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黨思想匯報:愛國意識
入黨思想匯報:愛國意識
敬愛的黨組織:
季羨林先生有一作品叫《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他在其中鄭重強調:中國知識分子有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傳統,是世界上哪個國家也不能望其項背的。他還堅定地認為:廣大的老、中、青知識分子“愛國沒商量”。是的,雖然這種意識,同其衍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曾讓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知識分子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然而他們推動社會和歷史前進的功勛是卓越的!
正是因為季老骨子里的這股愛國意識,他從一個曾經對國民政府了解比對共產黨還要多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轉變為一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為中國社會科學作出卓著貢獻的中共黨員;也正因為理解骨子里這種愛國意識的重量,季先生才戲謔地禱祝造化下輩子不要把他播弄成知識分子。我們都知道,那只是玩笑罷了。
在解放戰爭時期,曾先后有大批國民政府著名將領,如鄧兆祥、馮玉祥、傅作義、高樹勛、蔣鼎文、閻錫山、衛立煌、張治中等等,在愛國心的驅使下,棄暗投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事業。他們為回報黨對他們愛國主義的信任和接納,在黨的重要崗位上發光發熱,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先鋒、乃至中堅力量。這些愛國人士無不受到當時黨的最高領導核心毛澤東同志的好評:比如,評馮玉祥“置身民主,功在國家”;評傅作義“應該獎你一枚天壇一樣大的獎章!”;評衛立煌“有愛國心的國民政府軍政人員”;評楊虎城“厚德載物,自強不息”;評張治中“你為和平奔走是有誠意的”,等等。
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的雄心壯志是以愛國為基礎的;而且,他大愛無疆,一句“我是愛南開的”看似輕描淡寫,實則飽含深情、一表心聲!終究,愛國主義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線。作為一名學子,作為一個新時代的知識分子,我捫心自問,慶幸骨子里是充滿愛的,我愛我的母校,愛我的祖國和同胞。我更要秉承母校教訓、發揚南開精神,找準方向、確立目標,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讓愛國意識在心靈深處生根!
匯報人:
入黨思想匯報:愛國意識
尊敬的黨支部:
顧炎武曾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大意是指天下大事的興盛、滅亡,每個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句話對于正處于年輕氣盛的青年人來說更是具有激勵的作用。因為正處于精力旺盛時期的年輕人常常對這個社會抱有最美好的向往,不能容忍這個社會有一點不和諧的地方,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社會,因此常常以建設祖國為己任,心懷天下,積極主動地關心國家時事大事,熱烈地討論交流著自己的看法。
誠然,這種做法本身并沒有不對。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愛國、愛黨、愛人民。愛國不僅是每一個國民都必須有的品質,更是每個國人的責任。但是,如何才是真正的愛國,這才是我們所必須思考的問題。
猶記得,去年我國因為釣魚山的問題和日本發生了沖突,國內不少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生,自發地組織上街游行,對于日本生產的東西進行打砸等破壞活動。這是愛國的表現嗎?
時至今日,相信不少人都會否定這種行為,但是當時參與這種活動的不是別人,正是一群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大學生們。這只能說明,他們愛國,但是卻不懂得如何愛國!
我們都知道,愛國并不是一句口號,更要表現在實際行動上。在面對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眾多自然災害時,聽從組織安排,不退后也不任意行動,這就是愛國;在奧運會、世博等等大型活動時,作為志愿者去服務他人,做一個文明的參觀者,這些也都是愛國;在平時的生活中,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向上,不做違法犯紀的事,這就是愛國
對于青年黨員來說,更需要思考這個問題,因為作為一名黨員,愛國更是黨員的基本職責。如何才是正確的愛國方式不僅僅是對于黨員自身建設有重要意義,更關系著國家的未來。黨員是國家各階層中的先進分子,自當主動為國家奉獻,嚴格要求自己,聽從組織安排;黨員是國家建設中的堅實力量,自當以建設祖國為己任,不做任何有損于國家利益的事情。而這些最基本的就是黨員要堅守自己的義務。 因此,愛國需要的不僅僅是滿腔熱情,更需要理性與感性的結合。
匯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