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遠恐泥 | |||
拼音 | zhì yuǎn kǒng ní | 簡拼 | zykn |
近義詞 | 反義詞 |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構 | 偏正式 |
成語解釋 | 致遠:到達遠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滯拘泥,難行。恐怕妨礙實現遠大目標。比喻小技無補于大業 |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 ||
成語用法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
例子 | 章炳麟《駁建立孔教議》:“斯豈草野之無賢才,由其不習政書,致遠恐泥,不足與世卿競爽。” | ||
產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生僻 |
致遠恐泥 | |||
拼音 | zhì yuǎn kǒng ní | 簡拼 | zykn |
近義詞 | 反義詞 |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構 | 偏正式 |
成語解釋 | 致遠:到達遠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滯拘泥,難行。恐怕妨礙實現遠大目標。比喻小技無補于大業 |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 ||
成語用法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
例子 | 章炳麟《駁建立孔教議》:“斯豈草野之無賢才,由其不習政書,致遠恐泥,不足與世卿競爽。” | ||
產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生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