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消防安全知識講座總結(精選5篇)
開展消防安全知識講座總結 篇1
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來參加鮑屯小學森林防火知識講座﹗一直以來,我們學校都把安全教育活動作為一項常規工作,“年年抓、月月抓、天天抓”, 學校時常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并與每位家長密切配合,希望各位家長按照相關要求,切實增強安全意識和監護人責任意識。切實承擔起學生安全教育的責任。要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觀念,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形成“人人講安全,事事講安全,時時講安全,一生才安全”的良好風尚,在學校中樹立起濃厚的安全氛圍和安全第一的意識,要經常對學生進行防火、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傳染病等知識教育。
今天,我重點說一下防火安全知識,翻閱眾多的火災案例,自救能力的缺乏是造成人員傷亡和嚴重經濟損失的重要原因,自救能力不僅僅包括家庭防火常識和火場逃生技能,家庭火災的撲滅也是自救能力最重要的一環,家庭起火,校園起火,往往具有燃燒猛烈,火勢蔓延迅速,煙霧彌漫快等特點,如果不及時撲滅,很容易造成人員傷亡,有時能使整棟樓或整個村莊遭受到火災危害,因此,了解和掌握一些滅火常識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了解火災造成人類死亡的直接原因,歸納起來有三條。
1、煙霧中毒窒息死亡,這是火災致死的首要原因,因為大火煙霧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吸入后立即與血紅蛋白結合成為碳氧血紅蛋白,當人體血液中含有10%的碳氧血紅蛋白時,就會發生中毒,嚴重時就會窒息死亡。
2、被火燒死
3、跳樓摔死,多數發生在高樓失火,又缺乏自救知識,被火逼得走投無路而跳樓摔死。
其次,遇到火災時怎么辦,火口脫險有以下五個要點:
1、沉著冷靜,根據火勢實情選擇最佳的自救方案,千萬不要慌亂。
2、防煙堵火:這是非常關鍵的,當火勢尚未蔓延到房間時,要緊閉門窗,堵塞孔隙,防止煙火竄入,若發現門、墻發熱,說明大火逼近,這時千萬不要開窗、開門,可以用浸濕的棉被等堵封,并不斷澆水,同時用折成多層的濕毛巾捂住嘴、鼻,一時找不到濕毛巾可用其他棉織物代替,這樣可以濾去煙霧中10%—40%一氧化碳,增加生存的機會。
3、設法脫離險境:利用各種地形,設施選擇各種比較安全的辦法下樓。首先是正常樓梯下樓,如果沒有起火,或火勢不大,可以裹上一件雨衣,或用水浸濕的毯子、棉被包裹全身后,快速從樓梯沖下去。如果樓梯脫險已不可能,可利用墻外排水管下滑功用繩子,順繩而下,二樓可將棉被、床墊墊等扔到窗外,然后跳在這些墊子上。跳時可先爬到窗外,雙手拉住窗臺,再跳,這樣可減少下落高度,還可保持頭朝上體位,減少損傷,特別是頭顱損傷。
4、顯示求救信號。發生火災,呼叫往往不易被發現,可以用竹竿撐起鮮艷衣物,不斷搖晃,紅色最好、黃色、白色也可以,或打手電,或不斷向窗外擲不易傷人的衣服等軟物品,或敲擊面盆、鍋、碗等。
5、不要因財物而貽誤逃生良機,一旦發生火災則應因火制宜,在可能情況下,顧及財物,但危急火勢下,切不可舍命救物。
當家庭火災發生時,我們該做些什么呢?
1、發現著火要大聲呼喊并迅速撥打火警電話“119”,一定要講清地名、門牌號等,然后派人在路口迎侯消防車。
2、撲滅火苗要就地取材,如用毛毯、棉被罩住火焰,然后將火撲滅。也可以用臉盆,水桶等將火撲滅,或利用樓層內的滅火器材及時撲滅火苗。
3、個別物品著火,要直接把著火物搬到窗外滅火。
4、油鍋起火,切不可用水撲救,因為油的比重比水輕,浮于水面之上仍能繼續燃燒,水往別處流動,會把火勢蔓延;也不可用手端油鍋,以防止熱油爆濺,灼燒傷人和擴大火勢,直接蓋上鍋蓋滅火即可。
5、家用電器著火,要先切斷電源,然后用毛毯、棉被覆蓋滅火,如仍未熄滅,再用水澆。電視機著火用毛毯、棉被滅火時,人要站在側面,防止顯像管暴裂傷人。(切記要用濕毛巾或戴濕棉手套等,以免燙傷)
6、煤氣、液化氣灶著火,要先關閉閥門,用圍裙、衣物、棉被等浸水后捂蓋,往上澆水撲滅。著火處附近的可燃物及液化氣鋼瓶等要及時疏散到安全地方。 同學們,發生火災時,千萬不要驚慌,要視火勢情況及時利用身邊的棉被衣服,滅火器等迅速滅火,如火勢蔓延增大,要及時報警、求救,并迅速用濕毛巾捂嘴,迅速彎腰或爬出火場,在有人被困的情況下要首先救人,救人時,要先
重點搶救老人、兒童和受火勢威脅最大的人。發生火災時,如山火、森林大火等,學生不參與,也不提倡學生直接參與,但是這并不是視而不見,你可以通過間接方式去實施救火,如報警,找人救等。
同學們,你們是國家的棟梁,是21世紀的主人,愿同學們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機智勇敢地處置遇到的各種異常情況或危險。“安全就是幸福,生命就是財富”,擁有生命,才會擁有幸福,讓我們珍愛生命,用全身心的愛,去擁抱美好的明天。
開展消防安全知識講座總結 篇2
只有加強管理,做到責任到人,才能真正做到防微杜漸。這是我們多年來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另一條重要經驗。明崗明責,檢查評比,是強化管理力求實效的重要舉措。具體說來,我們在以下七個方面加強了規范管理:
1、確定重點防火部位,明確重點防火部位負責人。我們根據辦公環境、崗位變動、學校規劃等具體情況及時調整了重點部位防火責任人。
2、經常性地檢查各項用電設施,防止設施老化。
3、加強對實驗藥品的管理,尤其是對易燃易爆藥品加強管理,保證了無一例隱患存在。
4、加強對資料、遠教育室的管理,不定期檢查安全情況。這兩處是事故易發地,我們對有關人員加強消防安全教育的.同時加大檢查力度。
5、加強對消防器具的管理和保養。我們并不因為這些器具平時閑置無用就放棄管理,而是注重保養保證隨時可以應急使用。
6、對在消防安全中制造隱患、瀆職犯錯的同志,我們一方面加強教育,一方面執行相應懲處。
7、面向全體師生開展一次消防逃生演練活動,通過具體地逃生演習加深全體師生對消防安全知識至關重要的認識性。
開展消防安全知識講座總結 篇3
為深入宣傳貫徹《全民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綱要》,廣泛普及消防常識,徹底消除火災隱患,全面提高防控能力,結合火災隱患整治行動,曹老集鎮--小學積極舉行“11·9”消防安全主題活動。
一是演一次習。結合我校實際,及時制訂消防日宣傳活動的實施方案,成立以高云校長為組長的工作小組,強化責任落實,確保此次活動落到實處。活動準備好后,學校利用大課間時間拉響火災警報,各年級學生迅速有秩序的按要求逃離教室,校長高云對此次演習進行點評并做出明確要求。
二是上一次課。學校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班隊課、電子屏等途徑宣傳全國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日的意義和影響,積極倡導各班級利用大課間時間開展以“走進消防,了解消防,人人參與消防”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校長高云為全體師生講解消防知識和滅火器使用方法,并且實際操作了一次滅火;學校要求班主任要推廣普及防火知識,提高防火意識,提升火災防控能力。
三是自檢一次。結合火災隱患整治行動,學校深入細致地開展了一次消防安全大檢查,發現隱患,馬上整改;進一步完善了學校安全工作體系,不斷加強學校安全防范意識和各項安全防范措施,進一步消除學校內部各種設施的安全隱患,確保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通過此次活動,讓廣大師生真正認識到“走進消防,了解消防,人人參與消防”工作的重要性,使師生的消防意識增強了,時刻牢記“消防安全、警鐘常鳴”。
開展消防安全知識講座總結 篇4
20--年11月9日是全國第--個“119”,緊緊圍繞“消除火災隱患、共建平安社區”主題,廣泛、深入開展“消除火災隱患、共建平安社區”消防宣傳系列活動,全面普及消防安全常識和火災自救逃生技能。
一是開展警營開放日活動
大隊在宣傳周期間邀請學校師生和學生家長到隊參觀學習,向大家傳授消防應急救援滅火搶險知識,強化師生、家長消防安全意識。
二是消防知識送入校園
活動周期間,走進校園、走進課堂,為學校師生講解消防安全知識,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同學們記住消防基本常識。
三是消防宣傳進企業
在彭州幾個消防安全重點單位開展消防演練及消防宣傳活動,通過發放消防宣傳資料,教授員工如何正確使用滅火器,如何開展消防自救互救,進一步提升員工消防安全意識。
四是消防志愿者助力宣傳周
彭州大隊窗口和轄區消防志愿者通過分發消防宣傳手冊、“零距離”講解的形式向市民宣傳消防知識,號召市民共同關注身邊消防安全環境,認知并消除身邊火災隱患,積極增強市民的消防安全意識、提高市民的災后自助自救能力,為穩定全市消防安全形勢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開展“119”消防宣傳周活動,有效提高了社會大眾的消防安全知識水平和消防安全意識,增強了他們對消防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同時加強了同轄區群眾的“警民親”關系,在社會樹立了消防的良好形象。
開展消防安全知識講座總結 篇5
該校現有學生1000余人,一所全日制寄宿制農村單設初中,建有消防安全應急教育體驗室。秉承今天校園的小小“明白人”就是明天的社會消防安全“明白人”的理念,全面構筑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消防安全宣傳教育體系。
落實消防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完善學校的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切實做好消防安全風險預防、管控、事故處理和風險化解等各項工作。做到消防安全教育與課堂教學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講評。
組織開展消防主體班會、消防“三字經”、消防情景劇、消防成語故事、消防安全示范課、消防體驗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組織寒暑假消防安全宣傳教育行動、消防繪畫作文大賽、消防安全知識網絡大賽等,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了解消防知識,接受消防安全教育。充分發揮課堂、多媒體、校園廣播、圖書資料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消防宣傳活動,多渠道、多層面、多角度地廣泛宣傳消防知識,真正使消防教育“走進學校”、“走進課堂”。消防建設得到加強,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引領、輻射作用明顯。
學校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目前,學校將一如既往認真開展創建活動,不斷改進消防安全工作,積極推進學校的`消防教育示范活動更上新的臺階,為切實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校園安全環境做出新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