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黨思想匯報范文:永不褪色的偉大旗幟
入黨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小編為大家搜集了2篇“入黨思想匯報范文:永不褪色的偉大旗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入黨思想匯報范文一:永不褪色的偉大旗幟
尊敬的黨組織:
一個行者,要有目標,方能涉千里之遠,人生路途,亦復如是,人的理想,是指路的明燈,是精神的支柱,是力量的源泉。而作為一個政黨,作為一個承載著千千萬萬人的理想的,肩負著民族的歷史使命的政黨,需要一個目標,需要一個理想,需要一個宗旨,那就是一個政黨的綱領,一面黨的旗幟。
中國共產黨,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在那個民族和國家的命運面臨巨大考驗和抉擇的重大歷史時刻,應運而生。她,為國家的命運而生;她,為人民的未來而生。所以這就決定了,她的使命就是帶領中國人民,擺脫貧困和落后,實現獨立和自強。在她的領導下,我們贏得了八年抗戰的最終勝利,取得了解放戰爭的最終勝利,建立了真正讓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構想,讓中國再在短短三十年內,經濟,文化,政治方面有個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中國這個沉睡的巨龍睜開看雙眼,發出了震驚世界的高呼,讓中華民族真正屹立與世界民族之林。
共產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這是明確且毋庸置疑的。但是作為中國共產黨,在當今的歷史條件下,在當今的世界環境下,走在建設有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中國共產主義者,應該用什么樣的行動來在中國這樣一個舞臺上,實現自己的共產主義理想呢?
從問題的本質入手,中國堅持著社會主義制度,從制度本身來講,社會主義制度要先進與資本主義制度的。從歷史發展規律來講,當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后,由于其其自身不可調和之矛盾,即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最終必然走向滅亡,然后將由更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取代它,最終將實現共產主義。但是,馬克思曾將這樣描述一個新的社會形態的產生“一是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二是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這句話說明了社會發展,歷史進步的本質,即生產力不斷的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由更先進的生產關系來代替落后的生產關系,從這個結論來講,社會主義將會出現在發展到完全的資本主義制度中,并最終代替之,但是,現在在沒有真正經歷過資本主義的中國,社會主義出現在了沒有經歷社會化大生產,原始資本積累和生產力充分發展的中國,這又將給中國帶來什么樣的變化,這又給中國提出了什么樣的歷史要求呢?
大家都熟悉,當生產力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后,原有的生產關系會成為限制生產力的發展的桎桍,這時候,就要求有一種更先進的生產關系來替代原有的生產關系,以適應和促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而現在中國的現狀是,有著先進的生產關系,但是生產力的發展并沒有達到相應的水平,而這就要求了,中國在目前這個歷史發展階段,要堅持發展生產力,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無論是在非典肆虐的緊急關頭,還是在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光榮時刻,還有的平穩發展的時期,都在始終堅持著經濟的發展不放松。鄧曾經說過,黨的政策,一百年不變。我想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在現在這個歷史階段,在中國這個歷史舞臺上的選擇,是對中國共產黨對共產主義的詮釋,那就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實現科學的發展,一切為了最廣大的人民群眾。
而中國共產黨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所有人都感覺到,中國共產黨是一切為了人民的,她始終代表著最先進的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她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她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我想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的綱領,一面屬于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旗幟,一面引領著人民的偉大旗幟,一面永不褪色的偉大旗幟!!
此致
敬禮!
入黨思想匯報范文二:永不褪色的偉大旗幟
尊敬的黨組織:
最近新聞鋪天蓋地都是海地大地震的新聞,讓這個本來不知名的地方霎時成為全地球共同的焦點。當中國的八名遇難者出現在報紙上時,我不禁敬意油然而生-----原來在我們不知道的時刻不知道的地點,我們的同胞在為全世界人民的幸福努力,并最終為此獻出寶貴的生命。
中國全國哀痛,用隆重的國葬來祭奠他們,中國主要領導人輪番和親屬握手。他們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代表,是軍人,是中國為世界維和做出卓越貢獻的鐵一般的證據。他們中有為了拯救他人而死的,死前還抱著遇難者年紀最長的60歲軍人,保護著他,可最終兩位都犧牲了; 有的停止呼吸的前一秒心心念念的都是不能讓當地居民和戰友受傷害。
在看到他們的事跡時,感覺它們猶如匿名的英雄,中國人不需要他們的名字,只需要這份感動。相信會做出如此犧牲的它們,也不是念在留名。像我,至今無法記住他們的名字,但那些字里行間,那些無私的舉動卻是恒久不變的。
但對于他們的親人,他們是有名字的。里面有一位媽媽,她向自己的孩子許下一定會回去的諾言。也許只有三歲的孩子根本不了解母親去哪里了,在祭奠會上一直哭,哭得也不是他那英雄般得到全國敬仰的母親,而是那個會和自己玩游戲,對自己笑,慈愛地抱自己的母親再也不會回來了。他們中有三十多歲的家里的頂梁柱,家里有妻子孩子父母等著他們。讀到這些時,忽然感覺他們的身影形象終于真正的飽滿了。他們也是人,不僅有工作,奉獻的一面,還有溫情,對特定的人有著獨一無二重要性的一面。
他們無疑是偉大的。他們用自己平凡的,并不比任何人更適合獻身的身軀努力抵擋席卷人類的災難。他們的犧牲是必然的,中國即使不派他們去,也會有別的維和人員;又是偶然的,對他們的家庭,對身邊所有愛他們的人。斯人已去,是永遠的,活著的人卻要永遠緬懷著他們,痛苦著,無論是為他們而感動的路人,像我,還是曾經和未上升至英雄高度的他們相處生活過的人們。海地英雄的犧牲不僅僅是件光榮的事。
此致
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