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秦暮楚 |
拼音 | zhāo qín mù chǔ | 簡拼 | zqmc |
近義詞 | 朝三暮四、三心二意、見異思遷 | 反義詞 | 始終不渝、始終如一 |
感情色彩 | 貶義詞 | 成語結構 | 聯(lián)合式 |
成語解釋 | 戰(zhàn)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jīng)常作戰(zhàn)。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復無常。 |
成語出處 | 明·畢魏《竹葉舟》:“因見貴戚王愷,富堪敵國,比太仆更覺奢華,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
成語用法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比喻反復無常 |
例子 | 嘆朝秦暮楚,三載依劉。(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 |
英文翻譯 | serve qin in the morning and chu in the evening |
謎語 | 千里江陵一日還 |
成語故事 | 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內(nèi)部之間的斗爭十分激烈。七國中秦、楚勢力強大,魏、韓、趙、燕、齊等國為了自身的利益,游離在這兩國之間,時而靠近秦國,時而靠近楚國,一班政治說客奔走在這些諸侯國之間。 |
成語正音 | 朝,不能讀作“cháo”。 |
成語辯形 | 暮,不能寫作“幕”或“墓”。 |
成語辯析 | 朝秦暮楚與“朝三暮四”有別:朝秦暮楚側重于形容變換態(tài)度;“朝三暮四”側重于形容變換手法。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
常用程度 | 常用 |