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調查活動總結(精選3篇)
安全調查活動總結 篇1
積極響應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號召,我院緊跟學校團委步伐,組織成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志愿服務隊,深入南陽各地區宣傳食品安全知識,展開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知識認知的調查,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引起人民大眾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促進食品安全法深入人心。根據學校團委的要求,結合我院自身實際情況,此次我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主要進行以下活動:
活動一:農貿市場展調研,人流熙攘普常識
食品安全貫穿人民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尤其是對食方面有著很大影響。清晨,人們通常會早起到農貿市場購買新鮮蔬菜,現在是夏季,水果頗受市民喜愛。針對此,為擴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食品安全,我院社會實踐服務對深入南陽農貿市場,對前來買菜的顧客進行關于蔬菜水果類知識的調查及普及,為市民朋友提供選擇新鮮水果蔬菜的方法及如何辨別食品是否加入食品添加劑,并為其提供預防禽流感的具體有效措施。
活動二:走進民營同歡樂。和諧社區靠你我
走進社區,向社區群眾普及科普知識,是我們的必要行程。喚醒全民參與,共同關注食品安全問題,是盡快解決目前我國已出現和隱藏的食品安全問題的重大策略。社區是城市居民主要聚集點,對于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擴大宣傳力度和范圍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活動三:人民公園人氣多普及知識全民行作為南陽市的一大特色亮點區,南陽市人民公園一直是南陽人常去的娛樂休閑場所。公園內隨處可見乘閑納涼的人群,談天說地的老人,嬉戲歡笑的孩童。我院志愿者走進人民公園,向園內市民宣傳普及科普知識,解答他們關于食品安全問題的疑惑,給予他們合適的建議,向他們宣傳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相關法律法規,呼吁他們重視食品安全。
活動四:公交車上灑激情,青春共舞火熱心作為來往宣傳目的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公交車,本次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往來宣傳目的地途中,我院志愿者深悟公交車上的乘客也是重要的宣傳人群,在進行合理分工后,一部分志愿者向乘客宣講食品安全知識,普及食品安全相關系列科普知識,一部分志愿者在公交車上展開問卷調查,與乘客朋友們進行溝通交流,完成問卷調研。
活動五:活力四射綻深情,游園眾人齊稱贊白河風景美,兩岸的游園內,休息娛樂的人群很多。進入游園內,就可以看到弄孫為樂、安享晚年的老人家,還有同在園內賞景三口之家,情意綿綿的小情侶等等。志愿者走進人群聚集處,向園內群眾宣講食品安全的科普知識,與他們進行交流討論,詢問見多識廣的老人家的看法與建議,并耐心回答他們的疑惑不解之處。開展問卷調查,邀請他們進行調研,并根據調查結果為他們普及相關知識。走進小朋友,向他們的父母親人宣傳夏季照顧孩子的注意點,盡可能不要讓孩子經常吃冷飲,注意培養孩子養成飯前洗手飯后漱口的好習慣。
活動六:深入基層探實情,關注農村淳樸情
農村一直是得到較少宣傳的地方,鑒于此,我院特規劃組織志愿者深入基層宣傳,在加強城市宣傳力度的基礎上,增加農村群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志愿者走進潦河鎮,觀測潦河水,采集潦河水樣帶會實驗室進行檢測分析。深入潦河鎮閆莊,進行食品安全知識的宣講,分發宣傳單頁,答疑解惑,最后留影紀念。
在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中,志愿者們不僅加深了對南陽基層情況的了解,而且深入認識城鎮差距及城鎮化建設帶來的影響。志愿者吳亞培說:“我奉獻所以我快樂,我堅持所以我不屈,汗濕的酷熱擋不住我前行的步伐,干渴的喉嚨擋不住我解說的聲音,一次交流,一眼回眸,一陣圍觀,我喜歡所以我奉獻”,志愿者趙凱說:“汗流浹背仍抵不住我奔走相傳的腳步,邁出的每一步都是那么實在,那么令人難忘,這里的體驗,這里的感悟,每一刻都讓我陶醉”,志愿者陳賽賽說:“我喜歡這樣的實踐,用汗水去演繹生命,用交流去闡述生活,用行動去詮釋人生”。人生的真諦在于奉獻,“我奉獻所以我快樂”,生活的樂趣在于服務,“我服務所以我堅持”,經歷了風雨才有希望看到彩虹,只有親身經歷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我經歷了,所以我無悔”。感謝我院這群孩子們的辛苦努力,他們辛勞的汗水已變成晶瑩的寶石,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
安全調查活動總結 篇2
《新課程標準》對閱讀作了相應的要求。要求學生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為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調查時間:20xx年7—8月
(2)調查對象
采取隨即抽樣的方法,選取了甘肅省永昌縣的五所農村初中學校(新城子中學、紅山窯中學、焦家莊中學、東寨中學、六壩中學)的七至九年級的學生,每校分別抽取200名,共一千名同學作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768份。
(3)調查內容及方法
為了解我校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三個年級的學生進行了調查:
1、學生閱讀動機和興趣;
2、學生閱讀時間;
3、學生的閱讀種類;
4、學生的閱讀方式;
5、學生閱讀書籍的來源;
6、學生閱讀時間及做讀書筆記的情況;
7、閱讀中外名著及雜志報刊的情況;
8、學生閱讀數量。結果采用問卷調查法、數學統計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三、調查結果及其具體分析
本次調查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768份,問卷調查整理后得到如下結果:
1、閱讀興趣和動機
閱讀興趣:
a感興趣70%,
b一般24%
c不感興趣6%
閱讀動機:
a增長知識,開拓視野48%
b娛樂休閑8%
c提高寫作能力44%
從閱讀的興趣和閱讀的動機來看,大部分學生喜歡課外閱讀,也認識到課外閱讀能夠增長知識、開拓視野、提高寫作能力。
2、閱讀的時間
閱讀時間段:
a雙休日24%
b完成學習任務后49%
c隨時讀27%
閱讀時間長度:
a每周2小時內20%
b2-4小時56%
c4-6小時20%
從閱讀時間看,大多數學生能夠堅持每周閱讀,基本不讀的只占4%,這說明學生大部分能意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3、閱讀的種類
閱讀種類:
a作文選30%
b故事書8%
c影視娛樂10%
d中國古典名著15%
e童話寓言10%
f武俠小說3%
g雜志1%
h詩歌散文2%
i卡通類15%
j言情小說2%
k報刊類5%
l外國名著0%
從閱讀種類看,喜歡看作文選、卡通類口袋書、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的人數多,其次是影視娛樂,童話寓言和故事書的人數也有一定比例,但對雜志、報刊、外國文學名著,詩歌散文的涉獵幾乎為0。
4、閱讀的方式方法
閱讀方式:
a隨便翻翻8%
b應付式15%
c認真做筆記77%有無計劃性:
a有計劃30%
b無計劃70%
從閱讀方式和有無計劃地閱讀上來看,學生閱讀存在很大問題,如無計劃性、無目的性,沒有養成良好的作讀書筆記的意識和習慣,這些也將直接影響課外閱讀的質量。
5、閱讀數量
閱讀數量:(一學期閱讀量)
a10本以上0%
b5-10本0%
c1-4本75%
d0本25%
從閱讀數量上看,一學期讀5本以上的為0,還有25%的學生一學期未看一本書。這與《新課程標準》一學期閱讀要求相距甚遠。對《新課程標準》要求閱讀的文學書目調查中發現,閱讀5本以上的只占5%,閱讀5本以下的占75%,一本都沒看過的占25%。
6、閱讀書籍來源
閱讀書籍來源:
a自己買50%
b向別人借30%
c學校圖書室20%
從閱讀書籍的來源看,學生有自己購買書本的條件。
7、他人對課外閱讀的影響
他人對課外閱讀影響:
a父母40%
b老師38%c朋友20%
d親戚2%
從他人對課外閱讀影響看,教師的影響仍然很小,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的作用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四、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發現了一些共性的問題:
1、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較高,以增長知識,開拓視野為主要動機;
2、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少且閱讀量不足;
3、學生課外閱讀的種類單一,無選擇性;
4、自主地會做筆記的學生較少;
5、學生讀中國古典名著和卡通類娛樂雜志及影視作品的比例大,而對現代詩歌散文、小說和報刊類涉獵較少。
五、反思與建議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學生課外閱讀量如此貧乏,尤其文學名著閱讀量嚴重不足,對科技讀物也不重視。課外閱讀量的嚴重不足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自20xx年試行新教材以來,任課教師感觸最深的是學生知識面太窄,看的課外書太少,很多問題無法交流,語言感知能力較差。課堂內的一些問題因少于或沒有接觸過此類知識而無法議論,無法自行解決,這樣老師不得不越俎代庖,影響教學效果,學生的很多能力無法得到鍛煉。從調查中發現,現在的大多數學生都明白課外閱讀的重要性,部分學生也非常喜歡,而且大部分學生都有能力購買一些課外讀物,可為什么課外閱讀量還如此少,課外知識還如此貧乏?審視我們的教育環境,教育方法,本人覺得有如下原因:
1、教師不真正重視課外閱讀。教師比學生更清楚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在行動上并沒有真正重視起來,在升學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學校注重的是升學率,教師為了完成指標,讓學生扎進作業堆,只顧“眼前利益”,沒有對語言教學的策略進行深入思考,沒有在策略上取勝的意識。不會留些空余時間讓學生看課外書,更沒有心思指導學生看課本文來自小草范文網外書。調查中發現,“閱讀書源”來自自己購買的比例大,研究“課外閱讀教學”指導的潛力很大。“影響課外閱讀的原因”是教師不重視。調查中,老師沒有強行要求的占60%,很多學生在回答“為什么不看課外讀物”時說,老師不強行要求,也看不懂。
2、電視、音樂等視聽媒體的沖擊,這一代孩子基本在電視機、vcd前長大,他們更熱衷于那些圖像式、聲音式的東西,對文學的迷戀程度大大降低了。閱讀的啟蒙教育太晚了,看書并不是為了領略語言文字世界的精湛,而是圖消遣,尋開心。如今,家家戶戶都了有電視、vcd機。于是不少學生把課余時間都花在看電視、聽音樂。80%的學生把“休閑娛樂”當作閱讀目的,久而久之將會導致一代人的知識貧乏、思維貧乏、文學修養貧乏、這是十分可怕的。
面對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這些教育者又該如何呢?
首先,學校尤其語文教師要轉變觀念,變苦教、苦學為講究策略的巧教活學。新課程的推行,考試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側重于學生能力的考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全體語文教師應認真貫徹素質教育,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比如,減輕本文來自小草范文網作業量,調整出課時讓學生讀書。給出書目讓學生去讀,沒有書籍的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購買到2本。學校也應開放圖書室,為學生創造好的閱讀環境,培養閱讀氛圍。語文組還可以開展讀書筆記展評,讀書知識競賽,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其次,教師還應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認真落實《新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的要求,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幫助學生選擇優秀課外讀物,擠出課時指導讀書,開展讀書交流會,幫助學生理解和積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這樣學生就會自覺地閱讀。
第三,學校語文老師還要宣傳,讓家長也支持孩子的課外閱讀。為孩子創造好的環境,多給孩子買些課外書,多陪孩子一起學習、讀書。
安全調查活動總結 篇3
我校自接到教育局《關于進一步做好奉賢區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后,學校高度重視這一市政府實事工作,切實幫助家長解決無法按時接送孩子的難題,新學期伊始,學校認真組織,全面啟動課后愛心看護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學校領導首先認真學習和領會課后服務工作相關精神和實施意見的內涵,在校行政班子里取得共識的基礎上,學校及時召開全校教職工會議進行廣泛動員,細致地解說這一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取得全校老師的積極配合,經過意愿征詢,全校47位教師中,有30位教師積極支持此項工作參與看護學生工作。
2、集體研討,確定看護形式、人員
在取得全體老師理解、認同后,學校經班子會商議,確定看護的形式、時間安排和人員安排。
二、規范開展
(1)調查摸底
為了使看護工作落實到位,我們前期通過家長會、告家長書等渠道向家長宣傳上級有關放學后延時服務工作通知的精神并進行了調查摸底。教導處對家長下班晚、無法及時接學生放學的學生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做好統計。
(2)家長申請
家長和學生有意愿參加延時看管服務的,要由家長書面向學校申請,學校向有需求的家長和學生發放《延時看管服務申請書》。
(3)學校審核
根據家長的申請進行審核,學校認真做好本校學生需要延時看護服務對象的排摸,第一次排摸為101人,在家長遞交申請、進一步政策宣傳以及學校的審核后,確定需要延時看護服務的學生名單為83位,其中本地孩子14人,隨遷子女69人,隨遷子女占比83.13%。
(4)合理安排志愿教師
學校積極做好教職工層面對實施課后服務工作的組織動員,根據家長申請情況,結合學校實際師資力量,通過教師自愿申請,合理安排每日志愿教師的人數以及不同學科的教師,提高放學后延時服務的質量和效果。
(5)重新組班
教導處遵循安全、有序、和諧推進的原則,全面統籌、細致安排。將參加延時服務的學生根據年級相對集中組成規模不超過45人的“臨時班”,安排學校見習期教師、值日老師、門衛保安,全部跟進,確保看護活動安全、有序。
(6)無縫銜接
在前期問卷、摸底的情況之后,學校規范課后延時看護的管理,設計學校實施小學生校內課后延時服務跟進記錄表,如愛心看護教師值日記錄表與愛心看護學生點名表,實行簽到流程,確保這一活動規范、細致實施。志愿者教師負責接待家長到看護點接孩子,家長孩子互相確認后,才能離開校園。
三、具體實施
為確保放學后延時服務工作能夠扎實有效開展,成立放學后延時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校長全面負責,教導處負責方案制定和具體實施,各年級主任及班主任具體負責放學后延時服務工作。
根據上海市小學課程計劃,各年級學生放學時間不一的情況,學校視各年級具體情況,進行了分層分段看護。
1、年級看護,分層輔導(15:30——16:05)
每天下午15:15是放學時間,15:30——16:05學校對放學后尚未接走的孩子由科任老師進行愛心看護,其中有學校快樂330活動,有學科教師的學習輔導,解決各年級無法準時接走孩子的家長的后顧之憂。
(1)自主學習課程。組織學生自主完成課后作業;對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免費輔導幫助;
(2)興趣類活動。330期間組織學生參加越劇、武術、揚琴、鼓號隊、圍棋、書法、擊劍、攝像編輯、編程、跆拳道、自編操、足球、乒乓、steam模型、攝影等興趣活動。
2、見習教師參與,確保周一學生安全(周一15:10——17:00)
學校周一是教工大會或教研組活動,為了保證教師學習、教研時間,學校借力見習教師力量,邀請四位實習生(每天兩位),協同學校值日教師、保安進行愛心看護,也就是教師政治學習結束后輪到看護的值日教師馬上進入看護教師進行看護并做好記錄。看護期間組織學生開展形式靈活、內容豐富的活動,包括完成作業、自主閱讀、下棋、撕紙、自習等活動。
3、全員參與,盡心盡責(16:05——18:00)
16:05后,看護志愿者教師進桃李書齋或碧草書屋進行校內課后延時服務,要求教師認真做好學生進出登記、情況記錄等工作,直至把孩子安全交到家長手中,實現無縫銜接。
四、初步成效
學生放學后愛心看護實施半學期來,在全體教師的理解、支持下,校內延后服務正有條不紊、規范有序地開展。
1、健全制度
建立健全放學后延時看管服務工作相關制度,包括看護安全應急方案、校內課后服務安全檢查制度、校內課后服務交接制度、校內課后服務安全管理制度,確保放學后延時服務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2、豐實內容
我們把看護地點從原來的自然實驗室調整至碧草書屋和桃李書齋,讓學生在學校良好的讀書環境中多閱讀書籍,同時看護內容從原來的僅僅看護拓展到組織學生開展形式靈活、內容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在校園學習生活中享受幸福、健康成長。
3、加大宣傳
學校在4月2日接受了上海電視臺《法制新聞》臺的采訪與報道。愛心看護這項活動,增強了全校教師的凝聚力,體現了一所家門口好學校的責任和擔當,也引導家長參與到學校管理中,加強了家校協同辦學的力量。
五、困難和建議
自3月20日我校實施校內課后服務以來,也遇到一些困難。
(一)學生方面:
1、學生不固定
雖然經過調研有83位孩子成為了看護的對象,但是有的家長工作時間是三班倒的,輪到休息就有時間按時接孩子,有的家長有突發事情,本來不申請看護的也會參與看護,所以每天看護的孩子是不固定的,這就為教師的看護帶來困難,要不斷的和班主任溝通不來看護的原因,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和精神壓力。
2、學生肚子餓
部分學生家長來接確實很晚,有3-4個學生要到6:00左右,學生肚子餓,又沒有食物,對學生的健康也不利,期望政府有條件的話為這些學生提供一些食品。
(二)教師方面
1、無人跟進
教師在長達2個小時的看護時間里難免要上廁所,這時又沒有其他老師跟進,恰時如有家長來接孩子就會缺少與教師交接,造成孩子已經接走而教師不知的現象。
2、冬天太晚
看護是從3月20日開始,白天時間越來越長,所以現在到六時還感覺不到有多晚。一旦到冬天,6時已經天黑,教師回家路上不安全,建議也像機關單位一樣分夏令時和冬令時,冬天看護到5時半。
3、看護補貼
教師的看護雖然都是自愿,也沒有教師提出意見,但是學校領導還是看到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從績效總盤子里撥出一點作為獎勵,希望政府部門能對看護的教師在政策上有所體現,讓教師做得更踏實。
課后延延時服務急民所急,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思言小學將不斷探索實施小學課后延時愛心看護工作的長效機制,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