二是省、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農機)順利驗收。該項目資金12萬元,項目示范主導產業1個,主推保護性耕作技術。通過項目實施建立試驗示范基地1個,選聘技術指導員10人,依托農機合作社,培育發展4個農機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 3600余戶,培訓基層農機推廣人員38名。示范戶科技入戶率和到位率達96 %以上,示范戶產量比周邊農戶平均水平提高5%以上,主推品種覆蓋率100%,全縣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新增3萬畝。目前該項目已順利通過省農機局驗收。
5、突破秋糧機械化收獲,實現農機新技術推廣新的跨越
一是大力推廣玉米機械化收獲技術,提高秋糧機械化水平。采取媒體宣傳、現場演示、印發資料、技術培訓等行之有效的形式搞好玉米機械化收獲技術宣傳推廣,使秋糧生產機械化程度有了大幅提高。全縣新增玉米聯合收割機51臺,完成目標任務的102 %,使全縣玉米聯合收割機保有量達到211臺;實現玉米機收面積19.8萬畝,完成目標任務104 %;玉米機械化收獲水平達到52 %,完成目標任務的104 %;玉米秸稈還田面積36.8 萬畝,完成目標任務102 %,有效促進了全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二是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新技術。依托農業部保護性耕作工程建設項目和省基層農機推廣服務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的實施,通過購機補助和作業補助的形式,鼓勵農民購買和使用免耕播種機械,使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取得了較好成效,經濟社會效益明顯。今年共印發保護性耕作宣傳資料1萬余份,舉辦培訓班12期,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15.2 萬畝完成目標任務124 %。省、市農機局專家對我縣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給予了肯定,省、市、縣電視臺也多次進行宣傳報道。
6、加強農機合作組織建設,提升農機專業合作社服務水平
一年來,積極創新農機服務組織、服務模式,完善管理機制,通過政策扶持、項目傾斜、技術指導、拓展作業渠道等措施,推進了農機專業合作社上規模、上水平、上效益。全年新增農機合作社5個,完成目標任務100 %。全縣已發展到42家,擁有各類農業機械1193臺(套),入社農機戶1050人,庫房面積13275平方米,農機合作社資產總額6200萬元,年經營收入3328萬元。由于發展勢頭較好,有六家跨入省級示范農機專業合作社行列,河山農機合作社被評為全國優秀農機合作社。農機合作社的快速發展,對提高農機規模經營,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土地流轉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7、打造農機亮點,農機化示范區建設亮點更亮
充分利用濮陽市玉米機械化生產對比試驗項目,在高堡鄉才古莊村建立100畝以上的玉米機械化生產示范區。召開市級玉米機械化播種現場演示會1次,縣級玉米免耕播種現場演示會1次,新推廣玉米播種機357臺,完成目標任務178.5%,先后組織投入玉米播種機2300臺,完成玉米機播面積30.5萬畝,完成目標任務的122 %。同時還在組織農機推廣人員做好不同株距、等行距、不同品種的機械播種和人工播種的玉米生產狀況及機械化收獲的對比試驗,跟蹤測試等工作,形成高質量的玉米機械化生產技術對比試驗報告,為全縣玉米生產的機械化發展提供理論依據。省、市、縣領導多次到農機示范區進行了調研指導,給予了充分肯定和好評。
8、農機安全監管到位,農機培訓超額完成任務
一是認真履行《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賦予的各項職責,扎實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執法、治理和宣傳教育“三項行動”。成立了2個農機安全生產檢查組,深入鄉村道路、田間場院開展安全檢查,出動安全檢查車2輛,安全檢查人員120余人次,散發宣傳材料2500余份,查處無牌無證拖拉機29臺,糾正違章駕駛36起,簽訂安全生產承諾書400余份。二是加大農機牌證管理力度。主動上門開展年檢審服務,新注冊拖拉機、聯合收割機145臺,完成全年任務的103.6%,新增駕駛員133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02.3%,檢驗拖拉機、聯合收割機816臺完成全年任務的102%。三是開展了平安農機鄉鎮、平安農機村、平安農機合作社建設活動,創建3個省級平安農機示范鄉鎮,使全縣省級平安農機示范鄉鎮達到9個;創建3個省級平安農機合作社,省級平安農機合作社目前達到7個。四是認真落實惠農政策。為貫徹農業部《關于落實免收小型微型企業農機監理費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實減輕小微企業負擔,積極爭取財政專項資金6萬元,并將其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積極開展小微企業免收農機監理費工作,截止目前,共免費辦理小微企業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注冊登記25臺、駕駛員辦證13人、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檢驗119臺。五是培訓工作任務超額完成。采取“三夏”、“三秋”兩季循環下鄉,現場培訓為復訓的主要形式,通過現場指導和發放技術宣傳單、設立咨詢服務點的方式,開展免費服務。全年培訓新訓學員3期,送教下鄉7次,完成目標任務的110%,共新訓農機駕駛員220人,其中拖拉機駕駛員94人,聯合收割機駕駛員96人;復訓技術人員280人,培訓合格率達到98%。“三秋”期間舉辦玉米收獲機械演示會2場,受教人員1600人次,發放各種農機技術資料20xx余份。全年共培訓各類農機人員2200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20%。
總之,過去一年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但也存在有一定的問題,如農機補貼尚不能實行普惠制,不能滿足農民要什么、補什么、應補盡補的要求;農機執法環境不寬松使農機安全生產得不到保障;受農機管理體制制約不便于工作開展,由于鄉鎮政府沒有相對獨立的鄉鎮農機管理服務機構,基層工作開展難度較大;農機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下部我局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使全縣農機化工作更上一層樓。
二、年農機工作計劃
到、年底,農機總動力達到83.5萬千瓦,玉米機收率達50%以上,玉米機播率達80%以上,全縣主要糧食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以上,使我縣的農機化工作繼續保持全市前列。
一是積極爭取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并切實抓好落實。計劃爭取農機購置補貼資金800萬元,重點對小麥收獲機械、大中型動力機械、玉米收獲機械、秸稈還田機械、小麥、玉米免耕播種機械、深松機械和高科技植保機械進行補貼。同時進一步完善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的辦法和程序,強化監管措施,確保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的落實。
二是努力提高秋糧機械化水平。堅持把加快推進玉米機械化作為主攻方向,全力推進玉米機械化進程,全面提升秋糧機械化水平。通過加大宣傳引導、爭取地方資金、實施補貼傾斜等措施,計劃推廣玉米播種機300臺,使玉米機播率達到80%以上;計劃推廣玉米聯合收獲機50臺,力爭年全縣玉米機收率達到50%以上。
三是大力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依托項目實施,計劃每年新增保護性耕作機具300臺,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16萬畝。
四是積極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組織。主動引導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訂單作業、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轉等作業服務,全力推進土地規模化作業和生產集約化經營,使農機合作社的發展能力、服務水平得到明顯提升。計劃到、年新增4個縣級以上農機專業合作社。
五是打造農機化示范區亮點建設。繼續爭取濮陽市玉米機械化生產對比試驗項目,依托項目建設,在鞏固高堡鄉才古莊農機化示范區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功能,擴大規模,建成具有示范指導意義的玉米全程機械化技術推廣示范區。充分發揮其示范輻射和龍頭帶動作用,使農機示范區成為融農機示范、技術推廣、技術培訓“三位一體”互動發展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