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作風以凝心聚力
尊敬的黨支部:
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歷史證明,我們越是重視并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黨和國家的發展就越加生機勃勃;我們若是忽視或者用不恰當方式解決黨的作風建設問題,黨和人民就要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黨從誕生那一天起,就面臨著如何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時代課題。大革命失敗后,以毛為代表的中共領導人開始探索建立工農武裝割據政權,并在局部執政中加強黨風建設,留下了“蘇區干部好作風”的佳話。1937年5月,毛在《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斗爭》一文中明確提出“作風”的概念。經過延安整風運動,優良作風在黨的七大上被正式概括為“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和“批評與自我批評”。有了這種作風,保證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
新中國成立前后,黨的優良作風顯得更加重要。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用“兩個務必”告誡全黨,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新中國成立后,針對極少數干部出現的官liao主義、主觀主義、宗派主義作風問題,全黨開展了整風運動,隨后黨的八大把“必須不斷地發揚黨的工作中的群眾路線的傳統”寫進黨章。正是由于黨對優良作風高度珍視,全國人民才會在社會主義探索和建設中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不斷攻堅克難。
改革開放后,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改進黨的作風”,提出一手抓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一手抓端正黨風、堅決打擊腐bai現象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以江把黨的作風建設提高到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略高度,把“黨風是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寫進黨章總綱。黨的xx大后,強調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創先爭優活動,大興密切聯系群眾、求真務實、艱苦奮斗以及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xx大以來,領導集體,強調要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作出了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把我們黨作風建設中的一些原則性要求變成具體措施和行動,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衷心擁護。
形式主義、官liao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是違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是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也是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根源。
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堅決杜絕“四風”,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決維護黨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
形式主義是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視內容的形而上學觀點、方法和作風。形式主義熱衷于搞形式,講排場,走過場,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文山會海,華而不實,工作漂浮,不求實效,架空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無形之中也助長了浮躁之風;形式主義熱衷于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表面上轟轟烈烈,真抓實干,實際上弄虛作假,勞民傷財,嚴重侵犯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形式主義熱衷于作秀,表面上深入群眾,關心群眾,實際上只聯系領導,關心自己,標榜親民形象,撈取政治資本,最終失去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被廣大人民群眾拋棄。
官liao主義是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老爺思想和領導作風。官liao主義引發形式主義,形式主義助長官liao主義。官liao主義脫離實際,不深入基層,不了解實際,自以為是,自命不凡,違反客觀規律,胡亂決策,盲目蠻干,嚴重損害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官liao主義脫離群眾,高高在上,官氣十足,不相信群眾,不關心群眾疾苦,甚至為了地方或者自己利益,欺上瞞下,欺壓群眾,嚴重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官liao主義脫離組織,理想信念動搖,組織觀念淡薄,大搞個人主義,排斥和打擊不同意見,
任人唯親,破壞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助長各種不正之風與消極腐bai。
享樂主義是一種追求快感、及時行樂的庸俗哲學和行為取向,奢靡之風是享樂主義的具體體現。享樂主義者價值扭曲,思想空虛,精神懈怠,貪圖安逸,不思進取,嚴重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侵蝕黨群干群關系的基礎;享樂主義者濫用權,浪費公款,損公肥私,及時行樂,嚴重浪費公共資源;享樂主義者忘記黨的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優良傳統,比待遇,講排場,大搞特權,大興土木,大搞會議慶典,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享樂主義者忙于迎來送往,陷入聲色犬馬,腐化墮落,甚至為了滿足自己的腐朽生活,不惜以quan謀私,嚴重破壞黨和國家的形象,帶壞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
總之,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堅決杜絕“四風”,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決維護黨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當前,在一些黨員干部身上,形式主義、官liao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不同程度存在,如做工作重形式輕內容,靠文山會海去落實中央要求、工作部署;深居機關大院,高高在上,遠離實際,脫離群眾,不觸及和解決現實問題;干工作無精打采,搞享受樂此不疲,公款埋單,揮霍浪費,在推杯換盞間丟棄操守,于聲色犬馬中腐化墮落。凡此種種,中央明令禁止,群眾深惡痛絕,社會影響惡劣,嚴重損害黨的形象,絕不可容忍姑息。官liao主義位于“四風”之首,是禍國殃民的“毒王”。因此,必須把堅決根治官liao主義這種“政治頑癥”作為整治“四風”的重中之重。
我們黨歷來反對形式主義、官liao主義。延安整風時期,毛就形象地把官liao主義者比喻為泥塑的神像,說它是一聲不響,二目無光,三餐不食,四肢無力,五官不正,六親無靠,七竅不通,八面威風,久坐不動,十分無用;還尖銳地指出,形式主義是一種“幼稚的、低級的、庸俗的、不用腦筋的”東西,號召全黨“必須揭破它”,把這種“毛病切實改掉”。鄧指出:“官liao主義現象是我們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廣泛存在的一個大問題……已達到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他還認為,官liao主義除表現為命令主義外,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主要又表現為形式主義,“形式主義也是官liao主義”,并告誡全黨“要騰出時間來多辦實事,多做少說”。江x同志嚴肅強調:“形式主義作風和官liao主義作風、是我們黨的一大禍害。全黨上下、全國上下,必須狠剎形式主義、官liao主義。”胡針對黨內官liao主義的陋習指出:“這些不良風氣如不堅決剎住,勢必嚴重削弱黨員干部隊伍的戰斗力,勢必損害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最終妨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
把保持黨的純潔性與反對官liao主義等不正之風聯系起來,要求全黨堅持貫徹黨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和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堅決反對主觀主義、官liao主義、形式主義、以quan謀私、弄虛作假和個人專斷、追求奢華等不正之風。黨的xx大以來,黨中央制定加強作風建設的“八項規定”,自上而下向官liao主義等政治頑疾發起猛烈攻擊,干部群眾為之拍手稱快。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解決官liao主義等“四風”問題作為作風建設的主要任務,體現我們黨反對官liao主義的堅強決心。
官liao主義是生長在黨和國家肌體上的贅瘤,是毒素和禍害,如果任由官liao主義滋長、蔓延,終將導致黨和國家的覆亡。
官liao主義的要害就在于脫離群眾,脫離實際,做官當老爺。一些領導干部開展工作習慣于發號施令,僅僅依靠開會、打電話、發文件等簡單生硬的方式,不愿深入基層一線,不善于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不善于把握各類矛盾問題的特點規律,把握不好推進重點工作、解決難點問題的關鍵點、突破點和落腳點,各項工作難以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和突破。少數領導干部自我感覺高高在上,脫離干部群眾,“官老爺”思想嚴重,對干部群眾的合理訴求和饑寒飽暖無動于衷,甚至造成干群關系緊張,引發上訪事件。少數行政許可、執法部門、服務窗口、服務環節工作人員只收費、不服務或少服務,“吃、拿、卡、要”不給好處不辦事,不為群眾指引正確的辦事途徑,不一次性告知,讓群眾來回跑,“中梗阻”現象“屢治不止”。
官liao主義滋生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不正之風。一些干部精神萎靡不振,工作不在狀態,有的不想事、不謀事、不干事,沒有工作責任心和責任感,對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負責任。有的熱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浮在上面,
不愿意下基層;有的以檢查評比代替工作,熱衷于轟動效應,好大喜功,搞花架子,報喜不報憂,欺上瞞下,甚至弄虛作假。有的干部操守不佳,縱自己、貪享樂、圖安逸,熱衷于聲色玩樂。
對于官liao主義者來說,職位、權力是命根子;既要當老爺,又要講形式,還怕丟帽子,是其共同的心病。鏟除官liao主義要堅持多管齊下,要把權力關在制度這個籠子里,對權力運行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有效監督。
一是黨內監督,特別是領導班子內部的監督。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學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充分發揚黨內民主,使領導班子內部形成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良好風氣。領導干部如果不敢抓,不敢管,不敢碰硬,好人主義盛行,就很難把官liao主義肆虐的勢頭打下去。
二是群眾監督。對官liao主義這些歪風邪氣,群眾看得清、恨得深。黨員干部要虛心聽取群眾意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對涉及面廣、危害性大、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要一個一個地進行專門整治,抓緊解決那些不符合人民群眾意愿和要求的突出問題。
三是輿論監督。官liao主義者最怕公開曝光。要形成必要的聲勢,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各種媒體,大張旗鼓地宣傳堅持講真話、聽真話,堅持講實效、辦實事的好典型,形成正確的示范和導向;同時,對那些嚴重弄虛作假、追名逐利、做官當老爺的壞典型也要進行公開曝光。
“得民心者得天下”。一個政權,其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毛揮毫寫下“為人民服務”,鄧提出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的衡量標準,深刻道出人民群眾在共產黨人心中的位置。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面對黨的建設面臨的“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面對部分黨員政治立場的喪失和宗旨意識的淡薄,我們必須通過切實有效的教育,解決好黨員干部“我是誰”、“依靠誰”、“為了誰”的問題,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常以敬畏之心傾聽人民的呼聲,常以換位思考理解群眾的感受,端正每個黨員的群眾立場,增強每個黨員的群眾感情。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不論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全部使命和責任始終是為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奮斗。人民群眾的利益具有一致性,現階段表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實現“中國夢”。同時,人民群眾的利益又是具體的,多元經濟成分和多樣分配方式導致了紛繁復雜的利益需求。現階段,我們既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又要努力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民;既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又要更好地保障人民在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權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黨的xx大報告提出:“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打鐵還需自身硬,黨員干部唯有自覺做到為民務實清廉,才能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站在時代前列,率領億萬群眾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匯報人:
20xx-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