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guó rén jiē yuē kě shā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子與齊宣王談論關于選拔人才的問題,孟子認為國君選拔人才應該不論地位高低與關系的親疏,關鍵在于看重人的才能賢能程度。在對于免職與開除問題,應該征詢國人的意見,如果國人認為他確實可殺,就應該殺了他。
【出處】左右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后察之;見可殺焉,然后殺之。 《孟子·梁惠王下》
【解釋】全國人民都認為他該死。形容民憤極大。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該殺
【成語舉例】查汪逆收集黨徒,附敵叛國,訂立賣國密約,為虎作倀,固國人皆曰可殺。 毛澤東《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