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范文大全 > 條據書信 > 辦法 > 云南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

云南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

發布時間:2020-01-29

云南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

  云南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該如何制定該如何實施?下文是云南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歡迎閱讀!

云南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完整版全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土地管理,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以下簡稱《土地管理法》)和我省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云南省區域內的一切土地,任何單位和個人使用土地都應當執行《土地管理法》和本辦法。

  第三條 土地是國家的寶貴資源,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各級人民政府應采取行政、經濟和法律的綜合手段,依法統一管理和使用土地,保護耕地,維護排灌工程設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治水土流失,制止荒廢、破壞耕地的行為。嚴禁亂占耕地和濫用土地。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置土地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土地的統一管理工作。

  縣人民政府委派土地管理員負責區(鎮)的土地管理工作,并協助鄉(鎮)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

  (一)宣傳、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土地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

  (二)主管本區域內土地的調查、登記、統計和發證等工作;

  (三)負責審查、上報、批準本區域內土地的征用、劃撥工作;

  (四)組織有關部門編制本區域內的土地開發、利用總體規劃;

  (五)對本區域內的土地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做好協調工作;

  (六)制止亂占耕地和濫用土地,會同有關部門查處違法占地案件,調處、解決土地糾紛;

  (七)統一征收土地管理的各項費用,并對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八)參加城鄉建設項目的選址,初步設計的會審,并參加竣工后的工程驗收;

  (九)辦理獎懲事宜。

  第二章 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

  第六條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于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于集體所有。

  第七條 全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第八條 集體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由村農業生產合作社等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屬于鄉(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可以屬于鄉(鎮)農民集體所有。

  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已經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可以屬于各該農業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

  第九條 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登記造冊,核發《土地所有證》,確認其所有權。

  全民、集體所有制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登記造冊,核發《土地使用證》,確認其使用權。

  依法改變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必須到土地管理部門辦理權屬變更登記手續,更換證書。

  第十條 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全民、集體所有土地(包括村民使用的自留山、自留地、承包地、宅基地等,下同)不準買賣、出租或者以其它形式非法轉讓。

  村民使用的集體所有土地以及單位、個人使用的國有土地,只能按照規定的用途使用,不得隨意變動。

  第十一條 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的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按下列程序處理:

  (一)爭議雙方在同一鄉(鎮)的,由所在鄉(鎮)人民政府處理;

  (二)爭議雙方不屬同一鄉(鎮),而又在同一縣(市)的,由所在縣(市)土地管理部門處理;

  (三)爭議雙方不屬同一縣(市),而又在同一地、州、市的,由有關縣(市)土地管理部門協商處理,協商不成的,報請地、州、市土地管理部門處理;

  (四)爭議雙方不屬同一地、州、市的,由有關地、州、市土地管理部門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請省土地管理部門處理。

  爭議雙方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或者土地管理部門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以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現狀,不得破壞土地上的附著物。

  第三章 土地的利用和保護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門應建立土地調查、統計制度,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符合國土規劃。城市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協調。在城市規劃區內,土地利用應當符合城市規劃。

  在江河、湖泊的安全規劃區內,土地利用應當符合江河、湖泊綜合開發利用規劃。

  各級農、林、牧、漁場和水利管理單位,應當根據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因地制宜地制訂本單位的土地利用規劃。

  第十三條 一切建設用地,都必須遵循經濟合理、珍惜耕地的原則,提高土地利用率。可利用荒山、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良田好地。

  風景游覽區、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內的土地,應當嚴加保護,一般不得征用。

  縣級人民政府對當地名、特、優農產品基地,城市郊區的蔬菜基地,應劃定為保護區,并報經州、市人民政府批準。對劃定的保護區,一般不得征用,非征不可的,土地管理部門必須落實新的基地。

  第十四條 用地單位經批準征用的耕地或者其他有收益的土地,滿一年未使用的,征收該地年產值四倍的荒蕪費。集體或個人承包經營的耕地,棄耕荒蕪一年的,征收該地年產值二倍的荒蕪費;棄耕荒蕪兩年的,征收該地年產值四倍的荒蕪費,并由生產合作社收回土地使用權。

  第十五條 縣級人民政府對所轄區域內的國有荒山、荒地負責統一管理和開發治理,對開發后用于農、林、牧、漁業生產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統一安排使用。

  第十六條 經批準在土地上采礦、取土、挖沙、燒磚瓦的,土地使用后,由用地單位或者個人負責復墾,恢復利用。

  第十七條 建設用地,必須按照國家環境保護和水土保護有關規定,防止環境污染和水土流失,造成環境污染或者水土流失的,應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處理。

  建設用地,需要砍伐林木的,按照《森林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辦理。

  第十八條 建墳或者建公墓的,應當利用荒山荒地,不得破壞林木。禁止占用耕地、林地建墳。

  第十九條 城市、村(鎮)建設用地規劃,應與改造舊城、舊村(鎮)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原有的宅基地和空閑地。村(鎮)建設沒有規劃的,一律不準占用耕地。

  第二十條 按照《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條規定收回土地使用權的國有土地,應按規定的審批權限,有償劃撥給符合用地條件的單位使用,或者暫借給農民耕種,但不準在土地上建永久性建筑物和種植多年生作物,國家建設需要時,無條件收回。

  第四章 國家建設用地

  第二十一條 國家進行經濟、文化、國防建設以及興辦社會公共事業,需要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或者使用國有土地的,必須是經過批準列入國家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的正式建設項目或者國家準許建設的項目,建設單位方可申請用地。

  國家建設征用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統一負責辦理征地手續。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直接向生產合作社協商征地、購地、租地或采取其他形式占地。

  經批準的用地,建設單位不得擅自改變用途或轉讓,非改變不可的,必須重新辦理報批手續。未經批準的用地,不得擅自占地建設。

  國家建設征用土地,被征地單位應服從國家需要,不得阻撓。

  第二十二條 征用土地的程序:

  (一)申請選址。建設用地單位必須持有國務院主管部門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門批準的計劃任務書或者其他批準文件,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用地申請,經審查批準后,方可進行選址。在城市規劃范圍內,由土地管理部門會同城市規劃部門組織選址

  ,建設地址經選定后即可初勘,進行初步設計。

  (二)核定用地面積,簽訂協議。建設地址選定后,建設單位應持經批準的設計任務書、初步設計的批文(包括總平面圖、地形圖)以及水資源、三廢治理等資料,交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核定用地面積。經審定后,由土地管理部門主持用地、被征地單位按規定簽訂補償

  、拆遷、安置的協議,并由用地單位填寫《用地報告書》。

  (三)劃撥土地。征地報告經批準后,根據批文和建設進度,由建設項目所在地的土地管理部門一次或分期劃撥土地,并督促被征地單位按時移交土地。土地移交后,用地單位應及時到當地土地管理部門辦理《土地使用證》。

  第二十三條 征用土地的審批權限:

  (一)征用耕地三畝以下(菜地一畝以下),其他土地十畝以下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并報州、市人民政府備案。縣級人民政府每次批準的耕地和其他土地的總數不得超過十畝。

  (二)征用耕地五畝以下(菜地二畝以下),其他土地二十畝以下的,由州、市人民政府批準,并報省人民政府備案。州、市人民政府每次批準征用的耕地和其他土地的總數不得超過二十畝。

  (三)征用耕地五畝以上,一千畝以下,其他土地二十畝以上,二千畝以下的,由省人民政府批準。省人民政府每次批準征用的耕地和其他土地的總數不得超過二千畝。

  (四)征用耕地一千畝以上,其他土地二千畝以上的,按照《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報國務院批準。

  第二十四條 一個建設項目所需土地,應根據總體設計一次報批,不得化整為零。分期建設的工程可以分期征地。修建鐵路、公路干線所需土地,可以縣境為段,分段報批和辦理征地手續。嚴禁早征遲用、少征多用、征而不用。

  搶險、救災或緊急軍事需要等特殊情況急需用地時,屬于臨時用地的,可以先使用,并及時報告縣級人民政府;屬于永久性用地的,經縣級人民政府同意后,可以先使用,并按規定的審批權限,補辦征地手續。

  第二十五條 征用土地的各項補償費的標準:

  (一)征用菜地、水田,按該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下同)的六倍補償;經濟作物地、園地、魚塘、藕塘、葦塘按五倍補償;雷響田、旱地、經濟林地按四倍補償;輪歇地、竹林地、草場、牧場按三倍補償;

  (二)征用耕種三年以上的開墾荒地,按旱地補償標準補償,征用耕種三年以下的開墾荒地,按上年產值的三倍補償;

  (三)被征用土地上有青苗的,一般不得鏟除。需要鏟除時,隨同建設用地報告辦理審批手續,經批準鏟除的不論是否在成熟期,均按當季一茬實際產值補償。不鏟除的,不得支付青苗補償費;

  (四)被征用土地上的房屋,需要拆遷的,一般由用地單位建還同等數量、標準的房屋;也可由原房主利用拆除房屋的舊料自行遷建,用地單位付給一定的補償費。補償費(包括人工、補充材料等費用)應根據當地工料價格、房屋種類等情況具體議定;

  (五)被征用土地上的墳墓、零星樹木(包括果樹),予以拆遷和砍伐,其補償費標準由州、市人民政府規定;

  (六)國家建設劃撥成片國有林地和征用集體林地的補償標準按《森林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辦理;

  (七)國家建設劃撥國營農、林、牧、漁場土地的補償標準,按本條第一至第四項的規定辦理;

  (八)國家興建大、中型水利、水電等工程,需要征用土地的,其補償費標準和移民安置,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九)征用集體的打谷場、曬場等生產用地,原來是水田的,按水田補償標準補償;原來是旱地的,按旱地補償標準補償。打谷場、曬場的工本費,折價補償。

  征用無收益的土地,不予補償。

  耕地的年產值,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根據統計年報數據,算出征地前三年該耕地的平均年產量(包括各類作物主、副產品產量)或者分區域定出年產量,乘以當年國家的比例價和收購價(沒有比例價和收購價的農產品按當年當地的集市貿易價格)計算。

  第二十六條 征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標準:

  (一)被征地生產合作社人均耕地(包括自留地,下同)在一畝以上,蔬菜生產合作社人均菜地在五分以上的,需要安置的每個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為被征耕地每畝年產值的二倍;

  (二)被征地生產合作社人均耕地在一畝以下,蔬菜生產合作社人均菜地在五分以下,需要安置的每個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為被征耕地每畝年產值的三倍。但是,每畝耕地、菜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其年產值的十倍;

  (三)征用園地、魚塘、藕塘的安置補助費,為該地、塘每畝年產值的五倍;

  (四)國家建設劃撥國有農、林、牧、漁場土地的安置補助費,為該地每畝年產值的三倍。

  征用集體的宅基地、林地、新開墾的荒地及其他單位、個人使用的國有土地不付安置補助費。

  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不包括開始協商征地方案后遷入的戶口),按照被征用耕地數除以征地前人均耕地數計算。

  第二十七條 依照本辦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保持群眾原有生活水平或者土地已被征完、基本征完的,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可適當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被征用土地年產值的二十倍。

  第二十八條 各項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除被征土地上屬于個人的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付給本人外,由被征地單位用于發展生產和安排因土地被征用而造成的多余勞動力的就業和不能就業人員的生活補助,其使用情況應當逐級匯總上報土地管理部門,不得移作他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

  得占用。

  第二十九條 凡是征用城市近郊區的菜地,均應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由州、市、縣人民政府統一管理,專款專用。昆明市官渡、西山區每畝繳納一萬元;昆明市其余各縣、東川市、開遠市和州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每畝繳納七千元;其他縣(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每畝繳

  納五千元。

  占用耕地,從事非農業建設的,應當繳納土地使用費、使用稅和耕地墾復基金。

  第三十條 對因征地而造成多余勞動力的安排辦法:

  (一)征地后,被征地生產合作社人均耕地在五分以上,蔬菜社人均菜地三分以上的,多余勞動力由被征地生產合作社自行安排;社員承包的土地被征用后,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調整。

  (二)征地后,生產合作社人均耕地五分以下,蔬菜社人均菜地三分以下的,多余勞動力通過發展農副業生產和舉辦鄉(鎮)村企業等途徑加以安置;安置不完的,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會同勞動人事部門,組織用地單位及有關單位將符合條件的人員安置到用地單位或者其他全

  民、集體所有制單位,并將相應的安置補助費轉撥到接收勞動力的單位。

  (三)被征地生產合作社土地已被征完的,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原有的農業戶口可以轉為非農業戶口,其勞動力由當地勞動人事部門分別安排到用地單位,或者安排到全民、集體所有制單位就業。原屬集體所有的財產和所得的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由縣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鄉(鎮)社處理

  ,用于被征地生產合作社群眾發展生產和安置勞動力及不能就業人員的生活補助,不得私分或挪用。

  (四)被安排到用地單位及其他全民、集體所有制單位就業的,其工資待遇按國家現行規定辦理。

  (五)在城市近郊區,根據已批準的規劃,近期內土地將被征完的生產合作社,參照本條第(三)、(四)項的辦法,按照逐步征地數量和人口結構的比例辦理農轉非,安置勞動力。

  第三十一條 工程施工臨時用地,應盡量在征用的土地范圍內安排。確實需要另行增加臨時用地的,由建設單位持設計部門提出的臨時用地總平面圖,隨同建設用地報告一并辦理報批手續,其使用期限不得超過工程建設的期限。

  臨時用地的補償,屬耕地的按該地占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逐年給予補償;非耕地的,不予補償。在臨時用地上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使用期滿后,用地單位應當及時歸還給土地所有者,屬耕地的,還應當恢復生產條件。

  第三十二條 凡經批準征用集體耕地的,應如實調減被征地面積實際負擔的農業稅。征用土地時,未收獲當年大春作物的,當年調減;已收獲了當年大春作物的下年調減。對征用土地比較集中,農民口糧達不到征地前三年平均水平的生產合作社剩余農田的農業稅折征代金。口糧不足部

  份,由農村回銷糧中實行定銷解決。上述調減的農業稅,屬那級的工程,由那級調減,并在年終逐級匯總上報。

  第三十三條 城市集體所有制單位建設用地,視同國家建設征用土地,按照本辦法的規定辦理。

  全民所有制企業或城市集體所有制企業與農村經濟組織共同投資舉辦的聯營企業,需要使用農村集體所有制土地的,其建設項目必須按基本建設管理權限報經批準,并按本辦法規定的審批權限辦理用地手續。經批準使用的土地,可以按國家建設征用土地的規定實行征用,也可以由農業

  集體經濟組織按照協議將土地的使用權作為聯營條件。

  第三十四條 土地管理部門根據不同的土地類別,按面積向使用土地的單位一次性征收土地管理費。

  第三十五條 農民進城經商、從事服務性行業等,需要使用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時,須持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的證明和縣級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批準文件,向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按本辦法申請辦理征地手續。經批準征用的土地,所有權屬國家。

  第三十六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設用地,按《土地管理法》和本辦法辦理征地手續。

  第三十七條 過去征地中的歷史遺留問題,仍按當時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五章 鄉(鎮)村建設用地

  第三十八條 對農村非農業建設用地和個人建房用地,一律實行申請、審查、批準、登記、發證制度,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分別發給《集體土地使用證》和《宅基地使用證》。

  第三十九條 鄉(鎮)村建設應當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節約用地、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制定規劃。

  第四十條 農村居民建住宅,應當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空閑地。使用耕地的,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后,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批準;使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內空閑地或其他非耕地的由鄉級人民政府批準,報縣土地管理部門備案。

  第四十一條 農村居民建住宅用地標準:

  (一)城市近郊區人均占地不得超過十八平方米,每戶最多不得超過八十平方米;

  (二)壩區人均占地不得超過二十平方米,每戶最多不得超過一百平方米;

  (三)山區、半山區農村居民建住宅用的標準,由州、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報省人民政府批準。

  原宅基地已達到標準的,不得再申請宅基地,出賣、出租住房者不準再申請宅基地。

  居民遷居拆除房屋后騰出的宅基地,必須限期退還生產合作社,不準私自轉讓。

  經批準使用的宅基地,兩年不使用的,由原批準部門收回,并注銷《宅基地使用證》。

  第四十二條 回鄉落戶的離、退休干部、職工因建房需要宅基地的,按本辦法的規定執行。

  回鄉定居的華僑、中國臺灣和港澳同胞的建房用地,參照本辦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適當放寬。

  以上兩款建房占用耕地的,均按國家建設征用土地的補償標準補償。

  第四十三條 改造舊村、建設新村騰出多余宅基地用于農業生產的,免征農業稅五年。

  第四十四條 鄉鎮企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的計劃任務書或者其他批準文件,向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按照本辦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辦理,其補償標準和安置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鄉鎮企業建設用地,必須按照不同行業和經營規模嚴格控制。不得把生產、營業用地用于擴大宅基地。

  第四十五條 鄉(鎮)村非農業建設用地,國家不調減農業稅。被用地單位的農業稅由鄉(鎮)自行解決。

  第四十六條 國營農、林、牧、漁場、水利管理單位利用本單位的土地從事非農業建設的(包括職工建房用地),按照本辦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四十七條 鄉(鎮)村建設用地,應當征收土地管理費。

  興建學校、敬老院以及烈屬、殘廢軍人建房用地的,免征土地管理費。

  第六章 獎 懲

  第四十八條 對貫徹執行《土地管理法》和本辦法,在保護和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進行有關的科學研究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四十九條 對敢于抵制、制止、揭發、檢舉違法占地行為,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五十條 全民所有制單位、城市集體所有制單位、鄉(鎮)村企業、農村居民、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含國家工作人員)未經批準或者采取欺騙手段騙取批準以及超過批準的用地數量非法占用土地的,責令其退還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

  和其他設施,并區別情況對單位主管人員、直接責任者給予罰款或行政處分:

  (一)全民、集體所有制單位,非法占用土地的,每畝處一萬至二萬元罰款;

  (二)鄉鎮企業,非法占用土地的,每畝處八千至一萬五千元罰款;

  (三)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含國家工作人員)非法占用土地的,每畝處一千至五千元罰款;

  (四)農村居民非法占用土地的,每畝處五百至一千元罰款;

  (五)對非法占地單位的主管人員和利用職權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國家工作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一條 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除沒收非法所得,限期拆除或者沒收非法占用土地上的建筑物和其他設施外,對當事人和有關責任人依照本辦法第五十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的土地,原屬集體所有的,收歸國家所有;原屬國家所有的,由土地管理部門收回原用地單位的使用權,注銷其《土地使用證》。

  第五十二條 無權批準征用、使用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非法批準占用土地或者超越批準權限非法批準占用土地的,批準文件無效,對非法批準占用土地的單位管理人員或者個人處以一百至五百元的罰款,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單位負責人越權批地,土地管理部門知情不報、不抵制的,對有關責任人員,依照前款規定給予處罰。

  第五十三條 對非法占用被征地單位的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單位,土地管理部門應責令其限期退賠,并處占有款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的罰款,對主管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個人非法占有的,以貪污論處。

  第五十四條 涂改或者銷毀土地管理證書、資料、圖件的單位和個人,由土地管理部門注銷其《土地使用證》,并處以罰款。單位處三百至五百元罰款;個人處五十至二百元罰款。

  第五十五條 建設單位臨時使用土地,期滿不歸還的,由土地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歸還,收回土地使用權,并處以罰款。屬耕地的每畝處以年產值二至五倍的罰款;屬非耕地的,處三百至五百元的罰款。

  第五十六條 在國有土地、集體所有的土地上取土取沙或者超越批準的范圍取土取沙,致使土地遭到破壞的,由土地管理部門責令其限期治理,屬耕地的,恢復生產條件,并處以罰款。耕地每畝罰款額為被破壞前年產值的二至五倍;非耕地每畝罰款三百至五百元。

  第五十七條 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和本辦法的單位或者個人需要處以罰款的,由縣級以上土地管理部門決定。被罰款的當事人收到土地管理部門罰款通知后,應在規定期限內到指定地點交納罰金。

  企業、事業單位和行政機關繳納的罰金,應從企業基金、利潤留成、獎金、經費包干結余中支出,不得攤入生產成本和基本建設投資中,也不得從事業費、行政經費中支出,各級銀行部門應予監督。

  土地管理部門收到罰金后,應當開具收據。

  罰金全部上繳地方財政。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對土地管理部門作出的罰款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罰款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土地管理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九條 國家工作人員,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弄虛作假、玩忽職守、行賄、受賄、敲詐勒索,情節輕微的,除沒收非法所得外,由其所在單位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條 在變更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和解決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爭議的過程中,貪污、盜竊國家和集體的財產或者煽動群眾鬧事、阻撓國家建設,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予以處罰,并沒收其非法所得;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

  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六十一條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使用土地的管理辦法,按國務院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十二條 本辦法所稱征地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附著物補償費、青苗補償費、拆遷費。

  第六十三條 本辦法所稱以上,含本數在內;所稱以下,不含本數。

  第六十四條 土地管理費、墾復基金、使用稅、使用費的征收、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六十五條 土地管理的一切證書、資料、圖件,均系規范性文件,統一由省土地管理部門印制。

  第六十六條 本辦法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負責解釋。

  第六十七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2年6月16日省五屆人大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的《云南省貫徹執行國務院<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同時廢止。

土地管理利用率

  土地利用率指已利用的土地面積與土地總面積之比,一般用百分數表示。是反映土地利用程度的數量指標。

  土地利用率的高低取決于多種因素。主要有:①土地的自然條件。包括地勢的高低,土壤的肥瘠,降水的多少,氣溫的高低,以及動物、植物、礦產的分布情況等。②經濟條件與利用技術水平。土地利用受經濟因素的影響很大,這又和技術水平有密切關系。土地的利用程度可因技術條件改變。技術進步可以使土地利用率提高。目前,有許多土地人類尚不能利用,例如高山、沙漠、峭壁、陡坡、未經風化的巖石、積雪深厚的冰川等。③生產關系與社會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經營制度,地租制等。

  衡量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指標有:①農業土地利用率。指一個地區或農業生產單位用于農業生產(包括農、林、牧、副、漁業)的土地占土地總面積的比例,是衡量一個地區或農業生產單位農業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標;②非農業土地利用率。指一個地區或農業生產單位非農業用地(包括城鎮居民點、工礦、交通、旅游、軍事等的占地)占土地總面積的比例,是反映非農業用地占用土地狀況的指標;③墾殖指數。指已開墾利用的耕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比例,是衡量一個地區或農業生產單位耕地開發利用程度的指標;④復種指數。指一個地區或農業生產單位一年內農作物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的百分比,表明耕地在一年內被重復利用程度的指標。在土地開發利用過程中,必須在不造成水土流失和破壞生態環境的原則下,將一切可以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因地制宜地加以充分合理的開發利用,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云南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 相關內容:
  • 安徽省土地管理最新辦法

    《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已經20xx年9月22日安徽省第九屆人民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xx年12月1日起施行。...

  • 福建省實施土地管理辦法

    土地管理是國家為維護土地制度,調整土地關系,合理組織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經濟、法律和技術的綜合措施。福建是如何有效進行土地管理的?下文是福建省實施土地管理辦法完整版,歡迎閱讀!福建省實施土地管理辦法最新版第一章總則第一條...

  • 山西省土地管理辦法

    土地管理也是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法律和運用法定職權,對社會組織、單位和個人占有、使用、利用土地的過程或者行為所進行的組織和管理活動。...

  • 廣西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

    目前,我國土地利用與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及負面作用。研究借鑒國外土地利用與土地管理的經驗,對于促進我國城郊結合部土地利用與管理,推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 2019年安徽省土地管理法

    土地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不小心就會被別人利用國家土地違規。下文是小編收集的關于安徽省實施的管理辦法。20xx年安徽省土地管理法一、在原第二條后增加一條作為第三條:實行國有土地使用權有償使用制度。...

  • 陜西省實施土地管理法辦法

    土地管理也是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法律和運用法定職權,對社會組織、單位和個人占有、使用、利用土地的過程或者行為所進行的組織和管理活動。...

  • 6s管理實施辦法(通用19篇)

    第一章員工績效考核管理辦法一、目的:實施全員目標管理,保證公司總體目標的實現和任務的完成。公正地評價員工的工作表現和工作成績,加強員工工作過程的控制,鞭策和激勵員工。...

  • 5S管理實施制度(通用30篇)

    一、整理:將車間現場內需要和不需要的東西分類,丟棄或處理不需要的東西,管理需要的東西。目的:騰出空間,空間活用,防止誤用、誤送,塑造清爽的工作場所。內容:1、車間內廢品、邊角料當天產生當天處理,入庫或從現場清除。...

  • 6s管理實施辦法(精選25篇)

    我們的6s標語與眾不同的地方,除了美觀以外,最重要的是在于執行,此套6s是市面是最有執行力的標語,當您遇到下面的問題時,不如買一套回去,提醒自己和員工。...

  • 6s管理實施制度(精選25篇)

    現場整理凡是現場不需要的廢品、呆滯物件,廢置工裝、設備等都屬不要物。不要物應及時進行清理,清除出生產作業現場。必須按公司有關廢棄處理制度、流程處理廢置物,避免給公司帶來損失。...

  • 應收賬款管理制度實施辦法(精選29篇)

    1.目的為規范公司的應收賬款管理,進一步加大應收賬款回收力度,保持生產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平衡,提高流動資產的變現能力,提高應收賬款的周轉率,提高資金的使用效果,特制定本辦法。...

  • 學校班級管理實施方案最新版(精選30篇)

    畢業班是學校教學質量的窗口,是評價學校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的關鍵。多年來,我校在畢業班管理工作中,通過狠抓學生的思想工作,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通過狠抓教師的考核激勵,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狠抓畢...

  • 押金管理實施辦法范文(通用29篇)

    為了規范公司保證金、押金管理行為,防范非正常損失風險,特制定本管理制度。本制度適用于集團總部及各分支機構。1、范圍定義本管理制度所指的保證金、押金是指公司因為正常的生產經營需要而直接支付給合同對方的保證金或者押金,除非公司...

  • 集團設備管理實施辦法(通用30篇)

    第一章 辦公設備的配備及管理第三條 因工作需要,確需購買的辦公設備由當事人所在部門提出申請,報單位領導審批后再購買,所購辦公設備要經公司機關有關部門備案。...

  • 門禁管理實施辦法(精選25篇)

    一、總則:1、為了有效地管理門禁卡,杜絕由于門禁卡丟失等原因造安全隱患,特制訂本辦法。本辦法對門禁卡的辦理、使用、報失、補辦、注銷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闡述和規定。...

  • 辦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浮梁县| 安阳市| 平顶山市| 全南县| 乐业县| 河源市| 黑龙江省| 前郭尔| 西乌珠穆沁旗| 合川市| 泗水县| 台南市| 庄河市| 泰宁县| 四川省| 博客| 抚远县| 东莞市| 子长县| 平乡县| 三门峡市| 嵩明县| 称多县| 安多县| 绵阳市| 凯里市| 迭部县| 榕江县| 崇仁县| 金华市| 颍上县| 贵溪市| 盱眙县| 建平县| 廊坊市| 肥乡县| 大港区| 城步| 平舆县| 津南区| 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